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股市运行规律之探究与把握
(2012-06-17 06:32:27)
转载▼
标签: 股票
中国股市运行规律之探究与把握
一、风水轮流转,板块轮动特征明显;
二、投机性特强,小盘股、题材股收益更高更快,蓝筹股5年才有一次大机会;牛市什么都会涨,小盘股涨的更快。美国的创业板为证:熊市跌得比主板快,牛市比主板涨幅大。中国股市牛熊交替历史经验总结的基本规则大体是:如果涨得快,一定跌得更快;如果涨得陡,一定跌得更陡;如果涨得猛,一定跌得更猛;如果一波三折地涨,就一波三折地跌;
每一轮牛熊周期的标志:熊市的底部目标一般都会跌去牛市峰值的50%以上,否则,不算一个牛熊轮回。每轮牛熊交替的普遍规则,本轮熊市底部一定会跌破前一轮牛市峰值(2245点),若照此标准推测,则本轮熊市或将探底2000点一线。在熊市的下跌过程中,蓝筹股不见底,大盘不言底;在牛市的上涨过程中,蓝筹股不见顶,大盘不言顶。
三、易受宏观经济政策和美国市场冲击与干扰,股指震荡大;
四、内幕交易与暗箱操作猖獗,构成大小机构与广大散户狼羊对决阵容;
五、本质上仍是散户的赌博场、机构的屠宰场和公司的晒谷场。管理层从发行源头上就制造泡沫获取高额发行费,上市公司恶意圈钱,此等状况至今没有丝毫改变,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只是一句冠冕堂皇的真实谎言;
六、主流媒体均成为诱骗散户的代言人和帮凶,轻信、盲从与跟风者,最终必损失惨重(07年的基民疯狂行为便是典型的例证)。坚持逆向思维与独立判断乃是这个市场生存之道;
七、价值投资和中线投资是散户战胜市场与挑战自我两大法宝,要永远牢记并坚持;投机取巧与一夜暴富的念头必须彻底抛弃。
八、耐心等待最佳入场机会。巴菲特跟踪可口可乐40多年后才买进并一直持有。
22010-1-30
2005行情性质及大盘走势分析
作者:新元2005-03-24
一、大盘、个股走势特点(鉴别)历史回顾
本人在2004年的上半年,就大盘的历史走势特点、板块特点及个股运行规律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具体观点如下:
1.96年以前大盘走势。因为当时股票数量很少,且采取T+0 交易,没有涨跌停板限制,所以,分析这段时间大盘走势意义不大。
2.从96年初开始至今,股市共走出了三次大的行情:
第一次是96年初——97年5月,该轮大行情的市场炒作主流是中大盘绩优股(家电、房地产等),以四川长虹、深发展、深振业、深长城、卢洲老窖等为代表。在该轮行情结束后,这些当年被大幅炒作过的股票就步入了连续下跌(A浪下跌),即使后期出现其他板块大行情(如99——2001年的大行情),它们也只是反弹,之后继续下跌,下跌速度是每两年跌一半,过两年又跌一半,最后逐渐步入沙漠化(个别除外)
第二次是始于99年5月,以小盘、垃圾股、高科技股为主流板块。在此轮大行情中,尽管前轮大行情(96——97)被暴炒过的四川长虹、深发展、深振业等走出了反弹行情(B浪反弹),但距离上一轮大行情(96——97)被暴炒时的高点还极其遥远。而此轮行情的主流板块股(小盘股、垃圾股——所谓的资产重组股、高科技股)却走出了创历史新高的大行情。
同理,与上一轮大行情主流板块股一样,在该轮大行情于2001年6月份见顶后,这些被暴炒过的小盘股、垃圾股、高科技股同样步入了连续下跌(即A浪下跌),而第一轮被暴炒的四川长虹、深振业等,则开始步入C浪下跌,即使后期出现了其他板块(蓝筹)大行情,它们也只是反弹,之后继续下跌。下跌速度同样是每两年跌一半,过两年又跌一半,最后逐渐步入沙漠化(个别除外)。
