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此人雄霸天下,欲带领大秦向东发展,却轻率出兵,结果一战而败!


从这里开始,我们追寻中华文明的根基

今天要讲的故事,是春秋时期,发生在华夏大地上的一场战争。战争双方都是春秋时比较有名气的大国,一个是大秦,一个大晋。

战争的胜负往往决定一个国家的国运,甚至有家破人亡的危险存在,所以,历史上每一个大规模的战争都引起全世界人的关注。

因为这场战争发生在崤,所以历史记载下来,就把这场战争叫崤之战。这也是世界历史上为什么从古到今,每一次战争都会连着一个地名。那怕是美国人发起代号为“沙漠之狐”的伊拉克战争,人们只记得伊拉克之战这个名字,而不清楚“沙漠之狐”是什么一样。

这场崤之战发生在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秦国以孟明视为主帅,晋国以軫为主帅。秦军除三位主将外,全军覆没。

晋国公子重耳在外流浪十九年后,由秦穆公护送回国,只用了五年的时间,就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国,成为春秋霸主。与其他诸侯比较一下,可知他的卓越。晋国也成为那个时候的国际强国。


秦穆公二十四年(前636),晋文公刚刚即位,东周王都洛阳遭到狄人袭击,周王跑到郑国避难。

秦穆公很想出兵勤王,好在诸侯面前显显威风,但他必须跟晋国借道。从今日陕西潼关出发,沿黄河南岸一线,越函谷关而东。但这片区域被晋国实际控制着。

晋文公得知秦穆公的意图后,从国家战略安全方面考虑,也知道必须阻止秦穆公,不仅不给借到,而且借此要刹住秦国东扩的部署,这样才能避免两国相争,且让局势朝有利于晋国的方向发展。

为了达到不与秦国敌对,又能阻止秦军东出的目的,晋文公亲自来到黄河岸边,跟秦穆公商量说,你走南边武关那条路,我派兵帮你;至于勤王的事,由我们晋国来做。

勤王结束,晋国果然帮着秦国攻取今日河南内乡县、淅川县至荆子关一带,为秦国打通南出武关的道路。看人家说到做到,秦穆公无话可说。


秦国要想东出中原,称霸诸侯,必须夺得函谷地区,而晋国又非常强大,非秦国所能敌。如何取得函谷关,成为秦穆公的心病。

秦穆公与晋文公二人都有宽广的政治胸怀,他们放下分歧,联合对外。虽然楚国在城濮大战中败给晋国,但他仍然是大国,仍然有实力。

郑国北依黄河,南接楚壤,因为地缘的关系,与楚国走得更近一些。晋国想与秦国联合打击郑国,秦穆公立刻同意。

大家都很清楚,郑国地处中原核心,只要想称霸中原,就得染指郑国。晋国包围郑国的北面、东面,秦国包围郑国的西面,郑国岌岌可危。

郑国深刻洞察到秦、晋两国之间的微妙关系,派出一名说客,夜晚而出,来到秦穆公的营地。说客名叫烛之武。当郑文公找到他时,曾跟他说:“我不能早些用你,现在处境危机了才来求你,都是寡人的过错。但是郑国灭亡,于你也不利啊。”


烛之武答应了郑文公的请求,只身前往秦军大营。秦军岗哨拦住了那个深夜乱闯军营的冒失鬼。烛之武放声大哭,哭得惊天动地、狐悲马鸣,终于吵醒了秦穆公。

秦穆公把此人请进帐来,问是做什么事?他对秦穆公说:“你们两个强国夹攻郑国,郑国一定会灭亡。不过,这对秦国有什么好处?秦国离郑国那么远,即使攻下来,也守不住,结果全部归了晋国,秦国更别想东出中原了。如果保全郑国,等那一天秦国想出兵中原,郑国至少可以提供粮草,作为中转站,供你们休息。晋国本来就有野心,一旦拿下郑国,压制住楚国,肯定会向西扩张。河西八城,晋国不想收回去吗?”

