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传统龙泉青瓷>节选

中国传统龙泉青瓷

潘嘉来主编 钟 琦 著

目录

 

一、   龙泉窑概况

二、   龙泉窑各阶段生产状况及产品特征

1、        五代之前时期

2、        五代晚期至北宋早期

3、        北宋中晚期

4、        南宋时期

5、        元代

6、        明代

7、        清代

三、   龙泉青瓷的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四、现代龙泉青瓷及仿古辨识

一、龙泉窑概况

 

浙江是青瓷的发源地和发祥地。早在商周时期,在浙江的上虞一带就烧制出釉色青绿的陶器,被后人称作原始青瓷。东汉中晚期,在原始青瓷的基础上,成熟青瓷终于诞生,以上虞为中心的越窑由此迅速形成。随后,在温州、金华、德清等地相继烧制出不同风格的青瓷产品,瓯窑、婺州窑、德清窑同时崛起,浙江的四大青瓷窑系成为中国青瓷烧制技艺的杰出代表,闻名于世。至北宋,四大窑系先后衰落,龙泉窑开始取而代之,并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历史名窑。

龙泉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东邻云和、景宁县,南邻庆元县,北接遂昌、松阳县,西与福建浦城接壤,原始社会晚期即有人类在此劳作生息。龙泉夏、商、周属越国,战国中期起属楚国,至秦末废闽中郡后属会稽郡。东晋太宁元年(323)置乡,名龙渊。唐武德3年(620)避高祖李渊讳,改名龙泉乡。唐乾元2年(759)置龙泉县。199012月撤县设市。

龙泉地域3059平方公里,域内群山起伏,森林茂密,溪流纵横,矿藏丰富。优质充裕的瓷土资源、素有“浙南林海”之称的林木资源、密布山野的涧流小溪的水动力资源以及瓯江上游直通温州的航运资源等,成全了瓷业生产的原料、燃料、动力和运输等必备要素,使龙泉具备了得天独厚的瓷业发展条件。从宋代起,龙泉窑在越窑、瓯窑、婺州窑、德清窑浙江四大青瓷窑系相继衰落时异军突起,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浙江青瓷的集大成者。宋室南渡后,融合了北方青瓷烧制技艺以及“官窑”的文化内涵,烧制出梅子青、粉青、豆青等类玉的产品,将青瓷烧制技艺推向极致,从而成为中国历代青瓷烧制技艺的总成。从宋元时期开始,龙泉窑蜚声寰宇,产品远销亚、非、欧三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据考古调查,现已发现龙泉窑历代遗址500多处,仅龙泉境内即有360余处。窑址除龙泉外,分布于丽水地区各县市和金华、温州部分县市以及福建北部的松溪、浦城一带。

北宋以前,龙泉窑处于初创时期。北宋起已初具规模,制瓷技艺已相当成熟,窑业沿瓯江上游两岸逐渐扩展。南宋和元代,为龙泉窑的鼎盛时期,制瓷技艺登峰造极,形成了一个以龙泉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的、窑场众多的、范围很广的瓷窑体系,龙泉成为全国最大的瓷业中心,出现了“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来往如织”的繁荣景象。明代,龙泉窑规模不减,声誉依然,洪武年间,《格古要论》载:“龙泉窑在今浙江处州府龙泉县,盛产处器(青瓷)”,供奉皇宫、达官贵人用的器皿仍由“饶、处(处州龙泉)等府烧造”。产品仍深受各地欢迎,如《菽园杂记》所云:“然上等价高,皆转货他处,县官未尝见也”。正统年间以著名匠师顾仕成为代表的作品,形制规整,釉厚色青,为国内外收藏家、鉴赏家所青睐。成化、弘治后,产品质量下降,所谓“质粉色恶,难充雅玩矣”,“今则上品仅有葱色,余尽油灰色矣,制亦愈下”。清代,龙泉窑产品胎质粗糙,釉层浅薄,釉色泛黄或泛灰,但仍有70余处窑场烧制。值得一提的是,建国前,被古董商称为“乍浦龙泉”的青器经窑址调查证实为龙泉所产,这也许是龙泉窑最后的一批产品了。

龙泉青瓷传统有“哥窑”与“弟窑”之说,人们把“哥窑”和著名的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经考古调查发现,龙泉青瓷可分两类:一类是釉面无纹片,胎白质细,底足及露胎处呈朱红色,俗称“朱砂底”,釉色青翠滋润,宛如翡翠的白胎青釉产品,此类产品即为传统所指“弟窑”,以釉色为梅子青、粉青为极品,豆青次之,其他釉色更次,泛黄、泛灰则为下品。梅子青色如梅子泛青之色,青翠碧绿,莹澈剔透;粉青,色如雨过天青,或似淡青湖水,柔和明净。另一类为文献描述“胎薄如纸,釉厚如玉,釉面布满纹片,紫口铁足,胎色灰黑”的黑胎开片产品,此类产品即为传统所指“哥窑”,与南宋“官窑”难分彼此。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印证,龙泉窑至少有三个阶段与官窑或官物、官器相关,即五代吴越国官窑、南宋龙泉官窑和明代大明龙泉官窑。但限于目前已掌握的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尚难对上述观点充分定论。目前研究的情况和最新成果,将分别在各阶段中论述。

龙泉青瓷不仅行销全国各地及供宫廷御用,而且自宋代起通过陆路和海路远销亚、非、欧三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如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教授所述:“一千多年以来,就是这个县份,以它品质优异的大量青瓷器,在世界各地为我们换回了巨额财富,赢得了莫大的荣誉。……从中国东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和东非沿岸……无处没有龙泉青瓷的踪迹”。明代中晚期,龙泉青瓷质量有所下降,且当时有海禁,但海外各国仍迫切需求,龙泉青瓷仍源源不断运销海外,正德十二年(1517年),葡萄牙商船首次驶入广州湾,贩运大量龙泉青瓷到欧洲,法国派遣“安菲特里特号”商船,装运167箱龙泉青瓷回国。即使在明末的崇祯十四年(1641年),由福州运往日本瓷器27千件,同年10月有大小97艘船舶运出龙泉青瓷3万余件。

龙泉青瓷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大明会典》第一百九十四卷载,当时外销青瓷盘每只价为一百五十贯。明代中期,龙泉青瓷传入欧洲,身价与黄金一样贵重,一般人难以问津。欧洲萨克森国王奥古斯特二世,不惜重金购买龙泉青瓷,还为珍藏瓷器特地建造了一座宫殿。欧洲各国文献称龙泉青瓷为“雪拉同”,以欧洲名剧《牧羊女亚司泰来》男主角雪拉同美丽的服饰和风韵来形容。记录西方对中国瓷器贸易情况的《葡萄牙王国记述》一书,称龙泉青瓷“是人们所发明的最美丽的东西,看起来要比所有的金、银或水晶都更可爱”。目前,世界各著名的历史性博物馆大多都有龙泉青瓷陈列专柜。许多收藏家、鉴赏家更是对龙泉青瓷情有独钟,爱不释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龙泉青瓷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类冰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李邦强●第十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获奖作品推荐】失传600年龙泉明代官窑青瓷烧制技术重现
龙泉青瓷
非遗中国: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龙泉窑|青瓷|非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