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波旁王朝庞大的孔代亲王家族

大孔代在罗克鲁瓦会战中

写作本文所用的参考书:

1、France: A History: from Gaul to de Gaulle

作者:john julius norwich

出版日期:2019年1月

2、The Bourbons: The History of a Dynasty

作者:J H Shennan

出版日期:2007年4月

---------------------

正文:

一、波旁家族的起源

987年,西法兰克王国卡洛林王朝末代国王路易五世去世,王国改朝换代,权臣于格·卡佩继位为国王,建立卡佩王朝,庞大的卡佩家族开始。于格·卡佩经常身披战袍,卡佩即战袍之意。

卡佩王朝,持续三百多年。1328年,法国卡佩王朝末代国王夏勒四世去世,无后代,卡佩家族主系绝嗣,之后,卡佩家族的瓦卢瓦系、波旁系,先后继位为法国国王。

先是瓦卢瓦系接手,建立瓦卢瓦王朝,持续二百六十多年。

1498年,瓦卢瓦王朝国王夏勒八世去世,无后代,瓦卢瓦家族主系绝嗣,之后,瓦卢瓦家族的奥赫良系、昂古来系,先后继位为法国国王。

1589年,法国国王奥利三世去世,无后代,瓦卢瓦家族的昂古来系绝嗣,也就是说,卡佩家族的瓦卢瓦系绝嗣,于是,卡佩家族的波旁系接手,奥利四世继位,建立了伟大的波旁王朝

来说说波旁家族,当年,卡佩王朝国王路易九世,就是与大汗蒙哥合谋夹击西亚穆斯林的那位国王,他的儿子之一,是克来门伯爵罗贝,罗贝的儿子,是克来门伯爵路易,1327年,也就是卡佩王朝结束前一年,路易由当时的法国国王夏勒四世,加封为波旁公爵,是为路易一世,统治波旁公国。此为波旁家族的开端。

路易一世

路易一世,有一位妻子,他们有八个子女,他还有一位情妇,他们有七个私生子女。

合法子女中的两个儿子,分别形成波旁公爵系和马奇伯爵系。而马奇伯爵系中,其子孙又出现了蒙庞西埃公爵系和旺杜公爵系。

路易一世的曾孙,让一世,身兼波旁公爵、奥弗涅公爵等爵位,统治这些公国,他于1410年继承波旁公爵爵位,并因迎娶了奥弗涅公国的玛丽,因而又获得奥弗涅公爵的爵位。他是英法百年战争中的奥赫良派,效忠于国王夏勒六世,1415年,英军在不世出的名将、英王亨利五世率领下,击败法军,取得阿让库大捷,让一世被俘,在英国被关押了十八年,1434年去世。

让一世的儿子夏勒一世、以及夏勒一世的三个儿子先后继位为波旁公爵,但是,三子均无儿子,三兄弟中的最后一位是皮埃二世,他于1503年去世,波旁家族主系绝嗣。

皮埃二世的女儿苏仙娜,1491到1521,活了三十岁,她于1503年继承了波旁公国,继位为波旁女公爵,在位十八年。

她于1505年十五岁时,嫁给了波旁家族蒙庞西埃系的蒙庞西埃伯爵夏勒三世,十六岁的夏勒三世因而成为并立的波旁公爵。

他们夫妻俩都是波旁家族成员,都是让一世的曾孙辈。

夏勒三世,1490到1527,活了三十七岁。

苏仙娜是波旁公爵夏勒一世的孙女,当时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母后露易丝,则是夏勒一世的外孙女,因此,当苏仙娜去世后,露易丝企图继位波旁女公爵,但是遭到波旁公爵夏勒三世反对,于是,太后露易丝想嫁给夏勒三世,以此解决问题,遭到夏勒三世的拒绝,他想独占波旁公国,绝不与他人分享,夏勒三世因此惹恼了太后露易丝与国王弗朗索瓦一世母子,他不得不逃离法国,投奔了弗朗索瓦一世的敌人、皇帝卡尔五世大帝,最后,在进攻教皇国时阵亡,他与苏仙娜的三个子女,都先于他去世,因此,波旁家族的蒙庞西埃系绝嗣,波旁公国,被瓦卢瓦王室吞并。

