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惟一的针灸铜人在医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如何?

王惟一,又名王惟德,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针灸学家,他的生活于雍熙四年(公元987年)至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宋仁宗时(公元1023~1063年)曾任医官院尚药奉御。他学识渊博,不仅精通医学,还擅长雕刻、金石,尤其对针灸学有高深的造诣。鉴于当时针灸著作中经络循行、俞穴名称杂乱不一,他便产生了制造铜人而统一诸说的想法。经过努力,最后终于得到政府批准,并命他主持铸造。

“针灸铜人”于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铸成,共有两座,形态与正常人体相似,体腔内铸有脏腑,体表铸有以经络循行为基础的穴位。设计精确美观,当时就受到宋仁宗的赞许,遂命一座放在医官院,一座存放大相国寺仁济殿御赏,并命史官把此事载入史册,以传后代。

“针灸铜人”的制成,在医学史上占有很高地位,当时医官院把它作为针灸教学的模型,并用来考试医生。考试前会将铜人的表面涂上蜡,用来遮盖铜人上刻的穴位、经络说明,穴位上的针孔也被黄蜡堵塞,铜人体腔内还要注入水银或水。学生考试时,根据考官的出题,用针扎向铜人的穴位,如果针刺的部位不准确,针就不能扎进铜人体内;如果取穴正确,正好扎在被堵上的铜人穴位点,那么针很快就能刺进去,并刺到体腔内,这样拔针之后,水银或水就会从针孔中射出。学生对于穴位掌握得是否准确,可以非常明显地考查出来,而且标准统一,对于针灸教学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针灸铜人”在历史上曾受到历朝的重视,同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人于公元1128年再次兵犯南宋时,指明要把“铜人”作为议和的条件之一,南宋政府屈辱求和,便把一座铜人奉送于金。元代忽必烈统一中国后(公元1271~1294年),把它迁移大都(今北京),放置太医院以供观摩。明正德八年(公元1443年),明英宗又以“铜象昏暗而难辨”,下令进行了重制和光复。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 ,清政府为奖励参加编纂《医宗金鉴》的主要医家,特仿制了若干小型铜人。但非常可惜的是,王惟一原铸的两座铜人,经过明清政府及民间的数次铸制仿制,明代日、朝两国也均有人从我国携铜人归国,所以很难追朔到底哪个铜人是原著。

王惟一铸制的铜人之一,在宋代以后下落不明,经著名医史专家马继兴先生根据多年的研究多方考证,认为现存日本国立博物馆的针灸铜人即为“天圣铜人”,其传入年代约为明中期以前、经朝鲜流入了日本。

所幸的是,王惟一在铸造针灸铜人的同时,还编写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是为针灸铜人作的注解,也是我国古代针灸医籍中一部很有价值的针灸学专著。当专家们将《针灸图经》的经穴与日本的针灸铜人对照时,发现书中354个穴位全部都能对应,不仅如此,书中所记载的定穴方法和发现的这座针灸铜人大部分都相同。

因为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自宋天圣年以后,许多朝代都在铸造不同的针灸铜人。但在造型设计上铜人可以自由开启,并且体内有腑脏的只有宋代的天圣针灸铜人。从明正统石刻《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拓本中的铜人经脉图可知,宋天圣铜人是一个直立的青年男子形象,体内有五脏六腑和骨骼。

【文中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惟一:天下第一针,医术耀古今
王惟一与《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宋金元名医--王惟一
第一视角|针灸小铜人 背后大内涵
想学针灸看啥书?明朝以前最全针灸医籍汇总,种草《针灸大成》
中医针灸技术操作视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