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明珠要买的珠海银隆 凭什么值100亿?

3月6日晚,停牌半个月的格力电器终于发布公告称,拟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标的公司为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初步判断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公司最晚将于2016年4月4日复牌,并在4月4日之前披露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预案或者报告书。

对于收购珠海银隆的原因,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3月8日回应称,“进一步地把我们环保能源的一些技术融入到新的领域里面去,以后我们可能不仅是造一辆环保能源的汽车,也要把两者之间的协同、合作做得更好。”

在看过格力与美的争夺GE、同雷军“撕逼”手机之后,投资界、媒体显然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董阿姨”为何要收购珠海银隆这么一家拥有大批投资人、号称“不差钱”的公司(而不是“满大街”的其它新能源车企)呢?

那么,笔者就来给大家讲讲珠海银隆的故事。

“弯道超车”引出的房地产“传奇人物”

在说珠海银隆之前,不能不提到“十城千辆工程”。

出于寻找替代能源和环保等方面的考虑,2009年,借着2008年我国成功主办北京奥运会的“春风”,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和工信部四个部委联合推动了一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主要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

这项计划共有25个城市入选,很快制定四年内新能源汽车增长1万-3万辆不等的目标,包括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武汉、深圳、济南、合肥、长沙、昆明、南昌、天津、海口、郑州、厦门、苏州、唐山、广州、襄樊、呼和浩特、沈阳、成都以及南通。

2009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发文,对生产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优厚的财政补贴。其中,每销售一辆10米以上纯电动公交车可获补贴50万元。专家预测,到2012年,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将达100万辆。

当时的人们不曾料到,这波新能源汽车“小高潮”没有持续多长时间,这个“运动式”的项目也会以落空收场。正相反,很多城市都豪情万丈,纷纷雄心勃勃地制定了4年内新能源汽车增长1-3万辆不等的目标,专家、学者、媒体和相关从业者也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热情地把2010年捧为“新能源汽车元年”,这也引出了珠海的传奇人物——魏银仓。

根据珠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公示的信息,早在2004年9月,魏银仓在珠海注册了广东银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孙国华为法人),注册资本1.07亿元,经营范围包括对交通、能源、房地产项目的投资,物业管理,物业代理等。

善于资本运作的魏银仓一开始并没有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在房地产、担保、二手车、航空器材(无人直升机)、农业等领域有所投资。

很快,魏银仓瞄准了电动汽车核心“三电”中最关键、也是利润最高的动力电池,但他并没有立刻着手开发,而是通过投资团队对国内外的锂矿资源、锂离子电池的科研机构、生产厂家、应用厂家以及电池设备生产厂商等整个产业链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2005年4月,注册资本4.5亿港币的珠海市佳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魏国华为法人)诞生,作为一家台港澳法人独资公司,其经营项目经过变更,成了“从事锂离子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车动力总成、电机、电源管理系统及其相关技术开发;锂离子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等。

成立之初,该公司并未大规模兴建厂房,而是成立了由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动车协会会长陈清泉领衔的专家组,从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究。

2009年年底,珠海市佳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珠海银通交通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共同以现金方式,出资设立了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初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佳美房地产出资490万元、交通能源投资出资510万元)。之后的几年时间里,珠海银通历经了五次增资和四次股权转让,相关公司也不断更名,截至2015年8月,其注册资本已飙升至6.4亿元,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通过不断的更名、股权转让,人们已经很难看出珠海银隆身上的房地产背景,其实,魏国华仍然是广东银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珠海市港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

买来的“非主流”:钛酸锂的逆袭

正是在2009年6月,有媒体突然爆料称,沉寂多年的珠海银通专家组成功研发出了环型纳米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首次使纯电动大巴车的续航里程延长到500公里,即一辆公交车一次充电至少可以跑一整天,每次充电时间只需十几分钟。

那么,珠海银通是如何拥有如此先进的电池的呢?