波旁家族枝叶繁茂,主系和蒙庞西埃系都断了,但另外还有旺杜系,正是这一系,后来建立了法国著名的波旁王朝。

旺杜伯国,出现于930年,是西法兰克王国的诸侯,历经了布沙第、内维、安如、内维、普伊、蒙图瓦、波旁、雷斯比等朝代,1514年,升级为旺杜公国,由波旁朝统治。

首位旺杜公爵,是波旁家族的夏勒四世。

夏勒四世

他的儿子中,最主要的两个是:旺杜公爵安托万,孔代亲王路易一世。

旺杜公爵一系:安托万——法国国王奥利四世——路易十三——路易十四——太子路易——王孙路易——路易十五——太子路易——路易十六。

孔代亲王一系:路易一世,两子,奥利一世,孔第亲王弗朗索瓦;

奥利一世之子,奥利二世;

奥利二世,两子,孔代亲王路易二世,孔第亲王阿尔芒;

路易二世(即著名的大孔代)——奥利三世——路易三世——路易四世——路易五世——路易六世——昂吉安公爵路易·安托万。

且说首位旺杜公爵夏勒四世,1489到1537,活了近五十岁,夏勒四世·德·波旁,出生于旺杜城堡,为旺杜伯爵弗朗索瓦的长子,1495年,夏勒四世继承了父亲旺杜伯爵的爵位,为国王路易十二发动的意大利战争冲锋陷阵。1514年,夏勒四世以战功,升级为旺杜公爵,成为当时法国最有权势的贵族之一。

此前的1513年5月18日,夏勒四世与阿朗松公爵雷内的女儿弗兰西丝结婚,他们一共有十三名孩子。

1515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即位后,发动马里尼亚诺战役,夏勒四世参战,打败强大的瑞士长矛兵,重夺米兰,俘获了米兰公爵马克希木利昂。1525年及1527年,阿朗松公爵夏勒四世及波旁公爵夏勒三世,先后去世,绝嗣,于是,旺杜公爵夏勒四世,成为波旁家族的首领。

他的子女中,包括,纳瓦拉国王、旺杜公爵安托万,昂吉安伯爵弗朗索瓦,红衣主教夏勒,苏瓦松伯爵让,孔代亲王路易一世。

安托万兄弟五人,皆为胡格诺派领袖,其中的红衣主教夏勒,虽然表面上是天主教的主教,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人被关押,但却将继承法国王位的资格让给侄子、胡格诺派领袖奥利四世。

正如几乎同时的奥兰治亲王威廉一世兄弟五人,皆为尼德兰独立运动的领袖。

二、波旁家族是胡格诺派领袖

安托万·德·波旁,出生于法国北部的皮卡第,为旺杜公爵夏勒四世·德·波旁的次子,因长兄早逝,夏勒四世1537年去世后,他继位旺杜公爵。

旺杜公爵安托万

1548年10月,安托万迎娶了纳瓦拉王国的公主胡安娜,因为这桩婚姻,安托万于1555年成为纳瓦拉国王、弗瓦伯爵、比戈伯爵、阿马尼亚克伯爵、佩里戈伯爵及贝亚恩子爵。

胡安娜于1555年继位纳瓦拉女王,是为胡安娜三世,她深爱安托万,但是安托万并不对胡安娜很忠诚。

自1512起,纳瓦拉王国的南部领土已经全被西班牙占领,此时的纳瓦拉王国,只包括比利牛斯山以北的领土。

纳瓦拉女王胡安娜三世

当1559年法国与西班牙的和平条约签订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意大利战争结束,西班牙获胜,法国战败。此后,瑞士的大批法裔喀尔文教传教士,从日内瓦来到法国传教,迅速产生了一大批被称为“胡格诺派”的法国新教徒。1560年,胡安娜三世也皈依胡格诺派,并感化安托万兄弟一同成为胡格诺教徒,安托万很快被视为新教徒的领导人之一,而他的兄弟、刚强的孔代亲王路易一世,则是比他坚定得多的胡格诺派领袖。

