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兴堂赋

​▶永兴堂传

作者:赵云

伏羲女娲创世纪,

人文始祖炎黄帝。

帝出少典居轩丘,①

昌降若水产颛顼。②

柏翳佐舜赐嬴姓,③

穆宠造父封赵城。④

衰盾朔武主晋政,⑤

岸贾矫诛厥立武。⑥

三家分晋简子功,⑦

毋恤代立还嫡庭。⑧

烈侯籍公建赵国,⑨

胡服骑射雍定策。⑩

奢传马氏括代颇,⑪

长平役后国殒殇。

华夏一统秦嬴皇,

赵秦共祖史记详。

陈桥披袍受周禅,⑫

汴临建都两宋传。⑬

皇宋苗裔赵忠公,⑭

洪武时期建殊勋。

一麟世袭都督衔,⑮

守备尚策护卫兼。

叔侄二人守古城,

千秋忠勇留美名。

吾族始祖尊赵忠,

开枝散叶布星云。

柏林墟域把根寻,⑯

二十一世移永兴。

古有帝王将相侯,

今朝潇洒且风流。

承先辉泽合族旺,

恒世盛昌永兴堂。

云本麟州一村翁,

误入修谱文不精。

追思华夏认大同,

史说太祖誉祖宗。

耗时数载力罄尽,

夙愿得偿谱终成。

卷幅浩繁卅万字,

永兴堂传照后人。⑰

注释:

①帝出少典居轩丘。帝:黄帝。少典:中国原始社会时期有蟜氏部落首领,太昊伏羲与女娲之子,娶任姒生炎帝神农氏,又娶附宝,生黄帝轩辕氏。轩丘:黄帝所居之处,今河南濮阳。轩,轩辕。丘,丘陵之地。

②昌降若水产颛顼。昌:昌意。降:贬居。若水:四川西部的雅砻江一带。产:生。颛顼(zhuān xū):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五帝之一。《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③柏翳佐舜赐嬴姓。柏翳:舜时人,本称大费,也称伯益。古代嬴姓的祖先。相传他助禹治水有功,禹要让位给他,他避居箕山之北。《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皁游。尔後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舜:有虞氏,名重华。黄帝、颛顼、帝喾、唐尧与虞舜史称五帝。《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颛顼为族子。……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 舜者虞舜也,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④穆宠造父封赵城。穆:姬姓,名满,史称周缪王,又称周穆王,也称“穆天子”,西周第五位君主。 《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氏之先,与秦共祖。至中衍,为帝大戊御。其後世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後为秦。恶来弟曰季胜,其后为赵。季胜生孟增。孟增幸於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幸於周缪王。造父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骝、绿耳,献之缪王。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缪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造父:造父,嬴姓,赵氏始祖。造父为伯益十四世孙,周穆王时为御(驾车)大夫。造父借,兵伐徐偃王之功,蒙封赵城(今山西洪洞),遂以赵为氏。公元前1001年—前947年周穆王在位,造父应属同时期人。(周穆王在位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公元前1001-947年,另一种是公元前976-922年。)

⑤衰盾朔武主晋政。周穆王十六年,即:公元前986年造父封赵。造父—渠父—安父—梁父—莒父—奄父。公元前789年,周宣王三十九年“千亩之战”奄父驾车救周宣王脱险,之前六世一直事周。奄父生叔带,叔带时,周幽王无道,去周事晋。叔带下传公明祖—公明父—公明。公明:嬴姓赵氏,造父十世孙,叔带四世孙,赵夙之父。赵夙:嬴姓赵氏,春秋时期晋国赵氏领袖人物,造父十二世孙,公明次子,生子共孟。共孟生赵衰,衰生赵盾,盾生赵朔,朔生赵武。赵衰:嬴姓赵氏,史称赵成子,春秋时期战略家、政治家,追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后助晋文公复国并成其霸业的五贤士之一。赵盾:公元前655年-公元前601年,史称赵宣子,嬴姓赵氏,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杰出的政治家、战略指挥家。晋文公之后,晋国出现的第一位权臣,集军政法制大权于一身。赵朔:公元前637年-公元前597年),史称赵庄子。嬴姓赵氏,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赵武:公元前597年~前541年,嬴姓赵氏,史称赵文子,号称“赵氏孤儿”。春秋时期晋国六卿,赵氏宗主,赵氏复兴的奠基人,后升任正卿,执掌国政,力主和睦诸侯,终促成晋楚“弭兵之盟”。