2010年6月,一汽客车和珠海银通在珠海签署了建立珠海新能源客车总装基地合作协议,其首批新能源客车在8月份下线后不久,便参加了在深圳举行的第25届世界电动车大会展览会(EVS25)。

正是在这个场合上,珠海银通高级工程师梁树林告诉胖兔哥,银通的“杀手锏”在于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奥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Altair Nano)公司53.6%的股权,涉及总额49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25亿元),并将其技术、生产线和销售体系收入囊中。

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钛酸锂,可与锰酸锂、三元材料或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组成2.4 V或1.9V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此外,它还可以用作正极,与金属锂或锂合金负极组成1.5 V的锂二次电池。钛酸锂电池可以实现15分钟快充满电、6分钟充满90%、循环次数可达2.5万次以上,这在经济性上明显优于传统磷酸铁锂电池。传统锂离子电池在160摄氏度环境下就会发生严重故障,而钛酸锂电池在240摄氏度高温下仍能平稳工作并无过热现象,其安全性也不亚于稀土电池。

在当时还一脸懵懂的胖兔哥眼里,珠海银通开发的“超导纳米环形结构新型电池”是与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中聚雷天稀土锂电池并肩的“吊炸天”技术,更何况还有陈清泉等一大批特聘专家的“背书”,同年,银通集团收购珠海市蓝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珠海银通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总成、电动节能空调、充电设备及其相关技术的研发、设计和生产。银通帮助珠海打造珠三角新能源汽车“第三极”似乎已经指日可待。

有趣的是,在2010年“珠海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30件大事30位人物”评选中,董明珠(10大创业人物)与魏银仓(10大创新人物)双双入围。时任广东银通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珠海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魏银仓还对珠海新能源汽车产业作出了豪迈的预言:“保守估计,在未来的3-10年内,珠海新能源产业规模可达到1000亿元。”可想而知,“董阿姨”应该早就知道魏银仓“捣鼓”动力电池的事儿。

2011年3月底,虽然并没有跻身“十城千辆工程”,但受到鼓舞的珠海市发改局制订的《珠海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经市政府同意,正式发文开始实施。《规划》提出,到2015年,珠海要实现100亿元以上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到2020年,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要达到800亿元以上。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规划》中制定了多项产业扶持政策,包括:

(1)珠海市、各区均安排资金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产业化(其中市财政每年安排约2000万元);

(2)对能够进入工信部新能源车产品目录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补助;

(3)对相关企业优先保障项目用地计划;

(4)对在珠海建立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企业,给予资金补助;

(5)对获得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专利等知识产权给予资助和奖励。

这份雄心勃勃的《规划》无疑给当时珠海已有的十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要知道,据不完全统计,这些企业在2009年的工业总产值也不过5.27亿元。而珠海市的这一举措,其实也得益于广东省2011年年初做出的“做大做强汽车支柱产业和珠三角新能源汽车基地”的部署,仅当年广东对新能源汽车方面的计划投入就达到15.9亿元,而“珠海银通新能源汽车项目”就非常及时搭上了政策的“高速列车”。

此时的珠海银通,其首期投资9亿元、总投资50亿元的三灶“银通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所在的金湾区为其设立了首期1亿元的专项扶持资金)的一期工程刚刚投产,已形成“年产能力为1亿安时电池、2000辆电动客车、2000套动力和电控总成”的能力。虽然受制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规模小、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等原因,银通并不可能在市场上有多大的作为,但在“全国形势一片大好”的大环境影响下,包括银通在内的相关企业,都沉浸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壮大的美好憧憬中。

2011年4月6日,广东省原省长黄华华在考察广东银山新能源有限公司时,还试驾了由珠海银通新能源与广东云山汽车(白云客车)合作生产的电动公交车,其中云山方面负责车型研发和车身生产,银通负责电池、电机、电控、空调及动力总成系统,最后由云山进行整车装配及调试。当年11月,梅州市为银山电动公交“量身开通”了一条纯电动公交线路,不过,这也是这家公司最后一次出现在媒体视野里。广东云山并没有放弃对电动客车的“追求”,但直到2015年8月才拿到新能源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审核,首批200辆于去年12月底交付兴宁市当地的益盛公交公司。

然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幸福”没有维持太久。2011年7月初,针对“千亿政府补贴即将到位”的传闻,工信部相关人士对此进行了否认——直到项目收官,地方政府和有关企业都未能等来这个“利好”。有关部门发现,一些企业家和专家提出的“弯道超车”(趁着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车在中国和发达国家都处于起步阶段,如果我国能够把握好这次机会,将会在未来有机会摆脱汽车工业落后的现状)并不“靠谱”,3年时间,除了靠政府“埋单”的公交、出租车以及政府用车外,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旧“一地鸡毛”。

