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豆瓣8.3《调音师》|三个角度分析,为何片名是这篇佳作点睛之笔

2019年4月3日,印度翻拍改编的悬疑电影《调音师》在中国大陆上映。

这部电影讲述了钢琴家阿卡什在视力正常的情况下假扮瞎子,结果阴差阳错之下目击了一场杀人案,阿卡什因为假装盲人而从现场逃过一劫,但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却超出了他的预料,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事情。

这部翻拍电影不仅配乐一流,而且在剧情设计方面环环相扣,共存在反转十几个,网友笑称一分钟不注意,接下来就看得云里雾里,完全看不懂在讲什么。也正是凭着如此良心的制作,这部印度电影在豆瓣上斩获8.3分,被誉为印度悬疑电影的里程碑。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一部分网友对片名表示不解。因为电影中的主角阿卡什是一名钢琴家,而非钢琴调音师,但影片却以风马牛不相及的调音师为名。因此有不少网友认为这部高分佳作败在名字,倘若能够取一个好点的名字,说不定票房会更高。

但其实《调音师》的取名事出有因。第一,这部印度电影翻拍自法国的微电影《调音师》,取名调音师既是为了体现这是一部翻拍之作,也是为了致敬原作。第二,纵观整部电影,调音师的片名其实饱含着深层次含义。今天,我将从三个角度分析为何这个看似云里雾里,令人摸不着头脑的片名才是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深度揭示“调音师”背后的深刻含义。

1.身边的人是潜藏着的调音师,他们的一言一行会在无形之中调换你的价值取向

社会就如同一个大染缸,里面充斥着各色各样的人物。我国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身边聚集了一堆什么样的人,你也就会大概率地成为相同的人。调音师的第一重含义便是指生活在自己周边的人,会如同调音师一样,于无形之中调整你的价值取向。

男主角阿卡什是一个喜欢占小便宜的人。尽管他在电影中声称自己假扮盲人是因为艺术家总需要一些疯狂的举动来寻找灵感,但实际上“盲人”的身份给他带来了不少好处。因为假扮盲人,他可以享受廉价租房的待遇,平时在生活里的人也对他照顾有加。并且因为他的盲人身份,他在钢琴演奏方面的才能被无限放大。人们总是对残障人士充满同情,更何况还是一个才华斐然的残障人士。也正是凭借这一重身份,他俘获了苏菲的芳心,并且在苏菲工作的餐厅里获得了一份演奏钢琴的工作,一时间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

喜欢占小便宜暂时看来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但却在阿卡什的心中播撒了自私自利的种子,这种自私自利在一开始还只是明哲保身,不惹祸上身,但随着阿卡什接触的人越来越多,他也被逐渐带偏,自私到为了自己可以牺牲他人利益的地步。

而把阿卡什逼到自私尽头的罪魁祸首就是西米和曼诺拉。阿卡什在餐厅弹奏钢琴时,因为表演出色而获得了退休的电影演员普拉默.辛哈的青睐,普拉默特地邀请阿卡什前往他家为他和妻子在结婚纪念日那一天来一场两人专属的钢琴演奏。但普拉默为了给妻子西米一个惊喜,骗她说自己要出差,结果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西米趁丈夫不在家,与警察局的高官曼诺拉偷情,被回到家中的普拉默撞见,曼诺拉为了遮人耳目,当场开枪打死了普拉默。好巧不巧的是,阿卡什此时恰好应普拉默的邀请,来进行钢琴演奏。于是假扮盲人的阿卡什不仅目睹了命案,还眼睁睁地看着曼诺拉带着藏着尸体的包裹离开。

一开始阿卡什尚还有些良知。他在事情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警局报案,但好巧不巧的是曼诺拉正好在警局。于是阿卡什只能以自己的猫丢了为借口,带着曼诺拉回到了自己的家中,经过曼诺拉的一番试探,阿卡什为了自保,只得放下了想要报案的念头。

但这对奸夫淫妇的自私程度远超阿卡什预料。为了掩盖真相,曼诺拉将普拉默的手表扔到公众洗手间里,在路人捡起来时将其抓捕,诬陷他就是杀人凶手。而西米在得知对门的老太太向警方透露案件具体情况后,以自己发烧为借口,趁着好心的老太太给她拿药的间隙,将她从阳台上直接扔下。就连假扮盲人的阿卡什也未能幸免,为了确保阿卡什真的眼盲,西米在给阿卡什带的贡品上下药,使得阿卡什双眼失明,变成了真瞎子。而曼诺拉就更过分了,为了让阿卡什彻底闭嘴,他亲自回到阿卡什家中,想要将他勒死。这二人为了一己私利,步步紧逼,才让阿卡什明白了人心险恶,为他最后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牺牲他人的转变提供了前提。