安托万徊于新教与天主教之间,远不如孔代亲王那样坚定。

1561年,国王夏勒九世的母后兼摄政卡特琳·德·美第奇,提升安托万为中将,宫廷的拉拢加上吉斯家族的收买,使安托万改宗天主教。1562年,胡安娜三世允许胡格诺教徒抢劫旺杜公国的天主教教堂,安托万大怒,双方大动干戈,胡安娜三世被迫出走。

1562年,安托万率领天主教军队,在围攻胡格诺派城市鲁昂时受伤去世。

胡安娜三世是公认的法国胡格诺派的精神和政治领袖,她丈夫去世后,她立刻下令在纳瓦拉王国境内驱逐天主教神父,1567年,她颁布法令,在纳瓦拉王国确立了喀尔文宗信仰。

胡格诺战争期间,1568年,胡安娜三世带着儿子奥利,前往法国西海岸的拉罗歇勒,成功将拉罗歇勒打造为胡格诺派的大本营,而她则成为拉罗歇勒的灵魂人物。1568到1572,她主导拉罗歇勒,掌管了财政、军务、情报收集与纪律维持的工作,并以出色的外交手腕,与国外的新教势力结盟,得到了源源不断的帮助,她用自己的珠宝向英国女王伊丽撒白一世贷款,以支持胡格诺事业,收纳、安置了大量逃难到拉罗歇勒的新教徒。此外,胡安娜三世还在拉罗歇勒设立了新教神学院,吸引全国最有学问的胡格诺教徒来此讲学,激荡思想,启发信徒。

她将自己年仅十四岁的儿子奥利派往前线,作为小叔孔代亲王路易的助手,率领胡格诺军队,对天主教军队进行作战。

第一代孔代亲王、昂吉安公爵,路易一世·德·波旁,1530到1569,活了三十九岁,是孔代家族的始祖。

孔代亲王路易一世

他于1546年,十六岁时,被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封为孔代亲王,是为路易一世。1566年,又被国王夏勒九世封为昂吉安公爵。

孔代亲王的领地,包括孔代城堡和巴黎以东的一些村庄。

路易一世·德·波旁,在很早就以指挥战斗闻名,他参加了1557年反对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二世入侵的圣康坦战役,但此役法军惨败,路易一世本人也被西班牙人俘虏,直到1559年法西停战讲和,才被释放。

路易一世是胡格诺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军事指挥官。在1562年胡格诺战争全面爆发之后,路易一世作为胡格诺派主要将帅,参加了多次著名战役,包括1562年的德勒战役,他在这次战役中被俘。1563年昂布瓦兹和约签订后,路易一世才被释放,并在1567年再次对天主教阵营开战,他还企图在蒙索城堡劫持法王夏勒九世,但没有得手。

1569年的雅纳克会战,胡格诺军队与天主教军队又一次展开大战,路易一世在战斗中负伤,但仍然率军奋勇冲杀,将交手的敌军一一打倒,但不久,他被对方的大批骑兵包围并被击落马下,此时他那支冲锋的队伍已大部分阵亡,而路易一世因伤势与体力耗尽,已无法站起,他被安如公爵奥利(即后来的法王奥利三世)的卫队长孟德斯鸠认出,孟德斯鸠朝路易一世的头部开枪,将路易一世当场击毙。路易一世的后代,形成了庞大的孔代家族。

路易一世,先后两任妻子,共十一个子女。

路易一世之后,其子奥利一世即位孔代亲王之位。

奥利一世,第二代孔代亲王,1552到1588,活了三十六岁,1569年其父在法国宗教战争中牺牲之后,他继续领导胡格诺派。后来在1572年的圣巴托罗缪大屠杀时,奥利一世为活命而被迫改信天主教,虽然名义上被授予皮卡第总督,但一直被软禁在巴黎,监视居住。1574年,奥利一世成功逃亡到阿尔萨斯,之后,他恢复了胡格诺信仰并领导新教军队,继续对法国天主教阵营作战。经过激战,他在1576年真正接管了皮卡第的领土,并在1577年得到英国支援而攻下布鲁日。之后,新教与天主教,两方大致维持了七年的和平,直到1584年战争才重新开战。1585年起,奥利一世遭受一连串战败,并在1587年10月的库拉特会战中负伤。1588年3月,奔波中的孔代亲王奥利,被隐藏于身边的天主教分子毒杀了,审判的胡格诺派法官,将下药的仆人,处以四马分尸之刑。