第三次是始于2003年初,以前期股性呆滞大盘股(后来被称之为大盘蓝筹股)为主流板块,最有代表性的是汽车、钢铁、石化、煤炭。在此轮大行情中,尽管前两轮大行情被暴炒过的主流股均走出了反弹行情(上一轮被暴炒过的走B浪反弹),但距离上一轮大行情(99——2001)它们被暴炒时的高点同样极其遥远,而此轮行情主流板块(大盘蓝筹)却走出了创股价历史新高的大行情,如长安汽车、海螺水泥、江西铜业、齐鲁石化等。
同理,与上两轮大行情主流板块一样,在该轮大行情(蓝筹股行情)于2004年4月份见顶后,同样也步入了连续下跌,即使后期再出现其他板块大行情,它们也只是反弹,之后继续下跌,最后也将逐渐步入沙漠化阶段(个别除外),如该轮行情的龙头——“汽车板块”,去年就率先开始了“拦腰斩断”式下跌。
那么,这些被暴炒过的股票,其未来下跌目标位到底是多少?本人认为应跌到与H股接轨!当然,这不是一、两年能达到的。比如四川长虹从97、98年的60多元跌到目前的4元多用了7、8年时间。
3.从以上分析中,发现有以下规律:
第一个规律:一个主流板块大行情一般走两年左右牛市,之后再走两年左右熊市,之后再过度到“其它相仿板块牛市”。
其实,走两年左右有其内在规律和必然性:在前面两年左右熊市后,市场主力开始寻找目标板块并于低位着手建仓,建仓充分的于第二年(牛市第一年)一次性拉升到位(并逐步派发),并在牛市第二年进一步反弹拉高出货;熊市第二年没建仓股票,往往在牛市第一年开始建仓,在牛市第二年拉升到位(见顶)。
第二个规律:必定有一部分股票由于被机构较晚相中(偏主流),或被反应迟钝机构较晚挖掘和建仓,因此,这些股票见顶时间可能拖后一年(即熊年拉高见顶),属于滞后性炒作,所以,把一波大行情从开始到彻底结束看成是3年也是正确的。
第三个规律:在每波以板块群为特点的大行情中,并非所有次级板块或股票都同时见顶,而是最早龙头在牛市行情当年见顶,新挖掘贴近(板块)次年见顶,其他沾边股票第三年才见顶。
如99——2001年大行情,以“网络、高科技、小盘、垃圾”为主流板块:(1)最先领头羊板块为“有线电视网络”,代表股票为“东方明珠”、“广电信息”、“广电电子”、“电广传媒”、“中信国安”等。尽管此轮行情为两年多,但这些领头羊在99年行情当年就已经见顶,次年大盘再创新高只给这些股票提供了反弹出货机会!(2)次年(2000年)领头羊是与第一波领头羊最贴近板块——电子商务板块,代表股票为“上海梅林”、“综艺股份”、“中关村”、“海虹控股”等。它们在2000年第一季度已经连拉见顶,之后大盘再上涨它们却只能不断盘跌。(3)再后期进行大幅炒作的则为“沾边板块”。随着沾边板块的不断挖掘及炒作完毕,大盘必将步入大跌之中。
2003——2004年(乃至延伸到2005年)的蓝筹股行情也是如此:(1)2003年的龙头“汽车板块”、“银行板块”大幅炒作并见顶。(2)2003年底——2004年上半年,领头羊变为与上述传统板块最接近的“石化板块”、“钢铁板块”、“有色金属板块”等。同时,它们在2004年4月前见顶。当然,上一年(2003年上半年)的领头板块——汽车、银行股,此时只能借04年大盘上涨进一步反弹出货,不可能再有大行情。(3)2004年底——2005年上半年,主要是与“蓝筹”贴近板块上涨。除个别外,2003、2004已经大炒的“蓝筹领头羊”再想大涨(创新高式的大涨)已经不现实,它们只能借大盘上涨和当时业绩尚好赶紧出货!所以,从寻找牛股的角度,2005年上半年的目标已经不是再关注所谓的大蓝筹股,而应该是多关注“粘边蓝筹”。