而阿卡什彻底转变成极度自私的人,则要归咎于他死里逃生之后,遇到了恶医斯瓦米。斯瓦米与卖彩票的妇女,拉车小伙密谋,三人以给阿卡什治眼睛为借口,打算趁机割走阿卡什两个肾卖钱。

阿卡什可谓是处处碰壁,刚出狼窝,又入虎口。为了求得生存的机会,原本只是贪图蝇头小利的阿卡什和三人合作,打算敲诈警官曼诺拉和西米,获取两千万元的高额现金。与此同时,他还同意了将被绑来的西米的眼角膜割给自己的建议。

阿卡什是一名钢琴演奏家,而调音师就是为了确保钢琴家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在阿卡什生活的过程中,他身边围绕着的人正是他生活中的调音师,倘若他可以及时逃脱,换一个环境,或许他依旧可以弹奏着纯粹美妙的音乐。但遗憾的是他在意识到身边围绕的是何种人之后,没有及时脱身,最终深陷利益泥沼之中,难以自拔,成功地被他人调换了价值取向,成为了一个只顾个人利益的人。

2.调音师暗指阿卡什在给苏菲陈述事情经过时有所遮掩和修改,使得陈述并不真实

影片的结尾,苏菲在欧洲游玩的过程中遇到了正在弹奏钢琴的阿卡什,二人重逢,自然唏嘘无比。苏菲仍对当年的事情耿耿于怀,认为阿卡什装瞎欺骗了他的感情,于是阿卡什提议两人去咖啡厅坐下来好好谈谈。

在咖啡厅中,阿卡什陈述的事实是这样的:恶医斯瓦米在得知西米的血型与非洲某个酋长的女儿血型相符之后,决定把西米卖给酋长,然后把这笔钱分给阿卡什一半,帮助他重见光明。但阿卡什于心不忍,觉得这样太过残忍,于是苦苦哀求斯瓦米不要伤害西米。没想到的是,斯瓦米在下车查看被关在后备箱的西米的情况时,被西米划破了喉咙,而这位蛇蝎心肠的妇人也趁此机会上了车,准备把车开走。

并不知情的阿卡什误以为斯瓦米回来了,便继续请求斯瓦米别把西米卖给酋长。西米在听到之后,大概是良心发现,让阿卡什在公交站点下了车。但自私的人终究自私,这位妇人变脸的速度快过六月的天气。阿卡什前脚刚下车,后脚她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准备把阿卡什撞死。但碰巧的是,当时路边田里有一位猎人在打猎,他在开枪射击兔子的过程中,子弹打到了路边的路碑上。受到惊吓的兔子跳向公路,无意之中撞到了正在高速行驶的车子。受到撞击的车子最后侧翻在路边,并当场爆炸。而阿卡什逃过一难,在朋友的帮助之下来到了欧洲。

以上就是阿卡什自己的陈述,但其实比较影片中的几个细节,就会发现阿卡什本人的描述存在前后矛盾的情况,所以他可能是为了塑造个人形象,特意杜撰了一个虚假的故事。

第一,在男主角遇到女主之前,电影的镜头中出现了一棵很显眼的树。在当时四周都是田地的情况下,路边唯有这一棵高大的树木立着,所以十分夺人眼球。而之前电影的描述是,恶医斯瓦米劝诫男主把西米卖给非洲酋长,然后两人分钱,阿卡什没有同意,但也没有反对,最终电影只给了一个车子开过大树,驶向远方的镜头。

在阿卡什给女主陈述的过程中,这棵树又出现了。但不一样的是,这一次车子在树前停了下来,然后斯瓦米下车查看情况,被西米反杀,西米上车后把车子开走。

把这两组镜头加以对比,很明显男主后来的叙述与之前电影的内容存在出入,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一系列经过是不是男主个人杜撰出来的,压根不存在。而且兔子在受到撞击之后,不仅没有受伤,反而立刻站了起来,仿佛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这样不符合常理的现象也足以说明阿卡什其实在说谎。

