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老年性耳聋这些常见问题你都知道吗?

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良好的沟通交流与听力健康是我们与彼此,与社会,与世界的链接。2020年3月3日是第二十一个全国“爱耳日”,也是国际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保护听力,终生受益”!(Hearing for life : don't let hearing loss limit you)。近期,我们将推送爱耳日专题系列科普,普及耳聋预防和康复知识,提高全民护耳意识。

问:

老年性耳聋的定义?

专家解答

临床上将老年开始出现的,双耳对称的,渐进性的神经性耳聋称为老年性耳聋,人体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一系列衰老现象,老年性耳聋是因为听觉系统衰老而引发的听觉功能障碍。对于老年性耳聋发病年龄存在争议,然而根据听力学的研究,男性约从45岁以后开始出现听力衰退,女性稍晚。


问:

老年性耳聋的发生率、致残率?

专家解答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的增多,老年人耳聋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全球听力受损的成年人超过328,000,000(近三亿三千万,2016年),约15%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近1/3的老年人(>65岁)有听力障碍,在发达国家,听力受损是所有年龄段致残原因第五位,70岁以上老人致残原因第一位。在中国老年人中,老年性耳聋的患病率分别为65~69岁 1.6%,70~74岁 3.2%,75~79岁 7.5%,>=80岁 14.9%。


问:

老年性耳聋的病因,什么样的人容易罹患老年性耳聋?

专家解答

导致老年性耳聋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成两大类:一是内在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全身因素(情绪紧张,某些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另一类是外在因素,如环境噪声、高脂肪饮食、吸烟酗酒、接触耳毒性药物或化学试剂,感染等等,这些因素均会引发或加重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发展。外在因素中,因环境噪声和接触耳毒性药物引起的耳聋又叫做“噪声性耳聋”和“药物性耳聋”。


问:

老年性耳聋程度如何分级?

专家解答

老年性耳聋程度分级就是采用常规的耳聋程度分级:轻度26-40分贝,中度41-60分贝,重度61-80分贝,极重度80分贝以上。轻度、中度及一部分重度听力损失可以通过验配助听器干预补偿,另一部分重度和极重度老年性耳聋患者助听器干预效果有限,需要采取听觉植入(一般采用人工耳蜗植入干预)才能获得更好的听力补偿效果。

问:

老年性耳聋临床上怎么诊断?会做些什么检查?

专家解答


老年性耳聋临床上有以下几个常见表现:

1)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大多是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双侧耳聋程度基本一致,呈缓慢进行性加重。

2)高频听力下降为主:听力下降多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老人首先对门铃声,电话铃声,鸟叫声等高频声响不敏感,逐渐对所有声音敏感性都降低。

3)言语分辨率降低:有些老人则表现为言语分辨率降低,主要症状是虽然听得见声音,但分辨很困难,理解能力下降,这一症状开始仅出现在特殊环境中,如公共场合,有很多人同时谈话时,但症状逐渐加重引起与他人交谈困难,老人逐渐不愿讲话出现孤独现象。

4)重振现象:部分老人可出现重振现象,即小声讲话时听不清,大声讲话时又嫌吵,他们对声源的判断能力下降,有时会用视觉进行补偿,如在与他人讲话时会特别注视对方的面部及嘴唇。

5)耳鸣:多数老人伴有一定程度的耳鸣,多为高调性,开始时仅在夜深人静时出现,以后会逐渐加重,持续终日。

听力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听力损失的程度、性质及病变的部位。检查方法甚多,一类是观察患者主观判断后作出的反应,称主观测听法,如音叉检查、纯音测听、言语测听、噪声下言语测听等,但此类方法可因年龄过小、精神心理状态失常、认知功能减退等多方面原因而影响测听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另一类是不需要患者对声刺激做出主观判断反应,可以客观地测定听功能情况,称客观测听法,包括声导抗、听性脑干诱发电位、耳声发射、耳蜗电图检查等等,其结果不受患者主观状态的影响,但测听结果不够精细。


问:

老年性耳聋的危害有哪些?

专家解答


1)与外界及亲朋好友间交流减少

2)生活中的不便,例如使用电话,甚至带来危险,听不到马路上的汽车鸣笛等

3)给尚在工作的老年人带来不便

4)降低社会活动积极性

5)增加自闭倾向、焦虑情绪和老年痴呆发病的风险性

6)老年性耳聋常伴有老年性耳鸣,对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7)总体生活质量下降


问:

老年性耳聋怎样预防?