“十城千辆工程”不仅受困于资金缺口大、地方保护严重、基础设施不完善、传统车企驻足观望等因素,更关键的还是电池等技术不过关、产品性能难以满足需求。随着扶持政策的迅速“冷却”,除了个别企业外,不少参与者都打了退堂鼓,新能源汽车行业一时间落入低谷。当时有观点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特别是私人市场)在接下来的五年之内都很难被开启。

“活着”:只因“武安娇子”的坚持

已经投入巨大的珠海银通自然不可能就此作罢,基于新能源公交车具有路线可控(使用/充电时间固定)、政府补贴高、易于建设充电设施、对电池的要求不及乘用车等特点,已经拥有技术和产能储备的珠海银通开始走上了“寻路”之路。

进入2012年以后,趁着客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众多小厂生存困难,珠海银通不失时机地收购了珠海广通、石家庄中博等汽车企业,解决了汽车生产资质和整车生产基地的问题。在拥有了广通汽车的LNG汽车生产技术之后(当年在珠海投放了458辆LNG公交车),银通还与中国石油华气胜达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捆绑式合作,在各自国内外营销业务中相互推介对方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其中银通新能源将提供生产LNG汽车,华气胜达公司提供建设LNG加气站。孰料,随着纯电动/插电混动公交车以及储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天然气客车行业想要打“翻身仗”已经难上加难(2015年全国销量不过1.2万辆),珠海广通也难逃被边缘化的境地。

插一句题外话,2016年2月29日,根据工信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281批)及《新能源汽车车型推荐目录》(第2批),共有35家车企的生产资质被撤销,石家庄中博汽车有限公司也赫然在列。不过,石家庄中博被撤销的其实是“乘用车资质”,并不影响其作为银通新能源北方生产基地的身份。

2012年,魏银仓干了一件很有人情味儿的事。祖籍河北省邯郸地区武安市桃源沟的他,将总投资达120亿元(后调整为300亿)的钛酸锂材料生产基地放在了武安。当地媒体《武安报》上有一篇题为《不信东风唤不回——奥钛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招商及落地纪实》的文章,热情洋溢地回顾了武安市领导用735天“唤回”“武安娇子”魏银仓的过程。

2013年,珠海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变更为珠海银隆新能有限公司。在基本“吃透”钛酸锂和磷酸铁锂技术之后,珠海银通启动了钛酸锂电池的量产,同时也不断在国内外寻求试运行的机会,其中一辆银通电动大巴在德国汉堡的公交线路上跑了半年,成为首辆在德国运营的中国纯电动公交车。在新能源汽车低迷的这一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终于在年底出炉,而珠海也顺利入围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等四部委确定的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已经挂上“锂离子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国际合作基地”牌子的珠海银通无疑受益匪浅。

不过,直到2014年底,珠海银隆生产的42辆纯电动公交车才正式交付珠海公交集团投入运营,耐人寻味的是,这批总数为350辆订单,既是珠海首次大批量投放新能源公交车(此前当地有20台纯电动公交车、1109辆LNG公交车),也是珠海银隆在国内的“最大单”。此外,珠海银隆还与马来西亚EKA签署了代理410辆纯电动车的协议。

2015年8月31日,武安新能源产业园区银隆奥钛新能源项目二期投产,形成年产2.5亿安时的生产能力,年可配套一万辆12米纯电动公交车;而该项目三期(进一步形成年产10亿安时产能)、年设计产能一万吨的奥钛项目(钛酸锂电池材料),以及年产二万辆纯电动汽车的银隆新能源汽车园项目也同期开工建设。

官方资料表明,截至2015年末,珠海银隆已在广东珠海、河北武安及石家庄建成三大生产基地,同时在河北省邯郸市建有北方奥钛纳米技术生产基地。公司资产规模已逾百亿,实现营业收入30多亿元,净利润超过4亿元。

至此,银隆已经完成了从电池、电机、电控、电空调到电动汽车的全产业链。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珠海银隆新能源汽车销售订单7000辆。其中,完成生产纯电动客车3189辆,纯电动客车年销量全国排行第七,市场占比为3.6%。这个数字虽然不能和客车行业龙头老大宇通(年销新能源车超过2万辆)相提并论,但也与比亚迪等明星企业相当了。其中,银隆拿下北京480台纯电动双层巴士的订单(此前北京引进过25台纯电动仿古观光旅游巴士)最为“给力”。

