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上最全西安街道名字的来历
分享
应用程序
公共主页
人人生活
人人小组
同名同姓
人人中学
大学百科
人人热点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
在多数朝代,西安属于郡、府级建制-京兆府(郡)辖区,元代改京兆为安西路(后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西安,是一个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城市。走在这座千年古城的大街小巷之中,几乎处处都可感受到一股股浓郁的古代文化气息。孔子提倡"仁、义、礼、智、信",在这种背景下,西安诞生了像"尚勤路"、"尚德路"、"尚朴路"、"商俭路"、"尚爱路"。这些体现中国人传统美德的街名,一直沿用至今。走在西安的大街上,便会发现很多街道有着一些有趣的街名,每一条街道的名字背后,都有着它悠久而古老的历史,每一个街名,都在见证着这座古城的发展与辉煌的明天….,
1,后宰门
明代秦王府北门广智门北。有专管王室衣食供给的机构,称为后宰。此街东段与北新街相交十字称为后宰门。清初满城西墙北段新开一个城门名新城门,此街名新城门大街,后从习惯仍称为后宰门。
2,通济坊
1936年在西安拥有相当经济实力的通济信托公司在这里开拓街道,大量建房。临北大街建成四层钢骨水泥砖木混合结构楼房。是西安最早的西式大楼。1949年后为市百货公司批发部。
3,韩森寨
因有韩森冢并为近郊最大的坟冢。相传明代在冢旁驻军而得名韩森寨。水经注图。?核?篇曰,冢为悼皇帝冢和史良悌墓。汉武帝征和二年发生了历史上罕有的冤狱治巫蛊狱。武帝梦见被木人围打,以为有人在咒他。便派江冲之治巫蛊狱。由于江冲与太子刘据平日有隙,欲诬陷太子,在搜宫时太子被迫杀死江冲,起兵据守长安,血战五日,后兵败逃于湖县而死。武帝孙刘进,即刘据之子也死于乱军。武帝临终前真相大白,此案平反,对死者起冢追葬。史称刘进为皇孙,冢称皇孙冢。公元前74年刘进之子刘病已继位,是为宣帝,追封其父为悼皇帝,母为悼皇后。皇孙冢能见宣帝杜陵便是。
4,南广济街
位于西大街中段南侧。北对北广济街,南至南院门西口。为唐长安城承天门街的一段。宋长安志有'承天门街东西广百步,南出皇城之朱雀门'曾是长安最宽的大街。元代称药市街,为中药集散地。明清时,北段称南广济街,南端称五味十字,以中药配方重视酸甘苦辛咸五味而得名。民国初年为银号钱庄集中地。
5,书院门
位于南门内东侧,东至安居巷接三学街。明万历七年间,学者冯从吾,今长安县人,因与阉党斗争失利,辞官归里,在宝庆寺讲学。后辟新址,在街北侧建立关中书院,学生常至千人,为著名学府。后为阉党所迫,书院毁冯从吾在此坐两百日而死。明末清初又作了大规模修建。现为西安师范学校,遗址保存完好。此街因在书院门前而得名。于佑任曾住32号。西口有唐宝庆寺华塔。1991年修整街容保留明清风格建为文化旅游街。
6,三学街
位于文昌门内西侧之南。东起柏树林西至书院门。唐代这一带为太庙,唐末太学迁至此。前院为孔庙,门前数株古槐为当时所栽。宋金时唐太学改为京兆府学,此街名南城巷。元代府学和管理考试的机构贡院及管理人事的机构提举司相邻,表明府学明确的目地性。县学是县级学府,始于宋金。明代前长安县学在西关,明洪武三年移往西大街县衙西侧,万历九年移于府学西侧,今县坡巷,明成化七年移府学东侧。后来门前形成三条南北小街,称为府学巷,长安学巷,咸宁学巷。此街因北侧有此三学,改称三学街。唐代的孔庙即现在的碑林。
7,马厂子
位于东大街中段南侧。南至东县门接东仓门。唐代,京兆驿站是全国最大的公文邮件和官旅护送机构。街南端所对市第八中学院内,尚有唐代所刻青石马槽。唐代以后至明清,经千余年,京兆驿名称不改,仍为中国西部最大驿站。此街两侧为驿站喂马处,故称马厂子
8,饮马池
位于东县门北侧,西北至菊花园。唐时位于唐长安皇城东城外侧护城河。此段城河留下的地名还有菜市东坑,新城南壕等。唐护城河称漕河,是多功能城建设施,与城墙组成多功能防御工事,南通子午曹村的漕渠,北通清渠。后因京兆驿马匹在此饮水故名饮马池。
9,端履门
位于东大街中段南侧。南至木头市接柏树林,长371米。明初建秦王府后,在今东大街南沿,北大街街心建秦王府萧墙。当时在此街北口萧墙开一门叫端履门。此门是僚臣晋见秦王等候传喻的地方,端履意示行止检点之意。门东侧有官员侯喻堂址,后称朝贺巷。
10.东厅门
位于东大街西段之南。东接东县门,西连东木头市,长400米。明以前,此街在唐皇城东外侧,城河遗址因有六处积水处,得名六海坊。明朝陕西行都司署,俗称兵马指挥司,设于今西安高中院内俗称军厅。清初改为清军同知署即清军厅,乾隆32年改称库厅,同治年改北大街另设军厅,此街遂改东厅门。因清代咸宁县在东,称为东县,当时清军厅同知署和咸宁县初级审判、检察两厅设于此街,故得名东厅门。1902年库厅改西安府考院及咸长考院,附关中大学堂。辛亥革命后为西北大学创立会及预科,1914年改陕西政法专门学校,1923年改西北大学。1927年改中山学院。后为西北水利专科学校。1930年改西安高级中学。
11,东木头市东木头市,东起东厅门,西至南大街,长890米。此街宋代时称菜市,金时称草场。明时这里成为府城的木头市、枋板市,故更名为木头市。明末,因其与聚居木器作坊的西木头市相对,改称为东木头市。
12,东县门
东县门,东起东羊市,西至东厅门,长265米。明清时期,此街中段路北为咸宁县署,街北有县署大门与县门街,又因咸宁县署在府城
13贡院门
贡院门街位于西大街西段北侧,南起西大街,北至西举院巷,长145米。因位于"贡院"正门前得名为贡院门街。"贡院"为明清陕西省举行乡试的考场,位于府城西北(今儿童公园)。
14,东举街院巷
东举街院巷位于今儿童公园东侧,为南北巷,西起早慈巷,北至新寺巷,长424米。因西侧"贡院"俗称"举院"而得名。1966年曾改名为奋发巷,1972年恢复原名。
15,西举院巷
西举院巷位于今儿童公园北侧,东起早慈巷南口,西至牌楼巷北口,长331米。因北侧"贡院"俗称"举院"而得名。1966年曾改名为图强巷,1972年恢复原名。
16,早慈巷
早慈巷位于今儿童公园东墙外,南起西举院巷东口,北至香米园南巷,长409米。因靠"贡院"考场,为防止越墙舞弊,在院墙头插满枣刺而得名枣刺巷。1917年雅化为早慈巷,1966年曾改名为富强巷,1972年恢复原名。牌楼巷位于西门里北侧,南起西大街,北至西举院巷西口,长157米。因巷南口有贡院牌楼而得名。1966年曾改名为反帝巷,1972年恢复原名。之东,习称东县,所以该街取名东县
17,洒金桥
洒金桥为南北纵街,南起大麦市街北口,北至莲湖路中段的老关庙什字正南,长800米。在南宋和元代称为铁炉街,明代改为铁炉坊,清末以沙姓人住此街北段,得名沙家桥,后改为洒金桥。1966年曾改名为前卫路中段,1972年恢复原名。
18,桥梓口
