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希国,川南业余化石考古研究第一人

报告文学



川南业余化石考古研究第一人

——记蔺阳中学高级生物教师李希国

作者 胡良伟

四川省古蔺县城往东46公里的石屏乡石屏村,有一个堆积洞穴,叫野猫洞。千百万年来,它静静地躺在大楼山北麓,见证着沧海桑田的巨变轮回,却又将千古奥秘紧锁其中,深藏不露。
公元20世纪90年代。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位平凡的教师,揭开了这个古老洞穴的神秘面纱,也揭开了川南史前文明史上辉煌的一页。他,就是古蔺县蔺阳中学高级生物教师李希国(已退休)。从此,这个普通的名字,连同这个洞穴神话般的奇迹,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1992年手拿角石的李希国,第一次上中央电视台(向毅提供)

野猫洞位置:东经106°21',北纬28°21'。
大娄山北支余脉。山脉在这里呈西北走向,山顶标高1400~1600米。野猫洞北约8公里为赤水河支流古蔺河,河床标高约400米;野猫洞位于东西向并向西开口的沟谷南侧。洞口标高820米。
这里,出露着奥陶纪、志留纪和二叠纪地层。野猫洞发育处于二叠纪茅口灰岩中,岩性为含砂质灰岩团块,灰岩裸露。山坡上石芽、溶洞极为发育,在沟谷中发育有岩溶漏斗和落水洞。野猫洞穴为一南北水平溶洞,向北开口,洞深40余米,由堆积物表面至洞顶高3-5米,向里面逐渐变低,最低处仅有0.5米;洞宽3-5米。洞顶发育有石钟乳,洞内一些地方则石笋相连,形成石柱。在石柱及洞壁的石钟乳附近,往往有相当厚的钟乳石盖板,覆盖着洞内的堆积物。有的盖板分布范围较宽,将洞内的堆积物覆盖起来;有的分布范围窄,仅覆盖局部地段,盖板厚薄不一。
请记住:奇迹,就在这里惊现!

野猫洞奇迹的发现者

这个洞穴,连同四周围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成了迄今为止四川境内的一个材料极其丰富的古海洋生物、全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点和我国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远古人类及其文化遗址。在这个鲜为人知的堆积洞穴内外,李希国相继发现和发掘出距今7亿-2亿年前的古海洋生物化石、全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远古人类牙齿化石及绳纹陶片和石斧等文化遗物。
奇迹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远近居民好奇猎奇的目光,权威部门及学术界关注关切的目光一时齐刷刷向这里聚集;诸多媒体注满浓厚兴趣的摄像头,一时间投向和对准了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洞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多家电视台及其他报刊争相报道;四川省文化厅派专家前往现场实地考察并取得相关数据,确认该化石点具有开掘价值;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并立项发掘;重庆自然博物馆与古蔺组成联合开掘队,正式对该化石点进行发掘。所发掘出的动物化石标本(古海洋生物除外),经重庆自然博物馆和西北大学有关专家鉴定,共约7个目30余种2000多件。堂皇的冠以《中国古蔺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专著,唯恐错过了机会而及时问世;《巴蜀文化大观》《泸州市志》《古蔺县志》和《泸州大事年表》头条收编;地方教材《泸州历史》也以第一课内容编入。
奇迹之所以称之为奇迹,在于它的学术价值和科学意义:第四纪地质年代的划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演化,川南地区古地理、古气候、古地质的变化,远古人类的分布和发展,在这里,找到了重要的实物依据;甚至可以说,古蔺乃至整个川南地区的史前史及人类文明史,可以向前推进数千年来谱写了。
然而,无论是媒体报道,还是专著、地方教科书,都不会忘记一个事实:将李希国与野猫洞化石群联系在一起;更不会忘记一个关键词,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李希国。
李希国何许人也?何以如此独具魅力、引人注目?
我们还是从他传奇而又坎坷的人生旅途开始,去探寻一个究竟吧。

