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 沉醉七彩画卷里

    沉醉七彩画卷里

褚福海

云蒸霞蔚色彩重,瑰丽多姿诗情浓。翠绿绵红神奇地,松涛清波撼心动。风轻云淡、秋高气爽的九月,一次说走就走的七彩之旅不期而至。徜徉在诗意画卷里,我的心,数度沉醉,及至今日,仍未完全醒来。
  

 石林奇观

云南的天,远比内陆亮得晚。晨七时,依然暮色凝重,不见曙光,我们在版纳籍导游阿梁的带领下,冒着濛濛细雨,登上了豪华的德国奥尔普兰旅行车,从下榻的酒店门口径直朝阿诗玛的故乡——石林进发。

天造奇观的石林,位于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属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约16度,距省会昆明78公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世界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等美誉,是首批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与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桂林山水齐名天下。

两亿七千万年前的一次剧烈地壳运动,使当初沉睡海底,经海水长期浸泡侵蚀表面参差嶙峋的巨石裸露了出来,从而造就了石林风景区。这个总面积达35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景区,堪称非常博大壮观,目前可供游览的区域约占三分之一,游览路程近5公里。穿梭在最具代表性的“千钧一发”、“凤凰梳翅”、“石林三宝”、“阿诗玛”等可进入景区内,仿佛步入了时间隧道,让我们有幸领略到了它的雄、奇、俊、险,叹为观止的景观,不禁使我们由衷赞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手摸如意石,弯腰钻洞过。在当地阿诗玛导游的指点下,我们循着她手指的方向,清晰看见了位于两块巨石顶端惟妙惟肖的“石林有一怪,老鼠和猫谈恋爱”,煞是有趣,令人捧腹。悠游海底迷宫,峭壁万仞、石峰嶙峋,若千军万马,又似古堡幽城,如飞禽走兽,又像人间万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构成一幅神韵流动、蔚为壮观的天然画卷。

浓郁的民族风情,堪称石林一绝。“阿诗玛”的美丽传说、绚丽多彩的萨尼刺绣、古老神奇的“火把节”、热情奔放的萨尼歌舞,使石林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陶醉其间,难以忘怀。那日,当我们在“石林”屏风前拍完照,不远处的平地上,二十多位身着鲜艳民族服饰的萨尼老人,男的纵情弹琴,女的欢快跳舞,让我们亲身感悟到了欢愉的节奏,享受到了一份别样的情韵。

品味丽江

      
   对丽江的向往,不仅仅因为她是高原古城,更不是因为她是艳遇之都,精准地讲,应该是飘逸在她身上的那层神秘面纱在吸引着我,在感召着我。

黄昏时分,由昆明出发的旅游巴士经过六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缓慢驶入丽江城区。放眼望去,天蓝如洗,云白如絮,洁净得不见半丝尘埃雾霾,令人心旷神怡。 

位于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连接地带的丽江,中心海拔为2400多米,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跨入新世纪前的1997年12月,丽江古城首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一举获得成功,从而填补了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之空白。 

丽江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开放式古城,光滑狭窄却异常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微风轻拂的垂柳,给本就妩媚靓丽的古城平添了几分魅力。大研古城是一座人文之城,明丽阳光下,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历时久远的靛蓝色衣服,头戴红军时期的八角帽,哼着一首叫纳西净地的歌曲,吟唱着心中的喜乐,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我们一行沐浴在暖洋洋的夕阳下,无拘无束,脚随心逛,惬意无比。当“丽都餐馆”醒目的招牌跃入我们的视野时,我们竟心有灵犀般不约而同相继跨入门槛。上到雅致的二楼餐厅,但听临街的那桌上七八个男女食客兴致正浓,划拳吆喝声此起彼落,好不热闹。待我们落座后,身穿民族服饰的服务生及时送上来一壶清冽甘醇的苦荞茶,进行心理抚慰。很快,活杀的虹鳟三文鱼、大盘的黑山羊肉、首次见识的牦牛肚等特色菜肴,先后端至我们面前,吊足了我们的胃口,刺激着我们的味蕾。喝着浓郁香醇的青稞酒,品尝过丽江美味,我们心满意足地往洋人街逛去。

彼时,天已擦黑,且扯起了时断时续的雨丝。我们玩兴正酣,哪顾得了那么多,故毅然冒雨快步前行。夜幕下的“洋人街”,游人如织,两旁各式商铺林立,霓虹闪烁,流光溢彩,让人目不暇接。不过,当年外国人聚集饮酒歌舞的地方,而今却鲜有酒吧、KTV其中,似有徒有虚名之嫌。

