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含泪的微笑丨《呼兰河传》

含泪的微笑

文 / 王保林

读这本书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亲子阅读。假期和女儿约好一起阅读,每人读一本书并写出自己的想法;二是因我是一名老师,参加的听课学习活动较多。在所参加的听课活动中,语文课是我最想听的,但因诸多因素,语文课却是我听的最少的。在所听为数不多的语文课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并不是这课上的有多好,而是每次听到课的最后,执教老师大都会说大致相似的话:要想了萧红的生平就要看《呼兰河传》,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呼兰河传》等等之类的话。这也让我这个数学老师产生了好奇,一直想读一读《呼兰河传》这本书。缘于以上,这个假期作为一个“闲人”的我终究还是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但是读完后也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就可以了解萧红,我觉得要想更深入、彻底的了解还得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

《呼兰河传》全书共有七章,外加一个尾声。读完全书后,我觉得这书始终是在讲述一种悲悯的社会现实,通过对呼兰河城里的各种生活及社会活动的描写,反映出人们的愚昧、卑琐、麻木……也折射出她对人生和命运的探索。同时,也写出了她对祖父深深的怀念。为什么文中写的是对祖父的怀念而不是别人,如父母等等。在描写父母时往往只用一二句话带过,我也十分的好奇,就查阅了相关资料得知,萧红的母亲在她幼年时就去世了,后来的母亲是她的继母,对她并不好,没有什么感情,父亲对她也是不好,感情不深。只有祖父对她是好的,总是带着她还教她识字学诗。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各种描写对比反差很大,书中很多的篇幅讲的是各种不幸和悲哀,只有第三章第1节讲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场景是快乐和幸福的。这一对比更凸显了作者童年的心灵乐园其实就只是祖父的园子,那才是她真正的心灵家园。

起初读完前两章时我困惑了,因为这和我听课的内容完全不同,我听到的是描写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快乐场景,而这两章一直在写呼兰城的布局、环境、盛会及各种各样的生与死。如跳大神、盂兰会、野台子戏、娘娘庙大会……当初心想:为什么要写这些?目的何在?还是翻阅了一些资料后方才知道,这是作者在介绍呼兰河城的风土人情,为后面的回忆作铺垫。难怪茅盾会评价本书为:一副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凉的歌谣。原来如此。其实对环境和风土人情的描写无不透露出一种悲悯、哀伤、麻林的情感。如人们面对城中的泥坑时没有人愿意去处理而是得过且过等等。

读到第三章时,终于发现了熟悉的文章了。我所熟知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就摘自第三章的第1节。为什么要选本节作为课文内容,我想那是最能表现萧红快乐时光的文章,在园子里她是快乐,是无拘无束的,想怎么样就怎么,那是她心灵的乐园,是她的另一个世界。你想,作为一个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怎么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呢?不能吧!所以,那才是真正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因为人的孤独总是从内心开始的,内心的孤独才是真正的孤独……第三章还描写了祖母的去世,家人因忙碌而漠视了作者,因此她才有机会离开家走出去,而在这之前她是从来没有走过这么远的,这也把她带到了另一个更大的世界,也为她今后的出逃作了铺垫(要想知道她为什么出逃,请查阅相关资料)。也正因祖母的去世,作者才有机会和祖父共住一屋,也才有机会接触到古诗,她虽不懂却很喜欢,每一次都是大声的念。我想,大概这就是一种文化的熏陶,所以请带着你的孩子阅读吧,读书是好的。

书中第四章主要描写了家和院子的荒凉。为什么说是荒凉?原因大概就是作者是孤独的。文中描写了不同的人为了共同的生计而奋斗着,虽贫苦却是愉快的,但那种愉快好像是含着眼泪在笑似的。体现出了人们对逆来顺受的愚昧,是人生的真实写照,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人生是苦多乐少。个人觉得人生只有经历过苦难才是完整的人生,不吃苦哪来甜。