这些话说到秦穆公的心坎里去了,也不和晋文公打招呼,就单方面与郑国结盟,留下一些驻军由杞子、逢孙、杨孙三人率领,随即撤军回了秦国。

秦军一走,晋文公也只好和郑国讲和,又考虑必须团结秦国所以没有追击秦军。晋文公以宽广大度的政治胸怀图谋霸业,目光高远,超逾当世豪杰,可惜在位只有九年。


以上的微妙情势,就是秦晋崤之战的战前发生的一些事情,但为两国决战买下了战争的种子,尤其对秦穆公这样一位雄霸天下的秦族领袖来说,国家利益永远高于一切。

秦国“南移东扩”争天下,必须夺取崤函通道,晋国又正好以该地阻秦国东出,势必引发两国矛盾。

从陕西潼关向东,经函谷关,一直到河南渑池,南靠华山、崤山,北阻黄河,山河夹持,中间一条狭长险绝的通道,就是崤函故道,全长三百二十里。

崤山分东西两崤,相聚三十五公里,东崤峻谷绝涧,行车艰难,西崤十二里石板路,更为艰险。当时崤山至函谷关筑有桃林塞,东口在今河南灵宝县西南,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崤山往西,大山中裂,绝壁千刃,有路如槽,深险如函,骑不能连轴,车不能方轨,因此得名函谷关。

关城由战国时秦国所筑,在桃林塞东北。“自灵宝以西,潼关以东,皆曰桃林。”唐天宝元年(742),桃林县改名为灵宝县,沿用至今,今属河南三门峡市,后来的关东,关西,即因此得名。如今灵宝市北面十六公里处,筑有魏国函谷关,供游人游赏。

今日的函谷关已看不到当面的险绝面貌,大概跟森林绝迹有关。那条小路就在山坡下的河边,水已经干涸,树木也不见几颗。二百六十年前,那里却是林木茂密,流水充沛,中间一条小路,沿着河道蜿蜒蛇行。坐地起关城,确实易守难攻。

秦国与郑国相距一千六百里,其中三百二十里为崤函通道,还要经过东周王朝的都城洛阳,“劳师以袭远”,当然难以成功。

晋文公六十二岁当上国君,九年后病死。下葬时,正值寒冬,棺材发出一种牛叫的声音。掌管卜筮的官员说:“这是晋文公发布大事的命令,秦国军队将偷越我境,伏击他们,定能打个大胜仗。”


恰在那时,先前留在郑国的秦军给秦穆公送来密报:郑国让我守卫他们的北门,若悄悄派兵来偷袭,定能灭了郑国。

秦穆公得到密报,立刻兴奋起来,征求蹇叔的意见。司马迁说还有百里奚,恐怕不实。百里奚初见秦穆公已经七十多岁了,此时至少也有一百岁了。

蹇叔说:“这么远?我从来没听说过。只怕我们的军队还在路上,郑国就做好了准备,如何能够得手?大军行千里,谁不知道啊?”

蹇叔这番话秦穆公很不爱听,称霸中原一直以来是他的梦想,现在正是一个机会,他可不想错过。何况他已经再位三十二年,还有多少时日可以等待?于是招来三元大将------主帅为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副将为西乞术、白乙丙,蹇叔的儿子,让他们率军出发。

蹇叔哭着说:“我看得到军队出去,看不到军队回来。”秦穆公很厌恶,派人跟蹇叔说:“你知道什么?你已经活得够老了。”

蹇叔只好跟自己的儿子说:“晋军一定会在崤山伏击你们。崤山分东西两崤,你们一定会死在其间,我给你们收尸吧。”连伏击地点都警告了,年轻人却一点也不在意。

第二年,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春天,秦军一路向东,来到洛阳北门。按当时的礼制,军队路过王都,必须摘了头盔、下车步行,通过城门后,还可以轻缓上车,以表示尊敬。


摘头盔,下车步行,秦军都照做了,唯独上车时,一个个都跳了上去。周王的孙子年纪还小,注意到了这个细节,说:“秦军轻佻无礼,必败,轻佻则少谋,无礼则疏忽大意。轻入险地,又少谋略,能不败乎?”

秦军继续东进,来到滑国地界,突然遇到一个新情况:郑国派人送来十二头牛,还有四张熟牛皮,说是要犒劳秦军,秦军大吃一惊,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原来,这不过是郑国的一个牛贩子的越权所为。他叫弦高,去洛阳卖牛,听说秦军来偷袭,急中生智,一面派人报告郑国,一面冒充郑国使者,前来慰问秦军,顺手牵了牛和熟牛皮做道具。

这当属谋略六品中的小巧。郑国能够不灭,前者有壮士夜晚而出,说服秦穆公退兵,现在又有商人积极爱国,奉献个人财务,这正是一个组织兴亡的精神所在。


郑国得到报告,立即派人去查看秦军的驻地,果然在厉兵秣马,收拾东西。于是跟秦军说:“你们住在这里两年,吃我们的,喝我们的,都要把我们吃穷了。听说你们要走,正好我国北边有一个牧场,跟你们秦国的牧场很相似,哪里有麋鹿,你们可以打猎为食,同时也减轻我们的负担,如何?”

