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中科大少年班主动退学的孩子
“我实现了父母的梦想,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但我更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化学实验室里获得诺贝尔奖!”说这番话的孩子叫倪世明,15岁。2005年初,在中科大少年班读了不到4个月,他选择了退学,准备参加第二年的高考,考他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一个15岁的孩子为何这么有主见?他的成长过程中又有哪些值得广大家长借鉴的东西?近日,笔者对倪世明的父母进行了独家专访。?

  

                     早教成功,儿子的潜能不一般

     倪洪鑫和梁冬梅夫妇原是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京城镇林业局的普通职工,都是高中文化。1989年,他们的儿子倪世明出生了。

  

       倪家人无论男女,都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特别是倪世明的奶奶,在倪世明还没满月的时候就成天抱着他唱儿歌。倪世明会说话后,家里人每天都要教他两个生字。小世明记忆力非常好,教过他的字、儿歌和算术方法,他一旦记住就不会忘。到4岁的时候,倪世明不仅能熟练地进行百以内的加减法,还能认上千个汉字。

  

       倪洪鑫夫妇的工资不高,家里人口又多,没有闲钱给儿子买更多的时新玩具,他们就自己动手做识字拼图(写有各种汉字笔画的木头块)、谜语卡片等益智玩具,每天晚上在炕头摆给儿子玩。后来,一种叫小红帽的拼图游戏又吸引了倪世明,他经常会为了弄明白鱼头朝上还是朝下而忘记吃饭。在良好的空间感觉训练下,倪世明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为他今后在代数和几何方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说起这个阶段对孩子的教育,倪洪鑫夫妇说他们的方式相当传统:由着孩子的兴趣走,他喜欢什么绝不阻拦。当时,市面上关于教育孩子的书他们基本没读过,他们觉得教育要因人而异,很多东西只能去体会,无法照搬。

  

        父母的宽容很快就得到了回报。上学后,倪世明的学习成绩一直特别优秀。四年级时,林业局教育系统进行数学竞赛,小学组里有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也有像倪世明这样成绩突出的低年级“小毛豆”,可竞赛的一等奖却被倪世明拿到了。儿子这么优秀,倪洪鑫夫妇禁不住考虑起了儿子的前途。

  

        没多久,梁冬梅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篇关于某著名学府少年班的报道,不禁喜上眉梢——既然儿子如此早慧,为何不让他考这个少年班?倪洪鑫听了妻子的打算,一时拿不定主意,梁冬梅说:“我们因为过去没条件读书,如今只能在山沟里做个普通工人。儿子可是我们后半生的全部希望,而且,好的时代一定会造就大人物,我们怎么就不能试试呢?”看妻子主意已定,倪洪鑫点头同意了。

 

             考上少年班,可知孩子心里有多苦

     要想考少年班,倪世明就得跳级,用最短的时间读完考取少年班所必须学习的课程。因此,小学四年级一结束,倪世明就被雄心壮志的妈妈送进了镇中学。

  

        为了补齐小学阶段的知识,父母利用一切休息时间帮儿子补课,没用半年,倪世明已经跟上了初一的课程进度,并且考进了前10名。当然,这并不是目的,为了更高的目标,倪世明必须付出更多。别的孩子在看电视、玩游戏的时候,他在家做习题,上爸爸妈妈给他开的“私塾课”。升入初三时,倪家父子已经开始学习高中课程。

 

       这期间,他们为儿子制定了“适度超前教育、增强自学能力”的目标,强调儿子要学会自学,养成好习惯。因此,他们总是让倪世明算着时间、抢着进度去学,很多有连贯性的知识点在最短时间内被穿成了线,无意中克服了很多学生因学习周期过长而缺乏连续性的弊端。但这也不是“硬学”,遇到一时不理解的习题,就先放下,记到书本的第一页,待日后“回头看”。这种办法十分奏效,因为学习的目的性强,对知识的掌握特别快。

  

       初中毕业时,倪世明已经学到了高二的课程,并在省级数学、化学、物理竞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因此被宁安市第一中学免试特招入校。那一年,他还不满13岁。

  

       上高中后,时间更紧迫了,因为报考少年班年龄必须在15岁以下,留给倪世明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一点。为此,在上了半年高中后,报考中科大少年班的前7个月,倪世明在家闭门自修。他的理科科目由于参加奥数理科竞赛(取得过一次国家级高中化学二等奖),实际已经达到了大学一年级水平,关键是文科,特别是英语,基础较差,爸爸便给他制定了一个题海战术以应付高考。

  

       那段时间,倪洪鑫让儿子拼命做题集,一遇到新题集就买。高考后他们一统计,倪世明做过的试题集竟有302本,一般的书店里已经找不到他没做过的!