读到第五章会让你感到愚昧的可笑和悲哀,文中主要讲述了老胡家的“团圆媳妇之死”。在我读这个章节时我也挺好奇的为什么叫团圆媳妇,而老胡家的儿子不叫团圆呀!还是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才知道,其实“团圆媳妇”就是“童养媳”,所以说读书是好的,它可以让你增长很多的知识。“团圆媳妇”的惨死,依我看来就是封建、愚昧的落后观念所致,她是被折磨致死。她为什么会从一个“笑呵呵”,有着一头乌黑的长发的小姑娘到一个“黄瘦”的病人,以致于最后的惨死,都与她的婆婆打她,折磨她有关。书中是这样描写的:做婆婆的打了一只饭碗,也抓过来打一顿,丢一根针也抓过来打一顿,跌一个筋斗,把单裢膝盖的地方跌了一个洞,也抓过来打一顿,还用烧红的烙铁烫脚心……总之,只要婆婆不顺心就要打她,这样折磨一个只有12岁的小姑娘,她能不病么,能不疯么?我想,这世上真有这么残忍的婆婆吗?真有这样恶毒的女人吗?简直不敢想象,从文中也可以读出,其实“团圆媳妇”还没有一只小鸡值钱的,因为在找“云游真人”做法事需要出钱时,婆婆想的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人病了总是要想办法去医治的,而文中的医治却是一些庸医给的“奇方妙法”,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如“云游真人”做法事、跳大神等。所以终究是治不好的,是要死的。而对跳大神的描写更是惨绝人寰,为了赶走“团圆媳妇”所谓身上的鬼,居然用烧开了的水给她洗澡,还是当众洗,还洗了三次。可以想象这是洗澡吗?简直是连“烫猪”都不如,且“烫猪”也没有这么残忍,这分明是在示众,是在施刑。最终,人们由原来怕她死,因为无知却演变成了催促着她死了……人性何在?不得而知。

第六章主要描写了性情古怪的有二伯。文中从语言、行为、穿着描写了古怪的有二伯,如有二伯总是对着天空中的雀子,家中的大黄狗说话,而且还总是喜欢一个人在说闲话,说“这个”总是说成“介个”……穿着上总是十分的古怪,和正常人格格不入,都分不清他是那个朝代的人;行为上也古怪,总是以上吊、跳井吓人,谁知道他经历了什么,而且他还有些不好的习惯,总偷东西去换酒吃等等。其实在我看来有二伯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因为他总说这么一句话:毛子那大马刀闪光湛亮,骑在马上乱杀乱砍……我不知道有二伯经历了什么,作者也不知道,但一定是不寻常的经历,才让他变成这样。我想,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无法言说的伤,那就交给时间吧!时间会改变一切……

最后一章讲的是磨面馆冯歪嘴子,这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他全靠磨面打梆做黏糕过日子。住的地方是磨面房,冷得像地窖,就像在露天地下睡一般,就是这样一个人过着这样的生活,却因不知什么时候成家了,也正因是他成家了,所以悲惨的命运却来了。他的媳妇在生第2个孩子时因为饥饿、难产、寒冷终究还是死了,扔下给他两个孩子,一个四五岁,一个刚生下来。可是他并没有绝望,反而坚强地负起那份本该属于自己的责任来,一人靠磨面养活着两个孩子。男人就应这样,责任感会驱使着你艰难地向前爬行,不惧苦难……

读完《呼兰河传》我的心绪是不平静的,我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种情绪和感慨,那就借用茅盾的评价语来结尾吧!——《呼兰河传》是民国才女萧红的“旷世之作”,用诗一般的意境、含泪的微笑,守护着心灵的家园,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副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凉的歌谣。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名句精选

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逆来的,顺受了。顺来的事情,却一辈子也没有。晚来偏无事,坐看天边红。红照伊人处,我思伊人心,有如天边红。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以为得意。不得意又怎样?人生本来就是苦多乐少。

喜欢

就赞赏他吧!

注:赞赏将直接进入作者个人账户

图书信息

作者:  萧红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1940年初刊还原版
出版年: 2015-3
页数: 273
定价: 29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0109174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时的暖意
读《呼兰河传》有感 | 河北侯凯舰 五年级
《呼兰河传》读后感
【23班名著阅读】《呼兰河传》第三、四章
在废墟和荒芜之上聚拢起零碎的温暖和希望之光
呼兰河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