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国存 | 二十四节气,民族文化的根

■ ■

心情音乐  边听边读 

二十四节气,民族文化的根
杨国存

      农民喜欢用农历来丈量日子,并赋予那些深深浅浅的日子以哲理味,而对阳历却麻木不仁。他们总结出的48个字的二十四节气,是按照上天编好的程序,让人们周而复始地走过幸福的流程,也是历练苦难的流水线。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对传统文化的肯定与褒奖。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一个节气隔着季节相望,或在同一个季节里相守,却不能相逢,只能在先后走过那棵老槐树身旁时,各自留下一个深深的吻,刻下一道不同的痕。那一圈圈年轮,是它们生命的轨迹。四季如人,节气如命。二十四节气一年一圈,周而复始,川流不息,可谓祖宗家传,也可谓天地间恒定的法则。

      大自然界的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春来,百花盛开;夏至,青禾碧绿;秋去,硕果累累;冬临,五谷储藏。春夏秋冬,像是大自然的四个同胞兄妹,个个性格分明,当立则立,当退则退,无半点含糊。如果说小暑、大暑是夏日里的两个玩世不恭的小兄弟,那么小雪、大雪则是初冬时节一对翩翩起舞的白衣姐妹,小寒、大寒则是隆冬时节的一双酷哥。

      在科学尚未发达的年代,农民就是按照二十四节气安排生产和生活的。什么庄稼啥时间种,什么时间收以及天气的热冷变化,经过几千年的总结锤炼,已形成了约定俗成、通俗易懂的农谚,操作起来就像算术中的乘法口诀,计算机里的程序一样准确无误。这些农谚就连不识字的文盲也能脱口而出,因为它们已深入到了农民的骨髓。“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谷雨麦挑旗,立夏麦穗齐,小满十天镰声响”“立秋十八日,寸草都结籽”……

      我是在农村随着二十四节气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后来进了县城对二十四节气却熟视无睹了。这些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二十四节气反而越来越在意了。春和夏的几个节气感觉还好些,秋天就不同了,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像坐滑梯似的,拽都拽不住,况且它们的手一个比一个冰凉,表情也一个比一个冷漠,但又不得不跟着它们一步步地往岁月深处走去,哪怕后退半步也是不可能的。走着走着,一场铺天盖地的白霜便突然降临了。

      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突然的,每件事情的到来都是有所铺垫的。在乡村,生活让你觉得这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有根有脉、有因有果的,不是一味地胡来。比如霜降,它的戚严是由立秋、处暑、白露、秋分一点一点铺垫起来的。节气就是这样有规矩,也守规矩,该冷的时候冷,该热的时候热,该立的立,该废的废。然而冷与热,立与废,都使你心服口服。

      对于草木、庄稼和一些小生灵,惊蛰是一道关,霜降也是一道关。这两道关,一个主兴,一个主衰,可谓一阴一阳,一魔一道,它们配合得多么默契!在我看来,惊蛰的那一声霹雳,无疑是春天提炼出的一颗灵丹,那些沉睡的草木、庄稼和小生灵们,就着甜丝丝的雨水服下去,一个个如灵魂附体,仿佛刹那间,一切该醒的都醒了,就连落在房顶瓦沟里的小小草籽也不肯错过机会。此时沉寂已久的村庄和田野,到处眨动着惺忪的小眼睛,到处弥漫着慵懒的呵欠声。至于霜降,我想它更像是秋天念出的一句黑色的咒语。无论你的家族多么兴旺,也无论你还有多少未尽的心愿,统统收叠搁置起来吧,一语既出,该谢的得谢,该落的得落,没有什么好通融和商量的,即使心怀不满与怨恨,也不得不委曲求全,姑且抱着“留得青山在”的态度,暂时蛰伏下来,或者远走他乡吧!

      我也曾留意观察过俺村的物候。你可千万别小看了那些低级的动植物,它们其实好像会思考,知道自己在每一个节气里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不逾矩。譬如那些树木,昨天我见它们的叶子还是密密匝匝的,可是次日早晨起来一瞧,竟成了一个个光杆司令。还有那些虫子们,也有着不错的智商,几天前它们还叫得欢天喜地的,是不是最后的盛宴我不得而知,可是叫着叫着,一个个就逃匿得无影无踪了。此时的大雁却背负着霜天匆匆地远行,类似于历史上那些牢骚满腹、悲愤无助的诗人,漂泊中还要发出徒劳的呼唤。因而我想,那第一片辞枝的落叶,想必就是芸芸众生里的智者吧,说不定它是最早洞悉天道玄机的家伙。

      农村人对时令是敬若神明的,二十四节气虽然不会张口说话,但它们心里比什么都清楚,人是糊弄不了它们的。不信你瞧瞧!所有的人都跟节气一样,该走的时候走,连一声叹息也不会留下。我的先祖就是按照自然规律走的,他们的坟茔就在公墓的荒草丛中,好安静啊!

作 者 简 介

杨国存,河南省内黄县二安乡大寨村人,内黄县卫计委干部,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安阳市散文学会理事。

1971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本村学校、后安联中、二安乡中任初中语文教师,1986年调县政协办公室搞文秘工作,1989调县委宣传部任新闻干事,1994年调县计生委任党组成员。从1986开始,坚持业余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到2005年,在国家、省、市级新闻媒体发表新闻通讯1000多篇,并有50多篇先后荣获国家、省、市级好新闻奖。

2005年退居二线后开始从事散文创作,10多年来曾在《奔流》《莽原》《文苑》《邺下散文》《河南农村报》《青年导报》《河南新闻出版报》《安阳日报》、《安阳晚报》、《濮阳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300余篇,并有多篇获奖,出版了散文集《散落的花瓣》《一亩心田》,第三本散文集正在结集中,参与了内黄县老区《革命故事》《革命人物》,《内黄文化》以及《走进内黄》系列丛书的写作编辑工作。

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投稿须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四节气就是二十四个天机
二十四节气 | 雨水
二十四节气:这不是遗产,是中国人才有的春夏秋冬
中国人的新年
清明节:民族之根的存在
散文 农具里的旧光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