目前,除了大本营珠海和首都北京,银隆的纯电动巴士,已经先后进入包头、邯郸、武安、永州、湛江、石家庄等全国数十个城市。

随着这两年来新能源汽车逐渐“回暖”,而魏银仓手中的钛酸锂材料技术加上空心环型结构,再次成为投资人眼中的“香饽饽”。据了解,珠海银隆控股的北方奥钛(美国奥钛纳米技术公司的中国分支机构)已成功研发了第四代高密度钛酸锂电池,成本下降40%、能量密度增加30%。此外,珠海银隆还掌握着包括水冷电机、移动充电桩及储能系统等系列产品的先进技术。

知根知底的“董魏”: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2016年1月18日下午,一同参加珠海“两会”金湾区代表团分组会议的董明珠突然与魏银仓聊起了合作的问题。

根据珠海特区报的报道,魏银仓首先“爆料”,他最近与董明珠进行了深入交流,邀请格力电器方面派出工艺品质模具领域的人才,支持银隆新能源利用空调生产的品质管理经验为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提质提挡。“包括我们的电机,为了提高客车质量,格力提供了大量技术人才配置。”

董明珠介绍了格力实现“技术管理输出”的诀窍之后“话锋一转”,她表示这次与银隆新能源开展合作,正是由于双方都已在装备制造领域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格力有电机厂、有模具开发、有成型的工艺,因此可以和银隆新能源联合开发。”

后面的“剧情”大家都知道了,不难想象,格力电器现在正忙着与珠海银隆以及背后的大批投资人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有分析认为,“董阿姨”看上的并非银隆的电动客车业务,而是钛酸锂电池技术。除了可以挑战市场上主流的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仅限于公共交通领域),具有充放电时间快、电池寿命更长、耐寒耐热等优点(缺点是能量密度低、整车搭载的电池太多)的钛酸锂材料电池还可以在储能和智能电网上大展拳脚。该人士指出,“钛酸锂的快充性能可以在来电时短期补电,避免了由于频繁停电发电机的频繁启停,帮通信营运商大大降低Opex。加上钛酸锂未来25000次的循环,在离网地区,是替代现有胶体电池的绝好机会。”

正因为这个“故事”讲得好,才为珠海银隆吸引了大批投资者。根据珠海市工商局披露的信息,截止2016年2月,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身后至少有20个投资者(含有限合伙),其中恐怕不乏坐等“接盘侠”的选手,因此,传出“董阿姨”将豪掷100亿元(也有50亿和200亿)的说法丝毫不令人感到稀奇。而对太阳能发电研究已久的格力电器来说,钛酸锂电池是不是真的能与光伏、智能电网能够完美结合?格力向新能源的转型能否成功?恐怕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附:

2015年底,北京巴士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第六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决议公告》中显示,珠海市恒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由汇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100%的股权,而自然人魏银仓先生通过境外持股平台间接控股汇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该公告披露,截至2014年12月31日,珠海恒古的资产总额为122,446.71万元,净资产额为32,391.08万元,2014年度营业收入为0,净利润为-6.22万元。

2014年9月,三友化工与珠海银隆签订协议,提供债权+股权投资,借款2亿元,并有权在其上市时投资不超过21%的股权;

到2015年末,北巴传媒以2亿元购买珠海恒古持有的5%银隆新能源股份,银隆新能源当时整体估值40亿元;

2016年初,众业达全资子公司众业达新能源又向方德新能源以0.5亿元转让银隆新能源1%股份,此时银隆新能源估值已高达50亿元。

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中信证券联手华融资产、东方资产、阳光保险、三峡资本、北京公交等20家品牌企业共同注资数十亿人民币,成为银隆主要股东。

根据众业达发布的未经审计的数据,至2015年三季度,珠海银隆的总资产为62.9亿元,总负债为37.84亿元,净资产为25.06亿元;营收为9.36亿元。到众业达新能源今年2月25日出让股份时,珠海银隆的估值较其账面资产增值200%左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珠海银隆新能源是谁?
汽车:从鲁冠球到董明珠
董明珠去留疑局:一颗红心 完成去留两种准备布局
董明珠造车梦碎 不差钱的珠海银隆拿格力手机抵债?
珠海银隆被曝欠款12亿,董明珠造车路遇到大麻烦!
花130亿买国内电池公司,格力就想让电动汽车在国内遍地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