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南周刊 • 随笔

《书圣王羲之》

朱文雄

王羲之书法作品《兰亭序》

王羲之是我国晋代杰出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他写的“鹅”字既形象,又生动,使人看了字就像见到活生生的鹅浮在水上一样。   

王羲之的父亲是个读书人,十分喜爱书法艺术,平时特别注意收集一些名人的墨迹和研究书法的书,常常拿出来观赏、研究。王羲之在父亲的熏陶下,很小就酷爱书法艺术,练起字来格外用心。七岁的时候,他就能写出一手挺好的毛笔字了。    

尽管王羲之的字受到了大人的称赞,可他自己却不满意,总觉得自己的字写得还不够好。    

一天,父亲外出,小羲之独自练了半天的字,手腕发酸,就放下笔休息。他突然想到:父亲的枕头下面有一本书,父亲常常独自拿出来观看,读后总是十分珍惜地用布包起来,再收藏好,从来不许别人动它。 

这是一本什么书呢?会不会对自己练字有帮助呢?  

于是,他好奇地走进父亲的卧室,小心翼翼地取出这本书,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本介绍写字方法的书,名叫《笔论》。小羲之看见,高兴得象找到了宝贝,捧起书就读,一边看还一边比划着,琢磨用笔的方法。 

羲之看书入了迷,连父亲走进屋来都不知道。父亲故意板起脸说:“你为什么偷看我的宝贝啊?”    

小羲之揣摩到了用笔的方法。心中正得意,脸上笑咪咪的,没有回答父亲的问话。母亲在一旁疼爱地劝阻他说:“你看书是好事,不过现在年纪还小,不懂事,等长大一些再看吧!”父亲也对他说:“这本书写得很好,但是很深奥,你现在还看不懂,还是等长大些再看吧!”    

羲之一听,急得跪下来向父亲请求道:“你还是现在就允许我看这本书吧,如果等我长大再学,那就太晚了。”

其实,父亲对儿子在书法上的进步早就从心里感到高兴了。他见儿子求学心切,对这本书这么有兴趣,便答应了儿子的请求。羲之兴冲冲地拿起书回到自己的书房里,专心研究起来。    

他照《笔论》书上讲的方法苦练书法。进步飞快。不到一个月,字就比以前写得更好了。    

王羲之的字越写越好。十八九岁时,他的书法已经很有些根底,也有些名气了。可是有一次,他看见了东汉时期有“草圣”之称的张芝的书迹,爱不释手,自叹不如。王羲之早就从父亲那里听说过有关张芝的故事。张芝生活的时代,纸张还没有被人们广泛应用。练习写字,只有用绢帛之类的丝织品。张芝家里做衣服用的绢帛,总是先被张芝用来练字,写得实在无法再写,然后染上色做衣服。相传,张芝就着一个池塘的水练书法,磨墨醮笔,又在池塘里涮笔洗砚。久而久之,那池塘的水变成了黑色。    

羲之钦佩张芝苦练书法的顽强精神,如今又看了张芝的字,很受感动。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这样写道:“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王羲之也是以这种刻苦精神去练字的。他的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同时游历名山大川,博采众家之长,他的字出神入化,笔力遒劲,功夫深厚,“入木三分”,成为一代“书圣”。

《布达佩斯大饭店》寄回旧时欧洲的明信片

锈石

欧美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海报

“我喜欢这副旧时模样,迷人的破败感。”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年迈的旧时门童靠着阿拉伯式蒸汽浴缸对作家颤巍巍地说道。导演韦斯·安德森的怀旧情怀在《布达佩斯大饭店》里得到了完美延续。他将自己迷恋的少年梦幻感与光影和色彩保存得完好无损 ,还以自己的方式重现了生长着人文主义、浮华优雅的旧时代欧洲。故事的讲述与镜头的变换透露出安德森独特的运镜构图技巧:完整的长镜头段落,明艳又稀奇古怪的画面,精致的装饰布景,传奇人物和动人心魄的故事,令人赏心悦目的复古梦幻色调与波斯特和迪斯普拉特的配乐。这赋予了布达佩斯大饭店生命,他是一个人而不是物,如同欧洲一样,他们都是生命体,有自己的记忆,独特的气味,怪癖,和命运。每条街道和走廊,甚至每个房间都构成了一个身体的部位。他们也许会衰败凋谢,但有时也会复兴,生命中总是充满了这种冲突,生机,矛盾与雄心壮志。所以,他永远是有故事要讲的。

