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冒发烧快用它?这么做真的很危险!!

11月13日至19日是“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球每年约70万人,

死于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超级细菌”感染。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感染疾病科副主任杨晶表示,

抗生素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

大家一定要正确认识抗生素,

科学使用抗生素。

感冒时用点儿抗生素“很快就好了”,这种说法对吗?

杨晶:不对。上呼吸道感染绝大多数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找到十分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主要对细菌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有效,对病毒无任何作用。病毒感染的痊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人体的自身免疫系统,所需时间大约一周。

感冒了之后怎么办?

杨晶:虽然在感冒的痊愈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人体免疫系统,但有些药物可以减轻和改善感冒的症状,如康泰克、银翘片等,能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同时还应多饮水、多休息,睡觉是克服感冒的良方。同时补充一定剂量维生素C。

当体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当用一些退烧药;如果咽喉疼痛或头疼,可使用咽喉片、解热镇痛类等药物;感冒时伴随咳嗽,服用止咳药即可。如咽痛伴有扁桃体炎或相应淋巴结肿大可应用抗菌药物,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最后提醒大家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注意开窗通风。

感冒后哪些情况需要应用抗菌药物?

杨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80%-90%由病毒引起,10%-20%是细菌感染,细菌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以咽痛、流黄脓涕等为主要症状。血象为白细胞计数上升,中性粒细胞升高。所以就诊时,医生会开血常规的化验单,以判断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更易感染,可表现为先病毒感染而后继发细菌感染。对体弱、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上呼吸道感染时应密切观察病情,一旦合并细菌感染及时应用抗菌药,否则发热难退、症状难以缓解。

因此,患了感冒以后,不要随便服用抗菌药物,需要使用时一定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使用。

抗菌药物能叫消炎药吗?

杨晶:多数人误认为抗菌药物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菌药物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作用。而炎症不一定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如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胃炎、腱鞘炎等。而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常指非甾体类镇痛药比如阿司匹林等。另外激素也有抗炎作用。

口服不如打针,最好是输液,这种说法正确吗?

杨晶:WHO(世界卫生组织)的合理用药原则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

具体来说,给药途径应视病情轻重而定。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肉注射给药。肌肉注射适用于中等感染,不易口服的药物或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重症感染和全身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某些药物肌肉注射对肌肉组织刺激强烈,应静脉给药。

从安全性来看,同种药物口服用药安全性最好,肌注用药其次,最后为静脉用药。治疗越简单,安全性越好。

许多种抗菌药物需每日多次给药才能发挥好的疗效,但门诊患者由于多次来医院不方便,多次扎液痛苦等原因而做不到,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而口服药物的患者就能做到按时服药,痛苦小,避免多次来院等问题。

抗菌药物除了治疗作用外,还会有哪些副作用?

杨晶:包括过敏反应;耳毒性、肝毒性、肾毒性;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造血系统的影响,如:贫血、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等;神经系统副作用;一些药物可能影响儿童骨骼、牙齿的生长发育;妊娠期和哺乳期抗菌药物使用有可能对胎儿和婴儿产生不良影响;造成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和院内感染以及导致细菌耐药。

针对抗菌药物对儿童的副作用,儿童使用抗菌药物有什么特殊性?

杨晶:许多抗菌药物是通过肝脏代谢、通过肾脏排泄的,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肾功能发育还不成熟,代谢功能不健全,特别容易被部分抗菌药物的毒副作用所伤害。同时,滥用抗菌药物很容易破坏儿童体内的正常菌群,降低机体抵抗力,导致二重感染(如:鹅口疮、肠炎等)。

儿童对抗菌药物极为敏感,不仅包括注射药品、口服药品,而且包括局部外用软膏、滴眼剂等。

儿童应当慎用或禁用的抗菌药物主要有:

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土霉素。8岁以下儿童禁用。此类药物导致牙釉质发育不良,俗称“四环素牙”。此类药物还能与骨中的钙结合抑制婴儿的骨骼生长。

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18岁以下儿童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可使儿童骨骺软骨细胞提前骨化,不仅影响儿童长高,还易引起负重骨关节组织的损伤。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儿童慎用。此类药物对儿童的不良反应是耳毒性和肾毒性。耳毒性最严重的会导致永久性耳聋。

抗菌药物是不是级别越高越好,越贵越好?

杨晶:并不是级别越高,越贵的抗菌药物疗效就越好,重要的是病人的感染是由于什么病菌引起的,感染又发生在哪个部位,针对病情应由医生选用对致病菌作用强、药物在感染部位浓度较高的品种,不同的抗菌药物有不同的抗菌谱和浓度分布部位。如价格便宜的第一代头孢菌素对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要优于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

家庭抗菌药物使用有哪些误区?

杨晶:主要有五大误区。

误区一:随意滥用抗菌药物。如很多人用抗菌药物治疗感冒,感冒大多属于病毒感染。再如腹泻,未必全是细菌感染所致,腹部受凉引起肠蠕动加快;对乳制品、鱼虾过敏引起肠的变态反应;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成人和青少年夏季“流行性腹泻”等,都不属于细菌感染。

误区二:病情较重时尚能按时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服用便随心所欲或有效就停药。抗菌药物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如果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有效就停药有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误区三:同时使用多种抗菌药物。为使疾病早日痊愈,有些人同时使用几种抗菌药物。专家指出,需抗菌药物联合使用进行治疗的疾病多为一种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等,如果随意联合使用抗菌药物,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使药效降低,重则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误区四:抗菌药物越贵越好。

误区五:频繁更换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至少观察72小时才能评价疗效,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伤害身体,也会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滥用抗菌药物会带来哪些危害?

杨晶:主要包括诱发细菌耐药,副作用损害人体器官,二重感染和浪费医药资源。

其中善于细菌耐药,一般指细菌对某些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细菌通过各种机制阻止抗菌药物对其产生作用。耐药性严重者可使多种抗菌药物失效,这样一来,标准的治疗方法就会失去效力,感染持续存在并且可能会传给他人。

之所以细菌能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可以理解为一种自然演变现象,当细菌接触到抗菌药物时,就采取择优去劣的进化原则,较为敏感的生物被杀死,对抗菌药物有抵抗性的细菌就保留了下来,耐药菌可随后将抵抗性传给后代。所以滥用抗菌药物就会起到“锻炼了敌人队伍”的作用,使细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

所以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或许有一天人类将进入无药可用的黑暗时代。

为慎重使用抗菌药物,我们应该这样做!

坚持做到“四不”原则:

(1)不自行购买

(2)不主动要求

(3)不任意服用

(4)不随便停药、换药

记者 张昭 范春影

新媒体编辑 张昭 范春影

您 可 能 错 过 了 这 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童药中有哪些常见的抗生素类药物?
【用药知识100问】《41
药店人必须掌握的六条基本知识!
全球每年数百万儿童死于用药不当,儿童用药避免陷入六大“坑”
药师说药 | 抗生素——“洪水猛兽”or“灵丹妙药”?
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