  

       现在回头看,倪洪鑫不由得心疼孩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都说我儿子聪明,可他背后付出的辛苦只有我们知道。儿子双眼的近视程度原来分别是400度和450度,经过这7个月拼搏,他双眼近视程度又各加深了200度。”

  

       2004年6月,倪世明取得了报考中科大少年班的资格,在特殊的单人考场里完成了他人生第一次大考。不久,消息传来,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有39名,倪世明是3名黑龙江考生中唯一进入复试的。

  

       复试的地点设在中科大的教学楼,考试内容主要有非智力测试、心理测试、中学物理与数学、大学物理与数学、英语四级模拟题等科目。

  

       倪世明的英语基础不够扎实,灵活运用能力较差,考试时一直感觉迷迷糊糊的,但大学物理、数学他答得挺有感觉,提前50多分钟就出了考场,而且考了130分,在39名考生中排第3位。这样,几个科目一综合,倪世明的成绩排在第27位,被少年班正式录取!这一消息在黑龙江立即引起轰动,因为中科大少年班的电脑记录里已经15年没有黑龙江学生的名字了。

  

       年仅15岁的儿子要赴千里之外的合肥学习,倪洪鑫夫妇不太放心,一是觉得孩子需要照顾,二来也觉得孩子需要督促,夫妻俩决定举家迁往合肥,边打工边陪读。倪洪鑫在心里盘算,我今年刚39岁,到合肥打工赚几年钱没什么问题。少年班的学生读研率100%,读博士的达85%,我至少也得把儿子供到博士毕业!

  

       可开学没多久,倪世明却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原来,少年班只有数学、物理和计算机三个专业可以选择,这都不是他的最爱,他心里装着更大的愿望,就是学化学,在化学实验室里做一番惊动世人的事业。刚开始他还觉得自己这个念头有些自私,可随着课程的深入,自身能力的薄弱带来的压力让他不得不重新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班里的同学水平实在太高了,高得令人难以想象。倪世明的英语不太好,可他那些同学考英语四级的时候都能得120分,六级也能考110分。再拿计算机来说,不少学生在中学时已经学过,有的还进过国家计算机冬令营,大一开的计算机基础和C语言他们不用学,可倪世明却接触计算机较晚。加之少年班老师授课的方式是就高不就低,如计算机课,老师总共讲了三堂课就开始考试,倪世明觉得很吃力。

  

       4个月内,倪世明经历了一次期中考试和两个学科的期末考试,期中考试成绩中等偏下,数学分析和线性代数两科成绩中等,计算机不及格。对于这个一路从赞扬声中走来,在大人的鼓励和注目中成长的15岁少年来说,学习中的兴趣和自信心已不复存在。从前的学习环境似乎更适合他,在领先他人的环境下,他有富裕的时间加快学习进度,额外学习他喜欢的东西。可如今,别人学得比他早,比他多,他每天苦学,苦追,却只是为了跟上进度,为了及格,学习已经成了一副重担,而更多的东西又是他不想学的。

  

      “这不是我想要的大学生活!我不喜欢物理,我喜欢化学,我是否可以重新选择?”在接连几个不眠之夜后,倪世明向此时在合肥市一家家具店里打工的妈妈发问了。

  

       听说儿子想退学,梁冬梅说:“你不念事小,可我和你爸几年来的苦心岂不白费了?你这些年的工夫不是要付之东流?有多少人想考都考不上,你考上了却要退学!我告诉你,你要退学,我就从楼上跳下去!”

  

        妈妈的一番表白和疑问虽然暂时打消了倪世明退学的念头,可面对现实,兴味索然的学业和空气凝滞的课堂与自己的梦想距离又是如此遥远,夜梦中,倪世明轻声嚷道:“妈妈,爸爸,你们的梦想我替你们实现了,可你们知道我的梦,知道我心里的苦吗?”

