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20名家居老板、经理人都有什么高见?听高手的话,走自己的路!

来源:大材研究,首席分析师:邓超明, 泛家居老板经营决策内参,家居经理人的每日读物,经销商店长生意参谋,金牌导购的实用攻略

在大材研究的监测范围内,发现2019年里, 陆续有多名家居企业老板发声,谈自己对行业的看法、市场形势的洞察、经营方面的见解,并且会做出一些对未来的预判、观点。
而这种现象,是以前比较少有的。以前是怎样的?大多数老板都在埋头做事,觉得低调赚钱就可以。

近两年出现了一拨有实力的职业经理人,开始出来站台发言,一些老板也觉得要多借助新媒体露面,并不是自己想多么出名,而是这种亮相,有时候会给品牌带来流量,免费的广告效应,何乐而不为。
学学雷军、董明珠们那样做意见领袖,又有什么不可。
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车建新:我们正经历从温饱生活到美好生活,再到未来的品位生活三个阶段
在红星美凯龙的秋季大会上,车建新认为,从家装设计来讲,历经内景(家里设计装修得好)、外景(外面有森林、公园、高尔夫球场等景观)、情境(情和景结合在一起的设计、装修)、艺境(家居里面有艺术)不同发展阶段。

消费在升级,未来升级,产品要升级。我们正在经历从温饱生活到美好生活,再到未来的品位生活这三个阶段。
佛山日报刊文提到了东鹏集团总裁龚志云的观点,他重点强调了口碑即品牌,忠诚度即美誉度。
消费者的口碑就是企业的品牌,品牌的美誉度是由消费者的忠诚度构成的。随着行业竞争的白热化,竞争主战场已从价格战转移到价值战。

为此,东鹏联合旗下瓷砖、卫浴品牌,联动家居产业上下游企业,合力打造一站式整装家居服务平台。从用户角度出发,为消费者提供瓷砖、卫浴、五金、涂料等硬装与沙发、餐桌等软装的整体装修方案,让消费者省心省力。 
而东鹏控股董事长何新明也有关于口碑的见解, 他认为一个企业的口碑不是靠广告堆砌出来的,而是需要企业坚持技术创新,严控产品质量,让消费者发自内心认同的。

要打响品牌就必须重视产品质量,遇到不合格的产品,要有舍弃的决心。只有保持研发创新的活力,才能提高企业制造水平、保证产品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知名度和行业话语权。
客观来讲,东鹏自己做的广告是不少的,光靠广告肯定堆不出品牌口碑,但没有广告,肯定也不行。只不过,重点是把基础打牢,服务做好,产品靠谱,再配合有效的广告,事情就很可能做起来。即使是投广告,也没有几家公司能靠堆砌就行的,它得讲究精准、创意、传播力、转化力等。
索菲亚董事长江淦钧:不做“单项冠军”,我们要做“全能冠军”
谈到我们与其他企业有什么不一样,我认为不应该去跟其他企业去比某些单项领域上的好坏,而是要注重全面综合实力的比拼,我们不去做“单项冠军”,要做就做“全能冠军”。

现在上市的同行增加,你做的东西别人也在做,没什么独门绝技,要比综合实力,包括制造、营销、服务、组织架构、管理能力等。
左右家私常务副总裁洪晓山:新零售下的渠道布局
新兴渠道特征是社会化,社会化本质是链接。现在,只是开一个单独的展厅或是做好导购的培训,这些都还不够。

通过实体与技术的链接,全方位地去对渠道进行整合,才能形成企业新的竞争力。我们都需要拥抱变化、把握趋势、链接价值。 
证券日报一篇文章里,蒙娜丽莎董秘张旗康提到,2019年,全国瓷砖年产量估计会由90亿平方米下调至80亿平方米,市场蛋糕将进一步缩小。

而大小陶企仍有1260家,市场这只“无形之手”会淘汰一部分只做中低端产品、没有品牌、没有渠道也没有创新的陶企。而市场监管这只“有形之手”将通过环保、安全、职业健康等规范让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也就是市场与监管这两只手,将淘汰一些实力不够的陶企,留下一些中流砥柱。

大材研究认为,这种现象在各个行业都在发生,有些行业已经走在前面,比如家电、手机、电脑等,以前也有几千家、几百家品牌,现在还活得比较好、还能活下去的,锐减了80%以上。

包括陶瓷在内的泛家居行业,会不会这样?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还有蒙娜丽莎集团文化总监王力,他认为经营理念、经营思想和经营哲学,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一家企业伟大抑或平庸、成长抑或衰落,表面看,是资金、技术、人才、产品等市场要素所决定的,然而,真正左右一家企业命运的,恰恰是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这些看不见的经营理念、经营思想和经营哲学,无疑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企业成长壮大、持续经营、基业长青的坚强保障。
在陶瓷信息的一篇文章里, 王力认为,靠增量拉动经济增长的时代结束了;靠存量争夺市场份额的时代正在开启。原有的发展模式、增长路径、成功经验,不但失灵,更有可能成为企业的包袱和羁绊。