桥梓口为南北纵街,北起西大街西段,南至含光街,长200米。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沿唐清明渠(为唐皇城、宫城供水的渠道)故道分出的通济渠由西门南侧入城,再沿西大街南缘筑暗渠至钟楼东,远至北院门巡抚衙门。沿渠十户一口井,供居民食用。在此街北口分一渠,经洒金桥到莲花池,渠经西大街有桥,故名桥梓口。原以西大街分南北桥梓口,北桥梓口清末改为大麦市街,南桥梓口遂简称为桥梓口。1966年曾改名为前卫路南段,1972年恢复原名。
19,北马道巷
北马道巷为南北纵街,位于西门内盘道北侧,南起西门盘道,北至莲湖路,长979米。明代困巷内中部有一上城墙的坡道名为马道,相对南马道巷而得名北马道巷。1966年曾改名为联盟巷,1972年将玉祥门以南恢复为北马道巷,北部仍称为联盟巷。门。
20,二府街
二府街位于北大街中段西侧,为东西横街。东起北大街,西至红埠街,长381米。因明初秦王朱樉次子的府第在此而得名。清代驻陕西地方审判、检察两厅。1966年曾改名为红卫街东段,1972年恢复原名。
21,红埠街
红埠街为东西横街,东起二府街西口,西至教场门东口,长384米。其得名似与唐代宫城城墙为红色有关,1966年曾改名为红卫街中段,1972年恢复原名。
22,教场门
,教场门为东西横街,东起红埠街西口,西至劳务巷南口,长325米。清初沿明代教场建有抚标教场(抚标:清代称巡抚所直辖的绿营兵为抚标;教场:操练和检阅军队的场地),故名教场门。1966年曾改名为红卫街,1972年恢复原名。
23,青年路
青年路为东西横街,东起北大街,西至西北三路,分东、西两段。原西段叫九府街,因明初秦王朱樉第九子府第在此而名九府街。原东段叫梁府街,因清顺治年间武进士梁化凤府第在此街而称梁府街。1947年,九府街与梁府街因三民主义青年团陕西支部设在梁府街公字5号而统改名为青年路。
24,竹笆市
竹笆市为南北纵街,位于西大街鼓楼什字南端,南起南院门,北至西大街,长417米。明代此地商市集中,有瓷器市、鞭子市、竹笆市、书店、金店等,而以买卖竹器最具规模,故名竹笆市。1966年曾改名为革命街,1972年恢复原名。
25,五味什字
五味什字为东西横街,东起南院门,西至五星街,长290米。元《长安志图》将今南广济街称为药市街。清《西安府图》将南广济街南部称作五味什字。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初年这里药业汇集,曾有藻露堂、树仁堂、万年堂等多家中药店。此街以我国中药分甘、辛、酸、苦、咸五味而得名。1928年于此街今第六中学东院(当时原杨虎城公馆"可园"处)成立西安市政府。1966年曾名五星街中段,1972年恢复原名。
26,下马陵街
位于和平门内西侧,西至柏树林南口。因街东口北侧有汉名儒董仲舒祠亦名下马陵而得名。唐人韦述两京记曰'蛤蟆陵本董仲舒墓'。又曰'汉武帝至墓前下马,故曰下马陵'。究竟是蛤蟆陵雅化为下马陵,还是下马陵讹传为蛤蟆陵,至今无定论。明正德年间由胭脂坡迁来在此建董子祠,人称下马陵。董仲舒为西汉著名学者,哲学家。武帝时献举贤良三策。此街中段曲折处可看出唐城和明城衔接处,明代由此向东扩建了西安城。
27,安居巷
位于东木头市中段南侧。南至三学街西口。明代设钱局于此,称钱局巷,后演化为今名。现碑林门外铜狮就系这里所铸,狮身附贴铜币千余枚。巷东故城河沟内解放前后尚有铸造业者,后联为东方红铁厂。位于东大街中段南侧。
28,东仓门
咸宁长安两县续志曰'敬禄仓在通化坊,俗称为东仓'。敬禄仓是专为供给满人贵族粮饷费用的实物仓库。此街因在仓门前而得名。
29,索罗巷
位于东关南部,北起长乐坊,西至更新街。唐代位于兴庆宫内,相传以唐天宝年间兴庆宫内有一娑罗树园而得名。明代称娑罗巷,清末改为今名。
30,景龙池
位于东关北部。北起长乐坊,南至索罗巷。唐时位于兴庆宫中部偏北。唐景龙年间,这里为九王子府第,玄宗李隆基幼年居于此。当时地下水涌出成湖数亩,得名景龙池。李隆基作太子后,利用这件事说他的住所有龙气。登基后在此建立兴庆宫,景龙池既宫中龙池,亦称九龙池。这地名可反映出唐时因引数条河流入长安,地下水位抬升的情况。
31,古迹岭位于东关南街东侧,东至曹家巷。唐代称狗脊岭,狗脊是生长在黄土中的一种小灌木,即野枸杞,后演变成今名。是龙首山的一部分,在东市北沿。因距东市很近,唐代狗脊岭为行刑之地。唐朝将俘获的中原地区起义者杀害于此,以传递信息镇压起义。公元877年,农民起义军王仙芝部大将尚君长遇害于此,后代雅化为古迹岭。1966年曾并入曹家巷,1972年恢复原名。
32,柏树林
位于文昌门内,北接端履门。南端西侧是碑林。明正统年间,西安知府孙仁益拓建此街并在两侧广植柏树而得名柏树林。
33,南大街
钟楼至永宁门,长670米,宽60米。最初为隋唐皇城安上门街。当时宽90米,两侧栽植槐树,并砌水沟。因南端有皇城南墙东门安上门故名。路两侧有尚书省六部衙署,门内东侧有斗鸡场,今演化为大吉厂巷,宋之问有'日晚斗鸡场,经过狭斜看'句。今大吉厂古乐社仍流传着唐代的鼓乐。宋至元仍称安上街。明初改筑南门,朱元璋钦定永宁门,意为南方永远安宁,为示不用出兵之心故今永宁门瓮城外墙无正门。此街也就称南门大街。明清时是西安最繁华的大街之一。清中期每遇雨积水成河,人不能过,戏称滴水河。民国初年改称南大街
34,新城广场
为于市中心偏北。原为唐长安皇城东北隅,宋为京兆府城东北隅。元为中央驻地方监察机构台察院,明改建为秦王府。明末为李自成的顺王府。清出改为八旗校场。1926年庆祝西安解围改称红城。1950年南部辟为广场,延续至今。
35,案板街
元代称南巷。清顺治年间因有售案板店铺而改名至今。
36,炭市街
清中叶西安生活供热由南山薪木转变为北山煤炭。当时只是一个堆放煤炭的无名小街。后因商而声名大振并得名炭市街。1927年拓宽。解放前为干果海味市场。现多为副食
37,南新街
明为秦王府南门端礼门至萧墙南门端履门的大街。北端王府门两侧城墙尚存而左右原有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所铸铜狮一对。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占领西安此处为顺王府前门。1645年清军占领西安将顺王府拆毁。原秦藩故府贵妃太湖石移出,今在革命公园南门内,门前铜狮则移往城隍庙前,今碑林博物馆,原府第毁为八旗校场。1927年因此街在新城以南改为今名。
38,东大街
为钟楼至长乐门,长2150米。隋开皇二年建新都大兴城,此街位于皇城东墙南门景风门内外两侧,名景风门街。景风门遗址在今炭市街南口东侧。唐末,长安城毁,佑国军节度使韩建缩建长安新城,新城东西两侧筑万年,长安两个县城,成为母子三城拱卫之形制,此街分为城内外两段。城内至元代仍称景风门街。城外为万年县城北门外横街。因县城有西北最大的驿站京兆驿,车马过往,商贾云集,宋金时期这一带名大草市,明清时演化为大差市。明初扩大西安府城,拆景风门东移1300米建东门,始统名东门大街。利用元奉元城东北隅建秦王府,今为新城,又在此街南沿和今北大街中线筑秦王府萧墙,萧墙内为王城,俗称皇城,将此街包入王城内。清原王城改为八旗驻防城,俗称满城,此街又称顺城街。街西端即钟楼东门洞,亦即满城西南角门。辛亥革命,新军即由大差市东薄弱处攻入满城。民国二年九月,张凤翔督陕,拆满城,利用赈陕款对此街大加修筑,取名中山大街。1953年部分拓宽,改名东大街。