传奇的求学经历

1931年,李希国生于古蔺石屏乡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算不上殷实但还算过得去的家境、父辈的期望和从小立下的志向,激励着他在家乡完成了小学和初中学业,却因时世艰难,不得不辍学在家。1950年,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春天,李希国的人生发生了根本的转折:他参加了革命工作——在解放军部队当了一名卫生员。时间:总共六年。

李希国部队照(向毅提供)

部队犹如一个大熔炉,它能将一堆堆生铁毛铁,铸炼成一块块优质的纯钢。六年中,政治书籍、医学典籍,生理卫生、人体解剖,丰富了他理论与实践知识,更练就了他飞翔的翅膀。然而,部队里的一个小小卫生员,在当时一切“唯成分论”的特殊政治背景下,他深知,出生于富农家庭且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在政治上是没有多大发展前途的;要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唯有上大学深造。从此,考大学的念头在他心底萌生了。时值1955年,国家允许在职工作人员报考大学。他感到,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来了!
一个初中生想考大学,意味着什么?志向、天赋、毅力与恒心,缺一不可,李希国样样具备。1955年8月至1956年6月的一年时间里,李希国潜心苦读,自学了高中全部课程。其间他牺牲了全部节假日,上厕所的时间也手不释卷,可谓废寝忘食,甚至可以用忘命来形容。理想的潜在动力是巨大的。一生中最劳心也最劳累的岁月,成了他最充实最有意义的时光。一年的高中知识的系统自学,他的体重整整减了7公斤!
李希国参加高考掀起了一道不小的风波。当时他所在单位的一位姓胡的团委书记曾在大会上,竭尽嘲讽的语言,指斥李希国报考大学是如何的荒唐可笑(连同被嘲讽的还有一位跟他学力相当的伙伴)。但他跟气馁天生无缘,他对这种嘲笑嗤之以鼻,甚至把它看作是一种激将法,心里始终记住那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事实方能证明结果。
理想与执着又总在孕育着希望的种子。1956年高考,李希国榜上有名,他被西北大学生物系(本科)录取了(单位一同参加高考的9人中,有两人被录取——还有一位也是曾经被嘲笑者,被录取在四川大学生物系)!那位团委书记主动上门赔礼道歉,部队领导还奖给他100元路费,家人宗族也难以置信,而李希国的的确确成为了一个大学生,成为了石屏乡的第一个大学生,也是当地李氏门庭中引以为自豪的第一个本科大学生。
这一人生转折,为李希国的的人生添上了传奇的色彩,也铺就了李希国后来的成功之路。

大学期间的李希国(向毅提供)

 三

坎坷的人生旅程

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人才,因稀少而弥足珍贵。1960年,在大学里当过四年的班长和团支部委员的李希国,从品学兼优的本科大学生中脱颖而出,分配在四川大学生物系任解剖学和兽类学助教。系统的专业知识,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优越的实验场所,使李希国如鱼得水,也深得领导信任。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是在三年自然灾害、生活极端艰难的时期,由于李希国许多时间在生物系农场搞科研,跟猪牛羊马鸡鸭鹅兔等家畜家禽打交道,猪衣胞、牛胎盘等废弃物,成了他珍贵的食物,即使有许多人饿得“黄肿病”缠身,他依然身强体健,精神饱满,事业上也如虎添翼。
天有不测风云。
一个人能走遍世界,却走不出家庭。正当李希国在事业上如日初升的时候,他的一纸要求照顾家属(把远在家乡古蔺的爱人调入成都)的申请,击碎了他的事业黄金梦。是年轻人措词言之过激?抑或方式上操之过急?还是富农出身的他本不该以此讨价还价?在当时看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这一原本合理合情的请求竟然触怒了当时的有关领导者!从此,李希国,一个心怀抱负且想有一番大作为的大学年轻教师,被从条件优越的四川大学发配到了多年以后仍属国家级贫困县的一所区乡中学——古蔺县皇华中学(稍后调到东新中学),也从此开始了他几乎无法直面的坎坷的人生之旅。

