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所谓乡愁||撰文史宏栋


所谓乡愁

撰文    /    史宏栋

记忆里的家乡快要不复存在了,不仅仅是因为我连回家的路都快不认识了,还有那些渐渐消失了的乡村人,以及我们原本习惯了的生活。

我的家就在会宁县城南的一个小村子里、桃花山脚下,出了家门一走就路过小叔家,再往前走就是村里的主干道了,每天下午会有好多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孙女们靠着村里大户人家的院墙聊着天打发着暮年的生活,也就是在这个地方,我认识了村里的大多数人:杨家爷、郭家爸、还有称呼为姨奶的那个连我都搞不清楚辈分的年长阿姨。

逝去的人

奶奶或许是年龄大了、或许是家里太过于忙碌、或许她本身就是不善于言谈不喜欢往人堆里扎的人吧,反正我从未见过她和村里的人晒着太阳一起聊过天。在最开始的记忆里,奶奶一直生活在大伯家,她的衣服不多,全是清一色的青色,侧面系扣的那种;奶奶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她那一双被缠着变了形的小脚就是我对旧社会最直接的映象。小时候我很胆小,每次去大伯家都会被他们家的大公鸡吓哭,奶奶听见哭声后颤颤巍巍拄着拐棍来打跑公鸡,我才战战兢兢地跑回屋里,坐在炕头上吃上奶奶藏在枕头底下的话梅糖。那个时候,我觉得奶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我总能在她那得到五分或者一分的钢镚儿,尽管每次给我钱之前都要在我胳膊上咬一口,留下深深地牙印。我还记得,奶奶的生日是农历六月二十四,如今,她老人家去世都十一二年了。

奶奶去世前在我家住了三年时间,那时候她的身体已经很差很差了,有段时间精神恍惚生活都不能自理,爸爸还有我们兄弟几个就会抱着奶奶送走水火。穷苦了一辈子的人到暮年也算是幸福着吧,起码儿孙们都在身旁。

流年似水,随梦而别。多少昨天从指尖划过,多少微笑隐去林间,多少青春迷失荒漠,多少岁月匆匆而逝。奶奶八十多岁,经历几个时代,看遍人生冷暖,望尽岁月荣衰。她曾经喜欢的风景换了模样,曾经相伴的小伙伴远走他方。一切都太快,她还没反应过来,一切过往都化为尘土,再也无法触摸。一个转身,一个停留,彼此已是陌路天涯,从此不相往来,再无挂碍。

渐行渐远的农耕生活

屋背后的那座山,和山背后的那五道大拐弯周边的旱地几乎成了全村人的粮食主产区,在那个靠天吃饭的环境里,人们唯有扩大种植面积才能勉强糊口养家。

那个时候家里养了一头棕色的大骡子,跟大伯家的搭配在一起就成了家里最强壮的劳力,偌大的犁架上也能耕地轻松自如。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扶犁耕地的活根本轮不上我,父亲是一把好手,大哥也不错,我能干的也就是耕过的沟渠里刨捡草根,看见气势汹汹的骡子过来,就赶紧远远地躲开,生怕那刚强的蹄子踩到我。

每当春种的时候我已经在学校里了,可是夏收的时候我也会在田地里奔跑着。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体会不到收获的喜悦,支撑着在田间劳作的力量,是妈妈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怕慢,就怕站(停)”,还有大哥的鼓励“干得不错,为了奖励你,再去抱一捆吧”。后来稍微长大一点,就随着家人早早的摸黑起床上山,待太阳升起的时候,已经收了一大块地的庄稼;当然,我是家里最小的一个,走不动路的时候,哥哥会拿一根绳子,一头拴在我的腰上,另一头拽在手里,拉着我。

我记得有一次下大雨,我一家人在山上赶着收麦子。等麦子收完的时候,大雨和山涧的流水几乎阻挡住了回家的路,一步三滑,于是干脆就坐在山水上,顺着下坡的路,抓着沿途的藤草,听天由命般的“流”回家里。时隔多年,我已不再叹息昔日困苦的生活,反而感谢那些苦难,甚至有点怀念那些苦难,从此乡间只留孤雁南飞,独自徘徊,彳亍而行。

永远也吃不腻的洋芋菜

要说长这么大最怀念的好吃的就是家里的洋芋菜,前几天和一个转战多地的领导同桌吃饭,他指着一盘土豆丝说:这也算是一盘“国菜”,到哪都能吃到,炒好了远比大鱼大虾要惹人爱。是啊,小时候洋芋就是唯一的蔬菜,上顿下顿洋芋蛋,要想改变就捣烂,做面片的时候锅里放点,改善伙食的时候炒一点,逢年过节偶尔包成包子饺子,或者做成土豆泥,还有蒙上一锅的“洋芋盖被”。就算是变着花样吃了这么多年,也没有一种菜能代替洋芋在心里的地位。

同时,家里也用洋芋磨成淀粉做成粉条,细的、粗的、宽的,也不失为一道佳肴的必备食材。后来,在外地求学、工作,不管是聚餐还是自己下厨,土豆丝土豆片土豆块,总能踏实地慰藉内心。

说起家里的吃的,不禁还想起扁豆面,懒疙瘩,荞面节节,馓饭搅团;夏天在山里放牲口,挖一口小土灶,蒙一窝洋芋,冬天麦场支个篮篮,扣几只斑鸠,秋天嚼几口高粱杆子,春天摘“驴奶头”和辣辣叶,呵,真有趣!

说不完的乡愁,道不尽的乡情。岁月好似一部漫长的电影,从黑白到彩色,从低调到高雅,一幕幕,一段段,那么真实,那么动人。时过梦牵,万事纷扰,静下心来,最终却只有片刻留存在记忆里,曾经沧海,历历在目。走过的千山万水,值得一生去回首和留念。


注:正文图片来自网络。“天南地北会宁人”尊重作者付出,可以授权在其他公众号登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坚持准确署名,倡导原始创作,提振正向能量。感养育之恩、念精神砥砺、记风土人情、忆美好往事、歌秦音豪迈、颂祖厉雄风。传播会宁文化,弘扬奋斗精神!欢迎搜索“allhuining”或“天南地北会宁人”关注公众号,投稿可直接发送至邮箱:280615328@qq.com,也可搜索微信280615328加好友后以发消息的方式投送稿件。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朴实无华的背影
我的奶奶90岁了,她生于云南农村,历经人生起伏,仍然身体健康
真实故事||我嫁了初中老师的儿子,婚礼那天,爷爷闹了个天大的笑话。
你好,这是我的“李焕英”
逝者的踪迹——爷爷
祖母的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