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说“小密圈”是个好产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东哥解读电商

一高僧问我:“一条钓鱼竿和500斤鱼,你选哪个?”我说:“500斤鱼。” 高僧摇头笑道:“施主肤浅了,鱼吃完就没了,鱼杆可以钓很多鱼。这个道理你懂吗?

我说:“500斤鱼卖了,可以买很多鱼杆,可以钓更多的鱼,再把鱼卖了可以买更多鱼杆,钓更多更多的鱼;再把鱼卖了……这叫裂变,你懂吗?”

这是一个简单道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天忍不住给吴鲁加的“小密圈”做一个大广告,因为它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最具代表公司之一,东哥认为其应该在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和“得到”之上。后者只是知识经济,而前者准确说,应该是知识社交经济的代表。

知道小密圈,是因为follow 冯大辉微博,去年10月起,他一直不厌其烦的推广,东哥还以为小密圈找冯大辉做的PR推广。而东哥最终加入小密圈,是因为小密圈的运营人员三番五次推荐试一试。

写小密圈,不是要给小密圈做广告,而是想深入阐释一个原则,一个成功产品的底层通用逻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只是做知识经济,也包括做电商,都是可以学习的道理。

►   小密圈帮助大咖变现能力是微博的百倍

昨天,东哥收到微博自媒体账单,4月份收入81.5元,平台分成10.4元,支付转账费1元,实得70.1元。另外,过去一个多月,微博问答累计163.95元。东哥不是一个好的微博自媒体,这点收入也算正常。

但最牛逼的fenng/冯大辉的科技自媒体账单又如何?「您 2017 年 4 月的收入明细如下:本期结算金额 8325.84,平台分成金额 1214.75,支付宝转账手续费 25.00,个人所得税 796.44,作者应收金额 6289.65。」这是冯大辉微博披露的情况。

而东哥玩小密圈三天,收获粉丝106人,前100人是188元,100以后388元,平台扣5%,20167.6元。除了微博自媒体,之前也玩过知乎问答,大概也收获了几百块,后来不了了之。雪球专栏打赏,总共也收到个大几百块。微信公众号打赏,两年来估计加起来能有个1万块左右。

最热门的问答分答,从来没碰过,感觉其更适合娱乐八卦王思聪之流。也有很多投资圈的朋友玩过,很快就不了了之了。最热门的得到/罗辑思维,作为用户,东哥仅下载学习,并没实际付费过。王利芬的优米网,多年前还看过,最近也是因为写罗辑思维和优米网的对比分析《知识经济时代,王利芬为什么就做不过罗振宇?》,才打开浏览。

在小密圈,东哥各付费199元加入刘智勇的海贸圈和冯大辉的小道消息的两个圈子,给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打赏有个几百块,而其它知识问答为代表的产品,加起来付费应该不超过100块。

只是看结果,短短的三天内,东哥在小密圈收了2万多元,付费了近400元。而知乎还不知道怎么收费变现情况下,小密圈已经从东哥身上直接赚了1000多元,以及我给小密圈带来105个精准付费用户。仅限个人体验的话,小密圈应该完胜所有的知识分享平台。

►   和微博、微信比起来,为什么小密圈的效果更好?

表面看都是知识经济,微博、微信和小密圈有几个比较明显的差别。

第一个不同,分答、知乎、微博问答打赏,包括得到,虽然都说是大V路线,但最后真能玩转的还是专家KOL路线。作为知乎最早一批用户,东哥有13000多粉丝,但用问答的并不多。作为微博7年以上的重度用户,东哥有15万粉丝了,开通问答后,效果也一般。

或许与用户付费能力有直接关系,或许与付费场景有直接关系。或许是本人专业能力欠佳,用户无提问动力。如果是大V路线,天然其它平台难以持续。因为,类似王思聪、不加V 这样的大V,持续热度不会太长时间。过于倚重大V就是一个错误的路线,引爆是可以的。

第二个不同,小密圈的付费粉丝都是东哥从微信和微博粉丝中主动吸引过去的,而不是小密圈给本人导粉丝的

在我使用后不久,几个专业大咖朋友也纷纷开了小密圈,在他们的微博和微信都看到了小密圈的二维码。在这里推荐一下老罗的中俄企业家朋友圈,老罗之前是京东的管培生,“俄语之家”也是中俄最大的微博/微信自媒体。小密圈吸引用户使用,不是知识经济里面的典型靠内容驱动。

第三个不同,小密圈是去中心化的,而其它知识平台是聚合模式为主。小密圈的圈子属于半封闭的,也就是说,内容并不主动对外传播(而还可以做搜索设置限制)。其实,这有一点违背了通常的知识经济的落地,不让人知道有牛逼的内容和圈子,怎么吸引更多人使用呢?

