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胡明香
版权©️归原作者
戊戌仲夏,草树蓊郁,洹水潺湲。胡明香女史携其第一部诗稿《啄泥集》,问序于余。初一过目,即发现此书之编排方式,颇为奇特。首列作者自作之诗词,次明此作之格律谱式及拗救之法,三叙此作所由启迪之唐宋名篇及其奥妙所在,最后晓以借鉴唐宋名篇之角度与技巧。余不禁叹曰:此种编排,恰如一车驷马,浑然一体,充分显示了作者自己学诗过程的艰辛、路径和方法。实乃古所未见,今所独有。她为自己,也为初学写作旧体诗词的读者朋友探索出了一条入门的捷径。
风驰电抹,世换时移。如今四年过去了,勇立潮头的胡明香女史,又推出她的第二部诗稿《漱溪集》。此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曰《红瘦歌——李清照诗传》,是以诗歌形式为古今文苑第一才女李清照写的传记。下编曰《抱香吟——格律诗词及谱式》,是作者近年所写格律诗词的总汇。
下编在编排上所采用的体例,与《啄泥集》大同小异。不同之处在于所收作品前面,先讲述律绝的格律谱式及拗救之法。作者在研究前人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复益以自己的心得体会,以五绝为基本式,举一反三,归纳出律绝的所有谱式,极便记忆与运用。且以自己的作品为范例,验证其理论与实践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然后又以拟人手法详论拗救的起因、门径、技巧及其所具有的异量之美。其作品的排列,分二或三个层次。一为所写之作品,二为所依据之平仄格式,三为此作之变格拗救。且谱式与拗救,系列分明,便于初学。其艺术水平,远较《啄泥集》为胜。简言之,平淡而不流于浅俗,叙事而无碍于声律。格律更加整饬,技巧愈益娴熟。而且视野开阔,诗情浓挚。有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时代担当。在学习诗词的道路上为读者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以余观之,有功于诗学匪浅。
其上编为《红瘦歌——李清照诗传》,读之不禁令人想到千古才女李清照“绿肥红瘦”的名句。清照乃两宋著名女词人,其卓越才华和艺术成就,足堪与苏、辛并辔竞爽。但终因是“女流”之辈而为世所轻,以致作品散佚颇多。由此又联想到被称为“现代李清照”的著名女词人沈祖棻。祖棻,字子苾,浙江海盐人。抗日战争期间,以悱恻芬芳之笔,抒写家国情怀,被称为“明清以来无人可匹的爱国词人”。其业师汪旭初先生曾云:“当世得名之盛,盖过于易安远矣。”更幸运的是,二十年后,诗词大家孔凡章先生以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歌行为她哀婉悱恻、困顿流离的一生及其在文学上的非凡成就铸造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反观力压须眉、名传千古的才女李清照,却无此运气。然而苍天不负苦心人,转瞬间,悠悠千年过去了,她终于在当代诗坛邂逅了一位忠实的粉丝胡明香女史。她热爱清照,痴迷清照的诗词文章,视清照为诗艺的灵魂、文苑的导师。若干年前文化界曾兴起一股“诗传”热,几乎对每位古代著名文学家都有人写了“诗传”,但皆非以诗歌形式来叙写的。环顾周遭,在海量作者中,唯有胡明香女史冲破藩篱,别出机杼,以七言古诗的形式为李清照写了一篇货真价实的“诗传”。她熟谙李清照的生平际遇和家国情怀,对李清照的作品有独特的体悟。她根据自己搜集掌握的史料及其对李清照诗词文章的理解,将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划分为二十四个诗节。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李清照个人的活动轨迹,以或欢快、或温馨、或平实、或赞叹、或凄婉、或悲慨的笔致和韵调,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独立千古、傲视群雄的词坛英杰形象。她将李清照的诗词文章,弥合无迹地融会到优美的诗句中。并对若干疑难之处予以详明诠释,从而加深读者对李清照人格与作品的认知和理解。
