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中古诗词教学,许是面向历史的浪漫感知

初中古诗词教学,许是面向历史的浪漫感知

——古诗词学段融通教学的思考(四)

初中阶段怎么教古诗呢?当然,我不想看那些优秀的可以上公开课的教案,我还是想看看常态课的设计。于是我想到了我的好朋友,他是市内知名的骨干教师,我请求他按照正常上课的心态给我拟一份教案。

教案如下: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导入谈话

二、初读古诗

读正确,读流利

读出节奏

读懂意思

三、想象画面

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指导: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本诗描绘的画面,并概括特点

小结:虚实结合

四、知人论世

教师链接创作背景: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对最后两句的理解。

五、比较阅读

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道:“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首能壮其观”。

比较阅读这三首诗,谈谈你喜欢哪首?为什么?

小结: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这三首中,李益的诗是一首七律;王之涣、畅当的诗则是五绝,均题作《登鹳雀楼》。其中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最为脍炙人口,畅当的诗境也很壮阔,不失为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前,比较之下,畅当之诗终输一筹,没有王诗有韵律、有激情,不得不让王诗独步千古。

六、熟读成诵

这份教案让我思考了很多。它同样先强调了诵读,强调了节奏、韵律和昨天高年级孩子所说的“情调”。以上仿佛是对小学高年级的一个快速回顾,具有着巧妙的衔接作用。因为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上的进步,以上的环节自然很快就可以结束。但接下来,我觉得就是一个新的开始了。

这个开始就是处于历史境域中的浪漫感知。

小学高年级孩子已经处于一种价值判断的状态,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的问题了。因此,他们希望通过诗歌的形式发出自己的“歌音”,以确认自我的存在感。他们的诵读往往带有自己个性化的痕迹。也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让孩子们通过诗歌诵读展示自我。

然而这份教案似乎在告诉我们,初中的孩子或者已经开始思考“我到哪里去”的问题。也就是,他们可能越来越发现,世界是因为时间而存在的,过去的时间往往是现在时间的镜子,也是未来时间的预言。初中的孩子对眼前的世界又出现了一种类似于浪漫的感知。他们要通过对历史的认识,通过对现状的感悟,来确定自己未来的走向。

或许我可以斗胆地说,在初中阶段,古诗可能真正地回归了“古味”,在这古老的诗歌形式里,蕴藏着古人对语言的独特把握,初中的孩子们已经不再满足知晓这短短二十字描绘了壮阔的画面和启示了高深的哲理,他们更倾向于思考:作者为何要表达?为何要如此要用这样的形式来表达?

至于最后的比较阅读,也有着同样的意思在里边,也是让孩子们在这“古味”里徜徉,这样的徜徉或许有诸多方式,像朋友设计的让孩子们在共时性的历史场域里,让孩子们比较同样题材的古诗在表达自我方面的不同。当然,也可以让孩子们在历时性的场域里,让孩子们感受古人用语言表达自我的风骚。

如果说小学阶段更倾向于从语言游戏感中领受传统文学体裁所带来的文化熏陶的话,那么初中阶段可能更倾向于从知人论世、回归历史的途径来感受古人使用古代语言的方式方法。然而,由于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估计还没能达到对古诗语言特点的鉴赏,还没能达到对人物性格的准确把握的阶段。

因此,我以为,他们又回归到了一种稍高级别的浪漫感知阶段,这种浪漫感知超脱了孩子自我,而面向了时间和世界,面向了历史。初中课程标准中说:“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也是很有道理的,此时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一定不是单纯的积累,单纯的感悟和单纯的运用,而是三者综合的效应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登鹳雀楼原文教案_作者王之涣_古诗大全
王之涣《登鹳雀楼》古诗讲解和赏析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古诗|登鹳雀楼赏析
中华古诗词-王之涣[唐]登鹳雀楼
必背古诗词7:《登鹳雀楼》--王之涣
初中古诗词分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