孔代亲王奥利一世,是开创了波旁王朝的奥利四世的堂弟兄,他刚直不阿,坚定不移,不知疲倦,大胆无畏。为了胡格诺派的信仰和事业,他不止一次成为逃亡者,横越全法国,在边界曾遭受过极端穷困。他曾两次被抓,因对方不知他的地位而逃走。在库特拉会战中,他被子弹击中而落马,最后,他被天主教分子毒杀,年仅三十六岁。奥利一世对新教的信仰,比法王奥利四世要坚定得多,不少历史学家认为,如果奥利一世还活着的话,奥利四世改信天主教,未必能如此轻易,法国的历史就将改写,欧洲的历史也将改写。天主教阵营的领袖吉斯公爵奥利是奥利一世的劲敌,却一直钦佩他,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后,也不禁落下英雄相惜之泪。

孔代亲王奥利一世

法王奥利四世为了能进入巴黎,改信天主教,因此,他的儿子路易十三、孙子路易十四,都被培养为狂热的天主教徒,路易十三,攻占了胡格诺派最后的据点拉罗歇勒,这是奥利四世的母亲胡安娜三世一手创建的;孔代亲王路易一世,为胡格诺事业而献出生命,而路易十四,则让士兵往胡格诺教徒喉咙里灌开水,迫使他们改信天主教。不孝子孙们,丧心病狂,将祖先开创的事业,疯狂摧毁,这皆源于奥利四世改信天主教。

路易十四时期,法国的胡格诺教徒不堪迫害,纷纷逃到新教的德意志、英国、北美,胡格诺教徒多为商人和工匠,他们从法国带走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后来,路易十五在位期间,英法争霸,北美的胡格诺教徒们,帮助英国获胜,从法国手中夺取了加拿大。

改宗的悲剧,也发生于孔代家族,孔代家族也因此而改变了方向。奥利一世的第二个妻子夏绿蒂·卡特琳,是一位固执的天主教徒,法国女贵族,奥利一世被毒杀后,她为他生下遗腹子奥利二世,奥利二世被培养为天主教徒,致力于与胡格诺派作战。

奥利二世·德·波旁,第三代孔代亲王,1588到1646,活了五十八岁。波旁王朝于1589年建立。1609年,奥利二世与夏绿蒂·德·蒙莫朗西结婚,然后,带着新婚妻子逃往西属尼德兰,因为,他的堂叔、开创了波旁王朝的法国国王奥利四世,好色成性,凡是他看中的女性,不论是未婚女孩,还是已婚少妇,还是当了孩子妈的中年妇女,他只要看中,必定使用各种办法,一定要搞到手,此时,他正打算恩威并施地让侄媳妇夏绿蒂成为国王的首席情妇。小两口抵抗不住,只得逃亡。1610年奥利四世被刺杀以后,奥利二世才敢带着媳妇返回法国。

奥利二世回到宫廷核心后,跃跃欲试地想揽权,这引起了王太后玛丽·德·美第奇的亲信大臣康西诺·孔奇尼的不快,孔奇尼在太后的同意下,于1617年将奥利二世逮捕,他一直被关押到1620年。

放出来以后,奥利二世老实多了,此时,路易十三已经大权在握,奥利二世忠实地为国王路易十三服务,追随国王在南方征讨胡格诺教徒。

1624年以后,奥利二世又投靠新崛起的宰相黎赛留,并获得了黎赛留的信任,被任命为勃艮地总督。奥利二世为了进一步讨好宰相,干脆让自己的长子路易在1641年迎娶了黎赛留的侄女,与宰相亲上加亲。路易十三于1643年去世后,奥利二世进入摄政委员会。他于1646年去世。