在学校带领学生劳动(向毅提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即使在那凄风苦雨的岁月,在那点着煤油灯备课的环境里,李希国也从未放弃过对信念的执着追求。1963年—1964年,他分别做了三项在当时当地具有轰动效应的农科试验:棉花高产试验(此前当地还从未有过种植棉花的先例)、玉米高产试验和小麦高产试验,均获得成功且作为成果展出于该县文化馆,连当时的县委书记也在大会上公开表彰。
李希国不想卷入任何政治漩涡和人际漩涡,他心中似乎只装着教书育人和古生物化石。但那场“史无前例”的政治风暴,还是无情的把他卷了进去,摔得他几乎爬不起来。原因很简单:他为学校的一位被定为“历史反革命”的教师,一位因忍受不了造反者的残酷折磨而含冤自杀的教师,说了一句公道话!在那“唯成份论”的政治背景下,富农家庭出身的李希国,厄运降临了——被强加以“替反革命分子翻案”和“阶级报复”等“现行反革命罪”被判刑7年!
面对有着方圆几百里原始森林的劳改农场,他曾这样想:我是党培养起来的,又反过来蹲了共产党的大牢——生活真会开玩笑,简直跟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含冤忍辱,心中牢牢记住一句富含哲理的话:现在世界上大吵大闹的人,一定要成为昙花一现的人物;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历史是无情而公正的,终有一天事情会真相大白。他冷静下来,开始面对无法面对的现实,一边坚持艰难而痛苦的劳动锻炼,一边拼命读书:读普希金的诗,读《自然辩证法》,读《资本论》,读《物种起源》,读生物学方面的杂志——读书是最好的解脱,他认为。后来,在劳改农场里,他自制细菌肥料,生产植物生长素,当起了兽医,还为管教干部的子女辅导高中课程(其中有三个考上了大学),被管教誉为“全褂子”。牢狱生活是悲惨的,但李希国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练就了他坚强的性格(在后来的日子里,虽遭遇了丧妻失子之痛,但他都能从容面对)。
当李希国走出牢狱,重见青天时,历史已经由另一位世纪伟人掌舵了。他也因此调入县城条件比较好的蔺阳中学。

前排右4,李希国(向毅提供)

沧桑之变的见证

1964年夏天,李希国到东新乡支农。一天,他在玉米地除草时,奇迹出现了:偶然在地里挖出两枚三叶虫和几枚小石燕化石,凭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本能,他断定,这两种化石是距今5亿年前寒武纪的标准化石。登时,他忘记了劳累,将化石紧紧地捧在手里;他仿佛感觉到,自己脚下,就是一片汪洋大海 ,不,自己简直就畅游在一片汪洋之中!他欣喜若狂:这是沧海桑田千百万年变迁的见证物啊,是自己苦苦寻思而又不得其解、正踏破铁鞋寻觅的奇迹啊!然而,职业的敏感又使他不露声色的小心翼翼的将化石珍藏起来,继续他的田间劳作。他感到,老天爷就是这么公平:它赐给了你一条坎坷的人生之路,在路的前方,又同时赐予你意想不到的奇迹——并不是人人都能有幸发现的奇迹。从此,他将古生物化石珍藏在心里,以古蔺岩溶地形为主要考察对象,每逢节假日,登高山、攀巉岩、钻溶洞、下河床,希冀奇迹的再次出现。他的双脚,踏遍了古蔺境内的石屏、东新、自强、鱼化、新阳等乡镇。他完全潜心于其中了。


