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从没恨过徐志摩

用输出倒逼输入,让成长有迹可循。

这是第18


读这本张幼仪口述、侄孙女张邦梅实录的《小脚与西服》时,我努力保持客观和冷静,但看到徐志摩在小儿子彼得(他与张幼仪的第二个孩子)不到三岁就生病去世后,写了一篇《追悼我的彼得》时,我没法再保持平静,对徐志摩的厌恶上升到了极点。

彼得

一个当原配妻子告诉他自己再次怀孕时,他听了立刻说:“把孩子打掉”的男人。

张幼仪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了。”

徐志摩冷冰冰地答道:“还有人因为火车事故死掉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说完就没耐心地别过脸去。

一个在异国他乡抛下怀孕的妻子,不辞而别,连离婚都不敢跟张幼仪当面说,还托人带信给她的男人。

一个当妻子刚生下孩子,就逼迫她签下离婚文件,因为“林徽因要回国了,我非现在离婚不可。”的男人。

徐志摩真是高兴。他朋友挤在我们身边向我们道贺,都想握徐志摩的手。他欢天喜地,乐不可支。

一个只在孩子出生后去看了一眼,并不关心前妻要怎么养活孩子,要怎么活下去。孩子直到生病去世都没再去看一眼的男人。

一个这样自私、冷漠、懦弱、无情、虚伪的男人,他是如何恬不知耻、装模作样地写下了《追悼我的彼得》?

徐志摩的一生,大概,都只是活给别人看的。

1

张幼仪出生的那个年代1900年,正是新旧社会交替的动荡时代。张家是传统的大户人家,家里的女儿从小就要开始裹脚,否则将来会没有人娶她,便成为全家的耻辱。

三岁的时候,张幼仪的妈妈和阿嬷给她裹脚,张幼仪哭闹了三天,第四天她的二哥站出来了:“把布条拿掉,她这样太痛了。”并表示如果以后没人要她,他会来照顾。

张幼仪就这样没有变成裹小脚的旧式女子,然而,她骨子里的观念却还是传统的旧式思想。再加上她所处的时代和家庭的背景,这些便直接影响了她前半生的悲剧。

张家让儿子们跟着先生学习中国的传统教育,又到新式学堂学习西方学科,成为中西学兼备的人才。而女儿们不需受教育,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到年龄合适许配个好人家。

我只读了点儿儒家经典里给小孩子念的书,比如前面提过的《孝经》,还有关于道德培养的《小学》。

尽管如此,张幼仪是有求知欲的,她是四个姐妹里最在意教育的一个。她非常崇拜有学识的二哥和四哥,所以内心有强烈的欲望想要受教育。

直到张幼仪十二岁的时候,她在上海《申报》上发现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苏州女校刊登的广告,一学期只要五银元学费就可以学习新式西洋学科,毕业时还能领到小学师资证书。

张幼仪说服大姐为自己作伴一起去学习,爸爸也同意让她们去上学,因为学费实在是太便宜了,比待在家里的花费还少。最终,两人都通过了入学考试,顺利进入这所女校学习地理、算学、历史和文学。

然而,没读多久,四哥张嘉璈帮张幼仪相中了一个男人,便是“文章题为《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将梁启超的文笔模仿得惟妙惟肖”的徐志摩。

2

张幼仪的四哥当时任浙江都督秘书,在社会上比较有名望,张家本身也是大户人家,而徐家在当地也是有钱的好人家。两家可以说是门当户对,一门亲事很顺利就说成了。

按照中国的传统,两人要到结婚当日才会见面。

徐志摩是杭州府中学堂的中学生,他最初看到张幼仪照片的时候并不喜欢她。

他把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

即便如此,他还是不敢违抗,与张幼仪成亲。假如当时他玩命反抗,就不会让自己承受包办婚姻的痛苦,更不会让张幼仪遭受更大的痛苦和伤害。

然而,他遵从父命,最终深深伤害了一个无辜的女子。

两人订婚之后,要在一年半后举行婚礼,因为徐家想等徐志摩中学毕业再结婚。没有人关心张幼仪要不要继续上学,甚至说“女孩子家读不读书无所谓,女孩子家活着就是为了结婚”。

张幼仪只得拼尽全力说服父母答应她继续上学一年,可惜学校的老师都知道她即将结婚,所以对她的学业不再上心。

当时的我年轻又胆怯,也许一个新式女子会在这个时候开口,一对新人就此展开洞房花烛夜。可是徐志摩一句话都没对我说,所以我也没回答他。我们之间的沉默就从那一夜开始。

张幼仪把新婚之夜的情形讲述得如此淡然,而我听来却觉得无尽的心酸。婚姻生活还没正式开始,人生的悲剧就已登场。

她一生都将徐志摩对她的漠然无视归结为自己的原因,因为她不像林徽因和陆小曼那样漂亮、新式、又受过很多教育,所以徐志摩才不喜欢她。

3

张幼仪和徐志摩结婚的时候才15岁,旧式的女子一般都待在房间,不轻易外出,而且因为都裹了小脚,也不便走路。而张幼仪有双没有裹过的大脚,所以被镇上的乡亲嘲笑。还被限制成天待在合院,因为要遵守传统,以免别人说闲话。

你能想象你十五岁就结婚,从此不再学东西、不再求新知的情形吗?

