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散文】王妙瑞 |​ 我学“江芦”之精神

总第2094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作为资深文友的我,不知参加过各种各样的文学方面的学习交流活动。但是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活动,当数202399日上午那次在上海浦东新区宅里厢饭店、由《上海散文》杂志社和(上海)散文读写联谊会,联合举行著名作家赵丽宏当前畅销书《江芦的咏叹》分享活动。令我收获满满,开心不已。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体会,参加阅读交流活动的文友也都有这样的体会,的确是如周劲草写的散文《欢声笑语宅里厢》所说那样,毫不夸张。现在就让我来谈谈个人学习交流后的体会。

芦苇是一种很普通的禾本植物,《本草纲目》有记载。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它又是植物学家形容的“第二森林”。长江流经崇明岛,岛上江边生长着大片芦苇,被当地人称之江芦。几十年前我在市民政局工作,去过崇明岛,对江芦不陌生,中空的芦苇让我钦佩,蓦然觉得它像钢管,别看它身材细嫩,却可抵挡大风大浪的冲击。后来才知道江芦根系发达,犹如船上的锚似的,能扎根江滩水里毅然不倒。我想要是人也有江芦的精神,站在一线,不为名利,任劳任怨,成就自己,奉献自然的精神,该多么的崇高啊。

几个月前在网上看到一本新书预告,书名叫《江芦的咏叹》。我一下子被江芦一词吸引住了,而此书又是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爱好文学的我,对赵丽宏的人生经历略知一些,他的青年时代就是在崇明岛度过的,他对江芦的熟悉程度,也许是当今作家群里的唯一。他也是像江芦一样的人,由他亲手所写的《江芦的咏》一书,除带给读者阅读新感以外,我以为还有深刻的思考和启示。我十分期盼新书早点发行,急切地想买一本来看看。

手机“的”了一下,是“诗文阅读交流群”的“管家”和“上海散文读写联谊会”执行会长周劲草发来的微信,通知9月9日上午到浦东新区宅里厢饭店参加赵丽宏《江芦的咏叹》新书签赠会,真是及时雨啊。不叫新书签售会,而叫新书签赠会,一字之别,意味着这本书是友情赠送的。是谁来送?那还用问,当然是老周,周劲草了。获赠新书的并非我一个,还有群里不少人。我准时到场,随后大名鼎鼎的赵丽宏老师也欣然赶来了。我不是第一次和他见面了,现实中的他和书本中的他一样真实,就像江芦不管在什么地方总是江芦,这一点不会变的。然而人毕竟是人,一辈子保持做人本色不变是很难的。我和赵丽宏接触极少,不像周劲草老师对大作家了如指掌。不知道周老师会不会赞同我的看法。

就像江芦没有架子,随和的赵丽宏与大家互动起来了。他说这本散文集里的文章,是他十八九岁在崇明岛“插队落户”时在油灯下写的。从时间跨度看有半个世纪了,也是自己人生的足迹和心路历程。回头看现在写不出这样的文章了。赵丽宏又说热爱文学不能为名为利。当年自己写作根本没有想过这些,也没有想过以后会出书。我翻看了新书,他说的和写的吻合,那些岛上散文每一篇都是写在笔记本上的,确实是一种生活的真实记录,而非为了发表。如写在300格或500格的稿纸上则要另当别论了。赵丽宏早已走进了文学殿堂,身份和地位也不同了,但他不忘崇明岛上岁月,一直尊称第二故乡,更不忘江芦的谦卑,写下了一段段充满深情的文字:故乡崇明岛上的芦苇,迎风而长,清秀妙曼,却无比坚忍,风雨雷电,冰雪霜寒,都无法摧毁这些看似弱小的生命。冬去春来,生生不息。帕斯卡说:“人是会思想的芦苇。”赵丽宏对这个比喻感到亲切。所以当他为我新书签了名,我浏览了一遍,感悟他写江芦,其实就是写他自己。这本书的真实、真诚、真情,自然地流淌在书中,令人读来感悟满满。

携着新书回家,几天里细细阅读,全书283页共分三大辑,第一辑便是“会思想的芦苇”,共收录了17篇文章。开篇“天籁和回声”一文中,组合了19篇短文,有桃花、风中树、夜色、芦花、喜鹊和乌鸦、云中的鸟鸣、露珠、青虫等等,其中“云中的鸟鸣”是最短的文章,我数了一下,只有107个字。其它也都是五六百或不满千字的文章。赵丽宏是著名诗人,但他说自己最喜欢的是写散文。从他青年时代写的这些短篇散文中,我自说自话概括了一个新词叫“江芦散文”。不是吗?我读着赵丽宏的短散文,就像看见崇明的江芦在眼前优雅摇动。而赵丽宏自己也在书里倾述,当年在乡下所有的喜欢和憧憬,都通过芦苇倾吐了出来。想起这大半辈子对文学的追求,感觉自己就是一棵历尽风雨的芦苇,世界发生的变化很大,而我依然是那棵芦苇。

呵呵,我明白了,原来周劲草老师送我们大家这本新书,是要倡导学习赵丽宏的江芦精神。江芦成书,书像江芦。由此我似乎开始走近了赵丽宏,走进了文学的芦苇荡。很巧,我也爱写短篇散文。偶像在前,我听见了“云中的鸟鸣”,短促而优美。正好新民晚报编辑来信,告知下周有篇散文拟用。这里我顺便说一说周老师,他的为人处世也正如一棵芦苇,绐人们一抹绿色,他的精神也如芦苇那么块历经风雨,不弯腰不低头,尽显正直真诚,且乐于奉献,真情流露,确实是我们文友的好带头,作为执行会长的周劲草始终如一坚持纯文学、正能量、真善美,带领我们文友走正道行正路,严格安照群规坚持"老有所学读好书,老有所乐写美文",在文学路上携手共进。劲草老师从不高傲自大,而且谦虚为人,低调行事,受到文友们的尊重和欢迎。谢谢周老师,你是好样的。你新书送的越多,我写的散文也越多。下次请你到南京路德大喝咖啡哦。

       本文由《上海散文》杂志选送

作者简介

王妙瑞,1969年3月应征入伍,当过10年兵。复员在市民政局工作,后商调市商业一局所属单位,长期从事文字工作。曾经担任上海“三报两台"通讯员,下班在亭子间写稿,上班骑自行车送稿。新闻稿见报无数。一篇获上海市好新闻二等奖。参加劳动报征文获一等奖。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征文3次获奖。作品见于人民日报(转载)《中国社会保障报》《健康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新闻报》《上海商报》《新闻晚报》《劳动报》《上海老年报》《每周广播电视报》等,累计50万字。至今仍为一草根作者,以此为荣,乐此不疲。


主编:风雨薇、绿柳
julichuanmei@yeah.net

扫码关注,阅读精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丽宏《江芦的咏叹》
坚韧而清丽的芦苇:与赵丽宏对话写作与人生
芦花[七律·10香]
蒹葭苍苍
【为你读诗】江 芦的咏叹 作者:赵丽宏
乡土,乡亲和乡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