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会宁简师到兰州师范,虽然艰苦,但那是我人生的——有益磨炼 || 作者 冯琯


从会宁简师到兰州师范,虽然艰苦,但那是我人生的——有益磨炼

作者  ‖  冯琯


我家距县城有3华里远,我上小学和简师时,大部分是走读。每天早晨一起床,就觉得时间有些迟,故从家中一路跑到学校,中午大都在学校喝凉水吃干馍。家里也没有什么好吃的,每顿饭是糜谷面的馓饭、馍馍和煮洋芋,我每天拿些煮熟的洋芋和糜谷面的干饼子。由于离校远,一起床就跑,所以我养成了善于短跑和中长跑的习惯。完小毕业后,由于本地没有中学就去兰州上学,但家里供不起,只有回家务农。1940年,会宁县成立了简师,第一班招生我就报名应试,全县报名的约有200多人,录取仅50人,我以第7名的成绩被简师录取。虽然张榜公布了,但对我来说如同做梦一般。我本来是要失学的,是准备回家务庄稼的,怎还能继续上学?这究竟是梦还是现实?

会宁简师的创始人,第一位校长是张监渊,系甘肃学院教育系毕业(即兰大前身),是会宁县当时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8月底开学了,校址设在县城东关一座公地上。因地址太小,后又租借了附近的柳家祠堂,这些地方都很破烂,头一两年师生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整修校园,平整操场,拆迁了一些古庙宇,修建了几座教室。张监渊在开发会宁教育上是有功绩的,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他创办了会宁简师。他是一个热爱教育的人,尤其对家乡的教育更为热心。两年后,省上又派陈舜当校长。陈是一个很能干的人,他到任后四处奔波,将校址由原来的10多亩地扩大到30多亩,拆迁古庙,增修了教室、宿舍,增加班次,加大了招生名额,原来只有四二制的简师班,后又增设了三三制的班,学生由100多人增加到200多人。陈对当时学生中的民主思想和行为很支持,而且还时时引导,对地方劣绅和赃官的做法则很反对、痛恨,如伪县长王一怒将搜刮来的民财满载而归时,陈鼓动学生进行阻挡。还有痛打欺压百姓的警察和宪兵等,这使地处偏僻山区的会宁学生,在思想上萌发了好学、进取、民主、正义的意识和作风。陈校长还在兰州等地聘请了一批年轻又学得好的教师到会宁任教,所以这是会宁师范比较兴盛的一段时期。当时学习环境好,教师学生都很努力,教学相长,故教风、学风、校风都比较好。

我那时不但爱学习,而且各样功课也名列前茅,同时也热爱体育运动,因此每年县上、学校开运动会时我都参加。我参加的项目除篮球、排球外,还参加100米、200米及400米接力赛,还有跳高、跳远等项目,每次都能得奖。记得我的百米成绩最高是12秒,跳远为6米,跳高为1.6米,这个成绩虽不那么好,也居中上吧。由于我自幼爱好体育运动,身体素质好,各种运动我都喜欢参加,如三大球、短跑、中跑、跳高、跳远、单、双杠、跳箱、木马、铅球、铁饼等都能来两下子,所以在后来的教学中,我还担任过体育教师和训练过篮、排球队的工作,并在学校及全县的体育活动中比较活跃。1944年毕业实习时,我在县城3所完小都实习过,我代的课程也较为广泛,除代主课语文、算术、史、地外,体育、音乐等课我也代,因而博得了实习学校师生们的好评。实习结束后,县城两所完小的校长都预约我毕业后到他们学校任教。

那年夏天,我从会宁简师毕业后,按规定得服务两年才能改升中师,但我考虑到服务两年学业就会荒废,加之以我每况愈下的家庭状况,恐怕拖两年再没有学习机会了,便决定先到兰州看看情况。

到兰州后,因经济困难无钱住旅社,便在一个穷亲戚邢祯家的三四个平方米的小灶房内安了张小床住,白天做饭,晚上支床睡觉。这个亲戚是我哥的连襟弟弟,我称他“邢家哥”。邢家哥患精神分裂症,靠妻,一个农村妇女洗衣服维持一家5口人的生活。过了不久,我虽没有“暂缓服务证”,但兰州师范允许以毕业证明书为凭报考,后被兰州师范录取在社会教育科上学,我是四二制的简师毕业,插到三三制的高师班二年级。这个班的学生大部分是原来的同学,我们新来的有十几个,全班只有50多人。这个班课程设置比较多,除语文、数学、理、化、史、地外,还开设了许多专业课,如成人心理学、社会教育学、教育行政,还有电话教育、民众教育、大众图书等课,门类较多,知识广泛,尤其对我上过简师的人来说,很有裨益。我在简师学过教育概论、儿童心理学,在中师学成人心理学、教育行政等,就觉得学的广、深、活,对以后工作很有好处。

在兰州上学这段生活确实艰苦,我考兰师的原因,一则我系四二制简师毕业,还得上两年中师,就完成了师范的学历;二则我的家庭生活困难,普通中学我上不起,因师范每月补助4斗2升小麦(折合38斤面粉),我再从家里背上点炒面,就能维持下去。

