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友鹏养生保健文章丨旅游走四方,防病不可忘

旅游走四方,防病不可忘

文/李友鹏

河北省临西县的一对夫妇,靠长途运输维持家庭生计。某日接了一个去西藏长途运输的活儿,由于两人从来没有去过西藏,对高原缺氧反应的应对一窍不通,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即驾车出发,结果夫妇二人到达西藏地区后因高原反应缺氧双双遇难。待尸体运回老家时全村人都为之不胜惋悼,感到死得太突然了,好好的两个人怎么说没就没了呢?乡亲们积极帮助处理丧事,并纷纷捐款捐物接济老人和孩子,这是后话。我们要说的是假若他们有这方面的知识,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假若有这方面的药物准备或许还不至于搭上命!只可惜世界上的“假若”太多了,原本就没有卖后悔药的。残酷的现实告诉人们,旅游或外出要不打无准备之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在人人持有智能手机,虽然说一机在手,应有尽有,走遍天下不用愁,但俗话说得好,“在家处处好,出门事事难”,出门旅游不可预知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一定要做好出游前的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四面八方去旅游,防病永远记心头。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要想到防病这件头等大事。这就需要出游时携带必要的药品。出门带药总的要求是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常规做法要带些治疗肠炎腹泻的药;治疗感冒的药;外用药如风油精、创可贴、关节止痛膏;有运动病的就要准备防晕车药品。对于中老年一族来讲,不管去哪里旅游都要常备急救保健盒,里面装有硝酸甘油、心痛定、安定等药品,另外也可再装上速效救心丸或复方丹参滴丸,这可是救命的宝贝药盒,要贴身存放,需要时信手拈来。总的原则是宁可备而不用,也不可不备。从容属于有备者,只要手中有药品,旅游途中心里稳,遇到情况不慌神。

药品是治疗和控制某些慢性病发展的有力武器,吃饭是为了活着,吃药是为了减轻痛苦和活得更长久。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吃药有时甚至比吃饭还重要,这是因为有些药具有不可间隔、不可停服的特点,停服了就容易出现疗效反跳,有些慢性病就会复发和加重。一般情况旅途中要坚持服药,要带着在家常服的药品或保健品,不要打乱生活中服药的秩序和规律。

出游前最好对要去的地方预先做一个简单的了解,若是出国旅游应注射相关的疫苗以增加抗体,要按照出游国的要求和自身的健康需求进行选择,如注射流感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乙肝疫苗、白喉、破伤风疫苗、黄热病疫苗等。须知也可同时注射2种以上疫苗,各起各的作用,互不矛盾。不同疫苗发挥保护作用的时间有所不同,如黄热病疫苗注射10天后才能起保护作用,因此要做到心中有数,早做相应的预防注射,才能收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在注射疫苗上有的怕疼,有的怕麻烦,还有的怕花钱,不愿注射疫苗,这都是不可取的。关键是认识问题,一旦感染上传染病,各方面的损失将是巨大的,健康不是有钱就能买回来的。若是去热带旅游就要带点防晒霜、清凉油、藿香正气水之类的;如若去高原地区旅游就要带点红景天之类的特殊药品,胶囊剂或口服液均可,尤以口服液为佳,必要时在去旅游的前几天就要服用上,以提高机体耐高原缺氧的能力,取得更好的预防效果。

除了必带药品之外,还要带点水果、奶糖、简易食品等,以备急用。对所到地区的气候情况要有所了解,要准备好御寒和换洗的衣物,最好准备床单和枕巾。

旅游虽有利健康,但也要量力而行,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要根据年龄及身体健康状况选择不同的旅游线路,如登山、涉水、骑马、探险揽胜、长途跋涉等适合青壮年和体力较好者;而湖面泛舟、乡野漫步、品茗赏月、观看具有地方特色的演出等则适合中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有的中老年膝关节不好,这种情况下就要节约使用关节,尽量不要爬山,以减少膝关节的磨损,必要时还需要有子女陪伴,以确保旅途安全,在享受旅游快乐的同时又享受天伦之乐。

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要因人而异,如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中老年人就不宜乘飞机出行;内耳感染期间不宜乘飞机,因有引起失聪的危险,导致人体的平衡机能下降;有较严重的感冒症状不要乘飞机,因感冒本身就容易并发中耳炎,如果此时乘飞机可引起航空性中耳炎,重者可引起耳膜穿孔;有运动病或恐高症者宜提前半小时服药。除此之外还要知道乘坐飞机的注意事项,一定要系好安全带,要知晓飞机起飞和降落的“黑色13分钟”,做好沉着应对。起飞和降落时由于气压的突然变化会引起头晕及耳部的不适,这时最好要张开嘴巴呼吸,以减轻耳部的压力,也可采用吞咽动作、捏鼻鼓气、打哈欠、嚼口香糖或少量喝水以缓解症状。

