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论美育之目的

再论美育之目的

(邱联科)

再论美育的目的,是因为人们对美育的目的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必须彻底弄清楚美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否则无论是美育的思考,或是美育的实践都成了无本之木。当前,学界对美育的目的主要有如下一些代表性观点:

有的认为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审美能力和欣赏艺术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美的价值,并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来丰富个人的感知和情感体验。这是从审美的角度认识美育的目的。

有的认为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这是从文化审美的角度审视美育的目的的。

有的认为美育的目的在于通过艺术教育培养人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在教育中发挥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从教育任务的视角来理解美育的目的的。

有的认为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公民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参与能力,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推动社会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这是从社会学的层面来看待美育的的目的的。

有的认为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们的情感和心理健康,通过艺术的表达和体验来调节情绪、减轻压力和促进身心健康。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谈美育的目的的。

以上这些对美育目的的观点虽有不同,但细究下来,彼此之间并不排斥,它们都认同美育对个体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打开百度,输入“美育的目的”,百度的智能搜索出现了一篇有趣的简略报告。百度检索了全网782篇文章,对美育的目的归结出的多种结果:

认为美育目的是促进人的审美发展的占22%;

认为美育目的是培养人格的占18%;

认为美育目的是提升综合素养的占15%;

认为美育目的是培养审美意识的占9%;

认为美育目的是造就一种审美的人的占6%。

此外,还有认为美育的目的在于对人心灵和独立人格的培养,或在于陶冶情操,或在于培育多元文化观,或在于挖掘儿童的创造潜能,或在于完善儿童的人格,或在于培养和提高感受美的能力,或在于培养审美的人生观,或在于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情趣等。

凡此种种,人们对美育目的的讨论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们对美育目的之所以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主要是因为思考的角度和高度的不同造成的。

其实,美育本身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美育,是指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教育活动,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过程。它旨在通过欣赏、创造和体验艺术作品,提高个体的艺术素养、审美素养和情感智力,促进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美育涉及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可以在学校、社区、博物馆、画廊等各种场所进行教育和实践活动,旨在培养个体对美的敏感性、理解力和创造力。

广义的美育则超越了狭义的美育范畴,它包含了更广泛的领域和目标。广义的美育不仅注重学生的艺术技能和欣赏能力的培养,还关注其情感、审美、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旨在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培养人们细致观察、独立思考、创造表达等能力,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美感和审美思维。

大家知道,所谓目的,是指人们对想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或目标的描述或表达,反映的是一种愿景或期望。那么,美育的目的,就是人们对美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或目标的描述或表达。

人们愿意对美育的目的展开热烈讨论,说明大家都认为美育是极其重要的,但如果对美育目的持不同观点,缺乏统一认识,这对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显然是不利的。也许正是鉴于此,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这是对美育目的作出的权威论断。

换句话说,美育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要能够提升审美素质、陶冶美的情操、温润美的心灵、激发美的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这一论断作出深入的思考和把握。针对上述美育的目的,这里结合自己的认知,试作进一步挖掘,供大家参考。

一、提升审美素质

审美素质,具体指认识美、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的能力和素质。提升受教育者的审美素质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提升审美素质可以提高人的审美品味和欣赏能力。认识美、感受美、体验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欣赏和评价人世间一切包括艺术作品在内的美好事物的能力。审美品位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品位;审美品位也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发展品位。没有审美品位,容易使人走向低俗,追求审美品位,注定让人走向高雅。

第二,提升审美素质能够极大丰富人的生命体验。拥有对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可以让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么,无论是自然景色、人文风情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都将被你看到和感受到,从中感受到美的乐趣和力量,进而感受到生活的无限之美。这样的生命过程是缺乏审美素质的人无法比拟的。

第三,提升审美素质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美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通过提升审美素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推动其传承和保护,维护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美是人们追求更美好社会的积极动力,因此,个人或社会对美的追求,将有力促使文明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和谐发展。