⑥岸贾矫诛厥立武。岸贾:姓,屠岸,名,贾(gǔ),屠岸贾。晋灵公宠臣,晋景公时任司寇。晋景公三年,前597年,赵氏曾遭族诛之祸。屠岸贾矫(诈)以君命,擅自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矫令诛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赵朔妻赵庄姬,晋成公女儿(司马迁说赵庄姬是晋成公姐姐,误。),有遗腹,在公孙杵臼和程婴的佑护下侥幸免祸,后赵武长大,依靠韩厥等人的支持恢复了赵氏宗位。厥:韩厥,史称韩献子。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开始为晋国赵氏家臣,后位列八卿之一。公元前573年,晋悼公重组四军八卿,晋悼公任韩厥为执政大夫兼中军元帅。成为晋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正卿。一生侍奉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五朝,是位稳健的政治家。武:赵武,嬴姓赵氏,史称赵文子,号称“赵氏孤儿”。

⑦三家分晋简子功。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持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卿勾心斗角,相互排斥。后来赵鞅把范氏、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赵鞅的庶子赵毋恤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此时晋国仅存赵、韩、魏三卿,晋国公室名存实亡。简子:赵鞅,嬴姓赵氏,史称赵简子,晋国六卿之首。他一生东征西战,扫荡中原,灭晋国智氏、范氏、中行氏三卿,联合晋国韩氏、魏氏二卿为后来三家分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前475年初,赵鞅走完了他人生最后一程,庶子赵无恤继承了赵氏宗主之位。自赵武后,武生赵成,史称景叔,晋国正卿,赵氏宗主。成生赵鞅。鞅生嫡子赵伯鲁,庶子赵毋恤。

⑧毋恤代立还嫡庭。毋恤:赵毋恤,嬴姓赵氏,史称赵襄子,公元前475年赵简子卒,继承父业,成为春秋末期晋国正卿,战国时期赵国的奠基人。赵毋恤是一个才干绝不逊于父亲赵鞅的强悍政治家,战略家。他将父亲的复霸大业完完全全继承了下来,赵、韩、魏三家分三晋而七国立,中国从此进入战国时代。嫡庭:嫡,正出。庭,位。嫡庭,嫡位。

解释“毋恤代立还嫡庭”之前,首先必须讲一个“伯鲁之简”的典故。《资治通鉴·周纪》载:“赵简子之子,長曰伯鲁,幼曰毋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汝曹勉之敬之,其毋若伯鲁之简哉!”

赵简子是春秋时期晋国正卿。赵简子有两个儿子,长子伯鲁嫡出,幼子毋恤庶出。面对该选择哪位作为继承人时,赵简子将两个书简分别送给两个儿子,并告诫二人,简上的文字要用心领会。几年后,当被问到书简上的内容时,伯鲁支支吾吾,说不出来,被问到书简在何处时,伯鲁早就不知丢在了哪里。而毋恤对简上的内容了熟于心,并从袖中恭恭敬敬拿出了一直带在身边的书简。从此赵简子有了废长立幼的想法。公元前475年初赵简子卒,赵襄子继位。公元前453年赵襄子联合韩丶魏灭掉了晋国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后来赵襄子认为自己原本不是赵氏嫡出,应该还位于嫡系,便以兄长赵伯鲁的儿子赵周为嗣,封为代成君。由于赵周早殁,赵襄子又立赵周的儿子赵浣为继承人。真正体现赵毋恤还位于嫡的伟大胸禁。公元前425年襄子殁,赵浣承袭了赵氏家族领袖的地位,史称赵献子。自鞅生嫡子赵伯鲁,庶子赵毋恤。伯鲁生赵周史称代成君,毋恤长嗣。周生赵浣史称赵献子。浣生赵籍史称赵烈侯。