信息化、智能化的浪潮对陶瓷行业带来极大冲击,跨界创新、跨界打劫,常常不期不遇。
下半场,市场“蛋糕”不再快速膨胀,而是放缓增长速度甚至萎缩。有实力又能够洞察先机、拥抱变化的企业,才能够生存下来。
央广网的一篇报道里,金舵集团总裁陈志杰提出,像快消一样打造品牌,尽管瓷砖是可以使用多年的耐用品,但在营销方面,要用快消品的思路来做品牌强化与认知。如果只围绕产品功能谈营销,始终有天然局限,我们应该站在用户的角度。
瓷砖变成成品的过程中,服务很重要,外观型上就是这么几类砖,但铺贴设计和安装施工才能使其变成用户想要的成品空间,这是我们贴近用户的核心突破点。
东易日盛2019年力推科技家装,发布了不少技术与解决方案,董事长陈辉表态,推进数字化生产将是家装业未来之路。
家装行业是一个人员密集型且生产较低效的行业,所以走数字化、信息化之路是必然的。以后谁不走可能谁就活不下去,低效率将无法应对目前市场的变化、客户的需求,还有大环境等。

通过人工智能,效率将会有大幅度的提升,比如AI+3D云设计做一套方案只需10~15分钟,而且还是三维立体的。
诺贝尔董事长骆水根:往高端走,好的产品不会没人要
我们以前很明显的是叫工厂思维、自我思维。怕开发出来没人要,这个也很担心,因为好的产品成本很高。现在诺贝尔的定位很清晰,要往高端走,好的产品不会没人要。

瓷砖行业要做高端,一定是模仿高端的、奢侈的大理石,但现在资源减少,限制开采,这一块投入我们一定会加大,往开发高端大理石(替代品)的方向努力。
尚品宅配董事长李连柱:家居制造商未来会成为服务商
每一个定制企业在我看来都是服务商,从联系顾客,进顾客家,获取顾客需求,然后量尺、做出各种方案供挑选,通过一系列服务赢得顾客信任,然后把订单交给我们。

有机会获取顾客详细的需求,自然不只卖定制家居,还能卖家居用品。在服务顾客的过程中,掌握了顾客的详细数据,比如健康数据,对保险公司是金库,未来制造业的方向一定是服务型,是软实力竞争。
梦洁集团副总裁成艳:社群运营如何调动小B和导购的参与感?
以梦洁作为案例,他们通过线下的万店作为引流入口,用社群做转化,“一屋好货”做留存,通过快消做复购:

1、让加盟商愿意入伙,让他们看得见,比如策划616活动,30多万订单中37%导入线下,自然打动了加盟商。

2、给导购线上销售工具,帮助获取更多社群用户,挖掘闲余时间创造增量;在社群里每天给她们颁奖,每月评标兵。
原上海家具研究所副所长许美琪:“新中式”家具设计的浮想
1、家具设计的最后流向是现代性,适应现代工业文明和全人类审美中的共同价值取向。

2、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中两个元素:一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在内敛的表象下有灵动的张力;二是在压抑之中,有飞扬的追求,我们要从民俗文化中发掘。

3、“新中式”家具设计的突破口在“剪掉”辫子,要更具现代性,一是造型、尺度、结构和装饰符合现代大众的审美;二是以工业化方式规模生产。 
通利董事总经理张念超在陶瓷信息上发表观点,认为陶瓷行业未来机会是有的,但方法要改变。
他的观点有几条:
1、年轻化的最佳途径不是研究,而是让团队年轻,尤其科技、服务业。
2、市场没有利好,只有努力。
3、你习惯了的习惯不代表未来,你改变了习惯才是未来。
4、都想转战三四线市场,其实所有市场市场难度都一样,三四线市场不是你的机会,是大家的机会。
5、同一个行业,卖贵的和卖便宜的都一样艰难,唯一好做的是把贵的卖便宜。
这位操盘手2019年的活跃度挺高,比如他还有一个观点是,从赚业绩到赚利润是销售从业者的自身升华。
今天的市场、需求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对销售从业者的要求提高,由原来的业绩为王发展到盈利制胜。市场的倒逼,让企业从规模思维转向利润思维,销售人员从销售能力向经营能力转变。从赚取业绩到赚取利润是老板对销售人员的新要求,也是销售人员自身的一种升华。
万华生态板业董事长郭兴田:柔性定制才是企业发展的正确道路
中国独有的定居文化,使得家与房子难以分隔开,中国老百姓需要的不只是一套房子,或者一套在消费者看来质量、品味并不过关的精装房,而是融入自我审美、爱好和生活的个性化定制的“家”。