民国2年9月,张凤翔督陕,拆满城,利用赈陕款对此街大加修筑,取名中山大街。1953年部分拓宽,改名东大街。1967年被红卫兵改名为东风路。1975年恢复东大街名字。
在建国初期,西北商贸局把西安东大街划分为3段。其中钟楼以东到骡马市以西为一类商业区、骡马市以东大差市以西为二类商业区、大差市以东东门以西为三类商业区。
那年月东大街主要建筑以民国年间的二层木楼为主。有的是前店后家或下店上库。东大街曾有三大建筑,均座北朝南、全是苏式的。50年前东大街除钟楼和东门,位于东大街西口的3层钟楼新华书店、南新街口的3层中山大楼和位于菊花园对面的4层西北商贸局综合零售公司是标志性建筑。也就是如今的老新华书店、华侨商店、皇城医院。那3座大楼均按苏联图纸建设,当年每座花费在3000000万元(旧币)-4000000万元之间,如今折合人民币30万-40万元。
钟楼盘道附近的开元商城以前叫解放商场,是1956年公私合营的单位:集体所有制,地名为解放市场。当年为巨大的茅草棚子、演变为牛毛毡棚子、红色机瓦房。高5米,有木料搭扎的人字形框架。商场晚上按次序上门板,门板上用白油漆分别写着甲乙丙丁。全商场只有一部电话安在水房的窗台。解放商场东边为解放剧场、评剧团、曲剧团,南边是解放食堂和春光剧场,北靠东大街。当年有很多搞织补修钢笔修拉链修锁子配钥匙擦皮鞋修皮鞋的摊贩。
当年有个开元寺,也是民国时期西安最具规模的妓女院群。
建国初期的1950年,北京城224家妓院全部被封闭,随之展开全国性的解放妓女运动,西安的开元寺附近那些妓女院随后关闭,取而代之的是自发形成的自由市场,1956年施行公司合营,组建了解放商场,也就是如今开元商城的前身。
解放市场是解放初把一座建于隋代的开元寺拆掉后盖起来的,四周妓院林立。拆开元寺时,当时西安有几位文化名人曾建议将其保留下来,但被否决。那些寺院等封建场所正是革命的对象,因此说拆开元寺带有强烈的革命性、时代性和政治性,以"解放"命名可窥一斑。也因其地理位置恰好在闹市中心,革命成功了总不能让一座带有强烈封建色彩的寺院占据吧。"其实自辛亥革命后开元寺已经被拆得只剩主建筑群了。1949年前位于旁边的陕西最豪华的宾馆"西京饭店"(西安事变时那些随蒋要员基本上住于此),陕西第一座最豪华的具有纯正江浙风味的"大华饭店"(宁波倪姓家族上世纪初创建于上海,30年代来西安开分号),被老鸨们据为妓院的那些小阁楼式的建筑群都是在陆续侵占开元寺旧址上建起来的。
开元商城当初整合了30多家商店,在西安东大街最繁华的南大街口钟楼盘道以西、东大街大华饭店以东。从当初的解放市场往西数,依次是天天针织品商店、亨达利钟表店、钟楼茶叶店、东亚小吃店、西京饭店、乐器店、服装店、钟楼食品店、理发店。东大街和南大街交汇的盘道有些土产杂货店。
50年代解放市场北面的东大街有一座清砖砌成的门楼子,从大门往里看象座大院落。像西安的平安市场、小寨、纺织城、土门、桃园商场都盖在一座大院落里。之后拆建成一座花坛。
50-60年代,西安大华饭店门前常有达官贵人的老款小轿车停泊。
大华饭店对面的是西安市新华书店诞生于1953年4月6日,是从延安西北总店服务科的基础上迁来的。当年仅有东大街南大街两处门市部,营业面积不足70平米,职工不足百人,开门就有《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和《斯大林全集》应市。70年代,东大街新华书店门前除了群众集会游行示威外,平时空荡荡的几乎没什么车。有的是运蔬菜的马车骡车、拉粪便的驴车、满载工人的大卡车。最多的是上下班时期的自行车。但每隔半年3个月就堵一次。那是站了半街的市民在观赏书店美工张同州写字,真是人山人海蔚为壮观,任凭愤怒的电车鸣笛不止。张写得一笔老颜体,当年号称西安4大家。谁喜欢书法,携带宣纸去书店的美工室聊两句,张一拍桌子就能写1幅。我也曾得过1幅。
新华书店旁的钟楼电影院、文物商店还在。此外烤鸭店旁曾有个西安佳丽商场、照相器材批发部已不复存在,包括80年代案板街南口的南溪商店。
西安东大街开元商城以东的大华饭店还是老字号,此外消失的有曾名噪一时的东大街寄卖所(委托商行)等处。这就是西安东大街最繁华的地方。而对面就变化不大,遗留有50年代建造的钟楼邮局、新华书店风光依旧(2008年新华书店迁址到端履门了)。
骡马市和案板街口。曾在1967年更名为工农街。街口令人惋惜而消失的有解放通宵服务部(食堂)。60-70年代主卖面条稀饭馒头小菜。素面8分/碗、荤面0.13元/碗、馒头5分/个、稀饭3分/碗、小菜1分/碟起卖。
如今的国美电器城曾是唐城百货大厦,60年代为一排木板门的商店,叫作东二门市部,改革开放前曾有一大土坑。
60年代在西安东大街案板街口,那是叫工农街北段,。当时骡马市农民旅社,那时叫工农街南段,
如今骡马市北口的兴正元商厦也是合并了人民服装店(旧名克利服装店)、新文化文具纸张店、西安照相馆等处。
在骡马市到端履门之间消失的店铺最著名的是路南的大上海理发店、少儿读物门市部、青年服装店、新中华甜食店、大同园浴池、钟表缝纫机批发部、五一剧场等等。
北柳巷口曾有个照相机修理店,店主姓袁,很厚道。还有个哑巴卖烤肉的,颇刻薄,如驻足观看不掏钱的,他感觉惹的起就吐唾沫,住如今消失的西柳巷。50年代6分钱/串。柳巷里曾有个五柳巷小学,校长叫苟明轩、刘曼云、黄树叶。
北柳巷对面有个青年会,有个狭长的巷道。进去后就是操场。曾是美国30年代在西安的基督教会。有礼堂、乒乓球室、篮球场、小操场,有一排平房。那里常搞书法展览、培养技能的文化学习班、外语培育班。70年代在露天灯光球场还常搞文艺调演以及行业之间篮球赛。
如今的西北影城也就是原来的西北电影院。80年代末期东边曾有个惠群皮货行很有名。
端履门口的老孙家牛羊肉泡馍馆很有名气。60年代0.25元/份、烧饼5分/个。从1982年开始卖涮锅羊肉,0.3元/碟。如今将搬迁到斜对面的南新街口。在60年代有家摆摊卖茶水的,小木门上镂空有星月徽,矮桌低凳子,玻璃杯上用裁开的玻璃片覆盖,炒焦的沙果叶子做成茶诱子,每杯点一滴就变成黄色。1分钱/杯。
老孙家东隔壁在80年代中期有个眼镜铺子,在90年代末期成了大韩鞋店,卖毛绒绒的工艺拖鞋稍有名气。如今的台北沙罗婚纱影楼就是以前西安市交通局旧址。
炭市街副食一条街新近消失。60年代路北西边有家建设螺丝店、东边如今饮食公司的西安皇城医院就是50年代西北商贸局西安综合零售公司旧址。在对面的皇城大厦曾是陕西日报社旧址,西侧有家西安腊味品商店。
菊花园北口的东南角曾有一排小平房。90年代改造成商铺,卖童装和电子表。隔壁是工商银行的储蓄所
西安饭庄是西安的老字号。建国初期是个三进院落,穿过前柜过厅两边就是一所所斜坡小厦子房,也就是属于关中地区特有的房子一边盖,主打肴馔为葫芦鸡、温拌腰丝、八宝甜饭和黄桂稠酒。1985年其二楼卖西餐,很贵质量很差,后曾被停业整顿15天。
马厂子西边有个乐器门市部也消失了。东南角曾有个黎明牛羊肉泡馍馆,如今变成农业银行了。再往前有个著名的永声家用电器公司也不见了。
