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度解析《小丑》,你看懂了吗?

老少皆不宜的年度爆款《小丑》终于来了。

电影首次以漫改电影的身份拿到了威尼斯电影的最高奖项金狮奖,这甚至可以算个奇迹,因为欧洲三大电影节向来有“歧视”漫改电影的传统。

但《小丑》还有更夸张的成绩,电影在北美刚刚上画,就进入IMDB影史榜单的前十。

要知道这可是影史榜单,通常意义上来说,新片即使口碑再高,也需要相当长的冷却期才有资格入选。

更有意思的是,此前IMDB影史前十里最”新“的一部,也是”小丑“——2008年的《黑暗骑士》。

不仅口碑爆,钱也赚够了。

据《福布斯》统计,截止10月底。《小丑》目前已成影史利润率最高的漫改电影,全球票房突破10亿刀,为制作成本的15倍。

并且超越《死侍》成为影史最卖座的限制级电影。

与此同时,不少普通影迷看完电影后在承认“电影是一部伟大杰作”的基础上,也表达了很多的不安,他们担心电影对邪恶的迷恋描述,对破坏的美学宣扬,会在这个突发暴力层出不穷的时代产生某种煽动性。

再加上2012年《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首映式的前车之鉴,美国部分影院或者减少了《小丑》的排片,或者加强了安保力度。

因此,也可以说,电影《小丑》前前后后一切发生的新闻,甚至包括观众的某些“超出电影本身的”评论,都成为电影的某种寓言式的注解,增添了电影本身的魅力。

回归到电影本身。

毫无疑问的一点是,《小丑》是一部伟大的电影艺术杰作。

电影的故事文本其实很简单,跟超级英雄无关,甚至跟精神病人无关,就是一则当代底层崩溃者的人物侧写。

但文本越简单,人物就越锋利,情绪就越浓郁。

因为小丑的故事人尽皆知,要做的是修剪,而不是添加。而且珠玉在前,即不能颠覆,也不能重复。

导演托德首先把重点放在了视听的营造上,他打造了一套完整、风格化的视听语言,这套视听的核心关键词是“精致的突兀和强烈的对比”。

色彩斑斓的小丑对比灰暗肮脏的城市,凄厉惊恐的大笑对比压抑低沉的大提琴声,无处不在的观众笑声和新闻播报对比一直处于半失语状态的亚瑟。

都是突兀和反差。

包括仅有的几场暴力场面也是一样,突如其来,毫无征兆,快速开始也果断结束。

凤凰叔的表演方向也是在营造“突兀”,其实这次的角色真的非常难演,不仅因为希斯莱杰版的小丑几近封神,更难的是,这个角色不是通过台词,甚至不是主要通过肢体来表达情绪的,而是通过笑。

全场数次的大笑,有四场最为关键。

第一场是开场面对社工的压抑惨笑,第二场是首次上台表演时的绝望惨笑,第三场是在楼梯间得知母亲的秘密后惨笑出鼻涕,第四场是最后他坐在警车里看着暴动的城市发出的“欣慰“大笑。

从起初的“不合时宜”,到彻底的绝望、破碎和放纵,每一次情绪升级和人物裂变,都是通过相同却又大不相同的“笑”来达成的。

其实,除了笑,凤凰叔还有几场非常关键也非常惊艳的独舞戏。

一场是地铁杀人后,躲进肮脏的厕所里开始不受控的摇摆独舞,“心魔出笼”的感觉喷薄而出。

还有几场后面反复出现的街头独舞,是“我在杀戮中盛放”的既视感,也像是抑郁症患者决定自杀后的轻松感。

说凤凰叔是动用了每一块骨头来演戏,一点也不夸张。

最后,重点来说说故事。

《小丑》当然是一部彻头彻尾阴暗、邪恶、负能量,并且让人不安的电影。

可问题是,这种不安来源自哪里?