他与妻子的婚姻让他在1632年拥有了蒙莫朗西公爵爵位,两人育有一女二子:隆维勒夫人、大孔代、孔第亲王阿尔芒,这三人都在1648到1653的两次投石党之乱中表现活跃。

三、法国名将大孔代

路易二世·德·波旁,第四代孔代亲王,昂吉安公爵,蒙莫朗西公爵,1621到1686,活了六十六岁。他是孔代家族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十七世纪欧洲最杰出的统帅之一,因其战绩赫赫,在历史上称为大孔代,历史地位高于其他孔代亲王。

大孔代是法军元帅,与另一法军元帅杜雷子爵奥利并列,他们是十七世纪法国最优秀的两位军事天才。

大孔代

大孔代,亦即路易二世,生于巴黎。童年时在布尔日的耶稣会学校受教育。他受封昂吉安公爵。

在路易的年轻时代,宰相黎赛留主宰着法国全国,父亲奥利二世,极力讨好这位有无限权力的红衣主教;路易因此被迫放弃自己深爱的女子米耶·玛太·德·维日昂,而在1641年他二十岁时,与黎赛留的十三岁的侄女克莱拉结婚。

克莱拉深爱其路易并为他生下三个子女,但是路易一直痛恨这桩政治婚姻,在黎赛留去世后,他对克莱拉很不友善,但是克莱拉面对丈夫无情的伤害,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历经苦难痴心不改,把婚姻牢牢握在手。

在三十年战争后期,昂吉安公爵路易率领法军,在法国北部迎战入侵的西班牙军队。1643年5月19日,后起之秀的路易,率领法军,在罗克鲁瓦会战中获胜,在路易的指挥下,法国炮兵大显神威,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因为路易面对的是长期称霸欧洲的西班牙陆军,而且他的对手都是老牌名将,包括葡萄牙裔名将德·莫罗,尼德兰裔名将德·方丹,而他只是二十三岁的后起之秀。此役终结了西班牙在历史上的陆上优势,标志着法国陆上霸权的到来。

罗克鲁瓦会战,西班牙军队伤亡惨重

在一系列胜利之后,路易返回巴黎,1644年,亦即东方的满清灭明那一年,路易被派往德意志,支援在那里作战的杜雷子爵奥利,与帝国作战。1645年夏季的战役异常激烈,杜雷被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的统帅莫希伯爵击败。但是随后,莫希被路易击败并被击毙,路易也多处负伤。

1646年,路易再次与西班牙军队作战,攻克了西属尼德兰的敦克尔克。

这一年,孔代亲王奥利二世去世,路易即位孔代亲王,是为路易二世,在历史上,因其赫赫战功,被尊称为大孔代。

大孔代的赫赫军功使他成为法国贵族的首领,这些贵族对黎赛留的继承人、宰相马札然利用年幼的国王路易十四、削弱贵族权力、扩大王室实权的政策十分不满。

接下来,是两次投石党之乱,1648到1653。

首先,马札然因财政困难,企图克扣法官们的工资,引起法院投石党之乱。1648年8月,在法院投石党之乱的关键时期,法国摄政太后奥地利安娜,亦即路易十四之母,下令逮捕高等法院带头造反的法官,此举引起民众极度愤怒,8月26日,巴黎发生市民起义,以投石器向王室贵族投掷石块,太后奥地利安娜与马札然,带着路易十四与其弟安如公爵弗利浦,仓惶出逃。9月,太后奥地利安娜紧急召回名将大孔代,希望他支持王室,大孔代在犹豫再三后,领导王家军队,于1649年初,逼降巴黎,签订《吕埃耶和约》,结束了法院投石党之乱。

之后,大孔代功高盖主,企图凌驾于王室之上,他的高傲和野心,使得安娜太后授意,1650年1月,马札然政府逮捕了大孔代及其弟弟孔第亲王和姐夫隆维勒公爵。大孔代的其他亲信,包括杜雷子爵等人,成功出逃。出逃的贵族们积极策划营救大孔代等人,实际已经开始造反,于是,爆发了亲王投石党之乱。