几乎每部安德森电影都以旁白作为开始,剧情被分割为几个章节,他在用电影来叙事。影片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的欧洲,围绕着带有传奇色彩的酒店礼宾员和他的年轻门生展开。在这油画般壮观的布达佩斯大饭店里,古斯塔夫的经历串联起偷盗、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苹果少年》,一个家族的纷争,以及改变了整个欧洲历史的突发战乱,他同这家豪华大饭店一齐见证了近半个世纪间的硝烟战火,世事变幻与沧海桑田。导演和摄影师罗约曼用不同的画面比例展现时代变幻,上世纪60年代用16:9的宽荧幕,30年代用当时1.37:1的标准比例,80年代则使用1.85:1学院宽银幕拍摄。三个时代,三个叙事人,层层倒叙,最后又回到原点。    

这部电影很大程度上是在向大师致敬,它其实更像是纪录片,记录下卓别林,希区柯克、比利·怀尔德和恩斯特·刘别谦等人的经典电影手法,尤其是刘别谦的《你逃我也逃》和《街角的商店》(《街角》的故事就发生于布达佩斯),以及鲁宾·马莫利安执导的《红楼艳史》。除致敬以外,另一部分是在隐喻。若想了解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文化背景,我们还需提及两个人——史蒂芬·茨威格和瓦尔特·本雅明。茨威格的小说《昨日的世界》和《巴西之国》及他的人生经历,带给了韦斯·安德森无限的灵感。在这部电影中安德森还运用了四层空间来讲述,层层铺垫,始终呈现的是一个纯粹的讲故事的过程,这是在向本雅明的思想致敬。古斯塔夫,茨威格和本雅明同为犹太流亡人,受到纳粹德国迫害至最终身亡。所以电影想要深层传达的其实是欧洲传统文明的衰亡史,或者说,是犹太人的流亡史。安德森要致敬的也不止这两位文人,而是整个犹太民族。他想用童话般的色彩,包裹住犹太民族流亡路上的血腥与艰辛,让观众咽下一颗甜蜜却苦涩的糖。    

《布达佩斯大饭店》也延续了安德森的色彩美学,无可挑剔的调色和近乎苛刻的画面对称构图,经典的粉与蓝的调色,像孩子气的梦话,抚慰众人已然枯竭的心。整场电影观赏下来,仿佛在翻看一套寄往过去的水彩明信片。影片基调为大面积的粉色,透出古旧欧洲独有的浪漫色彩,随着故事的讲述,那些过去模糊的轮廓突然变得栩栩如生,窗外飘雪的白色背景,通向山顶的红色缆车,漂亮的雕花楼梯,房顶上精巧的纹饰,印花地毯,红色背景的老式拉索电梯,穿着紫色礼服的门童,水晶吊灯照亮的玻璃门,而在影片结尾,鲜艳的色彩转为阴郁的灰暗,让人能够体会到一种浓郁的忧伤情调,局促与凋谢的美,将观众毫无预兆地拽入整部影片所彰显的文明火焰与人性光辉之中,古典与现代在这里交汇,逝去的世界被他执着地挽留住,“在野蛮的荒原中,仍有微弱文明的曙光闪烁,那就是人性”。    

安德森的电影中最不能缺少的是特色还有情绪气味。古斯塔夫身上喷洒L’ Air de Panache的香水味溢漫整个荧幕,弥漫至从头到尾的冷幽默中,甚至连他走后,空气中残余的浮华与喜悦都久久缭绕不散,那是战前欧洲的人文主义精神,是古斯塔夫至死都要用优雅去维持的幻想。可惜布达佩斯大饭店终究还是衰败了,古斯塔夫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他将它们的兴衰用故事流传下来,通过Zero的讲述,透过作家的笔,将这些美丽而易碎的记忆小心翼翼地保存下来。

Zero买下了这座饭店,为纪念爱人阿嘉莎,“让自己只看见这个美丽的蓝点,在这个她已不爱的世界上,这蓝点是她为唯一愿意保留的东西”。他在这里留下了的回忆,也留下了布达佩斯大饭店浪漫、凋败和稍微有些陈旧的古典气息,L’Air de Panache的尾调香也依旧残存在空荡的酒店餐厅里,在曼德的蛋糕店,在孤独沉默的旅者中。剩下的还有结尾欢快跳舞的斯拉夫人,还有多瑙河畔余音。