夜逛古城,别具韵致,白天旅途的劳顿顷刻烟消云散。八时许,我们鱼贯而入丽江歌剧院,静心期待原生态的“金沙丽江”民俗风情开演。很快,精彩的演出在纳西族姑娘甜润的报幕声中揭开了帷幕。首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几近失传的纳西鼓乐。舞台上,十几位身着华丽服饰的纳西老人,手执民族乐器,或弹或吹,或敲或拉,笙箫鼓胡齐鸣,铿锵有力而传神入化地演绎了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原汁原味的纳西族鼓乐史诗。舞台上缤纷变幻的光影,更增添了气势与色彩,给人以唯美的视觉享受和强烈的心灵震撼!紧接着,彝族、傣族、佤族、藏族、苗族、白族等十三个不同民族的靓男倩女们,载歌载舞,身穿本民族盛装,用本民族特有的方式,演绎着一曲曲美轮美奂的经典节目,让我们饱览了魅力十足的异域情调,分享了一道唇齿间依然留有余香的民族文化大餐。

有浓郁民族色彩,彰显鲜明个性,才更具生命力。

璀璨、鲜活的丽江,她的那种独有的潜质,她的那种立体的美感,她那到处绽放的魅力,绝不是文字可以完整表达出来的,而最恰当合理的方式,应该是身临其境到现场去观摩、体察,用心细细感悟与慢慢品味。

大理三道茶


  “三道茶”是大理白族人特有的传统礼俗,是大理人接待宾客的独特茶道,因其饱含人生百味真谛的茶道精髓而备受推崇。

大理三道茶当初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随着内涵的拓展,应用范围日益延伸,逐渐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

偏居于西南一隅的南诏大理国,是一方崇尚佛教的乐土。南诏后期,佛教被奉为国教,寺庙众多,饮茶之风盛行,茶成为寺庙中日常饮用、佛事供奉、招待香客和游人的必备饮品。一时之间,民间争相效仿,使茶饮这一雅事在大理成为一种流行时尚。


岁月蹉跎,沧海桑田,茶饮在大理逐步发展完善,并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呈现于五湖四海宾客眼前,“三道茶”独特的茶道,被赋予了更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

我们在导游阿梁的引领下,进入到白子人家“三道茶”坊。那是座砖混结构的类似于礼堂或剧场式的平房建筑,前面设有戏台,可供艺人演出。屋中间分三排整齐摆放着长条桌椅,供给游客品茶看戏,一次约可容纳400人左右。

清脆的话筒响起,场内顿时肃静。民俗演出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拉开了帷幕。此时,茶坊里的服务生兵分三路,用不锈钢托盘端来茶水,依次为客人上茶。据介绍,第一道为“苦茶”,制作时,先将水烧开,由司茶者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热后,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转黄,茶香喷鼻,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少顷,主人将沸腾的茶水倾入茶盅,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因此茶经烘烤、煮沸而成,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通常只有半杯,一饮而尽。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并在茶盅里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这样沏成的茶,香甜可口。第三道茶是“回味茶”,其煮茶方法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喝罢令人齿颊留香,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寓意着先辛勤付出,后才有收获的人生哲思,恰如我们每个人所经历的漫长历练。这是我品味过茶后获得的最大感悟与启迪。

苍山洱海间

苍山平均海拔3500米,最高峰逾4000米,有十九座山峰连绵而成。

苍山十九峰北起洱源邓川,南至下关天生桥。巍峨雄壮,山抵白云的十九峰,与清丽秀美的洱海风光遥相辉映,意趣盎然。其中有七座山峰海拔超过4000米,最高的马龙峰海拔高达4122米。金庸先生笔下曾描述过的缥缈峰,正是那里。苍山十九峰,每两峰之间都有一条溪水奔泻而下,流入洱海,这就是著名的十八溪。苍山景色向来以雪、云、泉著称。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素负盛名的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最。在风和日丽的阳春三月,苍山顶显得晶莹娴静,不愧是一个冰清玉洁的水晶世界。

