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乡鱼俗】罗有高 | 勤扳罾 懒打簖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船过簖抓痒

郑板桥有副对联“船过簖抓痒,风吹水皱皮”,这副对联不但工整,难得的是形象、传神。风吹水皱皮,好理解。船过簖抓痒,也许不少人会抓头呢,因为不知道“簖”是什么。

百度释义:簖,渔具名,插在河水里,阻挡鱼类,以便捕捉鱼、虾、蟹的竹栅栏。俗称为“簖棚子”“簖上”“簖门”“鱼簖”等。 

“簖”是个生僻字,用的是竹,断掉鱼蟹的去路,实用取义,恰道出了造字真谛。簖,设在源头活水的河道里,这里不叫筑簖,也不叫装簖,而是叫打簖。将丈许长、寸半宽,柔韧性强的竹条竹枝或苇秆,编为栅栏一样的簖帘,直立地插于水中,贯穿河的两岸;再用毛竹编排打桩,以固定住簖箔,拦住鱼蟹去路,又曲里拐弯的在河道两边对称地插上簖箔,如八卦阵似的“鱼道”,两侧的水下面还通着簖笼,俗称“瓮”, 尼龙网“篓儿”裹着十来个铁环,其实是玄机暗藏,被誉为迷魂阵,簖笼里的铁环,大小不一,每个环节处都装有倒刺,鱼虾蟹游玩时,一旦依着习性撞进去,浑浑然进入“瓮”中,万难逃脱,便壮士一去不复还了。“芒苇织帘箔,横当湖水秋。寄言鱼与蟹,机穽在中流。”宋代金嘉谟的《鱼簖》诗描写得十分形象贴切。

河道中间的簖帘明显低于两侧的簖帘,留一段齐于水面的“口门”,可以水流舟往,却不让鱼儿通过,船只通行时,船底贴着簖帘的“口门”滑行,簖帘像一把富有弹性的大篦子,从船头梳到船艄,船过簖抓痒,抓痒的情景,“嚓嚓嚓”的声音融入水中,又回荡在河面,在空旷的水域中,空灵、灵动、动听,颇有意境,妙!

河道纵横,水网密织的里下河,鱼簖是水域中一道特殊的篱笆,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簖在水乡很常见,簖的一侧岸边,架有看簖人的小簖屋,其实就是一座棚子,很小,但近水迎风,清新质朴,犹水上仙阁。河口系一叶“划条子”舢舨船,清早,渔人划着小舟,清泠泠的咿呀咿呀声,划过绿莹莹的水草,惊起一滩鸥鹭。拎起簖笼末端,还在“篓儿”里嬉戏追逐的鲫鱼、鲤鱼、翘嘴白、胖头鲢子、鲶鱼蛙子,还有细小的罗汉、昂刺、虎头鲨、长毛鱼、河虾子,甲鱼螃蟹什么的,簖上的鱼很杂,皆席卷被倒入鱼篓、装进船舱……在迷蒙晓雾中,早市场上回荡着渔人悠扬的吆喝声“卖鱼儿,鱼儿卖啊——” 

靠水吃水,靠簖取鱼,里下河常见的渔事。朝迎日晖,夜沐月华,簖上出鱼一般早晚各一次,叫倒簖笼。当然,如果庄上有人家来了亲戚,就随时去倒簖笼。鱼虾鲜活,红烧,鲜嫩;清蒸,纯色;烧汤,雪白。

夏末秋初,渔获盛多,是簖上最忙最热闹的季节。重阳前后,是簖蟹的旺季。

俗话说“秋风响,蟹脚痒。”月白风清,万籁俱寂,恰逢蟹汛之夜,一盏桅灯挂在簖帘高处,摇晃着昏黄的光亮,映落到水面上,散发出温暖的气息。一两枝香的时辰,簖上传来“簌簌簌”的爬动声,一只河蟹的尖爪子攀住竹栅,迎着灯光爬上簖帘,“唰唰唰”又一只肥硕的河蟹吐着白沫,如盛开的白蕊墨菊,贴在簖帘上……远处伸出长竿网兜,娴熟地抖动几下,窸窸窣窣,螃蟹便落入网兜,然后丢进了鱼篓。

秋夜越来越深,螃蟹越捉越多。冷风中艰辛的簖上守蟹、捉蟹,意趣盎然。九黄十膏,是吃螃蟹的好季节,如若在网兜中取几支青眼红毛、膏厚肉腴的簖蟹来享用,清水煮食,雌的蟹黄红中带金,雄的蟹膏透明软腻,天然烹饪,不用加调料,就能吃得满嘴留香,畅快淋漓。除却簖蟹不是鲜,风味卓然啊,那齿颊留香的鲜美滋味,大概一辈子都忘不了,真是一大乐事。

用“簖”捕鱼虾蟹,类乎“请君入瓮”。如今,尼龙网普及,乡村小河里沉着的一只只“地笼子”,从辈份上说,应该算是“簖”子玄孙了吧。

古时,上海多是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沪”, 即是“簖”,又称“簄”,并称“簄簖”,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唐陆龟蒙《渔具咏序》题注:“沪,吴人今谓之簖。”后人据此,认为上海简称为“沪”,源于“簖”的身影,是从“簖”演化而来的。“沪”在前,“上海”在后;“沪”是历史老人,“上海”是时代宠儿。原来上海是河流中敞口待鱼的一只簖呀,悠悠千载,无法湮灭的地域文明痕迹,趣。

