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7.6分小成本网剧中,窥见非遗传承人的真实现状:虽艰必守

图:小红书@最食人间烟火色官微

近日剧荒期,四月又从一堆已完成剧库中掏出了一部良心剧《最食人间烟火色》。

岁月静好、温暖且治愈,不仅仅是描绘了柴米油盐的美好爱情。

四月在从中窥探到了非遗手作的魅力。

「手艺人最重要的不是手艺,而是守艺。」这句台词让四月非常深刻。

艺术是经典,需传承,中国传统工艺手艺需像男主景琛这样的人去坚守,坚守自己的底线。
Vol.2488
x
非遗手作

中午的直播还没看过瘾?

晚上场千万要蹲住!

5月11日晚19:00

王炸级别的款都在这一场了!

你们要的白色印花套装

你们要的神裙小黑裙

都有,都有!

如果还有如果……

担心身材不够完美的姐妹

这次还特意为大家安排了胖MM上身!

记得都要点点预约噢!


   扫码进直播群


《最食人间烟火色》中涉及许多传统文化,单单是男主打造居住的家——璟园。

集浙皖赣闽古民居建筑之精华。传承了传统「雅学」,展现了中式园林美学。

除此之外,还提及了金缮、榫卯、纸伞、竹编等手工技艺。

在他们看来,金缮
是为了尊重和保留残缺,
用金漆留下破碎的痕迹,
赋予过去新的生命力和美感」,
残碎之物以金漆相连,缔造了破碎感,
所以美并非都是完好无缺的。


「做榫卯结构房子的,
不到万不得已不愿用钉子」,
榫卯是在两个构建上
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
「榫卯万年牢」,
使房屋避免了金属生锈损坏家具
且保持房屋牢固数年。


剧中提及传统工艺的细致,
「一把伞近一百道工序,
能保证收撑三千多次不损坏,
浸水一小时不化,
五级大风不变形,
售价仅二十二」。


可如此良心的制作却在现代化科技发展下受到了冲击。

技艺被机械替代,传承缺少接班,非遗手作面临落没。


其实在我们不知道的乡村小巷,依旧有大批的手艺人在继续坚持着。

就像剧中所说的那样「他们只是习惯了沉默,但从未消失。」


古老摇滚—华阴老腔

如果游玩了西安,一定要去高家大院。

体验一下激情震撼的华阴老腔一场戏幕,一曲高歌,道尽喜怒哀乐。


刚落座大院楼台前,耳边直传来一声吆喝。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凳子低板凳都是木头」,隐约也只能听懂这两句。

几个身穿马褂布衣的老艺术家,操着自己制作的月琴、板胡、梆子、板凳、钟铃等乐器。

吹拉弹唱,用特有的陕西腔调释放古摇滚灵魂。

刚直高亢、磅礴豪迈、质朴奔放,直叫人热血翻涌,仿佛身处在黄土高坡上听那大地吟唱。

华阴老腔是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能够追溯到2000多年前。

2016年春晚的《华阴老腔一声喊》,也将这非遗文化呈现到世界面前。

现代摇滚乐和陕西华阴老腔的戏曲元素完美结合一起,不仅仅是视听盛宴,更是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牛皮小儿—皮影戏