  

                 退学复读,成功的道路我做主

     一直以来,这个和谐的三口之家,每个人都在为了少年班的梦想奋斗,日子过得相当紧凑、温暖与平静,倪世明的想法突然间打破了整个平衡。但倪世明说的又确实是心里话,他从小就对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很有兴趣,比如眼镜上霜,打开冰箱会冒白气,某种药物的化学成分基、键组织等,他都想弄明白。很多时候,他会用化学、生物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说明,可那时,大人们只是为他增长了知识并能活学活用而感到高兴,并没想到他竟钻进去,到了痴迷的程度。

  

        倪洪鑫心情沉重地问儿子:“你可千万要想好了啊,退学还是继续读可是关系到你一生命运的大事!”

  

       倪世明相当稳重地说出了几条理由:“第一,如果为了混一张少年班的文凭,我会接着念下去,谁也不会怀疑我有这样的能力,这一点从我考上那天起就没了悬念。照现在的进度我会毕业,但可能得5年,别人4年完成的学业我为什么要用5年?第二,以我所学的专业来看,多少年以后,中国最多多了一个平庸的大学教师,而不是一个化学专家。第三,在科大这段日子,我太压抑了,心理上已毫无优势可言,这样下去我会受不了的,说不定要出事。第四,退学后我可以再考一所以化学专业闻名的大学,然后扎扎实实地学,比在少年班疲于奔命、囫囵吞枣式的学习强多了。第五,多少年来,为了你们的少年班梦,我牺牲了无数快乐时光和本该属于我的梦想,能不能满足我的想法,让我重新选择呢?事实上,你们已经帮我找到了一把实现梦想的钥匙,那就是我的优秀成绩。”

 

          面对已然深思熟虑、主意下定的儿子,倪洪鑫夫妇真正感到他长大了。他们最后问了一遍:“你不怕回去以后人家笑话?不怕今后考不上大学?”倪世明天真的一面表现出来了:“知道什么叫胸有成竹吗?以我的本事,考个重点大学的化学专业还不是手到擒来?!”

 

          第二天,在给学校送退学报告时,学校老师还一遍遍地劝说倪洪鑫:少年班的学生毕业后,国内的大专院校抢都抢不到,你们可要慎重啊!可倪世明主意已定。

  

         2005年初,倪世明和父母回到老家,引起一片哗然。邻居们纷纷猜测,这准又是一个“伤仲永”的故事。宁安一中的老师和教育局领导不理解地问,又是报名,又是考试,费了多大的事不说,还敲锣打鼓地欢送你们,你们这是图的什么啊?闹着玩吗?玩笑开得是不是有点大了?有家媒体在报道了倪世明退学的消息后,还在文章后边列举了几个不成功的少年班天才的案例……那段时间,外界的压力太大了,梁冬梅禁不住背着丈夫和孩子偷偷抹泪,她恼火于无端的中伤,可一见到越加乖巧、懂事的儿子,她紧紧揪着的心又轻松了……

  

         在家休整了几个月,倪世明于8月份回到了母校,进入高三尖子班继续高中学业。为了弥补之前欠下的老账,2006年高考前,他将专攻英语和计算机,目的是把基础打得牢些、再牢些,并把高考目标锁定在北大化学系和吉大化学系基地班。同时,倪洪鑫已被宁安一中聘为尖子班的副班主任,意图是以他摸索出的一套教育经验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做些贡献。

  

        记者采访时,梁冬梅表达了她的看法:我们尊重孩子的选择,希望他能成功。我们这么理解,考少年班就像冲浪,虽然冲过去了,未必能划得远,急流时退回来,也未必再冲不上去。相信不急于求成的儿子考上中科大少年班会成为他人生中光辉的一页,翻过去后,崭新的一页上能绘出更加绚丽的颜色。

  

       在此,我们祝福倪世明:有志者,事竟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第一神童”宁铂出家
“中国第一神童”出家又还俗,归于平凡,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第一神童,出家了
中科大“少年班”:是赢在起跑线的天才,还揠苗助长的“神童”?
1978年的“中国三大神童”,后来怎样了?
中科大少年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