那只能让建圈子的人拼命拉人。而由建圈子的人拉的人,用户成本更低。由于这些圈子大多数都是付费的,付费的用户不容易删除APP,用户粘性更强。所以,这也是小密圈非常牛逼的地方。

第四个不同,因为有了去中心化,小密圈的运营,不是做内容运营,而是找专业大咖就好了,由大咖自己运营自己的圈子。而知识经济的绝大部分都要做内容运营,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保证持续有好内容,什么又是好内容推荐给所有用户呢?传统知识经济的模式,看上去并没有那么可持续。

但东哥最想强调的是,最大的不同在于小密圈是做圈子,并不完全是做知识经济,是人脉圈子。小密圈更接近类似于付费的微信社群,就如东哥自己也拉过几个微信群,有腾讯京东创业群,TOP电商CEO群,TOP互联网品牌CEO群,TOP微信商业化创业群等,这些群不收费有门槛。也有付费的一个电商美股投资群,是388元付费的,200多人。

微信群,互通有无信息是需求点之一,但核心在于圈子。人脉的需求,远重要于知识本身。越成功的人,越知道其中的重要性。重要的不是问题答案本身,而是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人。因为,本来就不能指望一个大咖专家什么都知道,而在于知识的串联,信息交换,得到解决途径,才能够得到真知。

通过跨界交流,得到更多业务资源。一个问题,几十、几百块在一个信息免费的互联网,真不算便宜,绝大部分人连1元钱都不舍得。但如果是获得一个靠谱的业务人脉,388元其实已非常便宜了。

►   如果微信群可以做付费的,为什么还要做小密圈?

在前面分析中,提到了既然小密圈类似于付费微信社群,为什么还要开小密圈呢?

三个原因:一个是微信社群是有上限的,500人;一个是微信群优质讨论内容没法沉淀;一个是小密圈从商业变现角度更直接,或者比微信社群更方便,具体的说直接微信转账收款并不太好意思。

当然,小密圈的问题也比较明显。作为一个新社交产品,小密圈打开率还是比较低,互动性,其实是不如微信。怎么把小密圈内容分享出去,以及把外部的信息复制到小密圈,也不是那么方便。

另外。如果是基于人脉圈子考虑,个性化标签应该更方便。而不应该只让所有粉丝与大咖互动,而应该让粉丝自己互动起来,提升产品活跃度。这是产品急需提升改善的地方。

►   好的社交电商模式:要么能帮人省钱,要么能帮人赚钱

见微知著,举一反三,小密圈对做电商的,也当有非常大的启发。

微信里面目前最成功的两个模式:微商(传销)之所以容易成功,因为忽悠说能让你赚钱,另外一个是做大病众筹的轻松筹。拼多多(拼团模式)容易传播,因为能够拉人头省钱。而兼顾赚钱和省钱的则是云集(会员制,但本质上有些类似于淘宝客),只是云集自己做了供应链和仓储物流,比较重。

这些社交电商新模式,无论是帮用户赚钱,还是帮用户省钱,对平台解决了两个根本性的难题:一个是低成本获取精准有效用户,这是比较显而易见的;一个是解决了商品运营的难题,比如拼多多和云集。

什么商品用户更喜欢,运营小二是没有办法判断的,何况是海量SKU情况下。数百万的SKU,让运营做推荐显然不可行,即使千人千面,个性化推荐也有限。因此,让用户去推荐,变成了最佳方式之一。

►   基础设施,阿里是电商平台工具性思维的鼻祖

今年一月,东哥受邀参加复星集团年会分享“电商和新零售的趋势”,在谈到阿里和京东的差别的时候,东哥提到阿里规模体量比京东更大,不是战略格局问题,是投入的资源量问题。阿里生态每年投入的资金链以数千亿计算,人力投入千万计。而京东成立这么多年,算上各种融资,十几年也不过只花了四五十亿美金。京东员工再牛逼,也不过14万而已。阿里模式效率再低,也必然是京东规模的数倍之上。