与此同时,张幼仪听到了很多关于小脚的故事。那些故事里,小脚是女人最珍贵的财产,是女人嫁妆的一部分。她开始困惑,自己拥有的一双代表新式的大脚到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徐志摩婚后没多久,就离家求学,先后去了天津北洋大学、北京大学,并在张幼仪二哥的介绍下认识了梁启超,并成为其弟子。

每次放假回家,徐志摩“除了履行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我不理不睬”。他会对佣人说话,可是从不跟张幼仪说话,哪怕她就坐在他旁边。

张幼仪嫁到徐家后,操持家务、孝敬公婆,对夫家完全地顺从,不敢有半点怨言。

她不知道要怎样应对徐志摩对自己的忽视,所以只能保持沉默。

徐志摩从没正眼瞧过我,他的眼光只是从我身上掠过,好像我不存在似的。

这种忽视实在是太可怕了,我想那时的张幼仪内心一定是悲凉的。

在张幼仪生下儿子徐积锴(小名:阿欢)后,徐志摩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得到父母的许可很快去了国外。

4

儿子出生后,张幼仪才发现他属于徐家,而不属于自己。身为儿子的母亲,却只能偶尔照顾他。因为徐家有奶妈喂养孩子,老奶奶、老爷老太太要监督他的养育过程。

张幼仪依旧不敢反对,因为她受的家庭教育告诉她必须顺从。

二哥建议她到国外与徐志摩团聚,显然他并不清楚妹妹与徐志摩的关系。他觉得张幼仪对夫家已尽到责任,应该去国外跟自己的丈夫在一起,甚至可以跟他一起求学。

二哥的话给了张幼仪无限幻想,她满怀憧憬。

可是徐志摩在每次寄的家信中都没有提过要张幼仪过去,她想起早在她怀孕前,徐志摩就跟她说过“要向这些使他无法依循自己真实感受的传统挑战,成为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

我记得我虽然对他这番说辞感到吃惊,可是我既不担心,也不懊恼。

因为她知道女人只有犯了“七出”才会离婚,而自己这些都没做过。而且离婚是丢脸的事,娘家也不会让她回去,最后只能要么当妓女,要么出家或者自杀。

张幼仪不信徐志摩会狠心逼她沦落成那样,她相信他的背景和家庭。

5

在张幼仪二哥跟她的公婆谈过之后,两位老人才决定送她出去与徐志摩团聚,因为怀疑他们的儿子在国外出了什么岔子。

张幼仪坐了三个星期的船,终于在马赛港的码头见到徐志摩。

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因为他是那堆接船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在那儿的表情的人。

可见,徐志摩接到了父母的通知来接张幼仪。可笑的是,已在西方学习新思想、新学科的他,已经越来越新式青年的他,却依旧是那个不敢违抗父母命的男人。

他没有勇气像他说的那样挑战传统,只能把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在张幼仪身上!

接到张幼仪之后,徐志摩带着她搭火车去了巴黎,在百货商店为她买了一身洋装,然后带她去照相馆照了几张相,寄给徐家的老爷和老太太。他想用这些照片告诉家人,他和妻子在异国他乡很幸福恩爱。

而张幼仪的内心是悲凉的,在见到他之前的快乐与期待的心情全没了,因为徐志摩一如既往的冷淡和漠视。

我凭什么以为我们会有话可谈,他会尝试让我觉得我是他世界里的一部分呢?

6

在朋友面前的徐志摩生龙活虎,非常的快活。可是看到张幼仪,他马上就是忧郁的神情。两人依旧是没有感情的夫妻。

原本张幼仪还幻想去到西方和徐志摩团聚后,能跟着他一起学习西方学问,但实际却成了他的保姆,做的都是些清扫房子、洗衣做饭的事情。在国内的时候,不管是未嫁前在张家,还是出嫁后在徐家,这些事可都是家里佣人做的啊!

他们在沙士顿租了个有两间卧室的房子,还把一间卧室租给了另一个人。在沙士顿的日子穷困潦倒,而张幼仪再次怀孕。身在异乡,她不知所措,只好问徐志摩的意见。徐志摩让她把孩子打掉。

张幼仪十分震惊,但考虑过后还是准备把孩子打掉。因为她以为这样做徐志摩才不会与她越来越疏远。

然而,徐志摩带回来一个女人,原本张幼仪以为是他的女朋友。但她见到的是一个打扮洋气,却有一双裹过的小脚女人。徐志摩问她对访客有什么看法。张幼仪说出了心里的真实想法:“她看起来很好,可是小脚和西服不搭调。”

徐志摩突然尖叫说:“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离婚!”