中医医院东边曾有个白玫瑰理发店也很有名。
西安大差市口的二食堂,也就是和平餐厅(如今被西安饭庄整合)
建国路以东曾有个牛羊肉铺子,再就有很多化学试剂玻璃仪器商店、罗网筛网滤布商店,如今都被拆迁了。
从民国开始东门里有个鬼市。主要贩卖盗墓贼、撬门扭锁入市盗窃者、拾荒者们的东西。常黑吃黑。那些人鬼鬼祟祟很警惕,个个蹲在麻袋前用眼睛搜索顾客。
[南城墙七门:]
39,含光门含光门是唐长安皇城南面偏西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封闭了西门洞,保留了东门洞,北宋以后全部封闭。现在含光门为双门洞环岛型交通,城门内为甜水井,城门外为含光路。
40,勿幕门勿幕门位于南城墙含光门与朱雀门之间。勿幕门又叫小南门,是民国时期新开辟的城门。1926年,为纪念辛亥革命中陕西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而修。先勿幕门为单门洞,门内为四府街,门外为红樱路。
41,朱雀门朱雀门是唐皇城的正南门,因在四象中朱雀代表南方而得名。门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时,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现位于南城墙勿幕门(小南门)与永宁门(南门)之间,门内为大保吉巷,门外为朱雀大街。
42,永宁门永宁门就是人常说的大南门,是西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建于隋初,当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城门中偏东的一座,原叫安上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明代改为永宁门。现永宁门为环岛交通,门外有南门广场,门内为南大街,门外接南关正街。
43,文昌门文昌门开于1986年。位于南城墙永宁门(南门)与和平门间。这里的城墙上建有魁星楼,是西安城墙上惟一与军事防御无关的设施。明清时的西安府学和孔庙建在今碑林博物馆旁边的城墙边,魁星楼也建在城墙之上。魁星楼下这座新辟的城门就被命名为文昌门。现城门内为柏树林,城门外为文艺路。
44,和平门和平门开于1953年,位于南城墙文昌门与建国门间。和平门开于建国后,为了表达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渴望,故名和平门。现成门内为和平路,城门外为雁塔路。和平门与火车站、大差市、大雁塔在一条轴线上。
45,建国门建国门是南城墙最东一门。开于建国后,为纪念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命名为建国门。门内道路为建国路,门外与环城南路为丁字路口。
北城墙六门:
46,尚武门尚武门是北城墙最西一门,开于建国后。与尚德门,尚勤门,尚俭门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现城门内为西北三路,城门外为工农路。
47,安远门安远门为现西安城墙的北门,明清西安城北城门。位于西安城南北中轴线上。安远二字是继承中原汉族朝廷对边远少数民族采取的怀柔安抚政策,希望边远少数民族对朝廷知恩归顺。现北门交通为环岛,城门外是环城北路-陇海铁路高架,道路为北关正街,称门内道路为北大街。
48,尚德门尚德门位于北城墙解放门西,开于建国后。与尚武门、尚勤门、尚俭门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现城门内为尚德路,城门外为火车站西盘道。
49,解放门解放门原名中正门,位于西安火车站正前。解放门开于民国时期,1952年因扩建火车站广场而拆除,成为西安城墙一豁口,2005年重新连接,而使西安城墙全线贯通。城门内为解放路,城门外为火车站广场。
50,尚俭门尚俭门位于北城墙解放门与尚勤门之间,开于建国后。与尚德门,尚勤门,尚武门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现城门内为尚俭路,城门外为火车站东盘道。
51,尚勤门尚勤门是北城墙最东一门,开于建国后。与尚德门,尚武门,尚俭门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现城门内为尚勤路,城门外与环城北路成丁字路口。
西城墙二门:
52,安定门安定门是西安城墙的西门,开于明清时期。"安定"二字暗意西部边疆安泰康定。安定门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被保留下来。明代扩建城墙时位置略向南移。现城门内为西大街,门外为西关正街。
53,玉祥门玉祥门是西城墙一门,又叫小西门,位于西门以北。民国时,陕西省主席宋哲元为纪念冯玉祥将军的历史功绩,特开此门,取名为玉祥门。1926年,北洋军阀刘镇华包围西安8个月之久,使西安人民饿死4万多人,直到冯玉祥将军率国民军击败刘镇华后西安才得以解围。玉祥门外有玉祥门广场,道路为大庆路,门内为莲湖路。
东城墙三门:
54,长乐门长乐门是西安城墙的东门,开于明清时期。因为国都南京位于西安的东面,"长乐"二字带有祈祝大明江山长久欢乐,万年不衰之意。门外道路为东关正街,门内为东大街。
55,中山门中山门又叫小东门,位于东城墙朝阳门与长乐门之间。在冯玉祥倡议下,于1926年初开辟了中山门,以纪念国民革命领袖孙中山而得名。现城门内为东新街,城门与环城东路成丁字路口。
56,朝阳门朝阳门是东城墙最北一门,开辟于建国后。因为这座城门朝着太阳,是每天第一个见到阳光的城门,故取名朝阳门。城门内为东五路,门外为长乐路。
57,牌楼巷位于西门里北侧,南起西大街,北至西举院巷西口,长157米。因巷南口有贡院牌楼而得名。1966年曾改名为反帝巷,1972年恢复原名。之东,习称东县,所以该街取名东县。
