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的“多”和“少”(四)

             语文的“多”和“少”(四)

 17、内功少了,外功多了。教学是一门艺术,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更需要教师的教学功夫,如果是公开课、展示课,那就更需要教学内功。我所说的教学内功是指,具有渊博的学识,对文本的深刻理解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取舍能力,相机诱导能力,语言艺术能力等等,这一切有一个前提就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外功是指做秀,花架子,热闹。君不见一些公开课、观摩课上,唱歌、表演话剧,演小品、配乐朗诵、法庭辩论、实话实说等形式纷纷登场,“唱、做、念、打”一起上,“声、光、电” 立体化,好不热闹!矫揉造作、机械模仿、滑稽表演、故作深沉、引吭高歌等屡见不鲜。教学活动,教学设计,教学手段,都是为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审美探究,是为课堂教学行为服务的,不是为了装门面,不是显示教者的学识本领的;更不是为了取悦评委、听课者。如果脱离了文本和教学内容,偏离教学目标,学生参与再积极,课堂场面再火爆,最终也是一堂没有任何意义的“闹剧”。其实,教师外功多,表明教师教学艺术的匮乏。

“求实”永远是教学的核心。对教学本身内容的扎实钻研,对教学艺术锲而不舍的追求,对教学技术、形式的合理运用,这才是教师真正的内功。

18 、阅读“经典”的少了。随着人类文化传播手段的变化,不用说中小学生,就是成年人阅读经典的也非常少。文化的载体由单一纸质变为多种,如网络、光盘,单一的文字变为声、光、电影像。卡通、漫画、魔幻、游戏,就像“快餐”一样,席卷青少年;武侠、言情、色情书刊大行其道;物欲横流、浮躁的风气影响着人们,应试考试挤压着学生的时间,家庭、社会淡薄的读书氛围难以影响孩子们的读书。诸多原因,尽管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收效甚微。语文教师极为尴尬,读书是求慢的,是快不得的,是需要时间的。可是成人们为生存而奔波,学生为高考而拼搏,出版商为利润而选材。借鲁迅大声疾呼:“救救孩子”来表达我的无奈。

19、文体意识少了,“四不象”多了。从1999年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开始,话题作文风行天下,其功劳在此不需赘言,可是话题作文的后遗症越来越严重。

病症之一“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可以装。”这一理念被师生接受后,作文训练就离开了正确轨道,给本来就很艰难的作文教学雪上加霜。直接危害就是学生文体意识淡薄,甚至没有问题。平时作文也不好好按文体去字写,教师也开始有意忽视,火上浇油。平时不好好写,甚至不写,考前精选(有时是教师帮助)优秀习作和报刊上适合高考的文章,发扬古人“死记硬背”的传统,考场灵活机动。于是出现高考满分是抄袭套做的怪现象。每年参加高考阅卷的教师都慨叹,作文又要走进死胡同,充满生机的中学生却写不出充满活力的作文。高考试题要求“文体不限”是为了解放学生,给学生更大选择写作空间,不是不要文体。写什么文就要遵守文体要求,“四不象”多了的现象,实际上表明,我们平时作文训练缺乏科学性,急功近利;现行教材阅读写作分家,阅读改变了过去的文体编排原则,也是一个客观原因。

病症之二“文字溢彩流光,乱花已迷阅者眼。”翻看高考优秀作文,学生优秀习作,首先迷住你眼睛的不是深刻的思想,缜密的思维,而是文采----名言警句,诗词歌赋,意象典故,行云流水,柳暗花明,诗情画意,空灵朦胧,屈原司马迁,李杜苏辛,四大名著,囫囵吞枣,真是华丽绚烂,金碧辉煌。文章的确需要好的形式,好的语言,但文章“义理”是灵魂,是统帅。再好的语言,也是为内容服务的,如今的作文真有些像“骈体文”复活,空有一篇好“皮囊”,中看不中用。细细分析,优美华丽的语句与话题根本不符,只是形似。文章是生活的反映,从这些流光溢彩的文章可以看出,社会浮化风气对中学生的影响是何等的严重。高考范文的广泛传播又推波助澜,空中楼阁成为学生笔下的实景。

