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生读书了,感动了,为什么还有些恨意

教育,从来就是为着人生,当今时代,人生更需要一种闲适的境界。本公众号一直探讨着如何进行闲适的语文教学,如何进行闲适的教育。欢迎关注,或者您也可以通过加我的微信号“yulinjushi”(“玉林居士”全拼)的方式,加微信群“教育的闲适性探索群”,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学生读书了,感动了,为什么还有些恨意

今天的小文可能要让语文老师不舒服,但我还是要写出来。

可能是由于一位群友发了一篇关于《窗边的小豆豆》的文章,于是今天“教育的闲适性探索群”就从这里开始了。律师先生一如既往地投入了百分百的热情开启和主导了讨论。即使我们做一线教师的内心里有些排斥他霸占了原本属于我们的“麦克风”,但依然为他比我们高明的见地而暗暗叹服,以至于当我们无法插嘴的时候,只好听他神侃:

很多学校要求学生读很多书,包括所谓的新教育实验也使劲喊读书读书,姑且不论读什么书的问题,如何读书没有深入研究,读得越多越是书呆子,无法提高思维能力。

我们学校一直在努力做一间思维教室。看起来,这位律师先生歪打正着地成了“苏霍姆林斯基”弟子。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他以为教育的第二课堂十分重要的时候,曾经介绍他开办“思维教室”的经历。所谓思维教室,其实就是用一种理念去读书,这种理念,就是“读书是一种思维的操练,而不是情绪的交感”。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形成某种角色的自我投射,比如把自己想象成“小豆豆”,或者“小林”校长。

你们幻想自己也遇到小豆豆那样的学生说个不停半天,你也像小林宗作一样样仍然笑眯眯地听。

你们关注的是小豆豆如何不停地说了半天,校长仍然笑眯眯地听。而我关注的是小林宗作把女教师喊到厨房批评,那女教师哭泣了。

你们关注的是游泳和露营,而我关注的是学生如何自主安排学习的。

有的教师也要学生读,学生读了也感动,但是更多是恨意,因为你无法给学生带来什么。

这是律师的原话。任何书籍和文字都是跟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我们读书不仅仅是通过角色对应而思考更好地解决生活的问题,我们读书或许是为了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隐藏的问题,才是我们真正要思考和解决的,也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读了《窗边的小豆豆》,我们可能确实会像小林校长那样尝试理解和尊重以及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鼓励孩子发现自己身上的“优良品质”,然而仅仅如此,你的教育定然会“一切如故”(律师的词语)。只有你发生了思维,发现了新的问题,你才能从你当下的教育生活中跳出来,从而作出更好的教育来。我们读其它的书也是这样,苏霍姆林斯基做“思维教室”的目的,也是让孩子发现自我,而不是就问题解决问题。所以,看起来,读书引起孩子发现问题,发现真实的自我,产生某种思维看起来是很重要的。记得上次律师说,看到一些老师连上议论文都恨不得让孩子哭出来,我也不仅哑然而笑了。

如果你埋怨政府家长社会,如果了解小林宗作的面临的困难,你就太矫情了。

小林宗作面临的困难包括所谓体制环境问题不会比我们少,二战时期的日本不仅物质缺乏政治管制也厉害。

当时日本很多人包括政府和家长也不认可巴学园。

很多人读了窗边的小豆豆,热泪盈眶甚至泪流满面的,但是自己无法给学生或者孩子这样的教育,是因为中国的国情么?

很感谢几位群友跟律师先生对话,他们用实际困难告诉律师先生,目前在“体制内”,在“中国国情”下,有思想的老师想做一点事情是要冒极大的风险的。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就不一一列出原话了。律师先生以为,这可能是一种“矫情”,因为据他所知,在中国也有人在做类似于这样的教育,比李跃儿(体制外的,我真的没听说过)。我能理解这几位老师的无奈,因为我们同病相怜。但我始终认为,教育的自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我们自己争取的。中国目前就有很多追求教育独立自由的特级教师,他们就在做着自己喜欢的教育。虽然这可能要冒一些风险,但他们确实在做着,而且也在逐渐得到认可。包括与律师先生对话的彭峰校长、王青冬先生、钟琪女士,其实他们都是在做着属于自己思想的教育,只是他们依然还感到有压力而已。但是,这种精神已经完全值得我们敬重了。所以,不是“体制”“国情”在束缚我们,而是有时候“体制”“国情”成了我们的借口。

有的教师也要学生读,学生读了也感动,但是更多是恨意,因为你无法给学生带来什么。

囫囵吞枣式读书,读得再多,也没有什么价值。

但是我读这本书也流过一次泪,不是因为小豆豆等学生如何被巴学园理解尊重。看到书中说,巴学园毁于东京大轰炸的战火。

为何我在这个地方伤心落泪?而不是像一般读者为小豆豆等学生被理解而感动哭泣。

因为你们理解小豆豆,而我理解校长小林宗作。

读书的价值,或者也正如小林校长所说的,让孩子沉湎于灵魂中的“优良品质”被发掘出来。但是,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确乎不能做到。一方面,教师可能会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教师本身就没有读过书。所以,很多时候,孩子们无法与教师进行书本的对话。当然,作为教师也无法去读每一本要求孩子读的书,这个时候,但是我们却喜欢用自己的权威去主导孩子们,让写读书笔记,让孩子编读书报纸,让孩子们写征文……我们很少做到的,是让孩子真正去对话、碰撞,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演绎书本。正如这位律师先生也作了“角色投射”,把自己想象成小林校长,但他不是被感动,而是理解。理解一个人,是需要极大的同情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是啊,读每本书,让孩子拥有真正的获得感,才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还是用律师自己的话结束本文吧:

读书,“如果你止于感动,那的确远不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个好习惯成就优秀班主任
读《窗边的小豆豆》的小小感想——Helen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多倾听   更关注
提升自我是获得职业幸福感的源泉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有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