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的事实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都表明:在影响一个人成才、成功的诸多因素中,打击最大的莫过于“失败”二字了。失败,意味着暗淡了人生,没有了欢乐;意味着惶恐失措,人生夫落。
然而,最近南京市小学生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对1200余名实验学校的小学生调查显示,有失败感受的学生达到28.6%。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么多的孩子有了如此沉重的失败感?我以为答案只是两个字:压力。即来自学校的压力和家长的压力。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一些学校还没有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的色彩仍然很浓。学校的使命好像不是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与成长,而是要将所有的学生一定要比出一个高低,排出一个名次来。教学也似乎异化为专门甄别学生优劣的一个手段。在这样的学习观的指导下,部分学生有失败感也就不足为奇和不难理解了。而在一些家庭里,父母们给予孩子的压力,同样让他们丝毫轻松不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出人头地、光耀门楣的心态,在孩子身上实现自身价值、欲望的心态,无时无刻不在家长的心理装着,嘴上说着,行动上体现着。总之,今天孩子们的身上承载着学校和家长们太多的希望,太多的企盼。
孩子整天在失败的阴影中生活与学习,又怎么能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呢,而无生活的信心,就必定找不到前进的目标,找不到人生的指向,一旦失去对生活的信念与求知的欲望,当然就不会有学习的满腔热情和持续不断的动力。看看我们身边那一事无成者,少年犯罪者,无一不是学习上的失败者。不仅如此,在失败感伴随下成长,还会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良好品行的培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孤独不安、考试焦虑、过分自责、行为退缩已成为当今青少年学生的常见心理障碍。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要毁掉一个人,就让他有“失败感”吧。
四分之一多的小学生有失败感,应该说是一个非常令人惊心的数学,必须引起我们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要孩子们健康成长,成为一个个心智健全、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勇于创新的有用人才,为此,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自由成长的环境,彻底减掉那些压在孩子们心灵上的重负,还他们以童年的欢乐,应成为学校和家长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