杜雷子爵奥利,逃到西属尼德兰,然后,率一支西班牙军队,向王室进攻,西班牙军队在法国不得人心,杜雷子爵被王室名将杜普来希元帅击败,杜雷审时度势,投降了王室。

接下来是,大孔代的姐姐隆维勒夫人安娜与法国的敌人西班牙谈判,以期获得援助;路易的妻子、二十二岁的孔代王妃克莱拉,则集结起一支军队占领了波杜,继续与王室对抗。

在内外压力下,1651年1月,太后奥地利安娜释放了被关押的大孔代等三人。大孔代获释后,立即与西班牙结盟,向宫廷和马札然挑战。

1652年7月2日,在巴黎圣安托万区,在西班牙支持下,大孔代率军与杜雷子爵率领的王家军队作战,这两位当时最伟大的将领展开决战。仍然是因为西班牙势力在法国不得人心,因此,大孔代被杜雷子爵所压制,几乎陷入绝境,只是因为他的贵族同党、大公主安娜,说服巴士底狱的大炮倒戈,向杜雷子爵开火,大孔代才得全身而退。安娜的父亲奥赫良公爵加斯东是路易十三的弟弟,安娜是路易十四的堂姐,封为大公主殿下,颇有威势。

大公主安娜,指挥巴士底大炮

路易十四回到巴黎,受到人民欢迎,大公主安娜等人被流放到勃艮地,1652年9月,势单力孤的大孔代逃亡西班牙。

安娜在她位于勃艮地的领地,开始撰写回忆录。安娜回忆录是十七世纪最著名的宫廷生活著作,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大公主回忆录

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四世委派大孔代,率领西班牙军队与法国作战,并把卢森堡赐封给他。大孔代取得了很多胜利,但不久就被杜雷的法军挡住。1658年6月,在敦克尔克附近,得到法国人民大力支持的杜雷子爵,将代表外国作战的大孔代彻底击溃,此战,法军还得到了英国护国主克伦威尔铁军的有力支援。在英法同盟的攻势下,西班牙被迫与法国议和,于1659年签署《比利牛斯和约》,大孔代获得了王室的宽恕,于是他回到法国,又开始为祖国法国作战了。

大公主安娜,也回到了宫廷,波旁家族的各系,又恢复了团结。大公主全名:安娜·玛丽·露易丝·奥赫良,1627到1693,活了六十五岁。她是波旁家族的女中豪杰。

中年以后的大公主安娜

路易十四渐渐长大,1661年,他十八岁时,亲政,开始了他漫长的争霸欧洲的历程。大孔代在1667到1668的遗产战争中表现耀眼,他与杜雷子爵的双雄组合,令人生畏。1673年,波兰贵族希望推举大孔代为波兰国王。但是路易十四猜忌大孔代的一切业绩,最终把这个建议否决了。

因为路易十四的雄图壮志,大孔代又于1672到1678的法荷战争中出战,他再次与杜雷子爵联手,分进合击,战无不胜。1674年,大孔代在塞纳夫会战中大破荷军统帅、奥兰治亲王威廉三世。

1675年,杜雷子爵中炮身亡,大孔代接替杜雷子爵,率领法军,在莱茵河迎帝国军队的元帅、战神拉依蒙多·蒙特库科利伯爵,挡住了蒙特库科利的攻势。1678年法荷战争结束,西班牙向法国割让了弗朗什孔泰。

1675年后,大孔代因为一生的辛劳与痛风的折磨,获准回到尚第伊城堡,在那里度过了十一年的退休生活。他晚年献身宗教活动,于1686年去世,年六十六岁。

大孔代被评价为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军事家,与杜雷子爵并驾齐驱,路易十四称霸欧洲,这两位名将居功至伟。

四、大孔代以后的历代孔代亲王

大孔代,三个子女,在他之后,其子继位为第五代孔代亲王,是为奥利三世,1643到1709,活了六十六岁,与父亲大孔代一样。

大孔代,是路易十四的族兄,因此,路易十四是奥利三世的族小叔,奥利三世比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年轻五岁。他经常情绪不稳定,身材矮小,外貌丑陋,生活放荡,性情残酷。