刚到兰州的头一年,和五六个会宁的同学在我邢家哥家搭火吃饭,我们交面粉和钱,邢祯妻做饭,这样邢家哥一家5口人也能维持最低的生活。一年后,我又和两三个同学自己起灶做饭吃。一下课就得抢水(学校的马车从黄河拉来的水)做饭,因水有限,抢不到水这顿饭就做不成了。光靠学校每月发的38斤面粉显然是不够吃的。我大哥赶着牲口,从会宁到兰州来往跑脚,从会宁驮上些清油到兰州出卖,然后再驮上阿干镇的焦炭或瓷缸盆运到会宁卖出,有时还从家里给我捎点炒面来。大哥在兰州把清油出售后,我当晚就到他住的客店里,将盛油的羊皮胎倒挂起来,给我滴上一半斤未倒净的清油,以维持我一段时间的生活所需。当时我虽家境贫寒,生活困难,但却碰上了一个好心肠并乐于助人的会宁同学何谧,他家生活比较好,每当我没钱给学校交费用时,他总是替我交上,有时我不知道他已经替我交了,等大哥来兰给我钱后,我才还他。经常他给我交的钱多,硬叫我少还给他。好几次还带我到饭馆吃饭,“下馆子”改善伙食。由于有何谧的慷慨解囊和帮助,我才能在兰师顺利完成两年中师阶段的学业。后来,正是我的这位同学朋友——何谧,成了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

我在兰州上学期间,得了两种病,一是胃扩胀病,二是怕冷的病。第一种病与自己做饭吃有关,因为自己做的饭有时做多了吃不完,既无处存放,又舍不得倒掉就使劲吃,肚皮撑得很胀;有时饭少了又吃不饱,饿着肚子。就这样饥一顿饱一顿,留下了胃扩胀的病根子。第二种怕冷的病,实际上是冻下的病。我刚到兰州的那一年,冬季特别寒冷,黄河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家住在庙滩子、盐场堡一带的人,可以从结冻的“冰桥”上往城里走。数九寒天,我衣单被薄,除一件棉裤外,上身仅穿几件单衣,加之宿舍又未生火,冻得实在受不了时,大伙就往一块挤。记得为了御寒我把所有的衣服都盖在被子上,甚至连一双毛袜子也压在身上。

直到古历11月底我大哥来兰时,他看见我冻得浑身发抖,不忍心就把他穿的一件皮袄从身上脱下来给我穿上。

我是含着眼泪穿上这件皮袄的,我身上暖和了,但大哥又冻得瑟瑟发抖。这件事令我一生难以忘怀。这件老羊皮袄既救了我,也害了我,以后每到九、十月天气一冷,就得穿上这件老羊皮袄,二、三月天气还不敢脱下。皮袄穿得过早,将自己本身抗寒的火气拔完了不耐寒,经常怕冻。

可以说这两种病是旧社会给我留下的疾病,也是换取知识争得生存权的代价,使我对旧社会更加深恶痛绝,对贫寒人更加同情怜悯。

1945年,甘肃遭受了旱灾,我暑假回家路过榆中、定西、会宁等地时看到骄阳似火,赤地千里,农民没有收成,人心惶恐。父亲作为一家之主,当然要考虑全家18口人的生计,无法顾及我在兰州求学,提出叫我退学,找个小学教师当,一则不花钱,二则还会有点收入,可以养家度荒。正在这时我的大姑母来我家,她家住会宁县北乡,家境比较殷实,她不忍心叫我辍学,半途而废,便将她平时积蓄的15个大洋借给父亲,以资度荒,这样才使我最终完成了兰师的学业。

当时交通很不方便,从兰州到定西虽然通汽车,但没有班车,有钱的学生多出几个钱可以搭乘私商拉货的车,名曰“钓黄鱼”,乘座半天车的钱,就要花掉1个月的生活费。我们会宁的学生大部分家里穷,都是自己步行,背上小包袱,手拄一根木棍,从兰州到会宁一般得走4天。从兰州起身,多时都在下午,早上考完试,开过放学典礼,头一天走得晚,晚上一般住榆中的金家崖或夏官营,第二站一般住定西的井家泉或秤钩驿,第三站住定西的青岚山,第4天才能到家。一路跋涉,翻山越岭,经常是两脚磨起血泡,腿也走肿了。我小时候有过坚持跑步上学的锻炼,所以比别的同学还好一些,常帮他们背行李。有一次回家,我和来兰贩牛的西河湾赵有忠同行。他比我大10来岁,与我大哥相熟,约我同他一起走,一路上很照顾我。我们共走了3天,头一天下午出城到榆中的接驾嘴,比以前要走得多;第二天我们一直走到定西县响河沟的安家坡,走了165华里,创下了我一天走路的最高记录。那一次可把我走垮了,进店后连饭都不想吃,倒头便睡。就这样每天早起程晚进店,两头不见太阳,第3天就到了会宁家中。

1946年春,我从兰师快毕业了,不得不考虑毕业后的去向。当时虽然人才缺乏,但国民党的裙带关系很严重,一般学生毕业即是失业。那时兰州毕业的学生有两个去向,一少部分留兰州市当小学教师,大部分人则要回本县当教师。一些学得好的到中学当教师,学得一般的分到县城或较大集镇的完小当校长或教导主任,当时中学教师待遇高于小学教师,大家都争到中学任教。那时外县中学缺的教师大都为中文、英语、数学、理化,还特别缺音、体、美教师,所以外县各中学的校长都向兰师招聘教师。1946年夏,我从兰师毕业了,经校长李行之介绍应聘到宁县中学当教师

由会宁简师到兰州师范的这一段时期,我既经受了生活的磨炼,也增长了知识和才干,丰富了我立身处世的知识,确立了我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如何走路,走一条什么样的路的人生观。


作于2002年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点赞会宁汽车站,即将开通的会宁至定西城际公交车将大大方便会宁周边人们的出行
王孝吉‖一所百年中师的回忆
天师百年
从通渭到会宁(下)
定西, 白银4A景区
定西西巩驿:陇中黄土沟壑藏要隘,长征红军鏖战留传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