病症之三“考场新八股。”岁岁年年题不同,年年岁岁文相似。新八股之一——卷面清晰,开门见山,中间三段分别以三个分论点领起,精要;比喻句,假设句等开路,行文多引用诗句名言,精美;多用对比、排比,文章气势挡不住。结尾卒章显志,或是余音绕梁,或感叹句,反问句做结。文章好不?绝对好!可是全班都这样,全省都这样,你还认为好吗?这才叫千篇一律!学生个性哪里去啦?教师本来就不大的教学空间还能有多大?新八股之二——戏说名著。不由得使我想起《伊索寓言》里“蚂蚁和促织”故事,学生都成了寄生虫,火热的现实生活可以不去取材,丰富的生活可以不去感悟,扎古人堆里,还不是真正从中吸取精华,而是借其驱壳,甚至“大话”“水煮”“戏说”。一篇用文言写的《赤兔马之死》引领莘莘学子一起挤走独木桥,就大多数中学生来说,那么一点文言积累,能够写好文言文?真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新八股之三——套做。背好一篇,背好几个事例,就像万金油,可以适用不同的话题;改头换面,生拉硬套,毫无新意。新八股现象的实质就是丧失自我,丧失真善美。根源就是急功近利,浮躁务虚,为考试而作文。开出药方就是深入生活,丰富阅读,科学训练,写出真我,写出真实。

20、关注学生发展多了,关注教师发展少了。“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以生为本”成为新课程最突出的理念,成为学校最响亮的口号。国家、社会、学校都在关注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相信赏识学生的能力,强调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精神底子的打造,师生定位为“我—你” 关系的等等都鲜明体现学生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以教师为中心”固不可取,“以学生为中心”也不能无限拔高。如果说教育中师生有矛盾,那一定要辩证分析,是在什么层面上构成矛盾,矛盾的主要、次要方面个是什么。教育的实质是人的发展需要,就学校而言,人的“发展需要”是终极目标。而终极目标的实现是师生共同完成的。无论是马克斯所说的“能自由地运用人的权利”的“全面发展的人” ,还是马斯洛所说的具有“充分人性的”“自我实现”的人,都是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在这个意义上讲,“人”的内涵应该包括教师和学生,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而且要关注“教师的发展”,关注一切和学生教育有关的人的发展(家长的发展、社会人的发展)。事实上。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可能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社会人的发展,也会减缓学生的发展。我认为,中国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全面的“中医”式解决办法,容易从这个极端走向凌一个极端。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要把教师职业视做一门专业的建议。但是遗憾的是,人们没有听从这个建议。教师把生存问题当成教师的主要问题,教师的教育方法无不以生存为宗旨。教师的资格考试、学位考试、进修无不是迫于生存压力。从更高意义上说,关注教师的发展更为迫切。

21、教育教学文章指出病症的多,拿出“药方”的少。语文教学由过去的“少慢差费”到新课程改革出现的诸多问题,许多争鸣的东西,写文章阐述分析的很多,提出解决的办法少。即使有提出办法的,也是“一人一地”,缺乏普遍性。原因可能是,真正的科学性没有明确在“课标”(新课程标准还需要专家解释)“教材”中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又颇具灵活性,受到地区文化水平,教师人文素养,学生人文素养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语文水平的提升是缓慢的,学习语文效果的体现也是缓慢的。

