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柑橘常见的病害

一、炭疽病

 【症状】

慢性(叶斑型)叶片边缘或近边缘处,干燥时病斑稍向下凹,中央灰白色,有轮纹状排列黑色小点;潮湿时叶尖有水渍状暗绿至黄褐色斑,边缘不明显可在病斑上出现许多朱红色带黏性的小液点。
急性(叶枯型)症状多从叶尖开始,初期为开水烫伤状暗绿色病斑,渐变为黄褐色,叶卷曲,常造成严重脱落。
枝梢受害后病稍自下而上枯死,病斑灰白色,上生黑色小点;或者自腋芽处发生菱形淡褐色病斑,后灰白枯死,上生黑色小点,叶子常呈干卷状挂在枝上。遭遇连续阴雨时,嫩梢顶端有似开水烫伤状,后生橘红色小液点。
果实幼果初期症状为暗绿色油渍状斑点病斑,后扩大至全果,湿度大时,出现白色霉层及红色小点,后变成黑色僵果,一般不脱落;成熟果受害出现黄褐色圆形凹陷病斑,果肉一般不受害;贮藏期受害病斑一般为深褐色,后逐渐扩大引起全果腐烂,表面会长黑绿色的菌丝体和黑色小点

【规律】

炭疽病的病菌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生长最适温度为21-28°。栽培管理不善,冻害严重,早春低温潮湿,夏秋季高温多雨,都会加剧炭疽病的发生。过熟或有伤口的果容易感病。

【防治】

1、多使用含腐植酸或者海藻酸冲施肥,春季叶面喷施含多肽氨基酸/海藻酸类叶面肥,培养健壮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2、冬季清园,合理修剪,减少病原;

3、化学防治。在春梢刚萌发时,吡唑苯甲、吡唑代森联、代森锰锌

二、溃疡病

 【症状】

叶片出现针头大小的浓黄色油渍状圆斑,着正反面隆起,随后病部中央破裂,木栓化,呈灰白色火山口状。病斑为近圆形,有轮纹或螺纹状,周围有一暗褐色油腻状外圈和黄色晕环。果实病斑的木栓化程度更为严重,山口状开裂更为显著。病果只限于果皮,不危害果肉,因而病果不变形,但易脱落。

【规律】

为细菌性病害,一般借风、雨、昆虫和枝叶交互接触作短距离传播。远距离的传播则通过带菌苗木、接穗和果实。病菌落到寄主的幼嫩组织上,由气孔、水孔、皮孔和伤口侵入,潜育期3~10天。适发温度20°-35°最佳温度25°-35°;高温高湿和台风天气易发生此病。

【防治】

1、加强检疫,选用无毒苗木。 
 
2、加强田间肥水管理,不偏施氮肥,增施钾肥;注重叶面肥喷施,促进新梢老熟,减少病虫害。  

3、平时要注重清园工作。尤其在春、秋梢期的新梢抽出前,先剪除病枝、病叶、病果,坚持做到先清园,才放新梢。 
 
4、台风或暴风雨前后及时喷药预防。  

5、做好潜叶蛾、凤蝶幼虫、象甲等的防治,减少伤口入侵。

常用药剂:喹啉戊唑醇、春雷喹啉铜、亚磷酸钾

三、脂点黄斑病 

【症状】

叶背出现疱疹状淡黄色突起的小粒点,后期病斑变为褐色至黑褐色的脂斑,橙类背面呈椭圆形或长条形脂斑,易开裂。病斑相对应的叶片正面不规则的黄斑,边缘不明显。严重时,病斑连片扩张,引起落叶。

【规律】

病菌具有潜伏侵染性,从新梢嫩叶的气孔侵入叶片,潜伏期2-4个月。脂点黄斑病病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3-4月春季气温回升,清明前后多雨天气是病菌的第1个侵染高峰期。5-6月温暖多雨,是病菌的第2个侵染高峰期,及春梢发病高峰期。8-10月秋梢萌发期是病菌的第3个侵染高峰期,及夏梢发病高峰期。病菌以危害夏梢最重,春梢、秋梢次之。

【防治】

及时清扫病菌残体,减少病源;加强橘园管理,增施有机肥,多肽或海藻素叶面肥,增强树势;雨后及时排水;9-11月是红蜘蛛危害高峰期,注意螨类的防治,防止病菌从伤口中入侵。

常用药剂:吡唑醚菌酯、吡唑戊唑醇、甲硫氟硅唑

四、疮痂病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嫩枝和幼果,嫩枝被害,变短、枝梢弯曲,受害后开始出现油渍状黄色小斑点,后变成蜡黄色,逐渐扩大并木栓化,有明显的凸起,另一面凹陷,成漏斗状,严重时叶片扭曲畸形或脱落。果实表面散生或群集的瘤状突起,黄褐色的隆起小点并木栓化表面粗糙,严重时多会脱落,不脱落的也是果形小,皮厚、味酸甚至畸形。