1673年,他在法军中,率领部队,但是缺乏其父的军事技能。

他在位二十余年。

1709年,奥利三世去世,他的独子路易三世继位孔代亲王。

路易三世是第六代孔代亲王,1668到1710,在位仅一年。

路易十四与王后、西班牙公主泰莱撒有六个子女,而与情妇们生了十六个私生子女,其中,与首席情妇蒙特斯庞侯爵夫人阿太娜生了七个子女,其中的一个女儿,于1685年,嫁给了孔代亲王路易三世。

1686年,路易三世加入军队,晋升上校。路易三世在九年战争中功勋卓著。他身材矮小,为人狠毒,声名狼藉,但作为军人,作战勇敢,尤其是在施泰因科克会战中声名远震。1692年,路易三世晋升为中将。

路易三世

1709年,路易三世在他父亲去世后承袭亲王爵位,成为孔代亲王。但是,路易三世于十一个月后便在凡尔赛宫逝世,年四十一岁。

他有九个子女。

路易四世,第七代孔代亲王,出生于凡尔赛宫,是路易三世的长子,1692到1740,活了近五十岁。

1715年,七十七岁的路易十四去世,五岁的曾孙路易十五继位,二十三岁的路易四世,成为摄政委员会的成员,同时,晋升法军元帅。

1718年,他出任教育总监。

1723年,路易十五已经十三岁了,摄政委员会结束,此后,一直到1726年,路易四世担任路易十五的宰相。

人们对孔代亲王路易四世的评价是,头脑有限,只喜欢享乐与狩猎。

经过路易十四的大肆挥霍,当时,法国需要休养生息,奉行和平,和解与紧缩政策,并利用欧洲暂时的平静状况,通过贸易、工业、金银储备,逐渐恢复国力,但是,执政的路易四世并无这方面的才能。

路易四世干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为路易十五安排了婚姻,帮他娶了波兰逊王的女儿玛丽娅·莱辛斯基。波兰逊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1704年在瑞典国王卡尔十二的支持下继位为王,五年后,卡尔十二在波尔塔瓦被俄国彼得大帝击败,波兰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跟着吃挂落,被迫逃亡,先是逃到德意志,然后逃到法国,路易四世将他安排在阿尔萨斯,为他提供了不菲的退休金,还提供了几名士兵做护卫和仪仗队,最终,安排他女儿与路易十五成婚。

路易四世在摄政和担任宰相期间,利用金融投机,捞了很多钱,加上他从他在各地的庄园中获得的收入,使得他非常富有。他在他的豪华庄园里去世,孔代亲王的爵位传给了他的四岁儿子。

他先后两个妻子,两个子女。

路易五世,第八代孔代亲王,1736到1818,活了八十二岁,在孔代亲王之位七十几年,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流亡。

路易五世

法国大革命期间,路易五世是波旁君主专制的拥护者,也是反革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789年,巴士底狱暴动,法国大革命爆发,孔代亲王路易五世带着儿孙逃离法国,但仍有不少波旁家族成员留在法国,在雅各宾派恐怖统治时期,他们都被逮捕,其中的重要人物被送上断头台,如,路易十六、王后玛丽·安托瓦内和他们的族兄奥赫良公爵路易,皆于1793年被处决,国王的小妹玛丽·海伦也于1794年被处决。

奥赫良公爵路易是后来的七月王朝国王路易·弗利浦的父亲。

玛丽·海伦活了三十岁,未婚,她和她的姑姑们被关押在巴黎郊区的德贝维尤宫,在她被送上断头台时,她对想撕碎她头巾的刽子手助手说:“看在您母亲的分上,先生,让我戴着它吧!”