 22、功利化多了,实实在在的少了。现在教育部门大讲素质教育,学校却大搞应试教育。原因就是以分数为指挥棒的教育评价机制——升学率。政府用这个考核学校,学校用这个考核教师,家长用这个考核孩子,可以说疯狂追求升学率。教育上的急功近利愈演愈烈,实用和功利成为教育的准则。搜狐网有资料显示,武汉市教育部门近期对2000名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家里,48.63%的小学生、58.97%的初中生和51.1%的高中生家长过于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在这种背景下,教学出现变态,具体表现为,现在的家长逼迫孩子读书仅为生存、只求分数。教师逼迫学生读书也是仅为生存,功利化使教育降到最低层次,教育信仰的缺失实在令人担忧。实实在在搞素质教育的却极为困惑,比如,执教数十年的刘守琪是湖北省武汉中学高三语文教师,一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但是今年暑假因为他在重点班按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素质教育时,遭到学生的反对,被调到了普通班。最近更接连两次被学生在媒体上公开“弹劾”。刘守琪老师引起了武汉舆论对素质教育的激烈讨论(中国青年报10月21日)。这不仅仅是刘守琪的遭遇,笔者也曾遭到如此待遇。刘老师说,当前语文教学渐渐边缘化,但自己并没有漫无目的地瞎讲,而是有意识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发展等思维。“现在学生生活阅历不够,作文内容空泛,所以我总是希望在讲课时渗透、扩展一些内容”。“在教学中,我坚信一个理念,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刘守琪从不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讲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启迪学生的思维。可是受应试教育毒害太深的家长和学生们,学校领导们,对这种真正的素质教育不满意。

23、学生“听话”的少了,“自我”的多了。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感觉学生越来越不好教,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学生不“听话”表现在:逆反心理太强,比如上课说话,你一问,首先是不承认。对教师发出的教学指令,不服从,让做什么不做什么,让这样做偏那样做,有自己的“老主意”,越是高年级表现程度越多。随着学生自主意识的越来越强,课改的力度不断加强,教师在新的情况下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如何更好地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每一位教师都应认真思考。对学生的“自主意识”我认为应该辩证看待,要把人性中本性上升到理性,自主过强就是自负,为我独尊,表现出来就是逆反。要把学生自主意识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要批评,要做心理工作。

 24、倾听的少。《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在这里提出了“善于倾听”是合作学习必须遵守的原则。无论是旧课程还是新课程,善于倾听都应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需要倾听。课堂教学中,学生要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老师也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更要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这里有民主的精神,这里有互相尊重。新课改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得到转变,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充分发挥,但是,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缺少了,别人在发言,他不好好听,有的时候是瞧不起,有时候时把自主当作自由,随便插话打断别人发言。这样课堂秩序有时候失控,课堂效果不佳。为此教师要具备调控艺术,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倾听不仅是课堂需要,而且学生走上社会也需要。

25、用在语文学习时间少了,用在数理化学习时间多了。有人戏言:进学校当老师是走错了门;当语文老师是错进了屋。从中可以看出语文教师的无奈!原因很复杂,宏观来说,语文的地位不断下降,涉及到民族的存亡,有志之识早就疾呼,可这属于国家政策,普通老师无可奈何。微观来说,学校是否重视,家长是否重视,也就直接影响学生是否学习语文。语文的效果长期性也使人们对语文的认识存在模糊性,学生就更认为,语文这东西,看和不看一个样。你看,这篇文章,我读了几遍,又考不到,有什么用呢?于是他们主观上就把语文放在一边。还有其他因素,比如外语的强劲;数理化的逼迫,学数理化效果明显化;高考的试题难度的导向等.我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将要成为本世纪的大国,这是强国力,仅此是不够的,还要发展成为语言强国。因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民族的象征,是“软国力”的核心,所以教育肩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使命,而这一使命的重任语文是责无旁贷的。我们要树魂立根,要热爱语文,“尊重自己国家、民族和语言的人,才能真正收到别人的尊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教育八股化?一线呼吁“放风筝”
作文讲堂||生成语文理念下的高三作文教学 ——兼谈任务驱动型作文“八股作文法”(一)
反对课八股
新世纪小学作文教学研究述评
语文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记住三个字:读、写、亮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翅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