注:按周期性经济学原理,一段时间内获暴利行业,再过一段时间,必将步入微利行业中,不可能业绩一直好,如98、97年前,彩电等家电行业就是暴利行业,当时四川长虹每股收益近2元!但目前该行业已经变成微利行业。如果四川长虹庄家不趁当年业绩好的时候在二、三十元以上出货(当时似乎市盈率并不高),等到今天恐怕5、6元也出不去了!所以,业绩最好、最红火的时候,就应该是大机构出货的时候,个别股票除外。
第四个规律:任何一波行情,都是靠两类股票上涨来推动。一类是由市场主力挖掘能创历史新高的股票,靠这些股票创历史新高式的上涨产生行情,并带动大盘指数上涨;另一类是靠超跌股票的反弹产生行情。换句话说,这部分股票要想上涨首先必须严重超跌,而其能上涨的高度(能反弹的高度)在某种程度上主要取决于前期超跌的深度、离前期套牢密集区的远近!也即完全靠跌出来的空间。而在一波行情中,两类股票数量、总市值所占比例大小,决定大盘上涨高度和目标位,我们也就不难理解:97——98年和99——2001年的行情,大盘可以创新高,而2003——2004年的行情,大盘为什么就不能再创新高了。
经过前三次大板块行情后,目前两市1300多只股票,股价能够再创新高的已经很少、很少。而不能再创新高的股票的行情,只能以股价的屡创新低来产生,这就是目前的股市现状。以上规律说明,2005年的股市仍是一个熊市年,对2005年股市抱太大期望不现实(后面还有详细分析)。
4.从波浪角度分析:把“始自2001年6月的大盘下跌”看成是一次对1994年7月——2001年6月这轮横跨8年时间大牛市行情的“大级别调整”,这轮大牛市是典型的5浪上升走法:
1994-7——1994-9为1浪上升,1994-9——1996-1为2浪回调,1996-1——1997-5为3浪上升;1997-5——1999-5为4浪回调,1999-5——2001-6为5浪上升。
为此,始于2001年6月的大盘大级别下跌是走“ABC”大3浪下跌:2001-6——2003-1为A浪下跌,2003-1——2004-4为B浪反弹,2004-4开始的下跌应该属于C浪下跌。按菲波那奇序数,大行情上升走8年,相应的下跌最有可能走5年!即始自2001年6月的大盘下跌,最有可能走5年周期。此次C浪下跌,正常情况下应在2005年底或2006年初结束。由此,我们对2005年的行情及全年大盘走势仍然不能乐观,在2005年的下半年,沪市大盘跌破1100点的可能性极大。
结论:2005年下半年或2006年初的大盘(沪市)低点应该在1050——1060点左右。
二、今年上半年行情及大盘走势分析
从2004年4月到2005年全年的走势(C浪下跌——两年,同时也是一轮大行情之后的下跌)与2001年6月到2002年全年的走势(A浪下跌——两年,同时也是一轮大行情之后的下跌)有极大的相似性及可比性。为此,我们参照大盘2001年6月——2002年底的大盘走势特点,对2004年4月——2005年底走势进行分析。
1.2001年6月大盘开始大幅下跌后,于(2001-10-23)开始了一波力度较大的秋季反弹。具体情况为:
反弹之前大盘下跌了731点(2245——1514),之后的秋季反弹共上涨了262点(1524——1776),之后到下一年初(2002-1-29),大盘又从秋季反弹高点下跌了437点(1776-1339),此轮总跌幅为906点(2245-1339)。
次年(2002年)上半年的大盘上涨(1)若忽略因突发性的重大利好所导致的6.24日大盘上涨,则2002年上半年大盘的上涨高点应该是1693点,共涨1693-1339=354点。该上涨幅度为前面总跌幅(906点)的39%(相当于0.382黄金分割位)
(2)若算上突发性的重大利好所导致的6.24单日大盘上涨,则2002年上半年大盘的上涨高点应该是1748点,共涨1748-1339=409点。该上涨幅度为前面总跌幅(906点)的45%。但这种突发性馅饼今后恐怕不会再有了。
