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快乐女孩成长笔记?(15岁考上清华大学)三
 发挥亲情优势,避免隔代教养(1)
一些孩子的父母由于工作忙,孩子生下来后就全权交给远在外地的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养育,即使在同一个城市,最多一周去看一两次。这样对孩子非常不好。

  祖辈对孙辈往往格外疼爱而娇宠之,久而久之养成许多不好习惯

  祖辈总体来说知识陈旧或根本没有文化,对孙辈的启蒙十分不利




  父要母尽量经常与孩子沟通,每天最好两小时以上。这是与孩子亲情沟通的最佳时机,也是给孩子启蒙的良机。

  (1)、养不教父之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如果条件许可,孩子上幼儿园最好不要上全托,也不要全权交给老人或小保姆抚养

  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并非只管他(她)有吃有喝就行,更主要的是要负起教育的责任。而这个教育并非喝斥、打骂,而应该与他沟通。有的父母把自己的父母接过来帮忙照管孩子,或请保姆帮忙,虽然省了自己许多事,但对孩子的教育并没有太大好处。根据我们的经验,从南南成长的过程来看,孩子还是自己带容易教育好。

  首先,如果是老一辈或保姆带,对孩子的启蒙没有多大好处,除非老人或保姆有很高知识水平。而老人往往知识陈旧,保姆通常不会尽心,而且多数保姆知识水平不高。其次,老人对孙辈往往溺爱有加,怕孩子累了,心疼了,因此有时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生活中,我们见过这样的例子:父母想教儿女学点东西,而老人往往说,小乖乖累了,该休息了,明天再学吧。别把眼睛看坏了。还反过来责怪儿女不心疼孙子。或者一会儿问他冷不冷(热不热),一会儿问他渴不渴(饿不饿),一会儿又让吃水果,让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

  一般说来,老人对孩子照顾多,教育少。“隔代亲”使老人对孙辈疼爱有加,百依百顺,溺爱现象非常普遍。在生活上给孩子包办代替,每天给他们穿、脱衣服,系鞋带,做好了饭还要喂到嘴里,上了学还得帮着削铅笔、整理书包甚至背书包等。如果某一天孩子上学忘了带某样东西,老人不是提醒孩子下次记着带上,而是埋怨自己老糊涂,忘了帮孩子检查。在这种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依赖性很强,离开了大人,什么都不敢做主。

  而且,老人常由于疼爱孩子而过于保护孩子,甚至限制孩子的活动,不让孩子多出门。这样的孩子从小缺少和同伴的交往,终日在家中圈着,长大后容易性格胆小,懦弱、羞涩、孤僻,甚至出现人际交往恐惧症。

  这里举个例子。南南小的时候,我们带她去户外玩耍。看到邻居有个和南南差不多大的男孩,由奶奶带着,一不留神,自己往前跑时摔了一跤,奶奶跟在后面步履蹒跚,紧着追上去,嘴里不住地说:“宝贝儿,让你别跑你非要跑,这不又摔了!来,奶奶抱,再别乱跑了!痛不痛啊?”而我们南南,前面说到,她成天在外面疯跑,我们只是在旁边看着,别让汽车等撞了,主要是安全监管,并不管她什么事。她也老摔跤,我们及时鼓励她:没关系,自己爬起来,不疼。有时,我们看到她可能摔得很重,就心疼地问:“疼不疼?”,她都说不疼,爬起来该玩什么接着玩。也就是说,没有一点娇气。

  跟着老人长大的孩子就是胆小。南南小学时有个男同学,一直跟着奶奶长大。每天上下学都是奶奶接送。奶奶还是小脚老太。有几次我们碰上她跟在孙子后面着急地跑,气喘吁吁地直嚷嚷:慢点,小心别摔着了!当时那孩子已七八岁,有一次与南南她们在住家附近的小公园一起玩时,因为要过一个几块大石头搭起的小桥,几个女孩都跳跳蹦蹦过去了,可这胖呼呼的小男孩却吓得不敢过。最后只好爬着过去。这事让南南回家讲得直好笑,并一直成为我们家的笑话。我们至今每次经过那个小桥,都会想起那个可怜的小男孩。

  同样也是因为太疼爱孩子的缘故,老人特别看不得孩子受一点点伤害和委屈。有的孩子走路时常摔跤,或磕着碰着,本来这都是很正常的。但老人往往将之归因于地不平,或路上的东西如桌子椅子挡了孩子的道,使孩子从小产生一种错误的“外归因论”,缺乏抗挫折能力,长大后如果遇到困难和失败,都会归因于外界环境,缺乏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发挥亲情优势,避免隔代教养(2) 
有的老人对孩子特别护短。有的男孩子在学校喜欢和别的孩子打架,或者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等,老人不仅不教育自己的孙子,甚至夸奖自己的孙子“有出息”,将来在社会上不被人欺负,不吃亏。这样下去,孩子长大后就可能形成反社会的人格。

