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3年前的今天,“一介书生”王国维投湖自杀
欢迎加入圈子:
「诗词美文」收录各类型优美诗句
「诗词知识」收录诗词有关知识
「诗词创作」收录各类型诗词作品
期待您的加入~

91年前的今天,1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颐和园投湖自杀,年仅51岁。关于他的死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王国维生平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清末秀才。1877年(清光绪三年)12月3日生。1901年在罗振玉主持的农务学堂译授,后赴日本东京物理学校读书。1903年起任通州、苏州师范学校教习,讲授哲学、文学。1907年起在北京任学部图书局编译,从事中国戏曲史与词曲研究,著有《曲录》、《戏曲考源》、《宋大曲考》(1912年旅日时整理成《宋元戏曲考》)和《人间词话》,开研究戏曲史之风。

辛亥革命后,以清遗老自居,旅日4年,期间考释甲骨文与流沙坠简。1916年回国,自1916年至1923年在上海,著述甚丰,主要有《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后改写为《古史新证》)、《殷周制度论》、《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考释》等,重视以地下史料参订文献史料,对史学界有较深影响。

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1926年北伐以后,革命形势高涨,北洋军阀即将崩溃,复辟清室的幻梦破灭。1927年6月2日在北京颐和园投昆明湖自杀,享年51岁。

王国维自杀

1927年6月2日,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投入清华昆明湖。家人在他遗物中发现了他死前一日所写的遗书,遗书的内容全文如下: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即行槁葬于清华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

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致饿死也。五月初二日,父字。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这是阿尔贝·加缪说过的一句话,在他看来,判断生活是否值得过本身,便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死亡是那样容易,但生命的思虑却常常很沉重。

关于这件遗憾事,讨论的人很多,关于原因,也各有不同的见解,包括“罗振玉先生逼债说”、“罗振玉先生带回女儿说”、“殉清说”、“时局逼迫说”等。东明回想起来,可能是各种因素促成的,导火线则是大哥潜明突然病逝,大哥的妻子罗孝纯却被其父罗振玉带回去自己照顾,父亲受到很大的刺激。

1918年,大哥19岁在上海结婚,大嫂即罗振玉之次女。父亲与罗振玉先生初为师生,继为朋友,终为儿女亲家,关系实不同寻常。

然而好景不长。1926年9月,潜明哥在上海突染伤寒症,本已好转,但实际并未痊愈。这类病在恢复期忌吃生硬之物。大哥喜欢吃硬饭,后来又发作了。父亲听闻大哥病危,即由北京清华园乘车赴上海,其病已无救。

父亲在上海为他主持丧事。罗振玉也到上海慰问,并安慰自己的女儿曼华(字孝纯)。丧事办完,罗振玉就带着女儿回到天津罗家去了,当时称之为“大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国维为何自杀?因儿子病逝儿媳被带走深受刺激
《王国维家事》(节选)
读经典
目睹王朝更替恩人没落,遗憾有心无力,50岁留下遗书:只欠一死!
国学大师王国维,既然提出了“人生三境界”,为何还会投湖自尽?
每一辈人都有他们的杰出︱把哲学写成美学,他是中国最后一个词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