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京老地名——进香河路

在南京,有一条路叫作进香河路。但你却找不到一条河叫进香河。

而沿路的老地名“莲花桥”、“老虎桥”、“大石桥”又在真真切切地提醒着我们,这里曾有一条河流过。

这条消失的河就是进香河。这条河距今已有将近1800年的历史了。

进香河的前身是运渎,准确点说,它是运渎的北段。

运渎是一条人工运河,开凿于公元240年,开凿者孙权。目的是便于物资由秦淮河运抵东吴皇宫。

运渎繁忙了六朝300多年,左思在《吴都赋》里写道:“水浮陆行,方舟结驷,唱棹转毂,昧旦永日。”

隋军攻占建康后,荡毁六朝宫室,运渎中上游便遭废弃。


宋代时,运渎北段也逐渐湮没、淤塞。

明初定鼎南京,万象更新。朱元璋扩建南京城,运渎北段被围入城中,即将迎来新生。

为纪念当年追随他征战殁亡的功臣,朱元璋下令,在鸡笼山(今天北极阁、鸡鸣寺所在的山岗)建功臣庙,并将历代帝王、名臣和都城隍庙等,都移建鸡笼山南麓。这便当时所谓的“十庙”。

为了方便南京官民乘舟赴鸡笼山“十庙”拜谒先贤,进香祭祀,朱元璋下令疏浚运渎北段,使它和杨吴护城河相通,并连接了内秦淮河,就这样,进香河诞生了。

自此,进香河舟船不绝,承载了无数帝王将相、富商巨贾、才子佳人和寻常百姓的梦想。

进香河北段,山水相依,“鸡笼云树”,成为了明代金陵40景和清代金陵48景之一。

当时,文人绅士常泛舟往来秦淮河与进香河之间,作为一大雅趣。

《儒林外史》第41回写道:  

满城的人都叫了船,请了大和尚在船上悬挂佛像,铺设经坛。从西水关起一路施食到进香河,十里之内,“降真香”烧的有如烟雾溟濛,那鼓钹梵呗之声,不绝于耳。到晚,做的极精致的莲花灯,点起来浮在水面上。 如此盛大的船队行驶在进香河上,鼓乐齐鸣,香烟缭绕,诵经之声回荡,河面莲花点点,其情景实在堪称壮观。

清末民国时期,进香河一带更有发展,有祠堂(湘军昭忠祠),有教堂(来复堂),有教会学校(来复女学),有官办学校(中央大学),有官府(国民政府农林部),有民居(王世杰、胡焕庸公馆),有监狱(老虎桥监狱),有医院(慕慈医院、南)等,形成了多元文化共生的空间。

1958年,政府拓宽北京东路,进香河被改为城市暗沟,在河上修建了进香河路。至此,进香河从人们的视野里倏然消失,成为历史的记忆。

相比起隔壁珠江路电子市场、丹凤街的喧嚣,平日里的进香河路是平静的。

这份平静在春季更为明显,隔壁的鸡鸣寺总在樱花盛开的时节熙熙攘攘,但相邻的进香河路则在高耸的水杉林的掩映下守着一方静谧。

但进香河路下的河水并没有停止流淌。

60多年来,进香河仍在地下悄悄地流动——自北极阁南麓,至莲花桥入内秦淮河北段。

尊重自然、留住乡愁”,期盼进香河,未来能够以一种更好的样貌或形式重见天日。

南京老地名——蓝旗街  南京老地名——光华门 

南京老地名——丹凤街  南京老地名——尚书巷

南京老地名——常府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进香河路的前世今生
春日推荐:十条绝美的南京马路
进香河路
那些消失了河、湖的南京街巷
穿越千年相约珠江路!(上篇)
南京记忆(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