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南周刊·人物】贝聿铭的“中国自传”

  4月26日,是贝聿铭大师100周岁生日。

  贝聿铭无疑是全球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之所以称其伟大,是因为贝聿铭善于从不同的文化土壤里汲取精华,游刃有余地穿越于中西两种不同文化之间。改革开放后,去国外多年的贝聿铭重返故园,设计建造了香山饭店、中国银行总行大厦和苏州博物馆等风格不同的建筑。这些美轮美奂的建筑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就是贝聿铭的“中国自传”。

  苏州记忆

  在贝聿铭记忆中,苏州是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贝家是苏州望族,有名的狮子林原来便是贝家的私宅。1928年,贝聿铭随父亲贝祖诒从香港回到上海,由于祖父一直住在苏州,所以贝聿铭几乎每年都要回苏州住一段时间,美丽的狮子林里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欢歌笑语——直到晚年,贝聿铭还是把狮子林称作“我的家”。

  狮子林这个名字的来历与佛教有关,据说在元代至正元年(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苏州讲经,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为天如禅师建造禅林。因园内有大片竹林,竹间怪石嶙峋,状如狻猊(狮子),加上天如禅师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所以将这座园子命名为“狮子林”。

香山饭店
中国银行总部大厦
美轮美奂的苏州博物馆新馆
贝祖诒蒋士云夫妇
晚年贝聿铭
香港中银大厦

  苏州园林的创意之美对贝聿铭有着深刻影响,他认为古典园林艺术妙在一个“曲”字,曲径通幽,迂回曲折,欲露先藏,变幻无穷。1935年8月,18岁的贝聿铭在上海登上“柯立芝总统号”邮轮,开始了赴美留学之路。他先入建筑大师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随之又来到麻省理工,最后进入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深造。在哈佛大学,贝聿铭有幸遇到了当时欧美建筑界的领军人物、包豪斯学校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在他的指导下,贝聿铭完成了学业,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相继设计了肯尼迪总统图书馆、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卢浮宫扩建工程、日本美秀博物馆、德国历史博物馆等驰名世界的经典作品。

  在这些作品的构思中,都有贝聿铭童年记忆的影子,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记忆已经融化到他的血液中,与其如影相随且挥之不去,这正如他所说:“我后来才意识到在苏州让我学到了什么。现在想来,应该说那些经验对我后来的设计是有相当影响的,它使我意识到人与自然共存,而不只是自然而已。创意是人类的巧手和自然的共同结晶,这是我从苏州园林中学到的。”

  2002年,85岁的贝聿铭设计了极富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这也是他在中国大陆的最后一件作品。贝聿铭的儿子、著名建筑师贝礼中对这个设计也有兴趣,但贝聿铭表示:“这个设计要是我做不了,我的儿子更不能做。因为他们的中文已经生疏了,对中国文化不够了解。”

  新馆落成后游人如织,游客与其说是来看博物馆展品,不如说是来逛园林的——某种程度上,这座建筑对贝聿铭来说更是一种文化上的叶落归根。

  与中国银行的不解之缘

  贝聿铭出身于中国近代一个著名的金融世家,当初父辈希望他能子承父业,但他拒绝了——这个拒绝,也许让这个世界少了一个银行家,但却成就一位杰出的建筑设计大师。

  贝聿铭的祖父贝理泰是晚清时期苏州府学的贡生,由于父亲突然去世,他只好放弃学业,全力打理家里的产业,逐渐成为理财的一把好手。后来贝理泰被地方官揽入幕中,做了一名钱谷师爷。

  1915年,贝理泰参与创立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后来担任了苏州分行经理。贝理泰的几个儿子也都进入了金融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三子贝祖诒,也就是贝聿铭的父亲。

  贝祖诒年轻时在中国银行广州分行做事,由于军阀混战,贝祖诒建议将广州分行迁至香港,获得同意。贝祖诒在香港白手起家,前后干了整整十年,是中银香港分行真正的奠基人。后来,贝祖诒得到宋子文的赏识,先后担任了中国银行总经理和中央银行总裁等要职。1940年代末,贝祖诒迁居美国,1982年底在纽约去世。

  贝祖诒一生为中国银行服务几十年,因为这个缘故,贝聿铭心中一直有一个中银情结。

  1982年初,当时的中国银行行长到纽约拜访了前辈贝祖诒,出于中国式的传统礼节,他提出让贝聿铭为中国银行香港分行设计一栋新楼,用于外汇及境外投资的管理和运作。当父亲转达了中银的这个想法后,贝聿铭当即应承,这便是香港中银大厦的最初由来。直到今天,中银大厦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依然是最经典的现代建筑之一。