苍山的云变幻多姿,时而淡如青烟,时而浓似泼墨。在夏秋之交,不时出现玉带似的白云横束在苍翠的山腰,长亘百里,竟日不消,妩媚动人。

导游阿梁告诉我们,在苍山顶上,有着不少高山冰碛湖泊,湖泊四周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还有18条溪水,泻于19峰之间,滋润着山麓坝子里的土地,也点缀了苍山的风光。苍山还是一个花团锦簇的天然植物园,几十种杜鹃,及珍稀的茈碧花和绣球似的马缨花云集于那。

洱海是一个风光旖旎的高原湖泊,呈狭长形,面积约240平方公里。风平浪静时泛舟海上,那干净透明的海面宛若柔滑的绸缎,给人以温软、恬静之美感。

苍山洱海,山水相依。山,因水而灵动;水,因山而秀逸。从空中俯瞰,洱海宛如一轮新月,静静地依卧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洱海属断层陷落湖泊,湖水清澈见底,透明度很高,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作“群山间的无瑕美玉”。传说在海底生长着一棵硕大无比的玉白菜,这碧波莹莹的湖水,就是一滴滴从玉白菜的心底沁涌出来的琼浆玉液。

洱海苍山间有一片扇形的冲击平坝,土壤肥沃、村落紧邻,蜚声中外的崇圣寺就坐落于那。寺前高耸着象牙白的三座石塔,笔直挺立,似三把利剑威镇洱海蛟龙,凛然不可侵犯。素有“风景画廊”之称的苍山洱海,将风光、名胜、民俗巧妙地融为一体。

自小码头入园沿石阶登山,登临山顶,视野顿时旷达,飞檐翘角的望海楼一览无遗,漫步在望海楼长廊,极目眺望,苍山洱海风光尽收眼底。

置身于巍峨的黛色苍山与浩瀚幽碧的洱海间,我蓦然发觉自己是那么的卑微,那么的渺小,犹如一颗浮尘土飘然而至。

璀璨夺目的西陲明珠,以她独特的魅力,令世人唏嘘赞叹,亦让我们流连忘返。

                                                                                 图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褚福海,男,祖籍宜兴,现居昆山。江苏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北方文学》、《散文百家》、《散文选刊》、《鸭绿江》、《少年文艺》、《青年文学家》、《散文诗世界》、《太湖》、《文学港》、《牡丹》、《散文诗》等报刊。出版散文集《掬水闻香》、《心音》。

“桂林杯”《中国最美游记》 第二届文学艺术大赛征稿启事

“桂林杯”  

“桂林杯”《中国最美游记》第二届文学艺术大赛开始啦!

“桂林杯”《中国最美游记》第二届文学艺术全国大赛旨在激励更多文学创作者,以美学眼光审视祖国大好河山,以真情实感抒情达意,挖掘更多的生态旅游文化、民族文化、美食文化和宗教文化内涵,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主办单位:

际诗词协会、 国际诗歌网

协办单位:

桂林市中华文化促进会         

东方旅游文化网          

广西旗袍研究会桂林分会

当代诗选刊

赞助单位:
桂林谷子珠宝有限公司     

桂林市临桂东源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桂林市百巨商贸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北京博海书香文化艺术有公司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欢迎通过电子邮件投稿,请勿用附件发送稿件,也不要重复投稿,电子投稿后,请不要再寄来纸稿。

投稿请注明详细联系地址、邮编、电话、微信号,投稿后请关注博海书香公众号:bhsx272580736和国际诗歌网:www.gjsgshxh.com )。

联 系 人:何兰青    李平    李松云    丁红梅     戴三星

联系电话:010-56140133     18296298816(李松云)   

13307736055(何兰青  桂林)


国际诗词协会 |中国旅游文学 | 博海书香

国际诗歌网:http://www.gjsgxh.com


学术顾问:丁芒    丁一    冰耘   潘颂德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副会长:袁仲权   曹 平
秘  书 长:李   平     戴三星     李松云


编委会成员:沈裕慎   李 平   戴三星    

梁全义    陈锦绵    蒲公英    王继伟   

何兰青   李汝保    朱超群     陈立琛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李剑青   涂作武     张石珍  

王中海    仲   平陈湃(法国)

东方武鸣 (排名不分先后)


执行编辑:丁红梅    胡耀辉    周已雄
法律顾问:戴    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记 | 七彩云南一瞥
游记散文——李红梅《云南印象》
云南美文系列:胡嫒娟散文诗五章
云南大理最牛山海一体, 有人说是个湖, 十八溪十九峰全在这里
大理&丽江
昆明石林导游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