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十年前,我也曾经当过乡村教师

四十年前,我也曾经当过乡村教师
文/赵存文


这已经是1976的事了。那一年我高中毕业回到察右后旗二道河,第二年春天开学的时候,我幸运地在书记不浪大队下辖的西马架沟小学当了一名民办老师,和我搭伴儿的是一个叫王艳芳的小姑娘。我们两个教的孩子来自西沟、东沟、正沟三个自然村,五个年级的孩子总数加起来差不多有20来人。学校位于西沟上正沟的中间,但靠西沟近,准确地说应该是在西沟。

村子里的人在相对平坦的东沟沿上开出一块空地,盖了四间土房,就是我们的学校。两间为教室,一间办公室兼我的宿舍,靠山根儿的一间是羊圈,门前的平地就算是学校的操场。王艳芳教一、二年级,我教三、四、五年级。

我们当初的学校是什么样子?如果有心人在看中央电视台播的那些甘肃、青海、云南、贵州等那些贫困地区农村的学校是个啥样子,我的学校就是那个样子。房子的墙是土坯的,房顶还透着亮,窗户的玻璃大部分没有个完整的,权且用麻纸糊着来抵挡风寒。两个土坯台子抹上泥,上面搭一块长条石就是桌子,凳子有几条,但不够用,剩下就也是砌个低一点的土坯台子,孩子们从家里拿上一块破羊皮垫子就是凳子。

房子虽破也有了,所谓的“桌子、凳子”也都有了,我们在祖国北疆塞外草原偏僻的山沟沟里也能给孩子们上课了!

王艳芳是先给一年级讲,把一年级的学生安顿下来开始给二年级的学生讲,我也是照此办理,三、四、五年级算术、语文轮流讲,这一圈儿转完了或者是孩子们尿憋得不行了,这一堂课就算上完了,每节课都是这样,每天都是这样,每个学期都是这样。

哦,对了,有一件事得给朋友们说清楚,那就是冬天那个冷啊,让你刻骨铭心。教室的中间有一个用泥巴糊起来的一个所谓火炉子,没有煤,我们只能组织孩子们拾牛粪烧,热力不足啊,孩子们衣服也单薄,加上教室八面漏风,冻得孩子们口鼻发青,小手红肿,我们做老师的就是看到孩子们冷得坚持不住的时候,就组织大家站起来跺脚搓手来取暖!多可怜的孩子,多可怜的时代。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想起来心里都还难受。

我们的办公室门外的屋檐下除了“勤俭办学”四个大字外还挂着一块一尺多长的火车铁轨当铃铛用,大多数的时候不用,但有时候上课下课高兴了还拿铁锤敲一敲,这敲铃子还是有讲究的:三上二下五预备,下学上学乱打一(du)气。意思是,敲三声就是上课,两声就是下课,要上学了或是到了放学的时间就不用计数了,胡乱地敲就可以了,这铃声清脆悦耳铜音十足婉转悠长,给平日里只有鸡鸣狗叫的小山村平添了不少的现代气息。

王艳芳的家,就在西马架沟,她和孩子们一样,上课时来校,放学了回家,而我离家较远,所以平时只能住在学校的那一间所谓的办公室里:两平米的土炕,一盘锅台,一张桌子就是这里的全部家当。只有到了星期天的时候,才能回二道河的家里,一是帮着家里看看能做点儿什么营生,二是从家里拿下一个星期的伙食。我自己做饭,我的二股莜面鱼鱼就是那个时候学会的,在最后一节课给孩子们安排下课堂作业后,我就开始搓我的莜面鱼鱼,等孩子们回家没有多长时间,我的莜面也蒸熟了,早上糊糊拌炒面,中午莜面鱼鱼晚上鱼鱼莜面,天天如此,因为不会做别的,也确实没有别的,虽然这时候已经能吃饱不再挨饿,但日子过得还是比较清贫。但西沟的孩子们谁家要是杀猪了还是来了客人吃好的,他们的家长都忘不了我,肯定会把我这个赵老师叫上,这在那个清苦的年代,有这样的生活待遇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我的心里始终充满感激!