⑨烈侯籍公建赵国。籍:赵籍,嬴姓赵氏,史称赵烈侯。公元前409年,赵献子去世,赵籍继位。战国时期晋国趙氏封君,趙国开国国君。在位九年。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赵氏的诸侯地位,赵、韩、魏三国正式成为诸侯国。公元前400年赵烈侯薨,其子赵章年幼。公元前399年由其弟赵武史称赵武侯(同天祖父趙文子同名)继位13年。公元前387年,赵武侯薨赵国群臣拥立赵章即位,史称赵敬侯。自伯鲁生赵周史称代成君;周生赵浣史称赵献子;浣生赵籍史称赵烈侯;籍生赵章史称赵敬侯;章生赵种史称赵成侯;种生赵语史称赵肃侯;语生赵雍史称赵武灵王。

⑩胡服骑射雍定策。雍:赵雍,嬴姓赵氏,史称赵武灵王。公元前340年生,公元前295年薨。在位二十七年。赵国第六位国君、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他在军事上推行“胡服骑射”军制政策,使赵国军力日益强盛。公元前296年灭中山国,迁中山王到肤施即陕西延安。开辟云中、雁广、代郡三郡,继续修筑长城。赵武灵王鼎盛时期专于军国大事,把王位禅让给儿子赵何即赵惠文王,自己被尊称为“主父”。从赵武灵王之后赵国君主正式称王。赵惠文王四年即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遭遇长子赵章(同高祖父趙敬侯同名)一手炮制的“沙丘之乱”被幽禁沙丘宫而死。生长子赵章即安阳君,次子赵何即赵惠文王,三子赵豹即平阳君,四子赵胜即平原君,别子(嫡长子以外的儿子)赵奢即马服君。梁启超赞赵武灵王:“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历史学家翦伯赞《登大青山访趙长城遗址》一诗中感慨:“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邯郫歌舞终消歌,河曲风光旧荠苍。望断云中无鸽起,飞来天外有腐扬。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莲浩伴土墙”。自赵语史称赵肃侯生赵雍史称赵武灵王;雍生赵何史称赵惠文王;何生赵丹史称赵孝成王;丹生赵偃史称赵悼襄王;偃生赵王迁史称赵幽缪王。公元前136年赵悼襄王去世,赵王迁继任赵国国君之位,在位八年。史称赵幽缪王,在位期间屡遭秦国攻打,接连丢失宜安、平阳、武城、狼孟、番吾等郡。公元前229年,秦国大兵压境,赵将李牧、司马尚率军抵御。后赵王迁中秦国反间计,听信宠臣郭开谗言,杀害李牧,罢免司马尚,导致赵军大败,国破家亡。受俘秦国,流放房陵。公元前227年其弟赵嘉代理王位,理政六年,史称代王嘉。从公元前403年赵、韩、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至公元前221年赵国亡。.

⑪奢传马氏括代颇 长平役后国殒殇。奢:赵奢,嬴姓赵氏,赵武灵王别子(嫡长子以外的儿子),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屡立战功被赵惠文王赐号为“马服君”。赵奢后人因此改姓“马服”,后又改为单姓“马”。今天河北邯郸马氏和陕西扶风马氏就是赵奢的后裔。括:赵括,嬴姓赵氏,赵奢长子。颇: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赵孝成王急于求胜,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另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数十万赵国士兵投降,后来被秦军坑杀。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殒殇:本文指灭亡。

⑫陈桥披袍受周禅。“陈桥兵变”是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胁迫周恭帝禅位。

⑬汴临建都两宋传。汴:古称汴梁,汴京,东京。今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将北宋国都建立于汴,从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传九位皇帝,享国一百六十七年。临:临安古城,北宋殒殇后,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称帝,建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史称南宋,从公元1127—公元1179年,传九位皇帝,享国一百五十二年。南宋北宋统称为宋朝,又称两宋。只因宋朝皇帝姓赵,亦称赵宋。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⑭皇宋苗裔赵忠公 洪武时期建殊勋。清·道光二十一年版王致云编纂的《神木县志》记载:“十一世祖忠,宋之苗裔。太祖时,以功授都指挥,世其职。至国,任靖虏营副总兵,善抚士卒,屡立战功,卒赠都督。” 赵忠,元延佑二年公元1315年前后生人。赵宋后代。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以功授都指挥,为后世子孙挣下了世袭官职都指挥的名分。神木柏林堡赵姓和神木永兴堡赵姓一世祖。下传一十一世至赵国(又名:赵国南),赵国量。赵国:神木柏林堡赵姓十二世祖,生于明嘉靖中后期公元1565年前后。任陕西都司靖虏营副总兵,善抚士卒,屡立战功,殁后赠都督。赵国量:神木赵姓永兴堂十二世祖,赵国胞弟,生于明嘉靖中后期公元1565年前后。七月二十五寅时生。母亲白氏,奶名叫赵毛坛。军人出身,三十二岁威武堡阵亡,威武堡延绥三十六堡之一。民间封“南方丙丁火红人红马火焰天神为正神”。今供奉于神木城城隍庙仓院巷二十三号赵启昌(二十五世)堂前。