《石榴诗话》

周龙兴

双休日,一家人开车回乡下,走进家门,打开天井,就见到我家那棵高大的石榴树,枝头上硕果累累,有青黄色、金黄色、金红色的石榴,还有几只裂开的石榴,好似露出玉齿,腼腆羞涩,好一幅迷人的画面。我摘下一只大石榴,剥开色泽艳丽的果实,但见珠玉满腹,一粒粒种子好像颗颗闪光宝石,甘美多汁,酸甜爽口。由此想到了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雾壳作房珠作骨,水晶为粒玉为浆”。   

如果你细细品味那味美的大石榴,不仅可以经络舒展,心胸豁达,还会想到宋代朱熹《题榴花》诗的名句。诗曰:“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试看秋成催结果,一苞玛瑙贮天浆。”这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在《石榴》词中的句子。石榴,我国名果,为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的果实,又名安石榴、丹若、西安榴、钟石榴等。叶子呈长圆形,花为多瓣喇叭状。夏初开花,花期长,花盛开时,红色的绯红似火,白色的洁白如玉,镶嵌在万绿丛中,鲜艳夺目,有“五月榴花红似火”之说。    

石榴原产于东南欧和中亚一带,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安石国(今伊朗西部)带回来的。据晋代张华所撰《博物志》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得安国石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亦证明我国种植石榴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我国南北各地多有栽培,经过历代选育,精心栽培,现在我国各地已形成一批独有的石榴优良品种群,品种约有70余种,大体分为观赏石榴和食用石榴两大类。素有“天下名花”“九州奇果”之誉。    

观赏石榴多为重瓣不结果石榴,著名的品种有花期长的“千瓣白”和四季都开花的“四季榴”等。至于食用石榴,以产果为主,兼赏其花,以其果大、子多、肉厚、多汁、味甜而享盛誉。    

中秋时节,每当石榴花谢之后,那红如玛瑙,白如水晶的果实,张开妖艳的小口,露出宝珠似的石榴籽,实在令人眼馋。

《一方印鉴》

程应峰

我每次完成一幅自以为得意的国画作品,总会找出那方“笔情墨趣”的篆刻印鉴,蘸上印泥,仔仔细细地在画幅上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而后庄重地盖上。

这方印鉴,最初,只是一枚小小的三峡石,是有一次同朋友到宜昌,在一家古玩店逗留时,看上了眼,才有心购买回来的。我买回的这枚三峡石,底面打凿得很平整,整块石头呈三角流线状,似一峰兀立的微缩景观,妙趣天成。拿在手上,握于手心,顿感温润舒适,细细把玩,慢慢品味,真教人爱不释手。    

从我买下这方印石之日起,总想亲手在上面镂刻点什么,然而每每拿起刻刀,却又不敢轻易下手,怕弄不好废了这方精致的印石。于是便将它锁进了抽屉里,一搁就是多年。    

1992年,我在老家县城一所高中传道授业解惑,有个叫汪亚丰的学生,对治印情有独钟,总是利用课余时间在萝卜、橡皮上刻字,刻得像模像样,有板有眼,在课本、练习本上“发表”了不少篆刻作品。    

一天,我叫住汪亚丰,说,你的篆刻刻得不错啊,还蛮有味道的,颇有功力呀!他听后脸一红,说,老师,让您笑话了。我说,老师哪会有心笑话一个学生?我只是觉得你的确刻得很好才说说的。这样吧,我这里有一方印石,你帮我刻点什么如何?他有些难为情,说,这么精美的东西,刻坏了可惜。我说,你只管刻好了,只要你用心,相信你会刻得出色,刻出精彩,不会辜负这方印石的。听我这么一说,他喜滋滋地接过印石离开了。    

十多天后,我上完课走出教室,汪亚丰叫住我,羞怯地将印石递了过来,我一看,很是惊喜,实在不敢不相信一个16岁的少年能够创作出如此有品味的篆刻作品。那一刻,我情不自禁伸出手去,握住了一个16岁少年的手。 

后来我得知,为刻好这枚印鉴,汪亚丰郑重其事,挤出为数不多的生活费,特地购买了几本篆刻资料,在课余时间,对照资料反复琢磨“笔情墨趣”这四个字的布局,拿出了十多种拓刻方案,花了不少脑筋,在这四个字完全酌定之后才肯下刀的。在刻制的过程中,他真正做到了精益求精,不遗余力。这方印鉴,他刻了磨,磨了刻,通过不懈努力,才达到了最后的效果。

End

新媒体编辑\实习生 黄雅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布达佩斯大饭店导演的强迫症
经典构图法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对称构图
我们为何如此迷恋韦斯·安德森?
当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在看什么
网友拍摄的现实中的《布达佩斯大饭店》
【色彩】有一种色彩方案叫“韦斯·安德森”{076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