二、陶冶美的情操

情操是指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修养。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追求,表现出对高尚情感和道德观念的认同和遵循。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常常能够感知到美的存在,并且以高尚的道德标准来行动和生活。陶冶美的情操,就是让受教育者具有用社会道德准则和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去感知、比较、评价客观事物的能力。

陶冶美的情操,需要通过美育才能实现,主要包括培养人的情感和情绪,锻炼人的思维和判断力,塑造人的品德和道德观等。培养人的情感和情绪是为了唤起人的情感共鸣,提升个体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体验和表达情感;锻炼人的思维和判断力是为了拓展个体的思维边界,激发个体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形成独立的见解和思考方式;塑造人的品德和道德观,是为了让人懂得从真善美的事物中汲取美的力量,培养高尚的品格和道德观念,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总之,陶冶美的情操能够提升个体的情感表达能力,拓展思维边界,培养独立的判断力和审美观,以及塑造高尚的品格和道德观念。这对于个体的全面成长和美好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温润美的心灵

温润美的心灵,是要温润受教育者的精神之美、内心之美、灵魂之美,温润其内心之“诚”,内心之“仁”,内心之“善”。

温润美的心灵能,够使个体的内心更加平静与宁和。尤其在面临压力和纷扰时,美的心灵有利于更好地调适自己的情绪和状态,保持内心的平衡与安宁。这不仅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益,还能够增强个体的心理韧性,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温润美的心灵,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共融。美的心灵使个体更具有同理心和善良,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更有耐心和宽容地对待他人。这样,个体往往能够与他人建立更为积极和谐的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交环境。

温润美的心灵,还能够提升个体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美的心灵使个体内心充满着善意和正能量,能够更好地遵守道德规范,守正修身,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美的心灵也能使个体更加开放、包容,能够关注他人的需求和社会的福祉,从而为他人、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总的说来,美的心灵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社会良好的公共道德的建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通过美育温润美的心灵,来提升个体的素质,共同打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四、激发美的创新创造活力

激发美的创新创造活力,是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核心是想象力,而美育是培养丰富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激发创新和创造活力对于现实社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从经济发展层面讲:创新和创造活力是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通过创新,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拓展市场,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通过创新,还可以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提高生活质量层面讲:创新和创造活力可以改进人们的生活体验。通过对产品和服务的改进或重组,创新可以为人们提供更高质量、更便捷、更符合人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例如,智能手机的出现就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

从解决社会问题层面讲:创新和创造活力可以帮助解决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通过开展创新研究和发展,人们可以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提供更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方式,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社会福利。例如,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创新就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极大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

从促进社会进步层面讲:创新和创造活力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通过推动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创新,人们可以取得新的突破和进步,进而推动社会的多元和包容,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通过以上对美育目的的进一步挖掘,我们不难体会,美育工作无论对个体,还是对社会而言,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同时也不难发现,美育之所育,不是简单浮出脑际的形式上的美。美育所关注的,无论是提升审美素质,还是陶冶美的情操;无论是温润美的心灵,还是激发美的创新创造活力,这些通过美育所要达到的目的,都是指哲学、美学中的美,都是属于包括情感、情趣、想象、联想、冲动、创新、好奇等在内的审美范畴,都是靠单纯的理性知识无法完成,而是要靠丰富的感性认知和情感体验才能解决的问题。正因为美育是关于审美、关于情操、关于心灵、关于创新创造的教育,所以美育本质上指向的是人的生命之美、人生之美。它是“通过对最直接的生命活动——审美活动的激发、培养与引导,直达生命的本源,从根本上对人的生命存在加以影响和引导,使生命中那些不受理性控制的因素能够符合理性的要求,朝着健康、美好、高尚的方向趋动。同时,它也是对生命潜在能力的发展和挖掘,是对生命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的激发与培养”。

综上,美育是对人的生命本身进行塑造,使每个人都有一个趋向理想完美的生命,都能“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成为一个个“审美的人”。这,才是美育的最终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2022年教育工作报告》可以看出,这一方面将是教育工作的重点
小学音乐美育结题报告
什么是美育
如何通过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培养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美育是关乎新时代国民综合素质养成的系统工程
作文指导:审美趣味与社会和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