⑮一麟世袭都督衔 守备尚策护卫兼。清·道光二十一年版王致云编纂的《神木县志》记载:“赵一麟,都督国之子。由世职,任神木营参将,升榆林总兵,将拜命,值闯逆之变,挈眷行至榆林,遂家驿。遇贼突入营中,被执,勒降不从,搒掠备至,濒死,骂不绝口,阖门殉节者,十八人。国朝定鼎,表其忠,于榆阳桥立碑,上镌“两守孤城,千秋忠勇”八字。赠荣禄大夫,祀乡贤。赵尚策,大威从弟,任陕西提标中营守备护卫,谙练韬略,不愧将门,遇闯贼之乱,死节。”大威:赵大威,一麟之子。从弟:古人以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若不共祖父则为从祖弟,若共祖父则为从父弟。从父弟与自己的亲疏远近比从祖弟与己的近一些。对立称谓是从兄。今将从弟、从兄合称为从兄弟。

赵一麟,神木柏林堡赵姓十三世祖,都督赵国之子。出生于明万历前期约公元1580年前后。明万历末期,一麟任陕西军门标下左营游击。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四月,升为神木枢三营参将、延绥柏林堡守备、宁夏领军游击。赵尚策,神木赵姓永兴堂十四世祖,赵国量之孙,其父赵君麟,一麟公从侄,大威公从弟,生于明万历中后期公元1608年前后。任陕西提标中营守备兼一麟公护卫。一直以来叔侄二人镇守柏林堡。直至明崇祯时期一麟公升榆林总兵,将要接受任命时,带护卫尚策公和家眷行至榆阳桥下。值遇闯逆(当地人称:闯王李自成或闯贼等)之变,便寻驿站住下,贼寇突然闯入营中,战败被捕铐住,强迫命令投降,一麟公不从,骂不绝口,拷打至死,阖门殉节,同难者一十八人。贼人首领路应标割去一麟公头颅和胳膊回去邀功。还有一种说法,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闯贼李自成大军包围榆林城,城中没有精锐部队,此时,只有时任总兵赵一麟和从侄赵尚策,带领护卫队和满城老弱病残的民众,团结一心,坚守了半个多月,没有一个人投降。最终叔侄二人落入闯贼之手,满门殉节,同难者一十八人。贼人首领路应标割去一麟公首级回去邀功。没有了首级,家人收尸下葬时只好用金头狠略膊代替。这就是传说中“金头银胳膊”的故事。不管哪种说法,说明当地流传着这段“金头银胳膊”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一麟公遗骨葬柏林堡柏林山赵总兵大墓群。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让疯狂的盗墓贼盗窃一空。盗墓贼打开墓穴之时,三口柏木棺椁悬空吊在中央,待公安人员查看时,墓穴里的陪葬品被洗劫一空。同时被盗墓穴十有八九。赵尚策,不愧将门,力战不敌被俘,为保全节操而死。公元1644年明朝彻底灭亡,清朝建立,朝廷表其二人忠烈,在榆阳桥旁立碑,上镌“两守孤城,千秋忠勇”八字。赠“荣禄大夫”,祀乡贤。恩赐赵尚策次子赵思全恩亲,同时随亲赐予大量土地和钱财,才有后来传说中的“朝廷赐婚,富甲一方”之说。今存世于西赵家沟思全公墓碑上镌:“显考行二府君赵公讳思全字悦菴恩妣□太君”。

柏林墟域把根寻 二十一世移永兴。柏林:地名,一个明代古堡——柏林堡设于此地延绥三十六堡之一,位于陕西神木城南二十五公里柏林山上。墟域:古城,遗址。从明朝天启年间公元一六二四年前后,朝廷调派我祖赵一麟、赵尚策叔侄二人镇守柏林堡以来。一直到清朝中期,我们的先民们在古堡战斗生活了三百多年,故当地人称柏林堡为赵家kū圙lüè。清道光年间一世祖赵忠公二十世裔孙永兴堂二十一世传赵国有、赵永有兄弟从祖居地双寨墕移居永兴堡。永兴:地名,一个明代古堡——永兴堡设于此地延绥三十六堡之一。位于陕西神木城北二十五公里丘岭之上。

