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志成 | 察右后旗乡村阿布达尔营【一】

第 2478 期

文|王志成   编辑|王成海

阿布达尔营,位于察右后旗白音察干镇东约四公里,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比较平缓的小山村。该村西面是阿布达尔山,东部是脑包山,北部是无名小丘陵,南部怀前是北高南低缓坡地带,一路下行,直到南洼地,才变得比较平坦,不知历经多少朝代,经历南山和北山山洪的冲击和淤澄,形成了我村肥沃富饶罕见的千亩小平原。现在为东农西牧。东部为几百亩的汉族经营的肥沃基本农田,西部为几百亩的牧民优质打草场。堪称蒙汉团结,农牧结合的典范。

   
阿布达尔营西北部距中外驰名的乌兰哈达火山约十公里,北面距“石塄”(火山爆发后岩浆东流,之后形成的顽石滚滚的多石奇观地貌)更是近在咫尺,是火山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阿布达尔营南部是阿贵山。距阿贵山上据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察右后旗阿贵庙最多也是三四公里之多,肉眼可以望见山顶上寺庙的部分。

       
阿布达尔营村南怀前,是一条东西方向,贯穿内蒙中东部呼和浩特至满洲里的“呼满大通道”。运行多年后,2023年后,又改造升级为高速公路。

     
阿布达尔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这里曾经繁华一时,在乌盟后山地区小有名气,是周围村庄人们都向往的地方。

     
阿布达尔营现归察哈尔右翼后旗白音察干镇管辖。“一村两制”,蒙民牧民归阿牧嘎查管理,汉族农民归建没村民委员会管理。为管理方便,在很早以前农业合作化建农业生产初级社时,就将阿布达尔营的农业队命名为建和村。但“建和”这一村名,只在上级台账上多以应用,连当地人也不大关心,比较陌生,最多也是以阿布达尔“后营子”和“前营子”来简单区分。现在能看到的是:前几年小康村建没“十个全覆盖”后,每家的大门外院牆上,挂着一块比较精致的金属牌匾,上面不但有户名,还有这个不为周边多数人知道的“建和村”……   

一下公路,去阿布达尔营的必经之路彩门。“阿布达尔欢迎您” 2024年3月2日摄

阿布达尔营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已见不到蒙古毡包了。蒙族老乡都有了自己定居的房和院。那时,全营子的蒙族户有:大土木尔、五土木尔、尔根巴雅尔、贺喜元、突勒宝、五斤半、任继先、章什朗朗、二长命、三长命、什格苏、达赖、刚布、大淖尔布等。汉民户主有:刘满良、刘满昌、刘满洞、刘满仓(换来宝)、刘满库、刘满海、温禄、王喜、七猴眼、二猴眼、二德庆、五十三、许虎明、任志金(二小)、张二娃、張三娃等。蒙汉民合起来有三四十户,人口不到三百人。

   
人民公社的初期,西海卜子全村农户(也属于建和村的村民)逐步搬迁到阿布达尔营定居。他们有:董永胜、马贵、張根才、王悦、王永禄等。
之后,张万有、陈二、杨大等也由外地迁入。

   
阿布达尔营是一个蒙汉杂居的民族村。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广大贫苦的农牧民翻身作了主人。他们所在的不同民族,都各有各自的风俗习惯和信仰。虽然蒙汉间相互通婚的极少,但蒙汉两民族在文化上互相尊重,在生产上互相扶助,在生活上相互接济,情感上相互理解和交融,亲如兄弟姐妹,团结的真象石榴籽一样紧密。不少的蒙古族妇女生下小孩后,为使孩子长命百岁,健康成长,让小孩拜本营子德高望重的汉族夫妇为干爹和干妈。有了干爹和干妈,他(她)们又多了一层亲亲,孩子们就如同有了神仙保佑一般,全家高兴……

 
阿布达尔营上世纪五十年代,乃至建国后七十多年的苍桑岁月证明,阿布达尔营的民族和谐,民族团结坚如磐石,勘称全镇、全嘎查(村)、全旗的典范。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阿布达尔营也获得了解放。新政权没立了察哈尔右翼后旗,旗府后来没在土牧尔台镇,下没几个区公所。阿布达尔营属察右后旗第四区管辖,阿布达尔营设立了乡公所。当时第四区区公所驻地在乌兰哈达东南边不远处的原正黄旗十二苏木“长胡子”的公馆设立,距南面阿布达尔营十公里之遥。