听了此话,知道偷袭不成了,回秦国也要获罪,干脆逃亡别国。于是杞子去了齐国,逢孙,杨孙去了宋国。

孟明视看着十二头牛和四张熟牛皮,判断郑国已有所准备,强行进攻,未必能克,孤军深入,缺乏后援,也不是办法,于是命令大军停止前进,寻思对策。商量来商量去,决定顺手牵羊,灭了滑国,好回去交差。于是他们灭了滑国,满载着抢来的子女玉帛,班师回国。

晋国也已经知道情况,朝廷上大家议论纷纷。大臣先轸说:“秦违蹇叔,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详,一定要伐秦师。”

大臣栾枝说:“我受秦恩慧,还没报恩,却要出兵。且先君刚死,对得起他吗?”先轸驳斥道:“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一点儿不给我国面子,那算什么恩惠!我也听说,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我们为子孙着想,是对不起先君吗?”

刚刚即位的晋襄公与其他一些大臣都站在先轸一边,意见就这么定下来。晋襄公决定亲征,把头上顶着白色孝布和腰上缠着白色孝带都染成黑色。因为还在丧期,所以他穿着孝服;白色不利于行军打仗,所以染成黑色。

为确保战斗成功,还联络崤山一带的姜戎部队协助作战。兵力部署如下:晋军集中于道路两侧的高地及絶涧旁,待秦军全部进入槽路,立即阻断道路,分割包围,实施打击;姜戎部队惯于山地作战,熟悉地形故埋伏各山径小路沟谷中伺机袭击秦军------意图在崤函险道上,利用地形优势,布成一个大口袋,痛击秦军。

秦军从滑国返回,车上载满财务,又有俘虏,所以行动迟缓,大概在三月末抵达崤函山区。他们离开祖国至少有一百天了,又长途行军跋涉,眼看就要回到家乡,整个军队的气势可想而知。

崤山函谷中的道路都很狭窄,许多地方只能一一通过,秦军有战车三百乘,按一乘车兵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算,偷袭郑国的将士共计两万二千五百人,行军队列会拉得很长,首尾肯定不能相顾,甚至连传递一个消息都很困难。

直到四月初,他们才全部进入裂谷槽路中。竟然没有丝毫的防范,也没有派出任何的侦查部队。这就是周王孙说的:“无礼则脱”吧!

晋军和姜戎发起攻击,秦军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只有挨打的份,结果全部被歼灭在山谷中,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被活捉。晋军一方以全胜结束战斗,圆满实现作战目标。

晋襄公的母亲(晋文公的老婆)是秦国人,相救孟明视三人,跟晋襄公说:“都是这三个人坏了两国的关系,不如放他们回去,让秦国惩罚他们”。

晋襄公没有察觉母亲的用意,顺口答应了。


先轸来朝见,问起三个俘虏,听说被放走了,忍不住勃然大怒,说:“将士们在战场上奋力拼杀才活捉他们,妇人却刹那间就放走了,这算什么呢?亡国不远了啊”竟当着晋襄公的面吐起口水来。

晋襄公醒悟过来,赶快派兵去追。追到黄河边,孟明视三人已经坐着船舶到河水中了。追兵高声喊道:“国君赠送马匹给你们,回来取吧。”

孟明视知道是骗人的,在船上行礼说:“谢谢国君好意。如果我等不死,三年之后,一定会来报答。”

三将回到秦国,已是秦穆公三十四年(前626)。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亲自到城外迎接,向着崤函方向哭泣说:“我不听蹇叔劝告,让你们受辱,都是我的错。”不仅没有责罚,反而恢复他们的军职。

秦穆公不推卸责任不迁怒于人,三军将士大受感动,齐心协力,欲图复仇。三年后,孟明视率秦兵渡过黄河,烧掉坐船,终于打败晋国。

崤之战虽然只是秦晋之间打了一仗,但是对春秋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秦国虽然损失惨重,匹马只轮未返;晋国赢得一场战争,却输掉了整个战略,让楚庄王成了霸主。

晋国利用山区复杂地形,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本战也因此著名于后世。春秋时期,战车冲锋是最主要的作战方式,同时步兵的灵活性也逐渐受到重视。