  1990年代,贝聿铭又为中国银行设计了总部大楼。工程位于北京明清古城之内,紧邻故宫和中南海,在许多人眼里,贝聿铭接下这个活绝对是冒险之举,因为如何与周围这些重要建筑及自然环境融合是一个大难题,而且在北京这样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设计建筑,必须面对古与新、传统与现代的尖锐矛盾,这似乎又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坎儿。

  对于这段经历,多年后贝聿铭依然记忆犹新:“这座建筑离故宫很近,所以只能把高度控制在北京城市规划的要求之内,故宫周围是不能盖高楼的。可是业主想多盖一些房子,如果弄不好,房子会显得很笨重,办法当然是有的,那就是把里面挖空,做成一个中国的园林,外面用透明的玻璃。这样大家从外面看,里面是空的,建筑就显得轻盈起来。”这个巧妙的构思,带活了整座建筑,而大厦外立面又采用了贝聿铭善用的几何形体设计,既与周边建筑风格大体一致,又超越了传统,被行家誉为经典。

  贝聿铭一直相信,他的建筑自己会说话,事实也的确如此。

  香山饭店

  1974年,从哈佛大学毕业28年后,贝聿铭随美国建筑师协会访问中国,重新踏上了故土。

  贝聿铭专门去了趟苏州老家,与在苏州的族人见面,面对着“100多位穿着破旧蓝黑衣服的亲戚”,贝聿铭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他看到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邀请贝聿铭为北京设计一座饭店,“在中国留点纪念”。据说当初的设想是在长安街,但贝聿铭拒绝了这个建议,后来他回忆说:“我的良心不允许我这么做——从紫禁城墙上往上看,你看到的是屋顶金色的玻璃瓦,再往上就是蓝色的天空,中间一览无余,那就是使紫禁城别具一格的环境。假如你破坏了那种独树一帜、自成一体的感觉,你就摧毁了这件艺术品。我无法想象有一幢高层建筑,像希尔顿饭店俯瞰白金汉宫那样居高临下俯视600年的故宫。”贝聿铭的这番话,让人不禁想起了他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友、建筑大师梁思成的建筑理念,他们的心是相通的。

  贝聿铭最后将地址选在了北京西北郊的香山,“那里原先是皇帝的狩猎场,风景如画。是时,刚下过一场小雪,带围墙的园林覆盖着一层薄雪,里面凉亭、宝塔分布得错落有致。他们顶着凛冽的北风,沿着一条陡峭的小路爬到半山腰的一座凉亭中。从那个角度望去,香山公园俨然一幅画卷。”《贝聿铭传》中这段诗一般的文字为我们还原了当时的场景,据说贝聿铭看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后,没有丝毫的犹豫,只说了一句话:“我们就在这儿建吧。”

  贝聿铭对香山饭店倾注了很大的心血,他认为建筑必须体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华。与西方主流建筑不同,香山饭店层次感很强,逐渐展开,引人入胜。贝聿铭还非常注意院落与室内空间不可分割的相互渗透,饭店的四季庭院里,疏影婆娑,人们可以一边品茗一边欣赏周围的美景。以这座阳光灿烂的庭院为出发点,几条走廊蜿蜒伸展,通向四周的厢房,而从厢房又可以看到四周园林的景色,有“人在画中游”之感。

  香山饭店在国外影响非常大,饭店开张几个月以后,贝聿铭获得了普利茨克奖,这是建筑界的一项大奖,可以与诺贝尔奖相媲美。对于香山饭店,后现代主义者认为这是贝聿铭在建筑上的一次妥协,他们评论说,现代主义的权威终于采纳了借鉴历史进行装饰的做法。

  其实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在贝聿铭心中一直留有极其深刻的印象,苏州园林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尤其是建筑屋宇与周边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格局,在他数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都有迹可循。在今天看来,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既不同于西方现代建筑样式,也与中国古典建筑模式有别,可以说是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心结合之作——这种模式后来被建筑设计界称为“第三种风格。”

  当然,也有人说香山饭店是贝聿铭设计生涯中的一处败笔,与周围的环境不太协调,这也属于一家之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筑大匠图
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留在北京的作品——香山饭店
华裔建筑设计第一人,这些世界知名建筑都出自他手!
【景观笔记】贝聿铭和他的香山饭店/NO.105
建筑大师贝聿铭,享年102岁。全套作品集
中银与汇丰的风水斗法背后,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