2.2004年4月大盘开始大幅下跌后,于(2001-9-14)开始了一波力度较大的秋季反弹。具体情况为:
反弹之前大盘共下跌524点(1783——1259),之后的秋季反弹共涨237点(1496——1259),到下一年初(2005-2-1),大盘又从秋季反弹高点下跌了309点(1776-1339),此轮总跌幅为596点(1783-1187)。
3、2005年的行情:
作为一波“个股股价不能创历史新高”的反弹行情而言,肯定是“跌的越多,反弹的力度越大”!
(1)正常情况下,如果我们取与2002年相同的反弹比例(即反弹行情高度与之前的下跌幅度的比例):0.382——39%,2005年上半年行情的大盘涨幅应该为227点——232点,即230点左右。也即,2005年的大盘上涨目标位是1187+(227——232),即1390——1410点左右。
(2)如大盘受到重大利好刺激,其最大上涨幅度也极其难超过1187+45%*596=1455点。
所以说,2005年的行情,大盘上涨目标位最有可能是1380——1420点之间或左右,也即年线位置(目前250日线值是1424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大盘进入到见顶的时间窗时,那时250日线已经下降到了1400点之下),若出现突发性政策利好,不排除大盘有进一步向上拓展空间的可能。但2004年秋季反弹所形成的成交密集区头部(1460点左右),是2005年行情极难逾越的。
(3)行情初期“龙头股涨幅”决定全年行情(即整个上半年行情)的大小
行情初期连续快涨龙头股涨幅与全年大盘涨幅的关系。龙头涨得越高,其他个股及大盘涨幅也就越高(大盘涨幅一般为龙头涨幅的1/3——1/5)!龙头涨得越高,其他个股进行补涨所需的时间越长,从而行情所持续的时间也就越长!如2000年行情,在该轮行情的初期,龙头股“上海梅林”、“亿安科技”、“海虹控股”、“综艺股份”等“连续拉升”性质的龙头股,在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它们的总涨幅普遍都在200——300%之间。正是由于2000年龙头股的高涨幅(200——300%),才决定了该年大盘出现了接近60%的高涨幅!行情上涨初期快速拉升性质的龙头股的涨幅,决定了该年整个行情最大涨幅和上涨持续时间。
2002年,如果扣除那些特殊股票(ST1银广夏、ST东北电等极大问题ST股)的高涨幅,则深深房、南方摩托等连续拉升性质的龙头股的连拉短期涨幅大致是120——180%,所以,2002年大盘的上涨幅度为30%也应正常。
2004年快拉性质的龙头股为上海梅林,该股的连拉涨幅为(11.65-5.47)/5.47=130%,与2000年有巨大差别,甚至低于2002年的龙头涨幅。因此,当我们在2004年初看到了龙头股的这种涨幅后,再对整个2004年的行情报以过大的期望显然不现实。与该轮行情的“快拉龙头股”的涨幅相比,2004年大盘之所以走出了明显偏大的涨幅(36%),主要是由于该轮行情中,众多大盘权重股走出了涨幅较大的创新高行情,由此带动了指数的上涨。
对照上述历史走势,分析2005年行情情况:
(1)几只快拉龙头股“国际实业”、“天威保变”、“力诺工业”、“春兰股份”的快拉涨幅分别为81%、89%、78%、47%,相当于2002年的一半,相当于2004年的65—70%。
