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千宠爱的弟弟

万千宠爱的弟弟

文/雨打芭蕉

         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80年代初,计生工作抓得很严。超生了我之后,父亲被抓去做“绝育手术”。幸好天无绝人之路,二伯找到一个名医,给父亲做了“接管手术”。1983年8月,我家喜添弟弟一枚。

        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弟弟,全家人视若珍宝。尤其是奶奶和父母,更是爱之入骨。每逢亲戚家门、街坊邻居家的红白喜事,奶奶必定要带着弟弟出门。奶奶是个爱好打扮的女子,只见她拿出一张红纸,沾上一点水,在弟弟胖嘟嘟的脸蛋上一抺,两个可爱的“摩登红(腮红)”就成型了。奶奶满意地带着可爱的弟弟走亲访友,众人夸弟弟相貌堂堂,将来必成大器,奶奶乐开了花。

        弟弟那张巧嘴似乎抹了蜜糖,他奶声奶气地说:“我长大以后,要挣钱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干爹、干妈、姐姐、二姐、三姐用……一年冬天,妈妈担心弟弟跟着奶奶出门会感冒,就不同意奶奶带弟弟。奶奶因此伤心了很久……一辈子毫无收入的奶奶,曾夸下海口:“只要我活到孙子成婚之日,我要给孙媳妇儿包一个1200元的大红包。”奶奶过世的早,这个承诺成为趣谈……

       空闲时候,父亲时常背着刚刚学说话的弟弟转悠。爸爸透过弟弟穿的开裆裤,抚摸着弟弟的生殖器官,调侃地教弟弟说话:

       父亲:这是啥子?

       弟弟:果果。

       父亲:拿来做什么的?

       弟弟:做种的……

        这种对话,我听过上万遍,听得耳朵都生老茧了。农村人真的喜欢乱逗男孩,直接不顾忌女儿的感受,给重男轻抺上一笔浓墨重彩。女孩是“花”,男孩才是“果”。一个家庭中,“花”开的再好都没用。一旦农村人发生口舌之争,没有儿子的一方,被有儿子的一方骂的狗血喷头。在那个年代的农村里,没有儿子的人家,想方设法都要抱养一个儿子,以延续香火。

        在那物资匮乏的80年代,家里的白米饭、鸡蛋、白糖……都是弟弟包了,家里其他人吃的饭里,时常夹有红苕,麦米。小时候的弟弟长得白白胖胖,我直接背不动他。三姐负责带他,时常后背捂出汗水。偶尔,她会赌气地在弟弟的“肥臀”上掐几爪。这还了得,当父母知道“小祖宗”被三姐掐青屁股之后,三姐定要挨打的。

       在那贫穷落后的年代,弟弟也不是天天都有鸡蛋吃。每逢他嘴馋的时候,他就给母亲耍赖:

       弟弟:妈妈,我的肚皮痛得很啊!

       母亲:幺儿,那要从个办嘛?

       弟弟:妈妈,我吃个鸡蛋就好了啊!

       母亲:你看一下鸡窝里有蛋没有嘛?

       弟弟:妈妈,鸡窝里没有蛋哒。

       母亲:哦,幺儿,鸡还没有生蛋,你吃白糖要得不嘛?

       弟弟:要的,要的……

      接着,弟弟就把母亲盛的半碗白糖,一勺一勺往嘴巴送,他“哜哜喳喳”的咀嚼着。我在旁边只有流口水的份儿。家里的鸡蛋和白糖,基本上是弟弟承包了。弟弟到二伯家去玩,二伯娘也时常煮鹅蛋给弟弟吃。大伯家的杏子熟了、二孃家的李子黄了,都会亲自来接弟弟去品尝,弟弟俨然家族中的小皇帝。但我们三姐妹毫无怨言,别人爱我的弟弟,我们更爱我们唯一的弟弟。

       弟弟在全家的宠爱中慢慢长大了。从小学开始,他的学习成绩就非常好。我家离学校很近,每天早上都有好几个男同学前往我家来接他。说是来接他,其实是抄他的作业。那几个男生会给他带来板栗、花生、瓜子、糖果……在同学们的前簇后拥下,弟弟高高兴兴上学校。每逢弟弟的班上补课,我就会给弟弟送饭。全班只有弟弟一个人享受家人送饭的优待。香喷喷的肉味,弥漫了整个教室,这可馋坏了同班的小馋猫。