58,北大街,是唐皇城通往城北宫城的南北通道。因其他街道都由所对应的城门命名,而此街北段在过去未见记载。但史书有说外国进贡的贡品方物珍器,经长乐门进城。估计说的就是这条街了。所以,在唐代北大街可能应称长乐街,因为其直通的是宫城南墙东门长乐门。根据唐城图,当时这条街进入宫城后通到宫城北门到今天的自强路十字了,说明比现在的北大街稍长一些。北大街在1936年时修为石子路,1953年拓宽建成水泥路。1966年改名延安路,1972年恢复原名。59,西大街,东起钟楼,西至西门(安定门)。是以钟楼为中心辐射出的四条大街之一。建于公元582年,为唐皇城中心大街第四横街西段。距今已有1400多年,是世界最古老的街道之一。西大街在唐代称顺义门街,横过唐长安皇城西墙中门顺义门,东至安上门十字(即今钟楼十字)与景风门相接。当时,唐朝最高行政机关尚书省和六部设在东段北侧今鼓楼两侧。唐后,宋、元、明、清、民国的地方首府永兴军路、奉元路、京兆府、西安府、民政府(厅)、长安县署等重要衙署均设在此街北侧。因隋唐皇城相对宫城又称子城,唐后至南宋仍称子城厢正街。中段又称指挥街,元代分为指挥东街和指挥西街。明清重建西门后,西段称西门大街,钟楼西称西大街,民国初统称西大街。1936年铺为石子路,1953年建为水泥路面。1966年曾改名反帝路,1972年恢复为西大街。大皮院:拓建于明洪武年间,以经营皮业而得名。1966年改为人民路,1972年恢复原名。南侧有清真寺一座,系回民聚居区。骡马市:相传,明代此地是牲畜交易市场。清称为骡马市。1966年曾名工农街,1972年恢复原名。劳武巷:明代因该巷有马神庙而得名马神庙巷。巷北有明代常平仓,清为广备仓。《两县续志》记载清末内有大槐,为隋代筑都城前的杨兴村大槐,有石碑、铁香炉等物。相传,从大槐树下迁来,与隋唐建长安城时大量迁出村民有关。1966年改为现名。盐店街:清同治四年(1865)始建,以官盐店设此而得名。清末民初,当局无法偿还外债,在此街设官盐店,实行盐业管制,由英美日法俄五国在此街设立银行,直接收盐税以抵欠债。后各种银号钱庄设此,镖行、会馆应运而生,盛极一时,成为西北金融中心。1966年改名红心街,1972年恢复原名。
冰窖巷因为明代秦藩王宫和清代满族官僚夏季藏冰的地方而得名。冰窖就是在地面挖掘不深的沟道,冬季凿冰储入,周围铺垫锯木等隔热物质,以备夏季取冰消暑。
大差市因此地拥有西北最大的驿站--京兆驿,车马过往,宋、金时这一代名"大草市",明清时演化为大差市。
兴学巷:光绪十六年(1890)在冯从吾祠修"少墟书院",门额题"兴学"二字。又于1935年在相连的安庆寺和洪福寺庙址,兴办学堂,得名兴学巷。三学街:据有关记载,此街北侧的孔庙,唐末为太学所改京兆府学、宋亦为京兆府学,至明代为西安府学,即现碑林。明成化年间,咸宁县学、长安县学先后移至府学东西两侧(在今咸宁学巷和长安学巷),得名三学街。街侧有唐槐四株和有登城墙和魁星楼阶道,系"西安历史文化散步道"中的一条经营古玩商品的仿古建筑街。
正学街:清代时,因此街有多家毛笔店铺而得名笔店巷。1932年,因西侧原有明代的正学书院而改名正学街。1966年改为反帝一巷,1972年仍恢复为正学街。正学书院系宋张载(横渠)讲学处,后人立祠,清代仍设为书院,清康熙元年(1662)书院部分拓入总督部院。
北广济街:1984年唐城考古队实测,此街位置占唐承天门大街西一面,南广济街占东面,故两街南北未能对直。街北端即唐承天门遗址(今莲湖公园内)。宋代修建广济渠引浐河水供府城饮用而得名广济街。元《长安志图》此街称广济街,今南广济街称药市街。明清时期将西大街南侧的药市街改为南广济街,遂将此街改为北广济街。清末,北段称为狮子庙街。1966年统一改名为风雷路,1972年恢复为北广济街。属回汉民共居区。
甜水井街:甜水井是西安一条街名,以前是条小巷,很窄,在西安古城墙内的西南角,直通含光门,西安城区地下水质不大好,唯有西门附近几口井水质好,再就是甜水井。宋《长安志》记载:唐代门内大街称含光门街,街侧有鸿胪寺和鸿胪客馆(即唐政府的外交部和国宾馆),晚唐曾有四千余名外宾滞留此处。元《类编长安志》:元代称含光街。明代为含光坊(今含光路一带)。清康熙年间因此处井水甘甜得名甜水井街。解放前和解放初,西安市的甜水井还是私人经营的。西门里有一口大井,4个辘轳,8个大桶,不停地打水,供全西安的商号使用,1966年曾改为前卫路南段,1972年恢复原名。
报恩寺街:唐中宗时辟鸿胪寺一角在皇城第七横街修懿德寺,元代为蒙古贵族的花园,为报母恩在此修建大兴国报恩寺。明初简为报恩寺,街遂以寺为名。1966年曾改为东升街西段,1972年更名为东升街,1981年恢复原名。
湘子庙街:据元《类编长安志》:"安上门(今南门)内街西有唐末迁来的杜祁公(杜佑)祠,俗呼为嵇康庙"。宋志称杜相公庙,明代在街东段建为湘子庙,街随庙名,称大湘子庙街,偏西南街称小湘子庙街。1966年此街改为东升街,1981年将大小湘子庙街合并为湘子庙街。另有许士庙街、马神庙街等,均属此类而命名。葛慧先生说。
桥梓口:"桥梓"古意为父子之道。明成化年间筑通济渠(俗称龙渠)从河引水供府城饮水,水由西门南侧入城后沿西大街南侧渠流过,并在西大街向北分出一渠至莲花池。当时路口筑一桥连通,十字附近得名桥梓口,此街名南桥梓口,今大麦市街名北桥梓口。后因北桥梓口清代改为大麦市街,此街遂名桥梓口。1966年改为前卫路南段,1972年恢复原名。
药王洞:这一带原为唐太极宫,街北侧北洞巷原有纪念隋唐时药王孙思邈的庙宇,元代因有药王孙思邈庙而得名药王洞。1966年改名八一街,1981年恢复原名药王洞。
玄风桥:清嘉庆《咸宁县志》明通化门内有名玄风桥数处。《西安通览》说"旋风桥本古代介于大型楼房间公共的盘旋式楼梯独立建筑,后雅写为玄风桥。"清光绪年间,此街建有玄风桥并以桥得名。
德福巷:明代以有"黑虎阁楼"得名黑虎巷。清代谐其改为德护巷,民国初年改称德福巷。1946年以胡景翼将军更名为景翼路,1950年改名南竹笆市街,1952年恢复为德福巷。1966年改名五星一巷,1972年恢复为现名。
通济坊1936年在西安拥有相当经济实力的通济信托公司在这里开拓街道,大量建房。临北大街建成四层钢骨水泥砖木混合结构楼房。是西安最早的西式大楼。1949年后为市百货公司批发部。
大小学习巷
大小学习巷是中国最古老的巷。盛唐时期,那里住着几万胡人,来长安觐见皇帝的胡人,都在那里学习汉语和礼仪,所以叫大小学习巷。
凤城路
长安城自古又称凤城(属于民间的一种俗称),是因西汉长安的凤阙而得名。西汉时所建的凤阙,阙楼高二十丈(一说十七丈五尺),是西汉长安城最高的建筑。阙楼上有一尊高五尺的铜凤凰,它是我国最早测量风向、风速的仪器。现存的凤阙遗址在今北郊双凤寨村,遗址为两个夯土冢,东西相距50米,东面的冢高4米,围17米;西面的冢高11米,围36米。据史籍记载,西汉建章宫的双凤阙是当时长安城的标志性建筑,顶端装的铜凤凰,能随风向转翅,并能根据风力大小发出不同声响。西汉末长安城的宫殿建筑在战乱中焚毁殆尽,惟独凤阙得以保留。东汉迁都洛阳后,天文学家张衡曾亲自来长安参观双凤阙,将其所见的双凤阙写进《西京赋》中,并拟在洛阳建铜雀台。西晋司马邺定都长安时,长安城中杂草丛生,无一间能居住的房屋,只有凤阙巍然耸立。后秦姚苌(chang音常)建都长安,当他看到高耸的凤阙不禁慷慨歌曰:"长安城西有凤阙,上有双铜雀,一鸣五谷丰,再鸣五谷熟。"直到北周时,凤阙仍屹立台上。南北朝诗人庾(yu音雨)信在《凤阙铜雀》诗中写道:"铜雀何辛劳,转翅到今朝。历尽参(shen音深)与商,风雨益飘摇。"由于西汉凤阙在长安城耸立了数百年,因此长安城便有了另一个雅号"凤城"。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曲江春望》中就有:"凤城烟雨歇,万象含佳气。"杜甫在其诗作《夜》中写道:"步蟾倚仗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两千年前的西汉凤阙,今日位于汉城东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处当年凤阙之东,故将这一地区的十条街道分别命名为凤城一至十路。