有人说,来源自电影对暴力和破坏的美化和煽动。

在我看来并没有。

全片主要的暴力场面只有三场,第一场地铁杀人,第二场家里杀死旧同事,第三场舞台上枪杀脱口秀明星。

除了第二场给了一些近景特写,呈现了血腥,前后两场的枪杀场面给的都是中远景,而且都收的很快。

更重要的是,尤其是后面两场暴力,都很突兀,导演一开始就没有试图给小丑的暴力以正当性。

还有人说,《小丑》的不安在于煽动性,是那种“社会逼我至此,我必赶尽杀绝”的对失意人的煽动。

我觉得也不是。

电影全程以小丑的主观视角而非客观视角来铺成故事,来描述小丑的裂变,导演在表现亚瑟“可怜”的方面非常克制,反而是在重点表现他的敏感、多疑和失控。

你会对亚瑟报以同情吗?可能会有,但那不是电影的主要情绪。

主要的情绪只是不安。

这不安并不是来自于小丑的施暴过程,而是来源于小丑成为小丑的过程。

以恐怖片的定义来看,就是人和心魔对抗失败,最终自己臣服为魔鬼的可怕过程。

可在当时的哥谭,在当下的社会,谁的心中没有一个阴暗、邪恶,充满破坏欲的小丑呢?

懦弱的亚瑟被心中的小丑吞噬了,成为了真正的小丑,那你呢,你就真的能对着心中的小丑说,你永远不可能战胜我?

你就真的敢保证,没有一刻会如同亚瑟那般的懦弱?会如他般高估自己的天分,会如他般高估他人的善意?

不确定吧。

那种不安,就是来自于这种不确定。

这才是让观众真正感到不安的地方。

其实,亚瑟一开始也是有善良温和的一面,在公交车上逗小孩,会随身带着卡片来解释自己的笑声。

可慢慢的,内心里的“小丑”以现实社会的阴暗为养料,迅速长大。

这“养料”一直在,现实从来都有阴暗,电视里的富人从来不会真正的关心我们,老板和同事从来就不是我们朋友,伟光正的超级英雄从来只存在于漫画中,贫穷、疾病从来不曾远去,而误解、暴力和冷漠则一直堆积在身边。

近处是毫不手软的杀伐,远处是事不关己的冷漠,“小丑”随时出场,我们无法保证不被他降服。

如果非要说电影有什么煽动性,这就是了。

有一句台词堪称全片的题眼:我以为我的人生是个悲剧,但其实是个喜剧。

我一开始以为听错了,不应该是“我以为我的人生是个喜剧,没想到是个悲剧”吗?

看到最后才发现没错,亚瑟早就接受他的人生是悲剧,可他接受不了的是,他悲剧的人生被你们嘲笑。

“什么好笑不好笑,都是由你们决定的。”

看出来了吗?亚瑟本质上是憎恨喜剧的,他也根本没有喜剧天赋。

可却被他误会为这是他跟世界沟通的方式。

最后的那个结局,将这种“不安感”推至顶峰,邪恶被供奉,小丑走上神坛,信徒开始狂欢。

被心中小丑吞噬的人,原来这么多。

关于电影的价值观,还有一种很zz正确的批判,“知道你过的苦,可这不是你杀人的理由”。

这当然对。

可我想说的是,面对被剥夺至尽的境地,面对无处可逃的困局,有的人可以一次又一次的站起来继续,有的人选择把枪头瞄准自己的喉咙,而有的人,就只能选择疯癫和杀戮。电影天堂

你可以说“只能怪你自己弱喽”,但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至少当一天的弱者。

与其漂亮地指责小丑的丑恶,不如先警惕自己别走在成为小丑的路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DC《小丑》火爆上映却被骂太极端,但我看到了更多警示
【原创散文】:《小丑》—献给电影《小丑》2019
赤裸裸暴露人性的经典电影
独舞的小丑
一个人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小丑”的?
为什么小丑是最受欢迎的反派?是因为疯狂邪恶,还是悲惨的过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