唯有个性化的定制,才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小批量、多批次、规模化的柔性定制才是企业发展的正确道路。
亚细亚瓷砖副总裁胡人尹:瓷砖企业品牌营销必须前置化
家居行业流量分散,消费者注意力越来越碎片化,尤其是在消费频次超低的瓷砖领域,企业在品牌运营方面必须在市场前端找到突破口,在消费者开始装修、逛店之前就形成品牌认知。

因此,家居建材企业的品牌营销应该前置化,在用户决策之前影响决策。
 
玥玑家居创始人邓紫韵:用新方式再做一遍家居业
我们的品牌主张就是“我们不止卖家具,我们设计一个家”,希望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让消费者享受更好的服务,而经销商可以更加高效运营、全方位的发展。

展会上我们以全屋家居的方式呈现,通过我们的设计营销系统,呈现九大城市精品住宅的室内设计方案,协助经销商实现全案式的、富有生活化场景的销售;在设计上做到持续引领。
靓家居属于异军突起的装修类公司,董事长曾育周一直活跃在前沿,他认为:

家装市场份额集中在业态的四个维度里,你要么做B端做房地产;
要么就做拎包入住,譬如做家具家电、灯饰窗帘等匹配消费者需求;
要么你做存量房,找到消费者并能满足它形成产业;
要么做智能家居,特别是做AIOT,都将能涌现出很优秀的企业。
家装市场将变为有一定门槛、系统化的竞争态势。可以说,精装房政策改变了家装行业的生态。
在非上市的定制家居企业,玛格属于有实力的预备队,何况还是崛起于重庆的公司,很不容易。据大材研究观察,这家公司2019年里,既推出了向拎包入住看齐的解决方案,力推第三代实木定制,尝试开场景式体验大店,同时管理层也有精彩观点出现。
董事长唐斌认为,现在做好一个企业,讲究系统运营能力:

1、产品系统要强,要找到核心的产品竞争力、产品竞争方向。
2、交付能力要强,最后一公里的交付能力。
3、信息系统要强;
4、渠道运营能力要强;
5、组织系统协调性要强,团队要强。不允许有短板!全屋定制是高端服务业,从量尺设计营销到后端的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安装,是服务链条,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交付都是失败的。 
再来看一位家具行业知名专家林作新的见解,他认为,经销商应该研究的是商业模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应该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比如今天的中国,建筑业由毛坯房改为精装房,年轻人忙于工作无暇顾及生活琐事,以及追求高性价比等等现象,因此拎包入住,整装行业兴起。

这也是符合时代的要求,经销商就必须改变商业模式,从单一渠道改变为综合渠道,否则你就会被淘汰,你也等不到成品家具的另一个春天。 
同时,他还有一个判断说:我估计五年,最多八年左右,定制慢慢就会从B2C变成B2B, 这个行业就会改变。经过大洗牌以后,很多小企业,很多家具的企业就会不见。所以还是洗牌没有洗完,洗完以后保留下来的家具工厂,他们会模块化生产。

还没有一个家具工厂真正为小区做拎包入住的家具,在一个小区里,需要达到制的产品很少,其他可以用模块化的方式解决。
一些行业媒体的总编或分析师也有自己的看法,比如华夏陶瓷网总编辑刘小明有一个判断,认为未来三五年,就看谁掉进坑里的次数少,谁就可能赢。
他认为,在一个优秀经销商严重稀缺的年代,那些自断后路,采取“休克疗法”升级的品牌,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渠道裂变,碎片化首先不是经销商的错。

经销商不能顺应时势,玩转新渠道,也不是什么错误。在一个大转折的时代,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不是“创变”就好,有时候“创变”越多,反而给企业带来动荡。而“乱变”,则可能带来灭顶之灾。

当下,我们需要的一定是“长期主义”。
对待当下与未来,凡纵横市场者,或作为观察者,总有自己的看法。谁都可能对,也可能错,走什么路,还得看自己的资源、能力与选择。

参考一下他们的见解,不是一件坏事,或能引发更有效的思考。




300条动态,实战参考!2019第2季度泛家居营销案例动态大全正式发售

拓荒而行,趁势而起:2019年度泛家居行业创新模式与典型公司研究报告

 - END -

加入大材英雄群、大材家居群

内容营销、行业研报、咨询与讲座、广告投放

请加微信号:15210513240

大材铁粉“材主”可获得增值福利!

有用的办法与见解

建材家居与装修人正在关注

-----------------------------------------

泛家居老板经营决策内参

家居经理人的每日读物

经销商店长生意参谋,金牌导购的实用手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亿俱乐部,家居业谁能提前入驻?
装修如何更省心?围观800万精明业主的选择
定制衣柜需求4000个亿 家具行业狂掀定制风
重磅!玛格定制牵手五金巨头德国海蒂诗达成战略合作
掌上明珠家居蓄力出击,开启全新定制之旅
全屋定制已成热潮,你准备好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