船过簖抓痒,人来沪变富。

罾上鱼虾鲜 

水乡河网纵横,野藤般乱缠。满盈盈的河水,潺潺流淌,波光粼粼,几只水鸟贴浪翩跹, 好一幅乡情四溢的风俗画,意蕴古雅憩美。

猛然,静静的河面四周升起水花,鸟惊水响:一张鱼网腾河升起,好大的一张网呀!网着天空,刻纸一般的悬挂在河道上。水花四溅,阳光伴着水滴,穿过千千万万只网眼,洒下一河的金丝碎银,鱼虾乱蹦,闪烁迷离。

这是渔人在扳罾。《说文》解释:罾,鱼网也。形似仰繖盖,四维而举之。扳罾,这一古老的捕鱼方法,已流传几千年。《楚辞·九歌》里就有“扳罾何为兮木上作渔网”的记载。故宫收藏的明、清山水画中,也有以“扳罾”为题材的作品。

扳罾捕鱼,最重要的工具就是渔网。罾网,是一种笨重的大型捕鱼工具,一般安在水流湍急的活水河中。在河岸竖栽着两根高大的罾杆,渔民称之为“大角”,一根为竖柱,有铅丝攀条固定,可以将渔网拖出水;一根为倒柱,在扳罾网时就会竖起,放罾网入水后又倒下。罾网长宽大约相等,四角见方,四边带纲,中间凹下如锅状平放到河里,罾网口还有矮矮的一个支点木柱,另一个网角被粗大的绳子牵扣着,缠绕在木轱辘上,一根3、4米长的桑木轱辘,架在两根“Y”字形的木架上,网起网落,全靠岸上的“绞关”操作。扳罾时,用手扳住“绞关”,轱辘一圈圈转动,就把罾网的缆绳一圈圈绕起,四两拨千斤,朴素的杠杆原理,河里几百上千斤重、湿淋淋的罾网就会渐渐出水,路过的鱼群便落到罾内,拚命兜着圈子逃生……罾人便用长柄捞海,抖动着网底,将鱼抄进鱼篓。特大的罾网则要撑着船去罾中捞鱼,

罾一旦固定好,就不能移动了。这种捕鱼方式,有点“守株待鱼”的意思。罾有大有小,边长要视水面的宽狭长短而定,网上的眼称作“目”,网下的脚子叫做“纲”,是鱼网上的总绳。“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成语“纲举目张”的典故即由此而来,尽显了渔人的智慧。

扳罾是个力气活,也是一门技术活。扳罾人在绞关前,弓步站着,埋着屁股,两只胳膊用足力,两手交替不停地扳,成年累月,扳罾人的多腰哈背驼,满脸沧桑。扳罾技术掌握不好的话,特别是松绞关时,稍有不慎,轱辘就会伤人,打断手臂,压残手指。我们庄上有一个人没了下巴,就是扳罾时失手,轱辘回转,让扳柄砸掉了下巴。

俗话说“勤扳罾,懒打簖。”扳罾十分辛苦。扳罾轱辘连着罾棚子,这就是扳罾人的窝。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都得每天重复着扳罾、放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扳罾的人都有一颗平常心,往往放罾放下去的是希望,收获的往往都是失望,“十网九网空,捞住一网就成功”。扳罾捕鱼需要经常守护,不断地扳罾出水才能捕获到鱼,如果懒,进了罾口里的鱼,也会游出网外的。

一般白天扳罾少,常常把罾网扳在河面上空,让太阳晒晒网;夜里扳罾勤,因为天黑以后,鱼儿活动增多。梅雨季节,汛期来了,水高鱼肥,是扳罾最繁忙和收获的季节,成群的鱼儿,随着上涨的河水,赶集般的窜来窜去。罾上就要找一些帮手,几个人轮番扳罾,轮番歇息,一天一夜下来,可扳到百十斤鱼虾呢。要是碰到鱼阵子,每罾上来就是几百上千斤鱼呢。

罾上鱼很杂,不问大小,好像什么鱼都能捕到。乌黑的青鱼,肥硕的草鱼,宽大的鳊鱼,鲤鱼、鲢鱼、鲫鱼、鳗鱼、鳝鱼、鯵鱼,还有螃蟹、河虾、小罗汉鱼,有时还能捕到河豚、大甲鱼呢!

沈从文先生说:“我欢喜看人在洄水里扳罾,巴掌大的活鲫鱼在网中蹦跳。”杜甫诗曰:“林居看蚁穴,野食待鱼罾。”倘若去簖上买回活蹦活跳的鱼虾,做成菜肴,那个滋味啊,鲜美得连眉毛都要落脱啦。

鱼虾罾上来,图的个新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垂钓选点谚语
古劳水乡
梦里水乡
民间​︱捕鱼佬的脚划船
江南水乡抲鱼佬的本事
绍兴一绝:敲敲棒槌,鱼就到兜里了!这些捕鱼捉虾耙螺蛳手艺,啧啧称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