第二,阿卡什在叙述中表示自己是在朋友的帮助下才来到欧洲的。但在阿卡什晕倒在路边,被斯瓦米救走之后,斯瓦米曾经询问过阿卡什有没有亲戚朋友,而阿卡什当时十分果断地摇头,表示自己一个亲人或者朋友也没有。所以阿卡什的陈述再次与之前出现了矛盾,如果没有朋友,那么帮助阿卡什来到欧洲的朋友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第三,阿卡什最终仍旧在装瞎,并且瞒过了苏菲。在阿卡什的陈述里,自己只是来到了欧洲,但眼睛并没有被治好。其实电影里已经有多个镜头暗示,在欧洲的阿卡什双眼已经恢复了正常,但沉溺于欺骗他人的阿卡什没有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而是选择重操旧业,继续装瞎。首先,在咖啡厅的服务员给阿卡什递手杖,并询问这是不是他的手杖的时候,阿卡什摸都没摸,就一口确定。其次,在影片的最终,阿卡什在手杖没有触碰到脚下易拉罐的情况下,便未卜先知般地用手杖将易拉罐狠狠地打到了一边。所以,阿卡什双眼其实早已经恢复正常,他是看得见的。

透过以上种种迹象,不难表明阿卡什最终撒了谎。事实大概是他真的默许了斯瓦米把西米卖给酋长,然后凭借卖来的钱做了手术,恢复了光明。所以阿卡什在给苏菲叙述的过程中,偷偷对事情的真相加以修改掩饰,这种举动与调音师的行为目的如出一辙。所以影片以调音师为名,暗指叙述真假难辨,多少带有个人修饰,切勿轻信盲从。

3.其实我们都是女主角苏菲,因固执己见而调音自己看到的事实

最后,我猜想以调音师为名,大概是暗指我们每一位观众。

在电影中,女主角苏菲深得阿卡什喜欢,按照正常的逻辑来看,女主角应该是整部电影的担当,但《调音师》却独树一帜。苏菲在电影中的实际戏份少得可怜。在影片中,她不是剧情发展的推动者,更像是一个旁观者、倾听者,这样的角色设计无疑与在观看电影的观众身份高度重合。

那么,这样一个近似于观众的角色是什么样的呢?整部电影看下来,你就会发现苏菲其实是一个固执己见,很少去理性进行判断的人。当事实的真相摆在她面前时,她往往也会因为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加以修改,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她,其实也是调音师。

第一,在影片的开头,已经有多个镜头可以看出男主角在装瞎。在男主角摘下眼镜之后,苏菲觉得他的眼睛看起来不像有问题,男主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自己小时候被砸中了脑袋,使得视觉神经受损,苏菲听到之后便没有多想。后来阿卡什在餐厅弹奏钢琴,被一位素描画家用画笔记录了下来。而戴着墨镜的盲人阿卡什在看到素描自画像后,对着墙上的画像看了半天,这一幕也被苏菲撞见了。正常人这时候都应该起疑心了,一个盲人会对画像目不转睛,盯着看半天吗?但苏菲没有,她甚至都没有追问,只是坚定地认为阿卡什就是盲人。

第二,西米诬陷阿卡什与她偷情之后,阿卡什曾经给苏菲打电话试图解释,但在气头上的苏菲并没有静下心来听阿卡什的解释,而是固执地认为阿卡什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倘若苏菲当时可以理智地进行客观判断,在倾听阿卡什解释之后回到他身边去帮助他,那么也许阿卡什最后也不会被逼到要以暴制暴的境地。

第三,苏菲与阿卡什在咖啡厅交谈,最后阿卡什在没摸到手杖便一口咬定这就是自己手杖的情况下,苏菲也没有过多细想,而是还沉浸在阿卡什编造的故事中,直言真应该把西米的肾脏割了卖钱。

所以,事实其实早就摆在了苏菲的眼前。但她个人主观意志太过强烈,因为固执己见,她始终没有静下心来理智客观地进行分析,而是不断地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对事实真相加以调整修改。所以以调音师为名,大概还有劝诫观影观众理性分析,不要被影片的某些内容蒙蔽,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综上所述,这部高分电影的名字其实才是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趣好剧

这样一个充斥着谎言与欺骗的故事,唯有用调音师才能暗喻出故事的内核。也唯有以调音师之名,才能揭露出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才能暗中点明男主角的陈述也并非百分百正确,才能让观众警醒,不至于沉溺于影片的故事之中,而失去自我的客观判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影评介]用电影的形式讲故事——《调音师》
人性复杂,悬念重生——观印度电影《调音师》
明天,这部爽片就上映了(豆瓣8.4)
又一部印度神片,一次次的反转让我们看透人性
豆瓣8.3,多达50次反转的《调音师》,真相到底是不是假?
《调音师》——阿卡什侥幸逃脱,好像是一件幸事,也是很大的讽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