(2)除了小部分“机构晚介入、晚启动的”二线蓝筹股股价实现了创新高性质的向上拉升外,绝大多数大盘蓝筹股再想创新高已不现实,它们的上涨仅属于反弹性质。通过比较分析看出,2005年行情的涨幅向2002年、2004年靠齐显然不现实。2002年大盘涨幅为30%,2004年的大盘涨幅为36%,通过以上对比,2005年的涨幅为20%左右或略多一点应该是最正常的和最可能的。
三、2005年上半年行情的性质
大盘在1996、1997年进行了大幅上涨、并上涨至1500点以后,从97-5——99-5这段时间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横向震荡调整,在这段横向震荡整理过程中,大盘向上一直未能逾越1500点。也即,1450——1500点区域在此期间构成了对大盘向上运行的阻力。99年5.19行情,大盘向上突破了1450——1500点的公认阻力位,并一直上涨至1756点。之后在99年的下半年,大盘又重新跌回到了前期阻力位1450——1500点之下(99年底最低跌到了1341点)。如何看待这次回调?实际上,大盘在99年下半年重新回到1450——1500点以下的这次下跌只是大盘向上突破长期阻力位(1450——1500点)的一次回抽确认(反抽),之后,大盘继续向上走出了较大的向上行情!
改变方向看:
2004年下半年到2005年初的大盘下跌,跌破了“2001年大盘大幅下跌后于1300点之上构筑的时间长达两三年的强支撑平台,并向下直破1200点。2005年上半年大盘重新回到1300点以上的上涨,本人认为它与1999年下半年大盘下跌的性质一样,也是一次突破后的回抽确认!只不过前次是“向上突破回抽确认”,本次是“向下突破回抽确认”。前次向下回抽确认后是继续向上创新高上涨,而本次向上回抽确认后却应该是继续向下创新低下跌。
另外,按照前面所讲的原理,2005年上半年的行情,也应该是部分次级蓝筹股向上创新高的出货年,如同2003年上半年“长安汽车”、“一汽轿车”等的拉高出货一样,应该提高警惕。当然,这种有可能“创新高式的大幅向上拉高出货行情”,也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会。
四、未来操作策略
随着大盘蓝筹股行情的见顶,市场上未来可供大机构选择运作、挖掘的股票越来越少。从这一点考虑,我们也没有对未来行情乐观的理由。市场上没有可以创新高的股票,大盘不能向上拓展空间,但可以反过来向下拓展获利空间吗。2002年的银广夏、南方摩托、深深房,2004年初的上海梅林、中视传媒,2005年2月的国际实业、力诺工业、春兰股份等,这些股票的大幅上涨(平均翻倍!),这些股票给我们提供的大幅获利空间,不都是靠大盘下跌跌出来的吗?一只股票,从4元的价位再跌到2元,之后即使只能上涨到3元,也是一波50%的行情!所以,只要我们会操作,会利用,大盘下跌同样可以跌出利润来!
目前,我们一定要根据市场的特点变化转变自己传统操作思维:未来的市场,我们再寄希望于每年都会出现较多的慢牛股,已经不太现实(尽管肯定有)。而如何能利用大盘的每次下跌、不断的下跌,从大盘的严重下跌中去寻找捕捉“好的获利机会”才是我们每年稳定获利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下周大盘盯紧龙头股就行!券商股发飙,介绍一个新组合。
选股---徐小明
同庄共舞: 把握牛股,不仅仅是跟庄操作,还要看这些指标! 一、赢利的基础:牛市中选股 股谚云:“涨时...
炒股鬼才闭关两年顿悟:牛市行情如何选股
老股民分享选股绝技,学到赚到(散户珍藏)
【老兵集训】(图解)不同市场行情的选股套路,你一定得学好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