       2002年春季学期,我就读叙永师范的最后一学期。我是个上进的女孩,我不甘于在农村小学实习,于是迎难而上,在很多同学都不愿意去的叙永实验小学实习。因为在好的地方实习,工作压力更大。我在实习的那一个月,班上有七八个小学生集体请我教他(她)们学英语,我欣然接受,并收取一定的学费。这是我人生中赚到的第一份工资:400元。

        我是个省吃俭用的女孩,我只用了其中的200元开销生活费,另外的200元,我准备分给正在读高中的弟弟。于是,我给弟弟写了一封信,分享着我实习的新鲜事,并把200元现金夹在信封中,寄给急需用钱的弟弟。我想像着弟弟从“收到信——拆开信——得到钱”的高兴状,我心里美啦美啦美啦……

       2004年,我们家一喜一忧。“喜”的是我考上教师编制。“忧”的是弟弟仅以一分之差,与本科失之交臂。弟弟并不灰心,于是我们一家人,决定送他到泸县一中复读高三。

       2005年,弟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辽宁交大。他每学年的学费是6000元,我和姐姐给他准备这笔学费,姐俩每人出资3000元。父母每个月支付500元生活费,开启弟弟美好的大学生活。那个年代的3000元不是小数目。考入教师编制一年的我,月工资也只有727元,3000元是我小半年的毛收入。

       2009年,弟弟大学毕业。他急于寻找一份高薪的职业,以便购买一套婚房解决个人问题。恰逢他的工作单位——中铁五局,有海外部正在招人,于是他选择出国至尼日利亚。彼时父母已经63岁,他们万般舍不得唯一的儿子出国。但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钱为弟弟购买婚房,所以只好忍痛割爱,同意兄弟远离祖国去异国他乡当淘金一族。

       父母生的三个女儿在古蔺县内上班,离父母近,能在父母有急事时,两个小时之内来到父母身边,所以弟弟才能毫无顾虑,安安心心踏上去异国他乡之路,去国外闯荡了整整两年。

       2010年10月,弟弟出国一年,彼时正是房价低糜之时。我和姐姐赶紧给弟弟选定婚房。弟弟不能亲自回国办理购房手续,因为回国一趟开支太大。父母已经64岁,已经超过办理按揭贷款的年龄;我和姐姐已名下有房;所以弟弟的房子,只能买在暂时没有商品房的三姐名下。直到回国之后,才过户在弟弟名下。我和两个姐姐为弟弟的买房问题操碎了心。签购房合同当天,怀孕的我冒着朦胧细雨,挺着大肚子从桂花中学坐摩托车到古蔺来,自掏腰包宴请办完按揭手续的一大家人吃大餐。我们姐妹三人,肩并着肩,心贴着心,把弟弟的事情当成是自己的事情办理,视帮衬弟弟为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我老公在一旁笑着调侃我们:他到底是你们的弟弟,还是你们的儿子哦,你们这样帮衬?

       2011年7月,弟弟顺利回国。虽然他是个海归,但也只能待业。他一边装修房子,一边参加公招。我和两个姐姐,时常为他的房子讨论装修方案。我们利用有限的人脉给他介绍女朋友。我家和姐姐家,成了弟弟的婚姻介绍所和临时接待所。能做一手好菜的三姐,则专门来掌勺。有了一大家人的操持,弟弟的婚房很快装修好。每一个角落,都是姐妹三人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兄弟媳妇的最佳人选也很快定下来。

      2013年,弟弟准备与佳人喜结良缘。我与弟弟出谋划策,准备把婚礼办得风风光光,能请婚礼司仪是最好的。但是弟弟的钱都砸在房子上,并没有多余的钱了。我们很想节省开支,于是请当地的名人——古蔺电视台的一名女记者当婚庆主持人。虽然她没有专业的婚庆公司打造的主持的尽善尽美,但是确实吸引了无数乡里乡亲的眼球……

      自从弟弟结婚之后,我们三姐妹慢慢淡出了弟弟的世界。有新人给他操持小家,我们终于可以退居二线。2015年,弟弟考上事业单位编制。2019年,弟弟又搭上公务员的末班车。如今,他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我们几个姐姐也就安心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述:被设计结婚的我,又被设计离婚!
【成长路上征文 181号作品】姐妹|慕妍(文海作家)
赵小二(黑龙江)我的母亲【散文】
大哥大姐,是那个守护我们一生的人
女人的心:人生哲理九十二篇(一)
“你结了婚,也还是你弟弟的姐姐”有种娘家,真的回不去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