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汉字故事

中国汉字故事

朱海广

题记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由图形变为由笔划组成的“方块字",具有集形像、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是世界文字独一无二的,具有独特的魅力。

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还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威力无比。这里我略举一二,以飨读者。

1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先秦传说造字者为仓颉。约五千年前,黄帝时期,仓颉生于陕西省渭南市杨武村鸟羽山,享年110岁。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号史皇氏,又曰仓王、仓圣,为轩辕黄帝左史官,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堪称人文始祖。黄帝感他功德过人,赐以仓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荀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左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文字起源,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劳动实践中,群体创造的成果,如结绳记事是促使文字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画符号,共达五十多种。)仓颉把流传在民间散乱的文字符号加以搜集、整理、规范和使用,造出系统的象形文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发展,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发展演变: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刻画符号是汉字的雏形。商周时期甲骨文和金文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到秦朝时出现了一个巨大飞跃,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措施,克服了文化交流中的文字障碍,用秦国通行中的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接着又用书写更为简便的隶书作为新的标准;汉字发展至今有楷书、行书、草书等。

2

醉酒翻译家李白

历史上有一段李白的传奇故事,出自冯梦龙编撰的《警世通言》,内有一篇描写李白醉酒的《李谪仙醉草吓蛮书》。说李白不仅是诗人,还是罕见的外语翻译官。
唐玄宗时期,李白来到京城长安,与翰林学士贺知章一见如故,每日谈诗饮酒,宾主甚欢。眼看省试临近,贺知章修书一封让李白去找主试官员。谁知当年主考官是杨国忠监考官是高力士两个贪财的奸臣。省试那天,杨国忠见到李白的名字,不看试卷,就乱笔涂抹道:“这样书生,只好与我磨墨。”高力士道:“磨墨也不中,只好与我着袜脱靴。”喝令将李白赶出考场。李白受气,怒气冲天,发誓要报此仇。贺知章劝李白说:“且休烦恼,权在舍下安歇。待三年,再开试场,别换试官,必然登第。”李白就在贺府住下来等待下次大考。
恰逢当年渤海国(盛唐册封领地包括现在的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滨海边彊区以及朝鲜半岛的部分地区)派使臣来到大唐,朝廷急宣贺知章接待来使,安置外国使臣下榻驿馆。次日渤海国使递呈国书,唐玄宗敕命翰林学士上朝宣读。众学士打开一看全都茫然无措,只见国书上的字如鸟兽足迹一般看不懂。唐天子宣诏满朝文武大臣,均无人看懂,不知渤海国书内容是亲善还是挑衅。
贺知章散朝回家告诉李白,李白听毕,愿为天子分忧。贺知章便引荐他入朝面见皇帝,李白看后,便将番书译成唐朝流利的汉字。番文译:“内无相,外无将,尔邦中,币帛相将,将来难免。”意即要大唐交出大量的钱币和丝绸贡品,否则兵戈相见。
听罢番书,玄宗纳闷,众臣无人敢应。李白说:“此事不劳陛下圣虑,明日宣渤海国使入朝,臣当面以渤海国文回复番书,让其国君拱首来降。”玄宗大喜,于大殿设晏款待李白,诗仙开怀畅饮,喝得酩酊大醉,当夜于殿侧卧寝。
次日早朝,天子诏李白上殿。见其醉眼朦胧,便命人拿来醒酒汤,亲自调拌赐喝。众官见状又惊又喜,惊的是陛下破格降恩,喜的是大唐还有这样难得的人才。众臣中唯有杨国忠、高力士很不高兴。
圣旨宣使臣入朝,李白用渤海国语对使臣说:“小邦失礼,圣上洪恩,不予计较,现在我们就草拟答批国书,你们要洗耳恭听!”天子赐李白靠近御榻前,坐在锦墩上,书写答批草诏。李白见自己的靴子不干净,怕弄脏御榻。在他的请求下,唐玄宗命权臣杨国忠为李白捧砚磨墨,命高力士为李白脱靴。二位权臣不敢忤逆天子,只好照办。李白坐着写,这二位站着服侍他。
李白左手拂须,右手挥毫疾书。一会儿功夫就用渤海国语写好草诏:“天无度,地无量,我皇上,乾坤度量,量也无妨!”意即唐朝天子敢度量天和地,还怕你小小的番邦吗?李白在御座前先用汉语朗诵一遍,再用渤海语向来使宣读一遍,李白宣读声铿锵有力,声韵雄浑。使臣惊得面如土色,不敢声张。
散朝后,使臣悄悄问贺知章:“大殿之上,那人的官有多大,竟使太师捧砚,太尉脱靴?”贺知章说:“太师是权臣,太尉是近臣,也只不过是人间的权贵。那名李学士可是天上神仙下凡,特来襄助天朝的,还有什么人能比得上呢!”
使臣回到渤海国,向国王讲述唐朝的所见所闻,并呈上唐国答批的国书。国王见书中文字工整流畅,心中也是大吃一惊,召大臣商议道:“天朝有神仙相助,如何能打得过呢!”于是就修书称臣,愿意每年向大唐进贡。
李白卓越的语言天赋,使大唐避免了一场战争,不动干戈就降服了渤海国。一道国书吓退十万雄兵,威镇数千里之外的邦国。

3

何塘智退匈奴兵

汉武帝时期,有一次,北方的匈奴要进攻中原的时候,派人送来了战书,战书上写了“天心取米”四个字,把朝庭的文武百官难住了,大家都看不懂是什么意思,怎么办呢?皇帝就下令张榜招贤吧,总要找个明白人啊。有个自告奋勇揭榜的人叫何塘,皇上召见他说:“你给我解释解释天心取米到底是什么意思?”何塘说:“天是我国,心为中原,米指皇上。天心取米就是要夺你的江山,取你的位置。”皇上急了,何塘笑着说:“皇上你別着急,我有办法让他们退兵。”说了就拿起笔来在四个字上各添了一笔,把战书原路退还交给来使。匈奴人见退回战书,还以为中原不敢应战,等拆开一看,大惊失色,马上下令退兵。
战书上写了什么呢?原来何塘在天心取米四个字上各加了一笔,变成“未必敢来”。一笔之差就能击退匈奴,真感中国汉字的威力博大精深,是其它文字不能相比的。

小诗结语:

《中国汉字》

汉字文化博大精,形声辞义寓意深。

独一无二无能比,中华文明举世钦!

(84岁蜀南诗人朱海广撰于泸州)


文字:朱海广

图片:网络

编辑:采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白的桀骜不驯最终影响了仕途
李白是唯一会翻译外族蕃文的汉族诗人
杨贵妃、高力士伺候李白写国书?一看渤海国字:我们被演义骗了
汉字之间,说来话长
【木偶书馆】第16期:古代最有牌面的醉汉,连大臣都为他脱靴子
民间传说:匈奴下战书:天心取米,汉朝小吏每字添一笔,匈奴便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