  依赖老人和保姆带孩子,还会使父母养成惰性,不真正动心思教育孩子,时间长了,与孩子缺乏沟通,对话都困难,更谈不上教育了。由老人带大的孩子,往往与父母处不好关系


  ,或者说没有父母和儿女间的那种亲情。我认识一个朋友,她的孩子虽然成绩一直不错,也考上北大了,但由于是从小跟着姥姥长大的,现在跟父母一直比较别扭,说话做事总是生分。而且现在偶尔回家,与父母一遇到矛盾,就马上打电话到姥姥那儿“告状”,获得同情。这位朋友说,这也是他们的教训,他们当时因为工作忙,本来不想要孩子,但姥姥承诺只要生了就管带。因此,孩子一生下来,就放在姥姥家,虽然同在北京,但他们每周顶多过去看两次,基本不管她的教育。姥姥一门心思养育这个外孙女,虽然养得不错,但孩子与父母没有感情。

  因此,不论祖父母多么费心、尽心地带孩子,都不能完全取代父母的责任。教养孩子父母责无旁贷。有些父母为了省事,索性把孩子送回老家,等到孩子长大点再接回来,结果发现孩子处处不适应,由于长期依恋祖父母,而对父母反而没有感情。

  心理学家告诫年轻父母,千万不要长期把孩子完全托付给祖辈,因为孩子出生后的头两三年是和父母建立依附关系最关键的时候,也是孩子启蒙的最佳时段。否则,孩子长大后,一方面和父母没有感情,另一方面早已错过了最佳的启蒙教育时间。

  忙于工作的父母可以白天把孩子教给祖辈照看,但晚上、周末和节假日一定要抽出时间与孩子相处。每天如果有两小时以上跟孩子在一起,对培养亲子关系、进行启蒙教育,都是有相当的好处的。

  父母天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才能了解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需要配合什么样的教育。有的父母虽然也天天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但由于工作忙,往往很晚才回家,根本顾不上孩子,每天顶多逗孩子玩一会儿,这样起不到教育的作用。有的只能每晚看看熟睡的孩子,这与孩子不在身边也差不多。

  其实,我们当时也没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南南出生半年后,我的产假到期了,该上班了。以我们当时的条件,只有一间筒子楼里的住房,根本不具备请保姆的条件。因此我们决定把南南放在四川姥爷姥姥家,由保姆带,姥爷姥姥辅助。本来我们准备把南南放在姥爷姥姥家较长一些时间的,后来由于保姆找到了工作离开了,当时也难以找到合适的保姆,而姥爷姥姥尚未退休,我们就只有克服困难接回北京来了。回到北京,我们只好把她送进了幼儿园,每天接送。

  南南从1岁三个月开始上幼儿园,当时觉得天天接送很麻烦,我一直盼望着满三岁后能够送全托。后来了解到全托的孩子早早睡觉,谈不上什么教育,加上三岁时南南已经开始认字(后文详述),因此我们又舍不得送全托了,特别是南南爸爸不舍得。爸爸也对教南南认字有了浓厚兴趣。他觉得看到女儿一天天成长特别高兴。因此,南南没上过全托。除了从半岁至一岁两个多月由姥爷、姥姥和保姆带了8个月外,之后一直跟我们生活在一起。即使是那8个月,我也回去看过两次。

  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与我们的交流越来越多,加上我们看到、听到一些由老人和保姆带孩子的一些现象,我们才觉得,当初我们不得已把南南接回来自己带,虽然艰苦些,但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希望年轻的父母,能够早有准备,有了条件再要孩子;宁可晚一些,宁肯自己吃点苦,也要自己亲自带孩子。古人说的好:养不教,父之过。现在看来,的确精辟。早期的养育,可能会花去父母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比起后期花大钱择校、补课、学其他课程来,可以说是利大于弊,而且是百十倍的关系。因为,孩子的启蒙教育时间就那么关键的前几年,是不可逆的,错过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了。

  (2)、公共汽车上的游戏
                      发挥亲情优势,避免隔代教养(3)
沟通的过程实际是教育、培养孩子的过程。这个过程十分重要,万万不可忽视

  我们把女儿从幼儿园接回家,一路上就跟她聊天,问她班里都有些什么事,也顺便训练了她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每周日出去玩,可能是大人和孩子交流最多的时候。当时孩子小,我们总是看到什么教她什么,告诉她我们知道的一切。