玛丽·海伦

路易十五共一个妻子,即波兰公主,他们有二子八女,其中长子路易为王太子。王太子路易先后两个妻子,共有九子五女,其中,第五子路易十六,第六子路易十八,第八子夏勒十世,第五女玛丽·海伦。

且说孔代亲王路易五世,于1791年在德意志安定了下来,并组织了由流亡贵族组成的军队。他们先是追随奥地利军队,与法军作战,1797年,奥地利与法兰西共和国签署了和约,与法国讲和,贵族军队于是转而追随俄国,驻扎于俄属波兰。而当俄国与法国讲和后,贵族军队又转投英国,驻守巴伐利亚一带。1801年,贵族军队被拿破仑军队击败,解散,路易五世全家来到英国居住。

拿破仑帝国被推翻后,路易五世回到巴黎,成为路易十八的王室大臣。他于1818年去世,葬于圣但尼大教堂的墓地,其子路易六世继位孔代亲王。

他有三个子女。

路易六世,第九代孔代亲王,1756到1830,活了七十四岁,他与路易十六、路易十八同辈。

1770年,路易六世和远房亲属、波旁家族奥赫良系的芭希尔德结婚,她是后来的法国国王路易·弗利浦一世的姑母。1772年,两人生下儿子路易·安托万·奥利·德·波旁,封为昂吉安公爵,但两人的婚姻并不愉快,因此1780年两人离婚,此后路易不曾再娶。

1804年,法国保王党刺杀拿破仑失败,拿破仑派兵到德意志,绑架了路易十六可能的继承人,昂吉安公爵路易·安托万,将他绑架回法国,在文森城堡以叛国的名义将他处决,安托万没有后嗣,此事震惊了欧洲各国王室,促使反法大同盟形成。

孔代亲王家族绝嗣。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后,路易六世回到巴黎,他的情妇苏菲娅,后来与波旁家族的奥赫良公爵路易·弗利浦交好,在她的安排下,路易-弗利浦的一个儿子奥利·德·奥赫良,成为路易六世的教子,正式成为老而无嗣的路易六世的财产继承人。

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反动的波旁王朝被彻底推翻,金融资本家的七月王朝建立,奥赫良公爵路易·弗利浦成为新王朝的国王,苏菲娅很快投靠了奥赫良阵营,孔代亲王路易六世被杀,他的领地及财产,被年仅八岁的奥利·德·奥赫良继承。

奥利·德·奥赫良,欧马勒公爵,1822到1897,活了七十五岁。

欧马勒公爵

七月王朝亦即奥赫良王朝的国王路易·弗利浦一世封孙子路易·德·奥赫良为孔代亲王。路易是欧马勒公爵的儿子,是末代孔代亲王,1845到1866,活了二十一岁,比他父亲短命得多。奥赫良王朝在1848年的法国二月革命中被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当时路易才三岁,孔代亲王的爵位被废止,他于1866年去世。

末代孔代亲王

孔代家族的旁系是孔第亲王。第一代孔代亲王路易一世,于1551年与埃利诺·德·罗伊成婚,得到孔第封地,该封地是法国北部的一座城市,位于亚眠西南。路易一世夫妇的第三子弗朗索瓦获封孔第侯爵,自1581年起年升级为孔第亲王。弗朗索瓦亲王唯一的女儿玛丽于1610年夭折,四年后,弗朗索瓦去世,孔第亲王的爵位被废止。

1629年,孔第亲王的爵位被授予孔代亲王奥利二世的次子,大孔代的弟弟阿尔芒。孔第家族传至阿尔芒的重孙路易·弗朗索瓦·约瑟夫,而随着他在1814年过世,孔第家族绝嗣,孔第亲王的头衔再度被废止。

在法兰西王国,亲王的爵位相当于大公,比公爵高一级,比国王低一级,这与神圣罗马帝国的亲王不同,帝国的亲王,相当于侯爵,比公爵低一级,如奥兰治亲王,即奥兰治侯爵。而法国的孔代亲王、孔第亲王,即孔代大公、孔第大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法国历史-孔代亲王
法国最后一个国王是谁?
[人文通史] 【欧洲。贵族】欧洲的古老贵族名门
从路易一世到路易十九:法国历史上的十九个路易国王
波旁王朝[编辑]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世界历史生命力最强的朝代,六次亡国仍浴火重生,至今统治西班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