专家解答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营养,多补充锌、铁、钙等微量元素,尤其是锌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对预防老年性耳聋有显著效果。富含锌的食物主要有海鱼,鲜贝类等,经常食用对预防老年性耳聋很有好处。也可以选择服用一些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保健品。

2)保持情绪稳定:老年人的血管弹性差,情绪激动很容易导致耳内血管痉挛,如果同时伴有高血黏度,则会加剧内耳的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听力下降。我们可以选用具有活血化瘀等作用的药物以改善微循环,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避免在噪声很大的地方长久工作生活,在老年性耳聋患者中,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多,这可能与城市环境噪声大有关,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生活的老人发病率也较高。因此,老年人要尽量避免长期的噪声刺激,遇到突发性噪声时,要尽快远离,以减少噪声对双耳的冲击和伤害。

3)戒烟戒酒:尼古丁和酒精会直接损伤听神经,长期大量吸烟,饮酒还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致内耳供血不足而影响听力。

4)加强体育锻炼: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内耳的血液供应也会随之得到改善。锻炼项目可以根据具体身体状况来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都可以,贵在坚持。


问:

老年性耳聋的治疗原则,如何治疗?

专家解答


治疗原则是改善老年人听力,提高生活质量,调动社会活动积极性。

治疗方法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助听器验配以及人工听觉装置植入。

人工听觉装置植入包括人工耳蜗、中耳植入以及骨传导听觉植入。针对老年性耳聋多为感音神经性聋的特点,对于助听器补偿效果不佳的老年性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手段。研究证实,对老年性耳聋患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可以明显改善词、句和言语识别能力和声源定位,提升社交能力、情感交流、沟通和认知功能,减少的生活负面影响,明显改善植入者生活质量,使植入者身心更健康。

问:

对已经采取干预措施的老年性耳聋患者来说,怎样才能达到比较满意的干预效果?

专家解答

老年性耳聋患者因为之前听力正常,对于感受声音有自身固有的习惯成自然的思维方式和想法。对于进行助听器验配和人工耳蜗植入的老年性耳聋患者,可能会产生啸叫、耳鸣、耳闷、对声音不适应等一系列的不适感,这时患者需要耐心适应,患者家属、耳科医生以及助听器验配师都要积极鼓励患者,力求达到补偿的最佳效果。


问:

老年性耳聋是否会遗传?

专家解答

目前老年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有报道称35-55%老年性耳聋是由遗传基因引起的,但因老年性耳聋的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多,这就对遗传研究带来了难度。遗传易感基因,顾名思义是指携带这些基因突变的老年人罹患老年性耳聋的概率较高。这些基因包括缝隙链接蛋白GJB2基因、钙粘蛋白CDH23基因、钾离子通道蛋白KCNQ4基因、以及一些转录因子、抗氧化物酶相关的基因。如果老年性耳聋患者是由于携带这些易感基因突变引起的耳聋,那他们的后代发生老年性耳聋的概率就会相应变高。


问:

常规助听器干预效果不佳的老年性耳聋如何干预?

专家解答

目前,对于重度和极重度耳聋的患者,包括老年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是最有效的干预手段。人工耳蜗分为体外装置和体内植入体两部分。声音经麦克风收集和言语处理器编码后,传送到体内植入体,由取代耳蜗中病变毛细胞的电极直接电刺激听神经,从而产生听觉。植入人工耳蜗后,并不能马上恢复听力,一般在植入术后1个月由听力师为患者开机。如果耳聋老人术前听觉条件较好,可能在开机当天就能分辨出一部分言语声,但大多数患者听到的是不明白含义的嗡嗡、嗞嗞的声音。发生这种情况并不是手术失败,而是人体与新的听声方式需要有一段磨合重塑的时间。在之后第1个月、2个月、3个月、半年的时间里,听力师会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机,患者对声音的传输和感受趋于稳定,逐渐能够听清和听懂言语声。最终,无特殊情况下,1年调试1次人工耳蜗即可。

问:

老年性耳聋进行人工耳蜗干预的效果如何?

专家解答


很多老人及其子女会担心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怎么样?国内外对植入耳蜗的老人进行了长期随访。研究表明,98%老年患者佩戴人工耳蜗 1年后能够从人工耳蜗植入中受益,其术后言语识别能力较术前获得明显改善。有82%的患者对他们的人工耳蜗完全满意。可以说,人工耳蜗极大地提高了听障老人的生活质量。另外,调查发现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耳聋老人使用人工耳蜗聆听10年后仍保持稳定的言语感知,植入效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但人工耳蜗的效果还与听力丧失的时间、耳聋发生时的年龄、致聋原因、内耳听神经纤维情况等因素有关。听力丧失的时间越久,听觉中枢越容易由于长期得不到声音的刺激而产生退化,因此,早就医和早干预是关键。人工耳蜗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帮助了全世界60万聋人重获听力,该植入术在我国已经很成熟。耳聋老人植入人工耳蜗前,需要去医院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医学、听力学和影像学等,排除手术禁忌症。同时,老人和家属对人工耳蜗要有正确的认知,建立合理的期望值。植入人工耳蜗后,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进行听觉康复,就一定能通过该治疗手段获得收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征兆提醒听力减退
听不清、听不到、说话声音越来越大?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老年性聋!|科普时间
老人性格乖僻 或是耳聋惹祸
​调查 | 老人出现听力衰退如何应对?听听专业医生怎么说
临床听力学(第2版)
耳聋怎么办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