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思考】慎独(作者:会宁王志禄)


慎     独

文 \ 王志禄

去年中央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专题教育的时候,我记得当时许多媒体上出现了一个多年不提的关键词“慎独”,好多官员在谈及学习心得时开口闭口都在说慎独,汇报工作时也在说慎独,给下级做报告自然也少不了说慎独,似乎一夜之间但凡有点文化的人都有点兴奋起来了,慎独在那时显得是如何如何的重要,又是如何如何的时髦,都觉得万万不得错过这个讲慎独的前卫。当时,我正赶上读资治通鉴,其中有一篇文章也正好是讲君子慎独的事,该文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至今使我难以释怀。

《资治通鉴》卷四十九在讲到慎独时引用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叫“杨震拒金”。

杨震孤贫好学,明欧阳《尚书》,通达博览,诸儒为之语日曰:“关西孔子杨伯起。”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邓骘闻而辟之,时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日:“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官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读完这段话,我对慎独这个关键词也作了一番学习。慎独,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礼记·大学》:“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这就是说内心真诚,会流露于言表,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独自一人时也会慎重。《中庸》:“莫见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其意是当独自一人而无别人监视时,也要表里一致,严守本分,不做坏事,不自欺。东汉郑玄注《中庸》“慎独”云:“慎其家居之所为。”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诗经·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北宋哲学家邵雍也曾作诗“意未萌于心,言未出诸口。神莫得而窥,人莫得而咎。君子贵慎独,上不愧屋漏。人神亦吾心,口自处其后。”告诫人们在喧闹的社会生活中又有慎独的自觉,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

如何从古人的行事中理解“慎独”的意义?上述杨震拒金的故事,正好可以诠释其慎独的精髓。杨震从小没了父亲,生活贫苦但爱好学习,精通欧阳《尚书》,眼光透彻,知识广博,儒者们为他编了这么句话:“关西孔子杨伯起。”他教了二十多年的书,州郡长官聘请他去做官,他都没有应允。

人们都说他年纪老了,想出来做官也迟了,而杨震却更安心他的教书生活。邓骘听说后就召请他做官,那时杨震已经五十多岁了。屡次升迁,升到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往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令,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是了解你的,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这事。”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人知道!”王密惭愧地出门走了。后来调任涿郡太守。为人奉公廉洁,子孙常常吃素菜,出门步行。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用这个‘产业’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王密后来的行为也很有意思,他受了杨震的教育,并非仅仅止于惭愧,而是将这十斤黄金拿出来建造了“四知堂”,以杨震所说的“天知、地知、我知、子知”来警醒自己和世人,不要因为侥幸不知而去触犯道德、法纪。

道,是万物万法之源,是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提升自己的践行方式。道德有其共同性、民族性、阶级性、历史继承性和自律性。在古人看来,若想成为一名所有行为都合乎伦常规范的君子,就应该让“道”成为自身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把它视作外在规范。富有智慧的古人留给我们的慎独遗产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并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阶段我们无论哪个民族或哪个阶级一定要按着古人慎独的要求与君子的标准去继承它、去践行它。

做人的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因而,品行高尚的人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总是非常谨慎的,在别人听不到的情况下,也总是十分警惕的。最隐蔽的东西最能反映出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最能显示人的灵魂。所以,品行高尚的人,当他独自一人,无人监督时也总是非常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其特点在于强调要从“微”处和“隐”处下功夫。一方面,“不因小善而不为,不因小过而为之”,防微杜渐,避免出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情况;另一方面,在那些人们不注意或注意不到的地方严格要求自己,按道德行事。慎独虽然着眼于“隐”和“微”,但却能因小见大,因微见著。

一般说来,在众目睽睽之下,除那些恶行昭彰的人外,人们一般会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但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做了坏事也不可能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不少人会对自己的要求有所放松,甚至肆无忌惮。慎独的修养方法,诉诸人们高度的道德觉悟和自觉精神,因此,能够做到慎独,表明道德修养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坚持慎独则是一种有相当难度的道德修养方法。

正是这种修养方法,使修养者成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正具有自律精神的有德之人。能够很好地实践慎独的修养方法,就能锻炼人们在道德修养方面的自我主宰精神,真正使道德修养成为为我的而不是为人的,从而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讲道德修养,一定要慎独,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个人离开了慎独,也就无所谓道德修养。

每个具有起码道德觉悟的人,都要慎独,坚决纠正和克服表里不一、“双重人格”的现象,同违背道德的缺德行为展开坚决斗争。我们知道,社会道德作为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对人们的行为起监督和指导作用的。一般地说,当一个人的行为处在社会集体众目睽睽的监督下,有“社会舆论”起作用,他就会比较注意自己的外在行为的道德修养。

但是,当一个人在独立进行职业活动时,他的行为为他人、集体所“不睹”、“不闻”、“莫见”、“莫显”,没有“社会舆论”的监督,可能“永远”不会为人们所察觉,这时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就更加重要,也更加不易,完全要依靠个人的“内心信念”和自觉性。愈是在这种情况下,愈要求一个人自珍自爱,用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好自为之。

如果不注意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自我道德修养,不养成“慎独”的品质,在自己内心深处有不可告人的“隐私”,天长日久,益发滋长,必然害己又害人,对他人、社会和集体的利益造成严重危害。一个人应该怎样进行“慎独”?实践告诉我们,讲“慎独”,首先要在“隐蔽”处下功夫,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是一个人锻炼自己的道德品格的重要场所。

中国战国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屈原在《橘颂》中说:“闭心自慎,终不过失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古希腊的哲学家德漠克利特也说过:“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即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所言:隔墙有耳;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要做到慎独,还要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微小”事情做起。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积小善而成大德。进行师德修养,要从小处起步,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慎独是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要做到是极不容易的,需经过一个由不自觉到完全自觉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能进行自省,面对自己的良心进行自白,这是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一个道德品行高尚的人,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向慎独的道德境界迈进。

如王密所描述,杨震当时所处的空间,也可以被视作是一个暗室。除他们两个外,没有人会知道在这个屋子里发生了什么。何况王密呈上的黄金含有报恩的成份,还不能算作纯粹的行贿。即使如此,杨震还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笔黄金。杨震这么做并不是因为有谁监视着他,而是出于对道德的坚守。他所说的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无非是为了告诉王密,当一件不道德的事情发生了,不能因为没被人发现而视它为不存在。

杨震拒金的故事还告诫人们,君子必须做到“处幽如显、处独如众。”对于一个真正有操守的人不说,处在幽暗之中,和暴露于通衢大道之中并无分别;独处之时,也与众目睽睽之时没有区别。即就是说:人前人后,表里如一,并让其自己的行为举止成为一种自我意识。

不欺暗室,君子慎独。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2016-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君子慎独
慎独则心安 慎独亦平安
谈慎独
“慎独”以修身
“慎独”是什么
慎独: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