索罗巷位于东关南部,北起长乐坊,西至更新街。唐代位于兴庆宫内。《酉阳杂俎》慈恩寺写有:"殿庭大娑罗树,大历中安西进其木椿。"娑罗与索罗同音。相传,唐天宝年间,兴庆宫内有娑罗园种有异香的索罗树而得名,明代称为娑罗巷。清末改为今名。1966年改为更新一巷,1972年恢复为现名。
景龙池位于东关北部。北起长乐坊,南至索罗巷。唐时位于兴庆宫中部偏北。唐景龙年间,这里为九王子府第,玄宗李隆基幼年居于此。当时地下水涌出成湖数亩,得名景龙池。李隆基作太子后,利用这件事说他的住所有龙气。登基后在此建立兴庆宫,景龙池既宫中龙池,亦称九龙池。这地名可反映出唐时因引数条河流入长安,地下水位抬升的情况。
古迹岭史料记载:位于东关南街东侧,东至曹家巷。唐代称狗脊岭,狗脊是生长在黄土中的一种小灌木,即野枸杞,后演变成今名。是龙首山的一部分,在东市北沿。因距东市很近,唐代狗脊岭为行刑之地。唐朝将俘获的中原地区起义者杀害于此,以传递信息镇压起义。公元877年,农民起义军王仙芝部大将尚君长遇害于此,后代雅化为古迹岭。1966年曾并入曹家巷,1972年恢复原名。
柏树林位于文昌门内,北接端履门。南端西侧是碑林。明正统年间,西安知府孙仁益拓建此街并在两侧广植柏树而得名柏树林。
窦府巷相传,隋朝定洲总管府神公窦毅居此,他的女儿窦氏才貌闻名。窦毅曾根据女儿的意愿在府门前画了一只孔雀,出榜说,谁能在百步之外射中孔雀眼睛,他的女儿就嫁给谁。这一天,李渊路过这里,搭箭一试,两箭具中孔雀双目,于是李渊便在窦府成亲。李渊后来做了唐朝第一位皇帝,窦氏女就是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太穆皇后。
红埠街:隋唐时为皇城由北向南的7条横街的第一横街南侧,前条土城巷是第一横街的北侧,当时街宽三百步(1984年唐城考古勘测队实测为440米),是唐长安城东西交通主干道,也是长安的中心广场,凡皇帝登基、改元、大赦、出征检阅、凯旋,皇帝登临承天门,此街则千官序立,万民唱和,旌旗挥舞,盛极一时。唐末895年,在藩镇王行实、李继鹏等争夺的战火中承天门焚毁,两侧城墙土埠于高温中被还原成红色,后得名红埠街。1966年改为红卫街中段,1972年恢复原名。
太白路北起西南城角,西南至丈八东路,长6776米。唐代在太白山建立太白庙,逢大旱皇帝遣使祈雨。后因路远,在城西南角建立太白庙。既今街北口。光绪二十六年陕西大旱。慈禧因在陕避难,便播银两重修太白山神祠。解放前路北十字亦叫太白庙。
草场坡位于长安北路东侧。唐时为长安官马草场。宋人张礼游城南记记'草场坡在永乐坊,即横岗之第五爻也'元代骆天壤类编长安志载'在朱雀门外,乃旧之草市,有坡故曰草场坡。
咸宁西路西起城墙东南角,东至金花南路接咸宁东路。因史上东郊归咸宁县管辖而得名。街东段有唐长安城墙东面中门春明门遗址。街北侧有唐兴庆宫遗址。现建为兴庆宫公园。公园南门西侧可见唐勤政务本楼遗址。开元年间李隆基在此向街外抛撒钱币以博杨贵妃一笑。为当时长安城内主要街道。西安北郊的清明门(分清东、清西两村)、玉女门(分玉东、玉西)、城角村、吴高墙、高庙村、六村堡(六城堡、汉城西城角村)、西门延秋村(长安城西城南门,王莽改为万秋门,唐代又称延秋门)和东清门村等,这些村名都是因汉长安城墙而得名的。在距未央宫前殿不足200米的地方,有一个村庄叫天禄阁。现有西汉天禄阁遗址,是一个高7米、周长32米的夯土台,上面有一座明代建的庙宇叫刘向祠。小庙的砖铺地面上,还遗留着清同治年间清政府挑起回汉仇杀时天禄阁村民在此惨遭大批屠杀的印迹。天禄阁原来就是西汉的国家档案馆。后来王莽不重视文书、档案的作用,就毁了天禄阁等地,作为铸造钱币的地方,现在这里只留下一个地名。西安周围也留下许多与都城相关联的地名。如西安西郊的阿房宫村、三桥街道办南的大古城村、小古城村、灞桥区东部大路上的小村---邵平店(因秦东陵侯邵平居住的地方,邵平是主管秦东陵的高级官员。因村在大路口,故以其名邵平店)。名户县秦渡镇是当年秦穆公率部的驻,临潼区有个铁炉镇,镇所在的街有秦代冶铁遗址。秦末收天下铜兵器运至咸阳,铸12个巨大的铜人立在阿房宫前,然而关东各地起义农民使用了较易制造而且更锋利的铁兵器,促使秦朝也在此制造铁兵器,从而留下了这个地名。位于临潼区东的马额镇,更与秦兵器有关。现在区博物馆还藏有秦代铸战马所装备的青铜"马额"(即保护马面部的装备)实物。马额在铁炉街以西,已发现秦代铸造遗址多处,为铸造"马额"的主要作坊地,故得其名。明万历元年(1573)设以马额镇。在距未央宫前殿不足200米的地方,有一个村庄叫天禄阁。现有西汉天禄阁遗址,是一个高7米、周长32米的夯土台,上面有一座明代建的庙宇叫刘向祠。小庙的砖铺地面上,还遗留着清同治年间清政府挑起回汉仇杀时天禄阁村民在此惨遭大批屠杀的印迹。天禄阁原来就是西汉的国家档案馆。后来王莽不重视文书、档案的作用,就毁了天禄阁等地,作为铸造钱币的地方,现在这里只留下一个地名。北郊与汉漕运有关联的河止西村、灞桥区的漕渠村、新渡(今新筑)等七八个老村名,都是汉武帝修建漕渠时所留下的名字。三桥街办北的卢家口村、大白杨北的讲武殿村等无一不与汉时政治、经济、文化有关。还有临潼区的鸿门堡、代王镇、长安的细柳镇、斗门镇等等,在西安周围区县有不少地名,均是汉时留下来的文化印记。东关民国年间,东关是关中最大的山杂百货集散地,最大特点是在东关正街、东关南街,直到鸡市拐、长乐坊,一街两沿,分布了各种货栈、而东关最闻名于省内外的是中药材集散地,东关和东关南街一共有三十多家中药堂,有德盛行药堂、和盛行药堂,还有长盛行、永盛行、毓盛行等药堂。东关是"五街、七寺、十三坊"。如长乐坊、隆庆坊、柿园坊等。东关亘垣,明清时,东关是进入西安府的门户,东方来的官员有三等,一等是朝廷大员,未入城前早有探马禀告,陕西巡抚、西安知府都在接官厅等候迎接。地址在更衣坊(解放后改为更新街)南段街名也叫接官厅,相当于今日的高级宾馆。另一类是来西安的下级官员,如县的知事、县令、县丞等,也在接官厅住下,没有上司来接。第三类进府城一般办事人员,住在"官店",实际相当于现在的一般招待所。东关现在的更衣坊(更新街)、接官厅和官店巷,都是当时接待官方人员的地方。东关是进入西安府的门户,东方来的官员有三等,一等是朝廷大员,未入城前早有探马禀告,陕西巡抚、西安知府都在接官厅等候迎接。地址在更衣坊(解放后改为更新街)南段街名也叫接官厅,相当于今日的高级宾馆。另一类是来西安的下级官员,如县的知事、县令、县丞等,也在接官厅住下,没有上司来接。第三类进府城一般办事人员,住在"官店",实际相当于现在的一般招待所。东关现在的更衣坊(更新街)、接官厅和官店巷,都是当时接待官方人员的地方。东关正街南侧的东板房、西板房便是专为各地来西安收、售货物客商的寓馆和交易场所。东板房坊门有"俯首运筹思量着分厘利润,举杯沟通谈笑间百万定夺"的大幅木刻门联。直到解放后这个木牌门才被拆除,堡,枣园巷,东关枣园巷,宋朝时有一户大官,因犯了罪,要满门抄斩,他家同族人都改了姓。他本人带着老小逃到南山下今引镇一个密林深处,改姓埋名,落户那里。