每当登上古蔺的岩溶地形,李希国总会把思绪拉回到远古蛮荒的遐想之中,发出由衷的感慨:我们的脚下,亿万年前曾经是一片汪洋啊!因为,从这里,可看到距今18亿—2亿年前川南乃至四川盆地的古海洋生物世界。于是,他拿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和铁撬:这里瞧瞧,那里望望;这里撬撬,那里铲铲。多年来,单是用于古生物化石的人工搬运费和车辆运输费,就已使他原本羞涩的行囊更加羞涩了——有时不得不斤斤计较,讨价还价。“就把烟抽到最低档次吧。”他说。
因为李希国采集的古海洋生物化石标本(已捐赠的姑且忽略不计)实在是太丰富了,限于篇幅,在此无法逐一描述。即使粗略的浏览一下,也不禁感慨万端:此生能见到如此丰富的化石,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
(一)脊椎动物亚门     34种           438件
(二)节足动物门       2种             2件
(三)半索动物门       2种             2件
(四)苔藓动物门       1种             2件
(五)原生动物门        1种             8件
(六)棘皮动物门        1种             6件
(七)软体动物门         9种            19件
(八)腕足动物们         15种           119件
(九)腔肠动物门          54种           105件
(十)植物化石              2种             2件
(十一)其他化石           5种            14件
这些造型奇特、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化石标本,仿佛把那些久远的神话、传说和故事译成厚重的可以诵读的符号,译成一首首线索分明的沧桑史诗。它向世人昭示:距今18亿—2亿年前,整个川南地区到整个四川盆地,到整个喜马拉雅山,到整个古地中海,都曾是一片浩瀚的汪洋;川南地区整个都是由古生代二叠纪造礁珊瑚为主,包括7个门类的海洋无脊椎动物构成的一个珊瑚礁。在上新世至更新世早期,由于造山运动,(在亚洲即喜马拉雅山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距今6千多万年以前,海水消退了,四川成了大湖,古蔺则属于盆周地区。距今6千万年左右,湖水消退了。又经几百万年的沧桑之变,才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陆相面貌。
这些珊瑚礁,这些古海洋生物化石,其门类之齐全,藏量之丰富,个体数量之繁多,发育形成之良好,为国内所罕见。一向被人们当作建筑装饰品或打磨成精美工艺品的“古蔺珍稀大理石”,也因此正名为“古生代珊瑚礁”。
有人不禁要问,不就是几块珊瑚礁吗?价值几何?我们还是穿过千古海底,让目光穿过千古神秘谜团的中心,先把目光聚焦到叠层石(相关报道见2004.10.13.《泸州日报》)上去解读一下吧:
叠层石——没有细胞核的原核生物,元古代震旦纪灯影期的海洋生物藻类化石,距今约18亿—7亿年。李希国在古蔺县境内首次发现。化石标本呈紫灰色不规则同心圆状花纹,花纹形态如丝如云,有的如云朵漂浮,有的如蚕丝缠绕,有的如浮藻游动,相互拥挤,密集汇聚,花团锦簇,幽雅美丽。它是一种没有细胞核的低等植物(主要是菌藻类)形成的,乃“古中之古”。它生长在当时地处温暖气候区的浅海岸地带,后来历经过沧桑之变,这些叠层石藻类固结在石灰岩中,形成为化石。叠层石并非生物体的本身化石,而是由一层层的碳酸钙沉积作用及其沉积物的固结作用造成的沉积结构。从距今32亿 —18亿年这段时间里,出现了菌藻类化石,但是还没有形成细胞核生物,所以把这段时间称为“原核生物时代”。到了距今18亿年前,由原先的单细胞藻类演化为多细胞藻类,其细胞壁清晰可见了,形成了真正的细胞核,由此进入到了“真核生物时代”。它表明生物的进化已进入到了飞跃阶段。自从出现了多细胞藻类以后,主要的繁殖方式,除了细胞的有丝分裂而外,还能进行营养繁殖即无性繁殖,这些藻类才逐渐繁荣起来。因此,把距今18亿—6亿年前这段时间称为“藻类时代”。
20世纪90年代,李希国在发现古海洋生物礁化石后,曾向有关部门书面报告过古蔺境内有储量可观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推断;叠层石的发现,千古谜团将从此揭秘:古蔺县境内确确实实蕴藏着大量石油和天然气。因为,美丽如画的生物礁和叠层石都属于指相化石,它们是孕育石油和天然气的原料。

