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密】富士康转型多年未果:郭台铭掌舵夏普又瞎折腾


入主日本百年品牌夏普后,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再度陷入一轮"瞎折腾"之中:先是单方面向海信欲索回夏普此前已经卖掉的北美业务;随后突然向三星、海信两大同行停供液晶面板,试图上游"断供"挽救夏普彩电的全球颓势。事实证明,这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洱东||撰稿


对富士康来说,要撕掉多年来贴在身上"代工工厂"的标签,谈何容易。以组装苹果iPhone和iPad而闻名的富士康,近几年来动作不断:推出自主品牌电视,进入3C数码零售、暗推诺基亚、收购夏普等,都在试图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和服务。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为业务转型做的所有努力,除了收获些许舆论关注,并没有达到富士康转型的真正目的。因为从富士康骨子里的"基因"就是善于制造,却弱于品牌。了解产品,并不真正了解用户的心声。

郭台铭时代夏普很折腾
近日,有媒体报道,郭台铭对夏普现在的logo(商标)不满意,夏普正在进行内部评估,打算将这一用了近百年的logo修改的更加年轻化。当然,这只是富士康总裁郭台铭掌舵夏普后的改变之一。

富士康看上夏普,可以追溯到4年前。早在2012年3月,鸿海集团就与夏普签订合作契约,不过因为日本政府插手等种种原因,进展缓慢。直到今年8月,鸿海向夏普出资约38亿美元获得其66%股权,"鸿夏恋"才算最终修成正果。

有业内人士称,为了掌握上游话语权,鸿海集团几年前就建立了一项名为"眼球计划"的商业规划,意在整合包含触摸屏与显示屏在内的所有与眼球相关的零部件资源,收购夏普被富士康视为"眼球计划"的完美注脚。

归入郭台铭麾下之后,短短几个月之内,夏普可以说赚足了业内眼球。先是宣布从2017年起停止向三星、LG、海信提供电视面板。包括此次调整夏普LOGO,还有通过内部消化和外部"买房送电视"的策略以完成2017年1000万台液晶电视的出货目标。

知情人士透露,夏普的这些折腾,源自富士康内部的"天虎计划",该计划由郭台铭亲自挂帅,各厂区建立专案组织机构推行实施,意在通过上游供应链、品牌形象、销售策略三方面的联合发力来振兴夏普。

目前来看,振兴夏普的最大动作是液晶电视,夏普推出一个新系列大屏高清电视产品---搭载阿里YUNOS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的60英寸和70英寸电视,但只在中国地区销售。未来夏普的营销范围将会延伸至智能家居领域,富士康已计划在广州投建10代线以上的高世代液晶面板厂,还计划在湖北建设IOT智能家电工厂。

"天虎计划"似乎来势汹汹,夏普有改头换面、重出江湖的气势。然而市场竞争并不是富士康想的那么简单:拒绝向竞争对手供货,对其进行攻击牵制,就能打开市场?修改LOGO,品牌就能实现年轻化?如果这些策略不凑效,接下来,夏普还能有哪些招要出呢?

郭台铭这些不给自己"留后路"的手段,谋求夏普电视业务复苏,现在来看有点"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富士康自有品牌转型路漫漫
富士康,是郭台铭1974年创立,最早生产黑白电视机的塑料旋钮。该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把业务扩展到个人电脑组装上,90年代起开始为苹果公司提供计算机组件。可以说,富士康过去成于苹果。未来也可能败于苹果,对于这一点郭台铭心里很清楚,所以最近10多年来一直谋求从代工生产向自有品牌转型。

代工危机已经步步紧逼郭台铭。近年来富士康的营收增长和净利润增长率正在放缓。从南部的深圳到北部的郑州,富士康在中国雇佣了超过100万名工人。外部审计和工人的抗议促使该公司提高了工资标准,这让整体成本上升。同时,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包括苹果、索尼和微软在内的大客户开始把一些订单转给它的竞争对手。

劳动力密集型的合同代工方式利润率较低,已经不足以再带动收入增长。显然,富士康已经认识到这种现象,对这家代工企业来说,构建自主品牌和服务必须要提上日程。

不为人知的是,其实近几年来富士康一直在试水自有品牌业务的转型。尝惯了"背靠大树好乘凉"甜头的郭台铭,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参股其他品牌开拓自家新业务。

2012年鸿海斥资660亿日元,参股夏普的第十代液晶面板线,获得"十代线"的一半产能。2013年年初,首推自有品牌"睿侠"电视,并在中国内陆发售。然而拥有上游面板优势和制造优势的"睿侠",很快淹没在市场大潮中。

2014年6月,《华尔街日报》网站有一篇对富士康的报道,文中称"这家年营收1300亿美元的公司开始冒险涉足自有品牌手机配件,手机销售和分销领域。"显然,该报道所指的冒险,富士康并未成功。

2016年5月,富士康与芬兰HMD公司一起从微软手里买下Nokia手机业务。虽然之后诺基亚集团宣布,在全球范围启动诺基亚品牌重返移动设备、电话和平板电脑市场的计划。但是由于富士康缺乏销售方面经验和渠道,诺基亚的未来仍然不容乐观。

富士康不但多次试水自主品牌落败,还曾试图进军渠道。2010年麦德龙与富士康成立合资公司,将欧洲最大电子零售商万得城引入中国。不过万得城很快在与国美、苏宁的竞争中落败。

这已经是郭台铭在投资赛博数码和农村市场"万马奔腾"计划后的再一次渠道拓展失败。在电商布局方面,自富士康自有电商飞虎乐购在折戟综合商城后,正力图转型为垂直电商,但因为缺乏明确的路线,在国内电商大战中毫无招架之力。

郭台铭曾当众承认,公司的一些计划可能最终会失败,"从失败中获得学习比直接收购一些成功的公司要便宜得多,我们可以对新业务进行调整。"或许正是他的这种"勇气"才让富士康在不断的折腾。

富士康要靠自主品牌业务赢得市场认可,必须要比其他企业做的更好。当然,探索转型时走一些弯路必不可少,但一味地折腾也不是办法,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只会拖累原有的业务。

如何打开格局,彻底摆脱"代工"阴影,重塑富士康的社会品牌形象,还需要郭台铭重新思索!

====

家电圈(cheaa007):中国家电产业覆盖面广阔、内容专业、观点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文章严禁转载盗用!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聚焦||郭台铭拯救夏普第一步:富士康全员买家电!
郭台铭如何消化夏普?
夏普和诺基亚背后 是富士康剑指三星的开撕大戏
诺基亚和夏普王者回归?倒不如说是富士康的野心渐显
中国反垄断部门批准富士康38亿美元收购夏普
富士康转型梦福兮祸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