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周末的明媚阳光照得我的书房一片亮堂,也让我的心情愉悦无比。决定将书橱里的书整理一下,我将退休后不再使用的英语类的书籍全部腾出,放到阁楼上,再将分散在几处的文学类的书归置到书橱里,分类排放好。
这一次,我真的可以放弃与英语书打交道了。
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英语学习伴随我整个中师生涯与教学历程,由一开始跟着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学习初高中英语教材,跟着合肥人民广播电台学习《英语900句》,到学习大学英语教材,到工作中教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认真地研读初高中不断更新的英语教材,吃透它们,再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将教材的内容传授给我的学生们,并且培养他们阅读、翻译以及后来的写作与听说能力。我做了无数道练习,无数张试卷,自己也由一个英语教学上的菜鸟成长为一所省级示范高中的英语高级教师。
其实,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有两个时段,我真的是非常失落,几乎要放弃与英语的纠缠。
在跟着电台学完高中英语教材后,我从三孝口的合肥科教书店遇到了一套北京大学英语专业使用的教材,不知天高地厚的我居然毫不犹豫地买下了那四本教材。我依然采用学习高中英语教材的方法:先记忆单词,再去啃读课文。课文开始基本上能够读懂,可处理课后练习时,我傻眼了:许多练习根本无法下手,没有辅导资料,做了也不知道对不对。于是我不再去应付练习,只是去阅读课文文章,把几本精读的教材当成泛读材料。可读到后面,有的文章实在太难,我无法理解,一拿到英语书,我便感到味同嚼蜡,睡意沉沉,于是我中断了英语学习。
1988年的调动工作让我一度断流的英语学习小溪有了一股清流。因为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我有机会调入英语教师奇缺的乡村中学教英语,真是喜从天降!我感到了学习英语的价值,欣喜之余我重新拿起了大学英语教材。
1989年,乡村中学分来了一批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的老师,他们都在学习《新概念英语》。我立刻从四牌楼新华书店买来四本《新概念英语》以及相应的辅导书。第一册、第二册对我来说太简单,我很快翻了过去,我将侧重点放在第三册与第四册上。
虽然课文有英汉对照,我一开始并不看汉语翻译,依靠自己的水平去谈懂文章。少数实在拿不准的句子才借助译文去理解。在吃透课文的前提下,我尝试去做后面的练习,并且依据辅导书上的答案去订正。由于答案没有详细讲解,做错的地方只有靠自己去思考。这样做,我初步形成自己做任何练习都不会过分依赖答案的好习惯。
学完《新概念英语》三四两册,我觉得自己的英语水平在阅读上有较大提升。汉语言文学本科段自学考试中,大学公共英语使用的是许国璋英语教材,我轻松过关。可英语听说与写作上我依然是比较贫弱,我尝试去改进,可收效甚微。这给我以后英语教育专业的自学考试带来重重困难。
为了解决教与学的严重冲突,1998年33岁那年,我开始教高中英语,于是步履艰难地开启了自己英语教育专业本科段的自学考试。高级英语与英语翻译我考了80多分,这两门课程与我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有关,也奠定了我坚持下去的信心。
可英语语言文化与英语写作我考了两次,刚刚及格。毕业论文指导时忙着高级英语听力,安师大老师的全英文课我听得一头雾水,考试连蒙带猜,总算蒙混过关。日语零基础,我硬着头皮看完整套四本教材的前两本,在一句日语不会说的情况下考了76分,证明英语专业第二外语要求极低。
最让我发怵的是英美文学,厚厚的教材能看懂,可就是考不到分数。忐忑不安地走进考场,第一次我考了20多分,第二次考了30多分,我几乎绝望了。中文加英文的整个自学考试过程中,我从来没有那么沮丧。那时我想,如果我放弃再考英美文学,这么多年的英语学习可能就会前功尽弃,我可能永远在高中英语教学上学历不达标。
幸运的是,在合肥三孝口一家私人书店——育才书店,我遇到了一本英美文学课程的辅导书,对教材上的每篇选文都有详细的讲解,看完讲解后再去读英语作品,我有了深刻的理解,加之考试题型的变化,侧重作品的理解而非死记硬背,我第三次英美文学的考试终于以高分通过。2001年12月,我终于获得我梦寐以求的第二张本科文凭,并于来年调入安徽省首批示范高中之一的肥东第一中学,迎来我人生的高光时刻。
198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是就四幅漫画写一篇感想。漫画中一个人在用铁锹挖井找水,连挖了三处,第三处离地下的水流只差一截,可他还是放弃了,并且断言这个地方没有水。其实,人生的确有一些关键时刻,只要再坚持下去一段时间,不要放弃,自己预期的目标就可以实现,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巨大的回报。
坚持,有时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际遇,从山穷水尽,日暮途穷,到柳暗花明,旭日东升。
作者简介
张勤丰,文学学士,中学高级教师,现已退休。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合肥市作家协会会员。近年来在报刊与微刊发表作品300多篇,出版散文集《风从乡野吹来》《岁月不会忘记》两部。
扫码关注,阅读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