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惠而浦中国坎坷发展路,先有海信苏宁,后有三洋格兰仕

惠而浦在中国家电市场的发展,先是经历了与海信的双方合资,以及苏宁的品牌租赁合作,后经历了三洋荣事达借壳上市,如今将迎来格兰仕时代。

乔华||撰稿

近日,惠而浦中国发布2020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44亿元,同比下降6.39%,营收为近五年来最低;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0亿元,同比增长53.63%。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三洋品牌租赁到期的退出,洗衣机营收同比下降20.96%。没了三洋的助力,惠而浦的业绩似乎更加“尴尬”。

说起三洋和惠而浦的渊源,可谓关系甚密。A股上市公司惠而浦前身为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三洋),2014年与美国惠而浦集团战略合作,重组为“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拥有惠而浦(Whirlpool)、凯膳怡(KitchenAid)、Jennair、荣事达(Royalstar)、帝度 (Diqua) 等品牌,涵盖冰箱、洗衣机、洗碗机、干衣机,以及厨房电器、生活电器等系列产品线。

合肥三洋的历史则更加久远。在中国家电行业的黄金时代,日本三洋电机首次来到中国合肥,与荣事达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主攻洗衣机和微波炉产品。彼时,三洋电机是名副其实的家电巨头,鼎盛时期品牌销售额过千亿人民币,股价更是把松下、东芝等同行远远甩在身后。

在三洋的技术加持之下,合资公司一开始就高举高打,业务规模和盈利水平持续提升。行业数据显示,2003年在国内家电品牌排行榜中,合肥三洋的洗衣机市占率在合资品牌中排名前5、微波炉产品排名前4。2004年,合肥三洋成立十年之际登陆上交所主板,驶入快速发展轨道。之后的十年,公司营收规模和利润节节攀升。然后因为自身战略失误,三洋大本营不稳,于2010年开始逐渐剥离旗下海外业务。随后才有了三洋与惠而浦的故事。

与三洋的年年攀升相比,惠而浦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自2017年以后连年亏损,中间经历了与海信集团的合资进军白电业务,后又将品牌租赁给家电零售企业苏宁贴牌运营。虽然,惠而浦收购合肥三洋荣事达,但是主要还是使用三洋品牌销售旗下产品,未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导入自身技术和品牌。

因此在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加剧的行业局势到来时,惠而浦主要产品洗衣机成本上升,但价格未能有效提升,导致毛利率下降;冰箱产品规模太小,基本没有毛利,此外公司还因财务造假声誉极大受损,诸事不顺,随后开始走下坡路。时至2020年,惠而浦营收再次下降,利润为负。而三洋品牌产品于4月彻底退出后,洗衣机营收同比下降20.96%。

尽管如此,惠而浦欲退市的信息仍然吸引了格兰仕的青睐。近年来,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白电领域市场品牌集中度很高,头部品牌产业话语权大,格兰仕等二三线白电品牌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小家电领域品牌分散,格兰仕也难异军突起。因此迫于业绩的格兰仕一改保守的风格,拟以24.45亿元要约收购惠而浦。这对于还未上市的格兰仕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要么可以借壳整体上市,要么则可以借机弥补白电短板。

无论是哪种选择,对于格兰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首要的挑战则是面对多品牌运营这把双刃剑,如果不能形成明显的品牌区隔,三大品牌仍然存在同业竞争的问题,如果这样格兰仕很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

智家电(ijiadian):智能互联网时代家电新媒体,关注互联网智能化拐点时代的家电产业转型进程。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格兰仕增持股权至53.16% 惠而浦中国能否“绝地求生”?
年轻人不识“老品牌”, “流量”会成为粘合剂吗?
“失意”惠而浦
2018年最新十大洗衣机品牌排行榜,海尔、美的谁将成为最终王者?
惠而浦中国:一个字头的诞生(转载)
三洋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3月31日正式转让所有股份|三洋|知名企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