原来,他只是想用这个女人来告诉张幼仪,她和他就像小脚和西服一样不搭调。

没多久,徐志摩便不辞而别,丢下怀孕的张幼仪一个人孤零零地在沙士顿。她想过去死,可是她记起了孝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她是个传统的女人,所以不愿意对父母不孝。

在张幼仪孤独无助的时候,徐志摩差人给她捎了口信,再次跟她提出离婚。张幼仪到此时才生气了,因为徐志摩连当面跟他谈离婚的勇气和意愿都没有。

张幼仪只好联系二哥,去巴黎投靠他。

7

到巴黎后,二哥把他托付给住在乡下的刘氏夫妇。正是这段时间,张幼仪才静下来回想自己的经历。

当徐志摩形容她是小脚女人时,她还觉得委屈,因为自己明明是双大脚。后来她才明白,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跟裹脚的女人一样旧式和传统。

张幼仪权衡再三,自己这样的处境绝对不能回国,只给公婆写信她需要钱供养自己和孩子,没有提徐志摩跟她说离婚的事。公婆答应每月给她寄两百美元生活费。另一方面,张幼仪决定在国外自力更生,为自己寻得一条生路。

在她怀孕的最后一个多月,七弟来看望她。张幼仪随后决定跟他一起去德国,因为她急切地想跟家人在一起。所以,第二个儿子彼得在柏林出生。

生完孩子,张幼仪请求医生把孩子留在医院,自己出院回家,看到了徐志摩寄来的信,信中正式跟他提出离婚。她想办法找到徐志摩,最后签下了离婚文件。徐志摩去医院看了彼得,孩子生前仅此一次。

8

彼得去世后一周,徐志摩来到柏林。张幼仪三年没有见过他了,她带徐志摩到殡仪馆,看到的只有彼得的骨灰坛子。

随后,徐志摩要求张幼仪跟他一起去意大利,同行的还有两个英国女性朋友。原来,徐志摩跑到欧洲只是为了躲避杀身之险,他与有夫之妇陆小曼相恋了。

等风头过后,徐志摩才回国。陆小曼最后与丈夫离了婚,但是徐家想当面得到张幼仪的同意,才肯答应徐志摩把陆小曼娶进门。

张幼仪终于回家,徐志摩也如愿以偿地娶了陆小曼。

徐家二老把张幼仪当干女儿,有什么事都会找她帮忙或者向她诉苦抱怨儿子的新太太,而张幼仪也不会拒绝。甚至是老太太生病去世,都是找张幼仪去安排丧事,因为陆小曼什么都不懂,也什么都不愿意做。

直到徐志摩搭乘飞机坠毁去世的前一天,张幼仪还跟他在经营的云裳服装行聊过天。她一直也觉得奇怪,离婚后她和徐志摩的来往才更加密切,相处得更融洽。

我还告诉他,我觉得他不应该搭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不管是不是免费。他像平常那样大笑着告诉我,他不会有事的。

有人拿着徐志摩去世消息的电报来找张幼仪,因为陆小曼不肯去认领徐志摩的遗体。

张幼仪当即决定让儿子阿欢和八弟去济南为徐志摩料理后事。在济南举行公祭和丧礼之后,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徐志摩的遗体经历重重困难,终于从济南运回了上海,准备再送到老家硖石安葬。

可是陆小曼想把他的葬礼改成西式,不想让徐志摩穿着中国传统的寿衣躺在棺材里安葬。张幼仪坚决不同意,因为她不想让徐志摩在惨烈事故中残缺的身体,再经受换衣服、搬来搬去的折腾和折磨。

最终,徐志摩还是在张幼仪的坚持下按中式传统安葬了。

9

虽然张幼仪在西方历练成独立自主的女性,但骨子里的中国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她觉得照顾徐家是她的责任,她为徐志摩、徐志摩的父母、儿子,甚至为陆小曼做的所有事都是她应该做的。

所以在老爷去世后,张幼仪接替他每月给陆小曼三百元钱生活费,供她和情夫翁瑞午生活。

身为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的副总裁和云裳服装行的总经理,张幼仪已然是位很有能力的新女性,却始终坚持对徐家人的一份责任。

在53岁的时候,张幼仪征得二哥和儿子的同意,在香港嫁给了住在楼下的苏医生。两人相濡以沫,经常聊天,有事互相商量。

她还和苏医生一起去康桥和柏林她住过的那些地方。回国后,她联系了徐志摩以前的同事梁实秋,替徐志摩把他全部的著作编成了一套文集,还提供了自己的一些信件。希望给子孙后代留一些纪念徐志摩的东西。

张幼仪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人们说她一定很爱他。张幼仪不知道如何回答。

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可称为“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物传奇 | 张幼仪,中国西式离婚第一人
小脚与西服 - 十三 MySpace聚友博客
徐志摩为追林徽因逼张幼仪打胎 张幼仪:感谢离婚
征文·民国爱情传奇 | 张幼仪: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有声版)
张幼仪:中国第一个离婚案的女人,丈夫眼里的小脚,活出辉煌洒脱
张幼仪:面对失去的爱情,最有效的治愈与最精彩的报复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