旅游途中的吃饭是个大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会吃之人体无病,会吃之人寿才长,如何把住病从口入关,是做好防病的关键。尤其是跟团旅游的团体餐,吃饭的速度堪称是军事化行动。吃得慌咽得忙,既伤了胃又害了肠,健康是吃出来的,疾病也是吃出来的,在吃饭上用的时间越短,对健康越不利。风卷残云般的进食速度使人无暇品尝当地美食的味道,假若吃入一粒霉变的花生米或豆类,感觉味道不对时食物已经由口腔到达食道口了,那就只好咽下去了,这就是吃饭速度快的弊病。但细嚼慢咽也确实做不到,赶不上团队的步伐,那就只能随机应变,慢中求快了。同在一个桌上就餐,为什么有的人拉肚子,有的人不拉肚子?关键就是在食用菜品的选择上。这吃饭也要动脑子思考一下,不能随意而为之。怎样才能吃得安全?怎样才能吃出健康?怎样才能既吃得快又不伤胃?这才是吃饭中的学问,有所选择地吃才是明智之举。不能为了一时的口福而狼吞虎咽。有人曾经问起我参加聚餐为什么从来不闹肠胃炎之类的病,问我有什么经验,我说哪有什么经验,要说经验的话那就是吃饭以吃热菜为主,以多喝粥为前提,以填饱肚子为目的;对凉菜要慎吃,以免引起肠胃炎等疾病;用菜或汤泡馍吃为宜,这样既吃得快又不伤胃;在吃快餐的情况下以少吃鱼为佳,以免发生鱼刺梗喉的事情;吃饭记住五多五少:即多菜少肉,多果少糖,多醋少盐,多嚼少食,多水少酒;最后一点也是关键的一点,不要吃得太饱,要做到未饱先止,不要等到有饱腹感才撂筷子,毕竟饭菜是饭店的,吃出病来却是自己的。

旅社是旅途中临时的家,是恢复疲劳、休养生息的温馨场所。旅游一天归来,一定要泡脚再上床。热水泡脚,胜吃补药,舒筋活血健康保,洗去一天之疲劳,又可助眠入梦乡,是一举多得的事。为了避免各种传染病的发生,要尽量少用旅社的东西,各种物品以使用自己的为宜,尤其是贴身的物品如床单和枕巾类尽量不要用。拖鞋也最好使用自带的,以免感染上脚气,如果是一次性拖鞋可以例外。更不要贪图小便宜捡拾和使用别人落下的物品,因这里面潜藏着诸多未知的风险。中老年男性朋友要老成持重,住在旅社不要萌生任何的猎奇和侥幸心理,夜间不要接陌生电话,不给陌生人开门。要活出老的尊严,活出老的靓丽,保持忠贞的晚节,才能享受幸福的晚年。

旅游应以快乐为前提,以健身为宗旨,以养生为目的。中老年人不要和年轻人相比,不要透支体力,危险的地方不要去,更不要在危险的地方拍照留念,自拍更不可取。旅游中跋山涉水少不了走路,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此话不无道理,而崎岖不平的山路下行时最容易导致脚踝扭伤崴了脚,而一旦发生就要正确处理。虽然随身携带了关节止痛膏之类的膏药,此时却不宜立即贴敷,因膏药的活血作用可促使受伤后的毛细血管扩张而造成局部的青紫,使肿胀疼痛加剧,正确的做法应是先局部冷敷,待48小时后再根据情况贴敷膏药或改做热敷,这样才有利于扭伤的关节早日康复。除了意外伤之外,有些中老年朋友原本就患有某些慢性病在身,旅途的疲劳容易导致某些慢性病复发,尤其是过敏体质,通过接触奇花异草更容易导致皮肤病变和过敏性哮喘的复发,但要注意的是遇到突发疾病有四个动不得:即突发哮喘病人背不得,突发心脏病动不得,突发脑出血颠不得,突发脑血栓慢不得。万不可病急乱施治,应采取正确的救治措施并尽快送就近医院救治。

综上所述,旅游走四方,防病不可忘;药品包中放,遇事心不慌;若是出国游,疫苗把病防;感冒不乘机,慎防中耳伤;就餐慎吃凉,注意多喝汤;旅游奔波忙,洗脚再上床;住宿贴身物,自带保安康;出行莫慌张,安全第一桩;举头观风光,低头察路况;不幸崴了脚,切莫热水烫;慢病若复发,正确保安祥。

(2019.12.8)

【作者简介】李友鹏(男),知名中医,北京名医名方研究推广中心特邀研究员,河南仲景医药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国特效医术发掘整理委员会专业委员。原籍山东齐河,现居山东济南。文学爱好者,热爱生命,热心公益事业,注重中医养生研究和疑难杂症的治疗,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与诗歌100多篇,创城征文获得济南市一等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样的旅游方式,更适合中老年人?——中老年旅游常识(1)
中老年和谁相约出游最舒服
中老年出游五宜五忌!永久收藏,终生有用!
有慢性病体质较弱的中老年人 自然感染和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保护作用有限-001
老年人出去旅游的最佳年龄是多大?为什么?
推迟生理性老化,防止各种老年性疾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