晋国的一位将领就曾在一次战斗中,让车兵毁掉战车,改为徒步格斗。崤之战,文献说秦国有战车三百乘,没有说到晋国的战车数量。姜戎部队惯于山地作战,肯定是步兵为主。崤函战役之后,诸侯更加注重步兵建设。到战国时期,步兵终于成为最主要的兵种。


五年前,晋楚城濮大战,晋国打败楚国成为霸主,但楚国仍然是主要对手。晋文公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努力团结秦国,不想与秦国成为敌人。秦国从郑国单方面撤军,晋文公不予追究,即因为此。

晋襄公为一战之力打败秦国,虽然打了胜仗,挫败秦国东进的意图,却把盟友逼成敌人,把秦晋之好变成两国几十年的征战。晋国不仅失去了强有力的同盟,还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无法全力对付楚国。

结果楚庄王成了大赢家,率军北上,问鼎中原,称霸诸侯,实现了楚庄王的梦想,导致春秋时期整个中原战略的重大变化。

秦穆公即位三十多年来,一直实行联合晋国的政策,对晋国阻挡秦国东出中原的这个问题,也采取了克制、忍耐、等待、观望的态度,显示了高远的政治胸怀。


他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想改变秦国土地偏狭、被中原歧视的国际形象。晋文公去世后,他看自己年龄大了,不想再等也不听蹇叔的劝告他并不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而是被心愿所迫,一时糊涂。至于用兵,则比他的政治谋略差远了。八百公里之遥而想偷袭郑国,崤之战深入晋国腹地,都属于军事冒险主义。

晋国一方,大将先轸颇具军事才干,城濮大战也立有功,但他的政治谋略却差的太远了,是他积极主张进攻秦国的,并说的晋襄公动心。他的说词看似有理,其实缺乏战略眼光。

城濮之战论战功时,晋文公认为“信者,万世之利”,把狐偃排在先轸前面,就是因为看到先轸的缺点------急功近利,缺乏远见。

这个人也很有意思。几个月后的秋天,白狄入侵晋国。先轸说:“我对国君不礼貌,但没有被惩罚,难道我不应该惩罚我自己吗”于是摘下头盔,策马赴敌而死。

这个故事甚至影响到两千四百八十年后的胡林翼。他率领湘军和太平军作战,数次不利,竟然也想效仿先轸,策马赴敌而死。

蹇叔在劝阻秦穆公时,只提到劳师袭远不利,栾枝在劝说晋襄公时,直讲到晋国受惠秦国而威豹。两人的见解固然都不错,但没有说到秦晋联合的战略意义,未能从更远大的地方着想,最终未能阻止那场毁坏两国友谊的战争。他们都是当时的精英,仍然无法全面领悟国家大事,由此可知,谋权谋政,绝非易事。


孟明视三人自作主张袭击滑国,是导致晋国出兵的直接借口。尽管无法判断不灭滑国晋国会不会出兵,但这种擅自灭国的行为,还是应该给予批评的。

《孙子兵法》说,主不可以怒而动师。秦穆公兴师是因为心中积怨,被晋国压住了头,三十年不能东出中原,怒而兴师。晋襄公是恼恨秦国无礼。结果两国争斗几十年,谁都没有成为赢家,而让楚国捡了一个大便宜。兵者是凶器,不可不谨慎。

对秦穆公个人而言,这次出兵过于轻率,既没有充分计划,也不听蹇叔意见,是他一生最大的败笔。

【大秦之歌】

大秦之歌是一个专为喜欢大秦历史文化读者开设的读书写作分享平台,为大秦历史文化爱好者提供故事分享、历史品鉴、图文欣赏、读书社服务,已成功入驻新浪、搜狐、网易、豆瓣、今日头条等国内媒体平台。以追寻陕西乃至中国人的文化根基为遵旨,坚持原创精神,立志为国内外广大读者提供最好的文字体验。


【精华推荐】

这个民族在长达1200年历史里没有国家和武装

此人被誉为成吉思汗,审时度势称霸西方

 ·END· 

大秦之歌在知识里徜徉
 公众号:daqinzhifeng1018 

洞见 · 价值 · 有趣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大秦之歌》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1511705881@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五霸秦穆公为何一辈子都没打出函谷关?
春秋时期的秦、晋两国,为何从秦晋之好走向了决裂?
为何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秦穆公用亲身经历告诉你
如何在夹缝中生存?这个大器晚成的老人,告诉了我们答案,绝了
为什么晋襄公没能成为春秋五霸?晋襄公的政绩如何?
晋国两败孟明视,秦穆公两激败将,最后一战成名、一雪前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