  每周末外出上公园,在半小时至一小时的公共汽车上,也成了我们和女儿交流的很好机会。出去玩时,车上往往有座位,而且孩子正在兴头上;而回来时,往往得站着,而且孩子也玩累了,站着就没有兴致。有段时间,坐在车上,她特别喜欢和大人对拍手掌,一边拍一边数数。这个游戏不仅锻炼孩子的数数能力,也训练了手与脑的协调配合能力。我们往往越往后越会糊涂,常常弄错,但她接得很好。我们觉得在公共场合制造噪音不文明,不鼓励她在车上玩。但她实在闲不住,又让我们和她接词,就是随便说一个字或词或成语,两人轮番往下接,接到哪算哪。如生活—活动—动作—作为—为民—民众—众多—多少—少量—量词—词汇—汇集—集合—合作……这个游戏可训练孩子语词的丰富,孩子爱玩,说明她已掌握了大量的词汇量。但我们仍然认为不宜在公共场合玩,可她喜欢,总觉得在车上闲呆着不是回事。我们只好小声地往下接。这个游戏也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差不多每次坐公共汽车都要玩。

  长大一些,她看了一些书后,对书中的一些事情感兴趣,便开始主动问我们许多问题。比如走在路上,她会突然问我们,为什么人们把路叫成“马路”,怎么没见到马倒是老见着车?我们只好调动自己的一切知识,把“马路”的由来和历史变迁以及发展方向,用浅显通俗的语言讲给她听。这样的问题很多,我们都是尽量解答,显得很有耐心,并不嫌她烦。

  有一段时间,她老看历史故事,并受到电视里播放的清宫戏的影响,对其中的公主特别感兴趣,画画专门画公主,和同学玩耍也主要扮演公主。那段时间,她问了不少有关皇室的问题。我们觉得,她小小年纪,似乎已成了一个老古董,问的都是怪怪的问题、很久远的年代发生的事情。但我们没有觉得这孩子这样不正常,打击她,取笑她,而是结合电视剧,尽可能将那段历史告诉她。其实,我们知道,很多电视剧的故事都是瞎编的,但由于其通俗易懂,从客观上讲,从某种意义上,倒也起到了历史启蒙作用。爸爸对历史比较有研究,尽量将当时真实的历史告诉她,把她所能够理解的部分讲给她听,特别是清宫十大疑案,都像讲故事一样讲给她听。这样,也拓宽了她的知识面。她当时很感兴趣,说以后要研究历史,特别是清朝历史。

  现在的孩子,条件比南南当时又好了许多,从各种媒体上包括网络上接触到的东西更多,这就要求父母尽可能地、耐心地为孩子解答一切问题,随时随地遇到问题,都要不厌其烦地向孩子解答。如果当时不知道,也要告诉他,回家后查资料或书籍,知道后告诉他,或者和他一起查书,培养孩子看书和探究知识的兴趣及乐趣。

  (3)、投其所好

  对孩子要多鼓励、少训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这就是今天许多教育学家提倡的“赏识教育”,这比让孩子感到自卑强上千万倍

  时下,许多教育专家都提倡赏识教育,我们过去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现在想来,对于南南的教育,如果说还比较成功的话,“赏识教育”的确起到了作用。可以说,对孩子多鼓励、少训斥,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良方。有了自信心,孩子学什么都有兴趣了。

  前面讲到教南南认字,每认识一个字,我们都及时鼓励: “对了”,或发自内心地说:“真棒!”这时,她就会非常高兴,充满了自信,特别有兴趣地主动要求认下一个。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越学越有兴趣,字越认越多,知识越来越丰富。相反,有的孩子可能没有兴趣学习,大人就强迫他学,学不好,大人就打骂、训斥,结果适得其反,孩子越来越讨厌学习。家长越要他学,他越不愿学,有时甚至是故意不好好学,故意气大人,给点颜色看,有时明明会了,故意说不会。
                    发挥亲情优势,避免隔代教养(4)
其实,我们一开始也并没意识到鼓励和赏识对女儿这么有效,而是在教女儿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出来的,然后屡试不爽。我们是从惊异于女儿的聪明而开始赏识她的。当她会认字的时候,我们的确是从心里由衷地赞叹她:“真行,真聪明!”她听了自然特别高兴,有一种成就感,也就有了表现欲,希望再露一手。

  从心理学上讲,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也就是说,人人都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