我在前面说了,我们学校还有一间羊圈,养着五、六只羊,羊是生产队给的,养羊的目的是为了每年卖一点羊毛给孩子们买个纸墨笔砚,我们还有五亩地,我在这里的时候记得种的是胡麻,种地的目的有两个,一个同样是给孩子们攒点儿学杂费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和崇高美德。

别看我们的学校小,孩子少,书记不浪中心校的领导每个学期还组织别的学校的老师来听课,也让我们去别的学校去参观学习,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我们去石成坝学区交流学习,老师们大多数是骑马去的,不记得学回什么,反正只记得骑马屁股被铲得疼了好长时间不敢坐。

我们每年年底的期末考试还要进行学业成绩竞赛,所以,我们不孤单也不孤独,正因为有竞赛,大约也是我教的孩子们争气,中心校的领导发现咱教书用心且还有有点办法,所以才有了第二年在中心校当老师的经历!

告别了西马架沟来到书记不浪中心校,就像从农业社到了繁华的大都市,原来的学校只有我和王艳芳两个老师,中心校的老师有十来个,学生也多出来很多,有小学,有初中,都是好几个班。学校安排我教初中语文,因为我在煤窑中学上高中的时候所在的三班就叫“理论专业班”,实际上也是以语文为主,所以咱教起语文来也得心应手,不感到有多少难处,课文分析得透彻,语法修辞、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等都给同学们讲得明明白白,再加上田巨贵、段登举这些德高望重老师的关照,教书没问题,吃饭有食堂,偶尔还能吃一顿西海子的炖鲫瓜子,有时候还能喝上二两薯干儿酒,还可以打打篮球,关键是每个月还有8块钱的津贴,那一段日子过得还是挺惬意的。

书记不浪中心校南面是书记不浪村,西面是大队的供销社,东面和北面就是一片荒草滩啥也没有了。书记不浪大队管着十来个生产队,分别是合帽儿不浪、二头儿圐圙、韭菜沟、西海子、恩格圐圙、二道河、二五德沟、红格尔图、西马架沟、东马架沟、正沟等,这些队里的孩子们都来这里念初中,小学的孩子都是书记不浪本村的。

书记不浪中心校的领导有田巨贵老师和段登举老师,老师我记的有马金、段守德、郭俊、翟志平、宋振声、董志忠、李世民、王儒、冯焕梅、李淑珍等。田老师就住在学校的院子里,翟老师、宋老师是本村人,董老师、李老师、王老师、冯老师、李淑珍老师,他(她)都是城里来的知青,我们这些外村的老师也和大多数学生一样都住在学校的集体宿舍里,大家都是年轻人,精力充沛,热情活泼,平时教书严肃认真,节假日也玩儿得开心快乐,有时候到西海子打鱼,有时候集体抓阄打拼火改善伙食,用现在的话说,那真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可惜的是,随着国家恢复高考,先是李世民、王儒两位老师考取了功名,后来我和马金也分别去了呼市交校和乌盟师范继续读书,书记不浪中心校也随着老师和学生的日渐流失而辉煌不再,而如今只能在荒草丛生的断壁残垣间看到一些从前的影子,我们尊敬的田老师也因劳累过度英年早逝,让人惋惜让人唏嘘······

转眼间4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时光到了2016年,当年踌躇满志的我们都已到了耳顺的年龄,学生们也都事业有成儿孙满堂,一个个享受着自己努力创造的幸福生活。

在这里我向我们曾经的老师和同学们问好,祝愿大家健康、平安、开心、快乐!

猜您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村教师坚守近30年退休 给学生做饭铲沙铺路
振兴乡村教育不能只靠撤并,哪怕只剩一个学生,学校也不该倒闭
用乡土文化浸润孩子成长路
尘封的记忆(四)--当上了民办教师
贵州作家 || 田娇 散文《那些时光那些花儿》
抓好“五项”工程 提升教育质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