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工智能威胁论是杞人忧天,别当真!

作者:龚进辉

昨天,谷歌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与韩国棋手李世石的人机世纪大战如期上演,双方激战3个半小时后,李世石宣布认输,顿时在网上炸开了锅,各种意见接踵而至,其中不乏对未来人工智能超越人类后的担忧和恐惧。

开战之前,外界围绕最终AlphaGo取胜还是李世石、比分预测展开激烈讨论,一种常见的看法是:无论本次AlphaGo是否赢李世石,未来人工智能战胜人类只是时间问题。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库兹韦尔预测2029年人工智能比肩或超越人类,开发AlphaGoDeepMind创始人哈萨比斯则认为距离人脑水平的人工智能仍相当遥远,可能还需要几十年。

我认同上述观点,长远来看,人工智能势必将超越人类,但在可预见的将来,超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尽管外界对超越所需时间看法不一,但更大分歧在于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机器人将对人类产生何种影响。

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对人工智能的前景表示乐观,他认为不必对技术产生恐惧的情绪,人工智能不会导致世界末日,而是给人类社会提出新的挑战。相反,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则极力宣扬人工智能威胁论,他直言人工智能是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比核武器更加危险,需要万分警惕和加强监管。

过去一年多来,两种意见始终僵持不下,谁也没有彻底说服谁。随着AlphaGo在第一局比赛碾压李世石的结果出炉,人工智能威胁论有明显上升势头,不少人对人工智能发展前景表示担忧,尤其是机器人超过人脑这一历史性时刻来临时不知如何应对。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真的需要警惕人工智能吗?

四大理由支撑起人工智能威胁论

人机大战前一天,谷歌董事长施密特在发布会上表示,输赢都是人类的胜利,因为人类的努力让人工智能出现现在的突破。谷歌不只是想做一个棋类程序,而是一个通用的智能计算系统,用于灾害预测、风险控制、医疗健康和机器人等复杂领域。换言之,谷歌希望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没有任何恶意。

不过,不少人对AlphaGo在首局比赛中展现的惊人自学习能力感到意外,甚至连专业棋手都表示“看不懂”,亿万网友通过网络见证李世石首局落败,笃信人类未来同样会遭人工智能搏杀的声音越来越多。

目前甚嚣尘上的人工智能威胁论,主要有四大理由支撑:一、增加就业前景的不确定性。不少人担心未来机器人会抢走人类饭碗,让他们失去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尽管人工智能不可避免对人类就业产生冲击,但必须清醒意识到,科技发展也会催生大量新的就业机会。

比如,美国从农业经济时代发展到现在,只有不到2%的人仍是农民,技术发展200多年才取代农业,这并没有导致农民“失业”,相反他们可以训练自己的子女,从事农业之外的各种工作。

二、技术滥用。大数据和智能硬件的发展可能会使技术缺陷被不法分子利用,从而对人类社会造成伤害。三、人类退化。智能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人类的身体和智力活动,久而久之,人类越来越依赖技术的便利,把所有事情都交给机器人决策,导致人类变得更加懒惰、身体机能退化,思考能力下降。

四、屠杀人类。自1956年人工智能被提出以来,一直朝“拟人”方向发展,机器人开始拥有越来越聪明的大脑,也产生“情感”,其中深度学习能力功不可没。这一特性逐渐令很多人恐慌,担心有朝一日可以模拟人类思维的机器人,会突然萌生毁灭人类的想法,电影中智能反噬人类的场景成为现实,这才是最可怕的。

人工智能威胁论被严重夸大

在我看来,人工智能威胁论被严重夸大,现实不会如此糟糕,完全没必要担心。当然,我持乐观态度不是因为认同“机器人由人类设计并掌控”或“只要断开电源就能制止机器人”等错误看法,而是认定机器人再如何进化也永远不能像人类一样真正思考。

人工智能发展已走过60年光景,但目前整体发展水平仍偏低,达到人类聪慧程度甚至全面超越还要走很长一段路,因为新技术从研发到商用需要经历漫长积淀,威胁人类生存还很遥远,估计这辈子我看不到。科幻作家刘慈欣也认为,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警告多少有些危言耸听。

尽管近期人工智能威胁论兴起,但现阶段人工智能不会停止发展步伐,因为从技术趋势来看,智能对人类功大于过。比如,计算机的出现使一批人失业,科技产品带来文化污染,但人类成为科技进步受益者毋庸置疑,不仅解放劳动力,而且推动社会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外界对马斯克反复宣扬人工智能威胁论的动机也表示怀疑,认为其通过不断恐吓人类,把自己塑造成人类保护神,试图通过开源和开放占领未来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制定的制高点,而这一标准的抢占将为其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

同时,一个容易忽略的事实是,机器人再如何发展终究还是机器人,不具备灵魂,即人类精神、情感不是智能算法能够完全复制的,即便未来机器人学会复杂的动作,也不具备真正的思考能力,而且基于军事目的的自动杀人机器人早已出现。

比如,澳大利亚海军已成功部署高度自动化近距离武器系统,通过自主计算控制或手动控制,每分钟可以发射数千万弹药。由于此类军事武器系统采用特定的环境和语境算法,对普通平民的威胁几乎是零。换言之,只要人类适当干预算法,自动杀入机器人的威胁并不如想象中大。

事实上,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过度担忧也是人性特征的一种体现。自古以来,人类对未知事物产生恐惧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恐惧的本能贯穿所有新奇事物从诞生到发展的全过程。科学家们对人工智能的警惕是必要的,但过分杞人忧天多此一举。毕竟,今天的人工智能只是通过强大的数据运算能力来模拟出智能,并没有像人类一样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兴趣。

换言之,现有的智能技术和真正全面战胜人类的超级智能完全是两码事,切勿陷入“爬上一棵树以为自己在月球”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人工智能发展前景的最大问题不是机器人,而是人类,人类要确保可预见的未来一直持续下去。

上海机器人学会理事长钱晋武曾直言,机器人不可能比人更坏,“如果有人做坏机器人,肯定是坏人,但好人比坏人多,肯定诞生大量好机器人。”他认为逻辑思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也没有人知道创造性思维怎么来的,并预测200年内不可能做出跟人一样的机器人,因为把人研究透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目前人类只使用大脑的10%

如果严格定义计算机超越人类,机器人在力气、精准度等方面早已甩人类N条街,比如机器人能装下四库全书;至于全面超越人类,在可预见的将来几乎不可能。当听到马斯克等商业大佬屡屡曝出惊人之语,最好留个心眼,背后可能是商业利益驱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胜人类的人工智能
柴天佑院士:人工智能机器人永远不可能超越人
人工智能也分强与弱? | <小学生计算机知识科普>专栏
人工智能发展简史
即将到来的社会巨变(一)——智能革命
一份人工智能简史:从图灵到AlphaGo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