在艺术上,作者承元白“长庆体”、吴伟业“梅村体”之流风余韵,以长篇七言歌行的形式,叙事写情,描绘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就篇幅长短而言,白居易的《长恨歌》不过七百九十八字,而《红瘦歌》则为一千三百五十二联,一万八千九百二十八字。当然,作品不可以长短论高下,但于此也可窥见作者于此诗用力之勤,必欲使之达于佳境而后快。不知何故,我又突然想起有唐以来兴起的弹词文学,即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谓“七字唱”者。他认为此类作品当以清季陈端生的《再生缘》为最佳。这样的长篇杰构,自非《红瘦歌》所能比肩,而两者在表达形式上却皆为七言长篇叙事诗。不过《再生缘》是“排比声韵”“属对律切”的排律,而《红瘦歌》则多为七言散句,不为格律所拘囿。故在行文上更为自由,想象飞腾,遣词旷放,若有不可追摹者。
总之,《漱溪集》上下编皆为佳美之作。上编《红瘦歌》,在艺术上颇具创意,庶可作为他人之借鉴。下编《抱香吟》,格律严谨,辞藻丰赡,技巧多样,意蕴深厚,芳菲之气,香人齿颊。如若在遣词用语上,“清畅而不滑熟,精健而不生涩”(唐圭璋《词学论丛》), 则庶可开出生面而臻于妙境。清初著名诗人宋荔裳曾云:“夫一艺之成,非专精且不能至,而况于诗乎?”余欲将此言转赠胡明香女史,未知其以为何如耶?是为序。
壬寅(2022年)立秋日于洹上竹素斋
作者简介
朱现魁:别号竹素斋主人,1939年生,河南省安阳县人。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公务之余,喜为吟咏,诗遵平水,词依正韵。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诗词学会理事、安阳诗词学会副会长。先后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诗词600余首。作品入选《当代中华诗词集》《当代诗词举要》《二十世纪名家词选》《河南当代诗词选》《中原新歌》(新诗集)、《新颜歌》(新诗集)等60余种诗词集。事迹入编《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辞典》《中国文学艺术界名人大典》《中国诗词著作家辞典》《安阳县志》等40余种典籍。曾先后荣获第一届“红旗渠杯”迎春征联大赛一等奖、“殷商文化杯”诗歌大赛一等奖、“山水安阳”诗歌大赛一等奖。诗词集《洹上吟》(增订本上下卷)获安阳市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河南省首届“诗圣杯”诗词作品集评选一等奖。他是我市写作传统诗词的代表性人物(诗论家杨景龙教授语),也是我省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词作品,内容广博,各体皆精。特别是那些讴歌安阳古今风貌和人文内涵的力作,最为引人注目。他在担任《河南当代诗词选》副主编时,将数十位安阳诗人的一百多首诗词介绍到到河南,扩大了安阳诗词在全省的影响。他以自己的创作实绩,为传统诗词在河南的回归和安阳诗坛的振兴做出了贡献。
上编《红瘦歌——李清照诗传》,用七言诗歌形式叙述李清照七十三岁非凡坎坷的一生,分二十四章、一千三百五十二联,开创李清照“诗传”先河。其特色:用流畅美妙的诗歌讲述历史,塑造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卓越形象,让读者动容、动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下编《抱香吟——格律诗词及谱式》,既有格律诗词写作理论,又在300首诗、词中阐释平仄格式使用和拗救技巧。其特色:让诗词爱好者快速提升格律诗欣赏写作能力。
胡明香,女,1955年生,河南省安阳县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中教高级职称。河南省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阳市楹联学会副秘书长。21岁就在《河南日报》发表小说《冲抓锥》,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散见于《光明日报》《莽原》等报刊。为发扬传统,扬扢风雅,又学写旧体诗词,虽艰苦备尝,而收获颇丰。至今已有两部旧体诗集《啄泥集》与《漱溪集》先后出版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