永兴堂传照后人。永兴堂:家族堂号,传:读音 chuán 传。永兴堂传:一部三十多万字的族谱《永兴堂传》。永兴堂传照后人:恒世永兴。普照后人。

  柏林堡当地人称赵家kū圙lüè

▶神木赵氏永兴堂简介

赵宋苗裔赵忠公二十五世裔孙永兴堂二十六世传 赵云 谨撰

考我赵氏,原本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伯益后裔,得姓始祖为造父。伯益乃颛顼帝裔孙,舜赐嬴姓。迨造父借,兵伐徐偃王之功,蒙封赵城,凡后世子孙以赵为姓。传至叔带去周伺晋,为司空,后有三家分晋,奠赵国之基业。秦并六合横扫九州。高祖代秦传两汉,其间赵祖封侯拜相者众多。耳后千年,人文鼎蔚,世代簪缨,不乏将相王侯。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受周禅而有赵宋,再分两宋之国祚,传三百一十九年。

宋之苗裔永兴堂始祖赵忠,明太祖时,以功授都指挥,世其职。传一十一世至赵国、赵国量。国公世袭都督,任明靖虏营总兵,其子赵一麟任神木营参将柏林堡守备。吾祖赵尚策乃国量公之孙,一麟从侄,任陕西提标中营守备兼一麟护卫,明崇祯时期尚策公护送一麟公擢榆林总兵,行至榆阳桥值遇闯贼同被执杀。迨清朝立为表其忠烈镌碑“两守古城,千秋忠勇”竖榆阳桥头。传至廿一世赵国有、赵永有从祖居地西赵家沟双寨焉北移神木永兴堡,开枝散叶。子孙星云棋布,宇内皆有。

公元2017年初冬,吾族启修谱惠家之事。赵忠公廿五世裔孙赵云、廿六世裔孙赵志刚议创“永兴堂”堂号。从此国有公、永有公一脉是为神木赵姓名门望族——永兴堂。是如今日,云撰此文,冀希望永兴堂一族更加名垂青史,誉满海内。承先辉泽,恒世永兴。正是:古有帝王将相,今朝风流潇洒

三个卷本、三十多万字《永兴堂傳》族谱

▶谱牒编纂师—赵云

云本愚者,误入修谱。史说太祖,评述祖宗。其情可彰?还是不务正业?多少不眠之夜,苦思冥想,唤醒尘封记忆,遥思先贤,追思华夏源流之民族大同。确立自己生于何处,死去何方。仅凭己力,耗时数载,追寻本族生命之源头。大任在肩,意在完善《永兴堂传》,虽精力罄尽,然夙愿得偿。愚者自娱,且完美自己耳!

赵云,神木人,军人出身,社会活动人士。当代英才人物。《中国当代国学成就奖》获得者。河南省家谱文化研究院研究员,谱牒编纂师。喜欢历史国学,谱牒传记,对根祖文化特别感兴趣。用时五年,以文化工匠精神及文史学者严谨负责任的态度,“钩沈稽古,发微抉隐”挖掘整理出大量珍贵而前所未见的乡邦文献史料。研究考证明朝至清早期三百多年来,以陕北神木柏林堡赵一麟赵总兵为代表的一些不仅在陕北大地,即便放到中国历史上,也是激荡回潮,叱诧风云,乡贤俊杰之人物实故。“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力求为神木乡邦文化的开发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以谱牒传记的形式亲自执笔编纂了一部横跨历史约四千七百年,本族跨度从明洪武开始至今六百五十年,三个卷本,三十万字的《永兴堂传》。

赵云近照

族谱《永兴堂传》编修工作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史】:战国历史简述
大宋皇帝赵匡胤玉牒大训!价值连城!字字珠玉!
战国时期的秦国与赵国都是嬴姓赵氏,五百年前是一家人吗?还真是
百家姓之赵姓的起源和家谱
中国姓氏地图 赵
【春秋战国(赵国)国君世系】赵国的先祖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