现在长安区引镇枣园村还有同样传说,这个故事写在《长安县地名志》里,可知这个小巷起码宋朝就有了。宋朝时有一户大官,因犯了罪,要满门抄斩,他家同族人都改了姓。他本人带着老小逃到南山下今引镇一个密林深处,改姓埋名,落户那里。现在长安区引镇枣园村还有同样传说,这个故事写在《长安县地名志》里,可知这个小巷起码宋朝就有了。乐居场清朝时的地图上还写为落车场,那是东方各地前来长安东市的车辆在此歇宿的地方,故名落车场。卧龙巷,北极宫庙(现民居占)一通清代石碑上写道:"余观夫卧龙,地势在府城东隅,凸凹崎岖,磐踞岩绕。…一动一静,忽起忽伏,像犹龙之磐踞于地,而潜见飞跃,取臆测者也,前人云以卧龙名巷。…"罔极寺巷,街北有一座传说是唐朝时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所建寺院罔极寺,门前一对独角石兽,与众不同。自古传说:太平公主下嫁给岐阳王武攸思,因并不相爱,太平公主内心痛苦不堪,便建此寺带发修行。按照佛教教义,出家人七情六欲应当了断,然而她最放心不下执掌朝政的母亲,于是将寺庙定名为罔极寺,意思是母亲的恩情"昊天罔极"。罔极寺就成了过去妇女因婚姻家庭不幸来此寻求释放悲痛的地方。炮北郭门,新郭门,南郭门;清朝同治六年(1868),太平天国梁王张宗禹带领捻军在东十里铺打死清军一万多人,占据韩森寨攻打东关。东关关城有五座城门,其中北郭门、新郭门、南郭门,现在还保留街名。当时城门好比炮台,上面装有大炮,五座城门炮火能交叉射击。捻军攻城多次都没有攻下来。第二年重修了关城。因守城门军士修了火神庙礼拜,祈求平安。所以把城门旁的小巷叫火神庙巷。关【著名佛塔】堂1,大雁塔、至于为什么叫"雁塔",有多种解释,有说来自佛教典故,说古天竺一僧人对天长叹无肉吃,天空雁群中一只大雁闻言坠身自殒于僧人前,僧人感悟戒肉并建塔葬雁,名曰雁塔。有说根据《天竺记》"达口+亲有迦叶佛伽蓝,穿石山作塔五层,下层作雁形",大约称其建筑形状构造如飞雁列阵般而来。还有说大雁塔高峻入云接天触雁等等,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5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7层共64米高,呈方形角锥状。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著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
2,小雁塔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荐福寺的佛塔。荐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死后百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原为15级,是密檐式砖构建筑,塔形秀逸出众,是建筑艺术遗产的精华。小雁塔在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自然离合,这种现象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
3,兴教寺是唐代著名僧人玄奘的葬骨地,位于长安韦曲南樊川的少陵原畔,有樊川八大寺院之首的美誉。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后,先后在长安弘福寺、大慈恩寺、西明寺翻译佛经。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二月玄奘圆寂于玉华宫,先葬在长安城东白鹿原上,后迁葬于现在的地点,并修建了这座5层灵塔。玄奘灵塔呈四角锥体状,用青砖砌成,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塔底有拱形券洞,玄奘的泥塑像在龛内供奉。在玄奘塔左右各有一座相对矮小的砖塔,是玄奘两位著名弟子窥基和园测的灵塔。
4,香积寺善导塔在距西安市近20公里处、长安区韦曲的神禾原上有座香积寺,于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建造的,而以唐代著名僧人善导命名的善导塔就在该寺内。据相关文献记载,香积寺的前身为"光明寺",善导曾在寺内居住,他圆寂后,其门徒建造善导塔。意思把善导比作香积佛,而寺内的塔就是善导的供养塔。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改名为开和寺,后又恢复原名。宋元时期,香积寺遭到破坏,乾隆年间对寺和塔都进行了局部维修。善导塔是香积寺内现存最大的塔,位于寺内的西北角,是一座阁楼式砖塔。塔体原为13层,后因年久失修,塔顶被破坏,现存10层,残高约33米。二层以上每面均有隐刻仿木构建筑的立柱。
5,宝庆寺塔在西安大南门内东北侧可见一座7层塔巍然屹立,这就是宝庆寺塔,宝庆寺寺院殿宇已经随历史的变幻而湮灭,惟有这座华塔仍展示著其古朴典雅之风格,宝庆寺初建于隋文帝仁寿年间,唐文宗与这座寺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唐文宗喜欢吃蛤蜊,有一次正吃著送到嘴边的蛤蜊突然变成观音的形象,文宗骇然惊觉顿时醒悟,从此不仅不再吃蛤蜊,还将蛤蜊送到宝庆寺内供养,并在寺内用五色砖建了一座塔,因而宝庆寺在唐时还称为花塔寺。目前完好保存的这座塔建于明景泰年间,共有7层,高约23米,平面呈六角形。塔身全用清砖砌成,每层叠涩出檐。塔的第二层每面都镶有武则天长安三年(703年)镇国大将军、左监卫门大将军、上柱国梁义深等宦官建造的白石造像。这批造像原是唐长安城东南隅的光宅坊内光宅寺的遗物,明景泰年间修塔时移来镶于塔上。这批造像十分精美,表现了盛唐时期的典雅华丽。塔的第四层的每面壁上也砌有拱形小龛,龛内放置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石刻造像,弥足珍贵。
6,仙游宫法王塔位于周至县城南15公里的黑河畔,古人有"黑潭水绿黑如墨"诗句,故称黑龙潭。若在雷雨交作时,溪光山色变幻万千,如入仙境,因此又有仙游潭之称。仙游寺法王塔就坐落在这个风景旖旎的地方。隋文帝杨坚因喜欢这里的风光,在此建造了自己的行宫仙游宫,仙游宫即是仙游寺的前身。他夺取北周政权后,一反周武帝毁灭佛法的政策,大兴佛教。仁寿元年(601年),诏令分送佛舍利于31州,高僧童真奉命将舍利送到仙游宫建塔安置,俗称法王塔,改仙游宫为仙游寺。法王塔位于仙游寺的西北侧,塔身为四角锥体,用青砖砌成,每层叠涩出檐,为斗拱仿木结构,有7层35米高。法王塔经历1400多年的风雨剥蚀及多次地震仍能巍然而立,可称为古代建筑艺术中的奇迹。要说的是,仙游寺法王塔于1998年10月异地搬迁重建,历时5年后照原样移到距原址不远的山梁上,图中所示的还是原来的旧照哩。不知读者有无察觉?