【规律】

病菌潜伏病叶、病枝体内部越冬,翌年春季天气潮湿、气温上升到15°C以上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病菌发育最适温度18~23°C,当温度上升到28°C以上时就很少发病。
疮痂病只侵染幼嫩组织、刚抽出而未展开的嫩叶、嫩梢以及刚谢花的幼果最易受侵害,随着组织不断老熟,抗病能力逐渐增强,组织完全老熟后则不会感病。春梢、晚秋梢抽梢期,如遇连绵阴雨或早晨雾浓露重,该病即流行。夏梢期由于气温较高,一般发病较轻。

【防治】

防治重点在保护幼嫩叶片、枝、幼果,防止病菌侵染。由于该病病菌对温度的要求较低,应在春季温度在15~24°C期间加以防治。以防治幼果疮痂病为重点,于春梢新芽萌动至芽长2 毫米前及谢花2/3时喷药,每隔7~10天防治1次 , 连续防治2~3次 。

常用药剂:吡唑代森联、吡唑戊唑醇

 五、砂皮病 

【症状】

砂皮病,又称为树脂病或黑点病,属真菌性病害。危害枝条和叶片,并且能够从老枝条传染到新枝条,类似果面黑褐色硬胶质小粒点。果实发病褐色或黑色点状,有些发病始于蒂部,环形或不定形的硬胶质小粒点。

【规律】

1. 长期阴雨会加重发病。

2.密植园,湿度高,枯枝多,老龄园易发病。

3.严寒冰冻会加重发病。

4.果面危害从幼果期到果实整个生长期均可危害;

5.叶片主要危害快老熟的枝条叶片,能够从老枝条传染到新枝条,并且传染到果面。发病主要从5月份到9月份。

【防治】

1.重视清园,剪除病枝

2.整形修剪,通风透气,降低湿度

3.掌握用药时期:春梢萌发1~2cm;谢花三分之二;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

常用药剂: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吡唑戊唑醇                        

六、黄龙病   

  

【症状】

叶片出现黄绿斑驳是现场判识黄龙病的主要依据,特点是靠近叶柄的部分先黄,或者叶子边缘先黄;病健交界不明显,叶片暗淡比较硬;斑驳的枝条上再次抽发出类似缺素的枝梢,上面部分缺素、下面部分斑驳是中期黄龙病典型特征。果子从果柄处开始变黄,与柑橘正常转色方向相反,出现红鼻果。

【规律】

该病为细菌性病害,没有良好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生,便可毁园,病菌主要通过苗木、接穗、柑橘木虱等传播。

【防治】

严格把控苗木渠道,选用无病苗;及时挖出病株;了解木虱发生规律,重点防治木虱的发生。                     

七、黑星病


【症状】

黑星型:病斑圆形,红褐色,后期病斑边缘略降起,呈红褐色至黑色,中部略凹陷,呈灰褐色,其上有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可引起落果。

黑斑型:初期斑点为淡黄色或橙黄色,后扩大成不规则的黑色大病斑,中央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严重时,果面大部分可以被许多互相联合的病斑所覆盖;贮藏期果肉变黑、腐烂。叶片上的病斑与果实上的相似。

【规律】

为真菌病害,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特性,一般在谢花后的一个半月内侵入幼果内,壮果期和果实着色时更加明显。所以要抓住谢花后的浸染期进行药剂防治。高温多湿,闷热的天气较为严重。

【防治】

1.加强土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配合海藻叶面肥,促进树体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2.对郁闭的果园、进行间伐或大枝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3.做好清园,集中处理病枝。

4.在谢花后15天第一次喷药,每隔15天左右喷药1次,连续2-3次,6~7月再巩固一次。

常用药剂:代森锰锌、苯甲嘧菌酯、吡唑戊唑醇

八、煤烟病

  【症状】

在叶面、枝梢上形成黑色小霉斑,后扩大连片,使整个叶面、嫩梢上布满黑霉层。手擦之即成片脱落,霉层下面的组织一般颜色正常。

【规律】

该病全年可发生,5-9月较为严重。发病多因蚜虫、粉虱、蚧壳虫等虫害引起。种植过密,湿度大,透光差,春夏多雾多露发病重

【防治】

重点加强蚜虫粉虱类害虫的防治,发病初期可用矿物油橙皮精油防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铁上常见病害
兰花常见病害大全
猕猴桃褐斑病发病规律、表现症状、及防治措施
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症状、发病原因、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苦瓜疫病导致大量死藤,掌握发病规律,采取6项防治措施效果好
叶枯病对大蒜生产构成重大威胁,了解发病规律,采取5招有效防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