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老师,要让语言融入孩子的筋肉里

语文老师,要让语言融入孩子的筋肉里

教学《练习3》(苏教版第五册)中读读背背中的雏鹰展翅、老马识途、鱼贯而入、倾巢而出、鸡飞狗跳、狼奔豕突、群龙无首、狡兔三窟。我让孩子自己先练习三遍,然后指名读。这些从二年级刚升到三年级的孩子,好像还是很难控制自己的筋肉,有的字音其实是知道的,但与另一个字在一起的时候,读得仿佛就有些“歪歪扭扭”的,好像要跌跟头似的。于是,我让孩子们再继续练习五遍。这次,孩子们读得有点像刚学会“小跑”的婴孩了。接着,我示范了一次,让他们再练习两遍。到这里,孩子们便读得有点像已经不需要看管的孩子走路了。

这个时候,我让孩子们说说从整体上在这些成语中发现了什么。孩子们自然发现了这些成语都跟动物有关。然后让他们再指着某个成语说说对这个成语的感觉。孩子们也说得有点像。接着,我们让孩子们尝试把成语所表达的情状读出来。

这个时候,他们仿佛已经没有了筋肉的障碍,比如,鱼贯而入,便读出那种迅速进入的样子来了,“鸡飞狗跳”能读出那种惊乱的样子来了。

最后,我让他们发现成语的押韵。孩子们基本上已能够读得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了。

这又使我想起了朗读的话题来。自从语文教学强调语言文字运用教学以来,我们便开始了对语文进行客观分析的旅程。我们会不自觉地将文本当作一种样本来解析:这一段运用的是什么结构方法?那一句是用的什么表现手法?这里采用的是什么修辞?哪里使用了怎样的句式?虽然,我们超逾了过去简单语法分析的藩篱,然而很多语文课堂还是走进了语文客观化的老路。

语文不是客观的产物,语文是主观生产的现象。因此,学语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同情,与作者形成同情,看看作者为什么如此表达?跟作者呼吸一样的呼吸,心跳一样的心跳;然后能够与作者说那一样的话。

然而,作者的思想情感,毕竟是用属于他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者心中有这无数的言辞,而这言辞不仅被记到了他的大脑中,而且也融入到了他的筋肉之中,否则他是写不出来这些言辞的,至少是有些困难的,困难的表达自然会影响作者表达的心情,也就不会写出好的作品来了。

因此,我们要理解作者的语言文字,就必须要让自己筋肉能够把作者的文字融入进来,正如鲁迅说的,好像作者这些话仿佛是我们说的。

当前,很多专业人士都在研究文体教学的问题。若是我们将文体理解为话语的样式,则有可能每一个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文体,这也正如有的专家提出文体其实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的原因。那么,我们怎么基于文体进行教学呢?当然,还是那个朗读。

记得也有专家提出书不读熟不开学的观念,这是很有道理的,但我觉得还要补充一点,那就是要让作者的文字通过朗读融入到自己的筋肉里。

这其实跟孩子们个性化地理解文本并没有矛盾。“误读”文本,自然也是在自己的筋肉之外建立了一个不是原作者的作者的文本,那么,以上的说道依然是成立的。

当然,归根结底,让作者的问题融入到学生的筋肉里,其实就是将作者的情感情动而发辞一起融入。

小陈的话:朗读是学语文头一件大的要做的事情。

今天,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王庄镇中心小学获得本公众号第一次赠送的书。

送书活动开始啦!!!!

作者简介:陈林,江苏省宝应县城南小学校长,扬州市特级教师。长期致力于教育现象研究,曾获得“七彩语文杯”苏教版教材全国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主持省级课题,多篇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牛语文老师:“加减乘除”法巧记成语,孩子一下就记住了
有了这份万能成语词汇表,孩子再也不怕写作文,次次拿高分
成语分类太好记了!这4张图,孩子一定用得上!语文老师都说好!
1500个成语接龙,贴在墙上,经常玩,语文直上115!
语文老师直言:这张万能成语表,贴墙上背,不出1月,出口成章!
博士爸爸太牛了!用“加减乘除”记成语,9岁儿子词汇量吓退老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