【延安】:商以前延安属鬼方。公元前13世纪时,武丁伐鬼方,延安成为商王朝的势力范围。西周时期,此处为大戎等民族控制。春秋时、晋人大败那里的白狄,将这里纳入晋国版图。战国时,秦人置上郡管辖该地。汉时设高奴县于此地。隋开皇三年(583年),设延安州,延安之名始见于史。延安地控l个区和12个县。其中,区为宝塔区。县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甘泉县一名得于该县的美水泉。隋炀帝曾以此泉水煮名茶,甘甜醇香,于是赐名甘泉,隋唐肘作为里室的专用贡水。延安是中国石油的故乡,宋时,沈括在延安发现了石油,并命名为"延州石液",最早提出石油的概念。1907年9月10日,在延川县打出了中国第一口油井,被命名为"延一井"。【榆林】:明永乐六年(1408年),在今红山(雄石峡)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见于史。因当地的土壤特别适合种榆树和柳树,故名。榆林地处沙漠地带,城置其中,又似一匹行进中的骆驼,故又名"骆城"。榆林于l9B8年撤县改市。目前、管辖一个区、即榆阳区;县11个,即米脂、绥德、靖边、清涧、吴堡、神木、府谷、定边、子洲、横山县、佳县。俗话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米脂的姑娘美丽加花,颜色如玉。貂蝉就是米脂美女的代表。绥德,号称"天下名州",这里的男子高大、威武、英俊。吕布就是绥德大汉的代表。一曲悠扬的《三十里铺》使绥德家喻中晓。在清涧县出生的作家路遥,留下了《平凡的世界》和《人生》;从吴堡县走出的著名作家柳青,铸就了《创业史》;毛主席,在清涧写下了《沁园春·雪》。李有源,在佳县唱出了《东方红》;门李季,在靖边留下了《王贵与李香香》。神木县,古称麟州,又称"杨家城",因著名的杨家将在此诞生,其故事令世代传颂。诗人范仲淹,在《渔家傲·麟州词》中这样写道:"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末勒归无计。羌笆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宝鸡】:宝鸡正式得名是在公元757年,建城于公元前762年,秦文公时城时名"陈仓"至今2768年;"宝鸡"得名于公元757年,至今1250年,"宝鸡"取自"鸡鸣祥瑞"。秦时因其境内有陈仓山,故而设置陈仓县。唐至德二年(757年),以"昔有陈仓宝鸡鸣之瑞"而改陈仓为宝鸡。相传陈穆公时,陈仓人发现两位仙鸡化作的神童,得雄者王,得雌者霸。这两位神童后来一个飞至南阳,一个落至宝鸡,人称陈宝。宝鸡"为褒义词、吉祥词。宝鸡的吉祥、祥瑞与秦人祠鸡有关,然其根源应是原始的鸡崇拜、鸟崇拜、凤凰崇拜和太阳崇拜。另有佐证为,春秋时代鲁国大夫田饶对鲁哀公说:"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同伴,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意为鸡有文、武、勇、仁、信五种美德,也说明古代人对鸡的尊崇是有历史的根据和传承的。因为鸡在唐朝是吉瑞象征,唐玄宗李隆基曾赐给"大功臣"安禄山"立马宝鸡袍",谁料后来安禄山会造反,要是有预感,李隆基是绝不会赐其宝鸡袍的。所以,后来平定"安史之乱"后,李隆基之子李亨便更陈仓名为宝鸡,可能都有借"鸡"之吉瑞祈福国家从此安定团结的意思。宝鸡市管辖的区有3个,即金台、渭滨和陈仓。其中,金台区得名与区内著名道观金台观有关。此观系太极拳鼻祖张三丰的修道之处。宝鸡市管辖的县有9个,分别是凤翔县、歧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封神演义》中所提到的"西歧"指的就是该地区介于扶风和歧山的周原,当年周公在此降生时,有凤凰的鸣叫声,所谓"凤凰鸣矣,干彼高岗"。自汉以来,这里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故有"青铜器之乡"的美称。有"东方阿尔卑斯山"之你的秦岭,在宝鸡地区留下了最美的一处人间仙境---太白山。它被后人冠以"天然地质博物馆"、"动物乐园"、"天然植物园"等称谓,位于扶风的法门寺,因藏有佛指舍利,被称为"皇帝佛国"、"塔庙之祖"。【咸阳】:古代将水之北和山之南均称为"阳",而"咸"字意为"皆"、"都是"等。咸阳地址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也有人根据《史记》和秦都咸阳出上的陶文,以为商秧在此置"咸亨"、"阳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两名合一,即为咸阳。渭城之名,起于西汉,唐时仍沿用此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即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河在咸阳穿城而过,不但留下了"渭城"之名。而且还留下了古渡美景。当年作渭河之滨,有高楼叫清渭楼,唐人许浑登此楼,感慨大自然的美丽及人生的跌宕,他写道:"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清代河东盐运使朱集义亦写诗赞道:"长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芦花载满舟。江上丈人何处去,烟波依旧汉时秋。"【潼关】:以水得名。《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又因潼浪汹汹,潼和冲谐音,潼关也称冲关。潼关作为关口,始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为预防关西兵乱,下令废弃函谷关,于河滨之处拦路设关。古潼关又路经两处,一为山路,所谓"细路窄与猿猴相争。"杜甫题诗云:"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另有诗人赞曰:"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故《山海关志》说:"畿内之险,惟潼关与山海关为首称。"今在其古关口仍留有清乾隆皇帝的御笔题词:"第一关"和"金陡关"。潼关县,古称桃林塞。商时,属定国;公元前332年,设宁秦县;汉时,称船司空县,因那时设有掌管黄河、渭河水运事项的部门而名;武周时,设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雍正四年(1726年),始置潼关县,沿用至今。【韩城】:龙门,是韩城最早的代称。史载,大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民间传说"鳃鱼跳龙门"的故事亦由此引发。西周武王伐其子于韩,建韩国。韩城属韩侯国封地。秦时设夏阳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正式更名为韩城县。西汉之际,锦城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他就是司马迁。司马迁因著《史记》被后世尊为"史圣"和"传记文学的开山鼻祖"。从此,韩城被称为"文史之乡"。明清之际(1368-1911年),特别是清朝乾隆年间,因韩城在京城做官的人太多,而出现了"朝半陕、陕半韩"之说。明清之际(1368-1911年),该地科举中试者达到了1396人之多,其中,进士119人。夺魁者仅清朝就有状元l人,会元3人,解元11人。因此,韩城又被誉为"解状盛区"。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针对韩城独特的风情,下旨三道:其一,韩城百姓结婚可用龙袍凤冠;其二,民宅可仿北京贵族"四合院"修建:其三,人死后可沿袭北京贵族之制。一时间,韩城大兴土木。目前仍留有将近1.5万所四合院,因此,韩城有"小北京"之美誉。【安康】:古代安康号称"群夷之国",至商周时属庸国。秦时设西域县,为汉中郡治所,西晋时设安康县,治所在今汉阴县。安康之名、取"安宁康泰"之意。安康人喜欢称安康为金州,原因有二:其一,安康盛产黄金,安康月河沙金的产最居全国之首。唐时,安康每年都要向朝廷贡金。其二,安康盛产丹漆。基于此,从西魏开始,政府在此设"金州",可谓名副其实。安康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它南依大巴山,北靠秦岭,有"中国莱茵河"美称的汉江横贯东西,安康地接重庆、湖北十堰等地,是重要的商贸集散之地。安康所管辖的白河县为鄂陕门户,故有"秦头楚尾"和"小武汉"的称谓,安康所属紫阳县,是中国七大茶区之一,出产的紫阳茶因有大量的硒元素,被冠以"富硒茶"的美誉。紫阳县的得名与宋代著名道士"紫阳真人"张本叔有关,安康所属的岚皋县,以藤编和南宫胜境闻名天下。岚者,岚河:皋者,河边。城居岚水之滨,故名岚皋。【汉中】:位于陕西省的西南部,地赴秦岭巴山之间。西接甘肃,南邻四川,整个地区兼跨汉江、嘉陵江两大流域·并形成冲积形谷地平原,即汉中盆地。汉中之名始于公元312年秦惠文王"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因地处汉江中游,故名汉中。汉中市管辖的西乡和留坝两县之名,分别与张飞和张良有关。张飞足三国时期蜀国名将,曾被封为"西乡侯";张良为汉初三杰之一,曾被封为"留侯"。汉中的宁强具与羌族人有关,故又称宁羌。南郑县,曾经是汉中的经济中心。它的得名与郑国的灭亡有关。西周末年,周幽王为犬戌所灭,关中地区的郑国被追东迁于郑(今河南新郑县),剩下部分郑国的百姓,抵达古褒国附近的汉江北岸,为纪念亡国,故名南郑。汉中的略阳县得名,亦十分有趣。该地有高山西障,时值过午就不见太阳,故名略阳。汉中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末,刘邦以汉中为基地,最终成就了400年的汉室帝业。东汉末年,张鲁自立为玉,占据汉中长达20年。三国时,刘备取汉中称王,建立蜀汉政权,与吴、魏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诸葛亮,六出祁山,驻屯汉中,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却永载史册。宋代大诗人陆游,从此地投笔从戍。明时,白莲教起义爆发,汉中高福兴自称"汉明皇帝"。由此可见,夺汉中者定天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雀门
名人眼中的碑林 || 丁 晨:风流朱雀门
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上)
朱雀门 书画街 旅馆——陕西行系列之西安印象三
同街的邻居,为何称为“街坊”?
西安地名背后的有趣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