  听批评。小孩尤其如此。当他来到这个世界,对一切都那么陌生,如果稍微有了点了解,他肯定特别得意。这时,大人就要“投其所好”,顺着他的兴趣发展下去。特别在他兴致正浓时,教他认字或讲一些道理,学一些东西,肯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文提到南南4岁半自己爬上泰山,实际上大人的鼓励起了很大作用。我们时不时地说,南南真行,能爬这么高,她就越加来劲。如果我们怜惜她小,不时劝她说,爬得动吗?要不我们抱你?这下,她自己就会真的认为自己不行,意志就会渐渐崩溃,就真的爬不上去了。

  南南还小的时候,也经常摔跟头,我们不是可怜她,让她别再跑了,而是鼓励她说:南南摔了都没哭,真勇敢!这时,她也就不好意思哭了。有时候,泪水已包在眼睛里,但就是强咽着不敢流出来。时间一长,她也就习以为常。有时再摔跟头,我们看到皮都破了,还渗出了血,很是心疼,问她疼不疼,她说不疼。

  (4)、天天都上幼儿园

  培养孩子天天上学的良好习惯,不要让他因为生病等原因赖在家里。许多孩子生了病就在家里养着,这造成了他们对家庭、家长的依赖。只要不是生了要命的大病,只要孩子能够坚持,都应该天天送去幼儿园、学校,这是培养孩子组织纪律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

  对于南南来说,每天早上起床后,洗漱完毕就是去幼儿园,每天上幼儿园,天经地义,就像我们大人每天上班一样。几乎可以说,南南没有逃过一天学,即使是生病了,甚至打针了,也要去。

  记得南南两三岁时,有一次幼儿园许多孩子得了感冒,南南也未能幸免,被传染上了,感冒发烧,咳嗽得较厉害。我们带她上医院,一检查,是肺炎,必须打针。当时我们家住人民日报集体宿舍,南南在报社幼儿园上学,为打针方便,我们让医院把打针转到报社医院。这样,每天打两针,我早上送她打完针再送到幼儿园,下午两三点接出来打完针再送回幼儿园。由于幼儿园交叉感染,这个孩子病好了那个又得上了,也使南南那次感冒总也好不了,病程较长,打了将近半个月的针,屁股都打硬了,即使如此,我也仍然天天送她上幼儿园。

  不是我们心狠,非要把她送到幼儿园,而是当时我们实在没条件把她放在家里。她若在家,必须有一个大人在家看着她,不能上班,这样,大人什么也做不了,全给她搭进去了。当时我们觉得,自己年轻轻的,还应该做点事,不应让孩子耽误了青春。现在看来,这样做给她养成了天天必须上学的好习惯。即使到后来上小学、中学,直到现在,南南也几乎从未旷过课。当然,也是她身体较好,没有生什么大病的结果。南南从未住过医院,那次感冒发展成肺炎,打了近半月的针,就算最重的一次了。这也使她有条件天天上学。

  我们周围有一些朋友,总说自己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看着我们孩子天天自觉自愿地去,他们很是羡慕,也颇不理解。我们也注意观察了一下,发现他们的孩子只要一生病,就在家呆着,家长也请假不上班,在家专门照顾孩子。而且,家长在家伺候孩子的病,百般呵护,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这使孩子觉得生病真好,在家真好,可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待遇。这样,一两次之后,孩子就会经常说自己不舒服,甚至可能会谎称自己生病,大人一可怜,就让他呆家里了。久而久之,孩子就更不愿上幼儿园了。这种习惯长大后会带到小学、中学,只要学校生活不太如意,孩子就可能经常托病在家,有的甚至逃学。我们发现,这样的孩子大多病病歪歪的,既不爱活动,性格也不活泼。

  有一段时间,我上夜班,早上起床较晚。一天,我醒过来一看时间,差五分八点。坏了,晚了!幼儿园规定早上八点入园,吃早饭,晚了就不收了。我立刻叫醒南南,用自行车飞奔送往幼儿园。没想到情急之下,南南把脚放进了自行车后轮,我本来就着急,使劲蹬车,突然感觉蹬不动了,这时,南南却大哭起来。我只好停下来看,原来脚脖子夹出血了。真是越急越出事!我直是后悔。但更担心南南骨头受伤,因为刚才用力较猛。这下,幼儿园是暂时不能去了,改去医院吧。一照片,还好,南南就伤了点表皮,骨头没事。医生给她上了药,包扎好,我看没什么大事,就又送她去幼儿园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隔代教育”易引发孩子性格缺陷
隔代抚养:最现实的选择?
消除隔代育儿大攻略
张丽钧:邪了!相隔千里的两个杀母少年,竟是“灵魂双胞胎”!
隔代教育怎是一个爱字了得
隔代育儿=反科学育儿?老人带孩子,你愿意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