而这种差别不是阿里和京东的差别,而是阿里和其它所有互联网巨头的差别,就是阿里骨子里擅长调动社会资源服务自己的战略目标,而其它公司更多是依赖的人力、财力和智慧。

而这种格局变化,直到微信的彻底去中心化的到来。微信抓住了阿里最致命的一点,不能完全的去中心化,因为,阿里完全倚重流量广告变现。这也非常容易解释,为什么大量淘宝天猫卖家,都在把淘宝的购买用户变成微博粉丝和微信好友。

回到标题说的,为什么说阿里是电商平台工具性思维的鼻祖?何为工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你直接给人鱼,不如给对方捕鱼的工具和方法。马云说阿里的企业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两年已经很少说了,因为绝大部分的卖家的确不赚钱,而且绝绝大部分已关门歇业。当然,这个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淘宝/天猫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阿里/淘宝既不提供商品,也不提供仓储物流配送服务,这一切都是商家和物流公司提供的服务。有人说淘宝提供了用户,但淘宝的用户,有一部分来自淘宝自己的推广,但很多来自淘宝卖家自己拉来的。

淘宝累计1200万卖家当中,70%以上都是兼职开店,开新店没信用没流量,卖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亲人同学朋友来购物。东哥从大学开始,就不止一次被拉去购物,帮助提升信用等级。当然,真正会玩的淘宝玩家,会用刷单、超低价爆款商品等方式解决。另外,卖家即买家,这部分卖家也是淘宝的忠实用户。

淘宝卖家的创富神话,吸引了一大批草根卖家加入,随着淘品牌的成长,以及双十一的疯狂,加上传统线下生意变得艰难,又吸引了大批的传统品牌加入到阿里生态体系。现在,阿里的目标是吸引国际品牌,以及各国间的超级电商平台。阿里一直在给不同的人描述做大生意赚钱的故事,而阿里只是把自己定位一个基础平台。

阿里从一开始就说是做电商的基础设施,提供水电煤。淘宝/天猫只是用户订单平台,是核心,但不是生态的全部,所以,简单把淘宝/天猫等同于阿里的大部分是不对的。2015年后阿里加速了全球化战略,其核心逻辑依然是做基础设施。

马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阿里未来的目标是将业务拓展到全球,不只要成为最会卖货的公司,还希望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能够全球化。即成为全球电子商务的“水电煤”。”

回过头来,我们来思考为什么京东平台做得不够好,至少商家普遍各种吐槽,后台系统难用,各种数据都不知道,缺少营销工具等等。东哥以为,在底层思维上是有很大的原因。

京东用自营的思维做平台,肯定是有问题的。做底层工具型平台,就是想方设法服务好商家,提供平台卖家所需的各种工具和生态服务。阿里有生态,京东平台有生态吗?抛开生态而言,运营小二的心态也要调整,服务的心态,而不是自营大爷的心态。

简而言之,淘宝能够成长为今天的超级平台,是因为数以千万计的卖家商家将淘宝作为一个能够赚钱发财的平台。而淘宝今天遭遇了重大挑战,是因为做淘宝不赚钱,而做微信的赚钱效应,迅速吸引了数以千万计草根创业者,包括了淘宝的卖家。

一个月前,东哥和前阿里朋友聊了几个关键数据,感觉非常恐怖,就是活跃店铺卖家数下降非常大,和东哥四年前的判断是一致的。具体可参见《李成东:腾讯大搞电商去中心化,阿里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个不管什么成本都在迅速飙升的互联网江湖,学会如何调用商家,用户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意味着产品和业务运营在底层逻辑上需要突破性的思考。

大家都在说社交电商是未来趋势,但社交电商是否做得好,关键要看能否驱动用户OR商家主动持续分享。很多电商都非常羡慕拼多多、云集这样的社交电商新玩家。如果要调整自己的产品,“要么帮助用户省钱,要么能帮用户赚钱”,二者至少做到了其中的一点。

作者李成东,前腾讯、京东战略分析师,电商天使投资人,京腾汇创始人,有不同观点,欢迎加微信:lichengdong2016,评论、回复互动!也可以加入东哥的小密圈,提问互动东哥投后管理招聘1名资深行业记者,欢迎投递简历,待遇从优,加东哥微信,非诚勿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成东:刷单为什么越禁越多,因为买广告越来越不划算
深度解读在线零售趋势,财报过后看京东VS阿里巴巴
李成东| 新零售来了,为什么传统零售依然没翻盘机会?
电商壹周0711:亚马逊市值突破3500亿美元,超阿里、京东总和
马云的话你也敢信?!
京东微店,这么玩才赚钱!【钛媒体】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