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师需要的勇气:学生永远是“老师”
老师需要的勇气:学生永远是“老师”
01

今天仔细审阅这位可爱美丽的即将毕业的师范生的关于《天游峰扫路人》(苏教版六下)的教案,心中有很多的感动。

她说,名师的课一开始通常都直接指向了对文本的学习,感觉学习的氛围很浓厚,也许这就是名师课堂教学很简约也很高效的原因吧。

说实话,今天看了她对课堂教学的导入,我感觉也是有些啰嗦的,但下午细细想来,自有她的一番道理:

她教学开始先询问大家有哪些避暑的方法?我知道,现在虽然不是上学期间,但她已假定了孩子们现在正上着课。

她接着说,暑期炎热,大家自有避暑的办法,但我们的清洁工人却无从选择,他们只有汗流浃背在街道上来回逡巡。

接着她把视线聚焦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而我直接告诉她,孩子在课堂上应该处于一种学习的状态,你可以直接告诉他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什么人呢?这个人有怎样独特的值得写的地方呢?

看起来我像是一位名师,因为我的导入十分干净利落。

02

但,是不是我对了呢?

昨天继续看我看了多遍的《死亡诗社》,我被那位英语教师真正感动了。我看到,他仿佛很少跟孩子们一起分析诗歌,所有的课堂几乎都是他的即兴表演,然后他带着孩子们一起表演,接着孩子们仿佛着魔了似的,对诗歌的理解逐渐加深了。

我们为什么要直接教孩子们知识?知识是可以直接交给孩子们的吗?

这是我一直很困惑的事情。

比如,这位师范生的课前导入,直接联系了当前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们联想起一类人,然后在聚焦到一个独特的人。有没有道理呢?当然是有的。写人的作品,语言首先要反映的是独特的人性,然后才能谈到语言用哪些语词进行反映。而孩子如何能够从自己的知识背中进入到对这一独特的人的认识呢?自然是从当前的现实生活。只有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才是孩子们真正感兴趣的,因为孩子永远生活在对现实生活的不确定之中。

这位师范生的想法完全正确,或许只要在语言的简约性方面稍作调整。

在这方面,她堪称我的“老师”。

当然,在具体教学设计中,她也一直接受我的理念。就是学生是我们的老师,任何环节都别忘了孩子们首先学到了什么?孩子们首先感受到了什么?然后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教师作灵活的调控。

这虽然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但这才是真正的教学情境。因为首先有了孩子的“学”,才会有老师的

03

今天,我很感慨,我感到,学生永远是我们的老师。首先是从这位年轻的朝气蓬勃的师范生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她身上的朝气以及对当前人生的真诚,如果可能,我愿意将时间扭退到她的后面。其次,我也在想,无论我们做教师的会教给孩子们或者所谓的后生们什么,但创造未来的生活的,永远是他们。他们身上的创造性,是我们永远也无法跟得上的,我们唯有虔诚地跟在他们后面,只是他们自由驰骋时万一因为精力过于充沛而脱缰了,才要及时帮助勒住缰绳之外,或者当他们发现前方仿佛迷雾时,我们帮忙拨开迷雾之外,我们真的不能在做什么了!

毛主席说得好,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因为,世界永远是年轻一代的,所以,学生真的是老师的老师!这一点,我们或许需要一点勇气承认罢!

提问:您认为学生为什么是老师的“老师”?敬请留言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优课展示,收获成长——记我校教师彭丹在华中师范大学教学名师讲坛的优质课展示
如何做一名优秀教师演讲稿
读书,为了更好地归来
从教学模式走向自主学习
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面对国旗,庄严宣誓——教师培训第一期心得体会
名师,从听课开始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