「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

几张牛皮小人儿就能灵活生动地上演一场戏剧,这都得益于背后的行家。

不仅手上功夫绝妙,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

一人便是一台戏,幕布上的人物栩栩如生,是承载了手艺人日夜心血的成果。


皮影的制作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经历3000余刀的雕刻方能成型。

而每一步又有它自己的特殊步骤,复杂且奇妙。

简单的说就是洗制牛皮,手工雕刻上色,以关节处拼接,形成活动自如的皮影。


它存在历史悠久,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艺术源于民间,民间丰富了精神生活。

皮影艺术家们便在那小小的幕布之后演绎着自己的天地。

一批批观众离场,或许并不能看到皮影背后的操控者。

但只要他们感知到皮影的魅力,对艺术家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

图:ins
岁寒三友—竹编

身边长久的感知会比途中短暂的认识更加深刻。

从小看着姨公制作竹编,一根根竹子在他的手上轻易间就能成为一个个篮子。

长大了才明白这是一项复杂却难得可贵的手艺。


姨公洪明达先生从18岁便开始入行竹编,5年的学徒生涯才得以出师。

那时候大多的人选择竹编都是为了谋生。

浙皖一带,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中的材料,创造出方便、实用,的各种竹编用品。


一个竹艺品的诞生,需要复杂且重复的过程。

首先需要选料,上山砍竹或买竹都可,会优先选择腊月竹,这类竹子不容易蛀虫。

再依次裁料、破篾、打磨,不仅耗时还需不断重复,当成为篾丝后再加以编织。


如果是大件篮子一天可以编织数个,反而越小的篮子越费时间,精致的用品更需要细致的打磨。

更让我觉得惊叹的是,没有样品也没有尺寸,一竹一丝都是手工丈量而成。

大了或是小了便依法子调整,熟能生巧也就自然形成了。


姨公大多编织的都是生活工具,为了使其不单调,也会在上面写字上油漆或废物利用。

在用品上缠绕有颜色的废弃塑料带,剩下的竹子也会收拾好用来生火。


他们这一代人,择一事,终一生,在姨公手上的伤痕就能窥探到手艺人的艰辛。

谈起传承,姨公时常感到惋惜。

「现在没人学喽,不赚钱还累,半天捣腾几个,跟不上机器喽,可惜啊可惜!」


从原始社会开始至今竹编也有5000年的历史了。

还记得在西安参观的「秦陵铜马车」底部铸有的方格纹,听讲解介绍就是根据当时竹编所翻铸。


「良工眇芳林,构思触物骋。蔑短秋翼蝉,因助望舒景。」

几千年匠人的智慧结晶是无法泯灭的。

网络流行的竹编包、竹编首饰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新时代元素,何尝不是对竹编工艺的创新呢?

左图:小红书@民艺商店  右图:小红书@小宽竹工

指尖艺术—鱼皮画

很多非遗手作都带有特色的民族风味,初闻「鱼皮画」是来自四月的大学室友。

她的姥爷孙茂密先生是三项非遗项目传承人(桦树皮鱼皮浮雕镶嵌画传承、赫哲鱼皮手工缝绣技艺传承、根疖雕工艺传承)。


在鱼皮上作画,想来都有些不可思议,却是孙先生大半辈子都在从事着的工作。

「我热爱这个项目更离不开非遗传承的工匠精神」。


在他看来,鱼皮画不仅仅是赫哲族人世代传承的的富贵财富。

更是中华民族传承的力量,是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文明传承。

孙茂密先生是最早发现鱼皮画可以进行缝制立体工艺的先行者。


那么鱼皮又是如何融入生活气息的呢?它的形式可以是平面或立体粘贴、手工缝制等。

选择鱼皮画制作材料主料是鱼皮。

主要是大马哈鱼皮,三文鱼皮,鲤鱼皮三种,割下来的新鲜鱼皮经过鞣制(把鱼皮变成皮革)再进行制作。


鱼皮画分为粘贴和镂刻,无论哪种都考验细致程度,剪贴好的鱼皮再用工具进行组装,便完成了一副手工鱼皮画。


手工缝制鱼皮画制作复杂,做工精细。

不仅需要优质原料,对手工能力、审美状态都有极高的要求。

毕竟优秀的鱼皮作品也需要颜色加持,而鱼皮染色困难,固色更是一种学问。


一针一线是倾注对生活的热爱,是对民族文化的弘扬,是精神财富的传承。


对孙茂密先生来说,再多的名义头衔都比不过守艺人的弘扬与创新。

「非遗的'保护’一词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说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脆弱性。」

「任何事物都有产生、成长、延续、消亡的过程,'非遗’的未来,同样在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中。」

「我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我的使命不仅仅是保护非遗,更重要的是去弘扬,传播与传承。」

「让非遗的精神、'非遗的指尖上的艺术’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尊重非遗传承非遗。」


事实上,孙先生也在朝这个目标去发展。

创新鱼皮画就是近些年孙先生研发的鱼皮树皮画的跨界作品,代表作 有《二十四孝》系列作品。


平常他也竭力宣传鱼皮画,提出将鱼皮画引入校园,从当地入手,从小抓起。

让学生了解到所在地区文化历史的独一无二性。

在学习欣赏本地人民生活智慧的同时,领略家乡的民俗文化之美。

在如今浮躁的环境下,手工艺人能坚持到现在,实属不易。


非遗是时代的回忆,是旧时光的美好遗留,而我们最应当做的就是给予它们明亮的未来。


回归到开头提及的剧情,男主景琛为了民族品牌。

抛弃荣华富贵也要保护民族文化不受外来玷染,而现实中的手工艺人同样在努力着。

无论是高家大院的艺术家们、姨公日复一日的编织,还是坚持创新发展的孙先生,都在非遗的传承上坚守着,都具有匠人精神!


借用剧中的话,
「或许,前路漫漫,
或许,黎明在即,
但我坚信在未来,
品过世界,更懂华夏之美。」
朋友们,在你眼中,
「非遗」是什么呢?
是旧时代的产物?是与现实脱轨?
亦或是你所坚持的动力?
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文中有关鱼皮画图片由孙茂密先生提供)


药粉们,一定一定要记得【星标】置顶芍药,或者动动小手指,随手点一下文末的【在看】,否则你也许看不到芍药的推送了,你想失去我这个小可爱嘛?


本文照片仅作素材使用,

不视为与图中人物建立任何商业合作关系,侵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非遗传承人“ 富起来 ”,才能让非遗传承“ 活起来 ”
青年内画手艺人万欢参加非遗传承人晒艺大联欢
自制竹编苹果,你支持手艺人么?
乡村手艺人,竹编馒头框
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即将消失……
#装修 #手艺人 #木工 #榫卯结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