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熊玲:爱情关系是一种令人既迷醉,又迷失自我的关系

人类的亲密关系包括三类型:爱情关系,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爱情关系,或叫恋爱关系,是令人既迷醉,又迷失自我的关系。用精神分析对人格形成阶段的描述,来比喻亲密关系:恋爱中人的感觉,很像人的口唇期(0-2岁),处水乳交融的共生关系,体验着绝对的自恋、安全的满足感。婚姻,像人的肛门期(2-5岁),经验着各种规则的无奈、享乐的束缚。精神分析把这两阶段称为前俄狄浦斯期,人成长中还有一重要段,就是俄狄浦斯期,即(5-8岁)心理上经历了必然的情欲冲突、必要的需求阉割,开始有对父亲及父亲象征的法则的认同,从共生的二元关系,迈向(能接受世界的其他)三元关系。

形象地看,恋爱期犹如母婴关系,人对恋爱的迷恋,本质上是口欲期的退行,对爱情的陶醉,本质上是对母婴共生的沉醉。那些爱爱情,爱得死去活来,好像没了某个他/她就没法活下去的人,以为自己多么深爱对方,其实不然,他们深爱的是自己熟悉的口欲期-那绝对自恋和安全的感觉。换句话,那些因失恋而心碎的人,好像是受不了失去恋人,其实不然,他们是受不了(亲密关系)分离本身,因那意味着被弃的孤独恐惧。生活中的许多男女,他们不断的恋上不同对象、循环着分分合合的恋爱模式,也本说明,人们深刻依恋、追寻的东西,并非某个人,而是一种温暖安全的亲密关系。

因此,人对关系的深层链接需要,与生俱来。无论他/她的生命早期,是经历过安全依恋,还是缺失依恋。我们需正视,从那些很难建立亲密关系的人身上发现:其过去所经历的糟糕关系环境、早期严重的依恋受损,确是导致他们的感性世界,既高度压抑,又极端敏感的根源,在他们以后的亲密关系中,较容易带着自身情结、爱着自己的理想幻象,去寻找情爱对象。结局,可能很幸运,也可能是不断失恋的强迫性重复。其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自己在亲密关系中要什么,找寻什么?也许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追寻早年的自己,那个被爱遗忘、被情抛弃的失落自己,或理想自己。

爱情关系,是两人的事,恋爱,则未必。一个人也可以爱,可以自恋,如单相思。又即使人在两性关系,但未必就爱对方。所以,唯有两厢情悦的恋爱关系,才配谈得上情爱。至于两厢情悦,能否长久,能走多远?是无法预知的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鼎然对爱情的诠释
我迷醉在情色里
自恋的人成不了好伴侣
爱情中的优越感
自信型
念着你,我最爱的情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