说起长胡子此人,乌盟后旗、中旗、前旗、兴和、商都一带上了年纪的人都很知晓。“长胡子”是人们给他起的绰号,因下额脖颈部生有一撮长毛而得名。他的实名叫达密凌苏龙,国民党统治傅作义绥远主政时期,他是正黄旗的总管,抗日战争时期傅作义委任他兼任国民党绥东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剿匪司令部司令。

远眺(4公里)村南阿贵山。作者标注红点的那个山包是闻名的阿贵庙庙址。

任队长是是他的职务名,他是阿布达尔营蒙古人,在周围也有名气。他的真实名字不详。他约是长胡子手下的一个中队长。有枪枝和家兵多人,同时在本村刘滿洞旧院,解放前曾没立过养兵马的营盘。任队长在刚解放时被划为地主成份。所以整个豪宅大院都没收归公。后来乡公所办公地点,供销社门市部等都设立在这个豪宅大院里。

     
前些年我与本营子老年人攀谈,我问他们,阿布达尔营土地有坡地,有滩地洼地,总体来讲土地质量一般,那为什么解放前人们从别的土地条件较好的地方搬来阿布达尔营居住?他们回答是:别的地方赖小子(土匪)横行叼抢,老百姓受气生活不安宁。阿布达尔营任队长有枪有兵士,赖小子也知道,听到害怕,不敢轻意来骚扰,庄户人相对安宁一些……

     
任队长的大院位于本村中央地带。院面平坦,视眼开阔。东西和南北都各有一两百米长。院内靠北边有正房一套,两边东西对称各有厢房一套。房屋虽是起脊房,但和普通房屋不同,从侧面看,屋顶呈人字型的两撇,南北向下延伸,並带有一定凹陷弧度,显得工艺精巧和美观。房屋结构近似现代穿鞋戴帽青砖柱子土木结构房。带紫红色彩的双重屋檐,仿佛象仿古建筑,给人一种“勾心斗角”和古香古色的感觉。
滿面门窗,下扇是一排明彻透亮的普通玻璃,上扇是手工艺人精雕细琢的工艺窗棂。双层高台阶,显的开阔大气。遗憾的是没有看到房顶扣瓦,还象是普通精选的结雨较好的草泥摸顶。

阿布达尔山

     
院内南大门偏靠东墙留着。到是比较普通,没有想象中高大门楼的设置。
院里沿西院墙,是一排约有二三十间仓库,坐西朝东。每间仓房的门都和普通的木门不同,门口约一米宽,两米高,两边门框上下凿有木槽,然后由半尺宽一米长的条形门板一块一块地由下向上插入,最上面一块木板一角固定一小铁链,与同一侧面的立框上的“老娃嘴”吻合配套,便于加锁。院内西南部是圈羊圈牛的大羊圈大牛圈(圐圖)。靠东墙有几枚二米多高的灰黑色的栓马石桩。远远望去,整个大院,布局合理,错中有致,也十分气派、豪华和壮观。

   
一出大门,南四五十米处有一个五六米高的长圆型大灰堆,灰堆底部转周长有几十米。是主人常年累月烧柴烧粪后用余灰堆起来的。直到合作化后,集体力量强大了,把大灰堆当优质肥料。每到春季,组织社员一车车地往农田地里拉送,几年后才夷为平地。

     
一出大门往西靠近南院墙外,是座辗房。解放初,阿布达尔学校可能是由这座碾房改造成为一所学校的。【未完待续】


作者介绍:王志成,男,1946年1月生,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白音察干镇人。长期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业部门和乡镇工作,现已退休。本人热爱自己的乌兰察布故乡,特别怀念家乡的那些老事旧人,偶尔喜欢写一点回忆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察右中旗大案纪实】十头耕牛
董栓珍
腾飞的察右后旗《往日时光》重阳节实录
人救猴一命,猴救人一村
王志成
察右后旗发现间歇喷泉! 冬之暖泉,稀有美景,游人络绎不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