全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化石群

人类的历史是用文字记录的,化石是大自然的天然记录者。
李希国在古蔺野猫洞发掘出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哺乳类动物化石共约7个目,30余种,无脊椎动物化石1种,共计实物标本2000多件(相当部分已捐献给重庆自然博物馆)。这些化石,经有关专家测定,平均无机碳年龄为9640±380年;平均有机碳年龄为13810±560年,即全新世早中期。野猫洞,因此成为了全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标本相当丰富的一个化石点。
1986年,古蔺新阳一位农民在挖石灰窑时,得到一块有些像“石头”的“骨头”和多枚“牙齿”,引起了前往调查的李希国的浓厚兴趣(凭直觉,他断定这是中国犀牛下颌骨牙齿化石);1987年,古蔺石屏乡的几名小学生在野猫洞玩耍时,偶然拾得几枚小骨片,出于好奇, 拿去“请李老师看看”,这更引起了李希国的浓厚兴趣和深深的思索,也为李希国的化石考古提供了线索。
科学是严谨的。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面对那些偶然发现的化石,李希国不仅想“知其然”,更想弄出个所以然。他跑科技部门,上图书馆,逛书店,搜集相关资料,查阅古蔺的地质地理和气候资料,作第一手准备。征得学校同意,组织了一个有学生参与的“古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前往野猫洞调查。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有时还果真应验。当李希国带着“古生物兴趣小组”的几个学生在野猫洞考察时,无意中发现一块美丽的“石山”,他带回家做装饰品。回到住所,把它冲洗干净,在灯光下仔细一看,他顿时差点发了狂!凭着直觉,他断定,这根本不是什么“石山”,而是一个宝贝,一个千古宝贝——一枚东方剑齿象牙齿化石!对照有关古生物化石资料的图片,点滴不差(只是当时还不知道它的具体生存年代)。捧着那枚千古难觅的美丽的宝贝,他产生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心中升腾起一个巨大而和谐的生物圈,仿佛看到一群体格硕大无比的东方剑齿象在原始草原上威猛的奔驰、在丛林中尽情的嬉戏,昭示着它们在那个生物圈中的高贵和尊严。

李希国带领师生到石屏乡野猫洞实地考察


稍后,他又在同一地层中发现了大熊猫、中国犀、中国貘等哺乳类动物群化石。不过,在此须说明一下,当时希国先生并未将个人鉴定结果公诸于世。为慎重起见,他与自己羞涩的行囊一道,找到了能做出科学鉴定的重庆自然博物馆。而当这些古生物化石经过严格的科学鉴定后见诸报端,公诸于世,日历已翻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个年头。
面对着采集回来的数百件化石标本(包括古海洋生物化石),李希国一边夜以继日的对照资料,在放大镜下做出比较鉴定,一边整理成文字资料,以便向有关部门报告。他兴奋了,兴奋得彻夜难眠,连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是啊,一个辛勤耕耘了大半生却又像这些古生物化石一样默默无闻、饱历沧桑的普通教师,能在有生之年,在他所生所长的衣胞之地,发现这样令人震惊的奇迹,怎不为之兴奋呢?
初步成功的喜悦把李希国带到更加久远的遐想、更加深层的思考之中。他知道,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在我国华南发现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中,有早更新世动物群、中更新世动物群和晚更新世代物群。古蔺野猫洞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是否已经延续到了全新世?而晚更新世后期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是否已经开始向现代动物群过渡?如果这些推想成立,古蔺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则有可能作为一个代表区。
他进而比较分析:我国全新世哺乳动物群,已知比较重要的有二十余个,但分析其动物成分和灭绝种在整个动物群中所占的比例,跟古蔺野猫洞动物群差别很大(只有浙江金华动物群同古蔺野猫洞动物群无论灭绝种还是现生种都极为相似,但测定的相对年代却相距较远)。他由此推断,古蔺野猫洞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是继浙江金华之后,又一个全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这个动物群中的主要成员除剑齿象、中国貘、中国犀、鬣狗、三趾马、杨氏水牛等属灭绝种之外,大部分都是现生种。这些灭绝种的灭绝时间,根据有关资料的传统说法,早在晚更新世就灭绝了;而现在古蔺石屏野猫洞发掘出的这些灭绝种化石,是与古人类及其文化遗物同处在一个化石层里。这个事实,证明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灭绝种的灭绝时间,可延续到距今1万年以内的全新世早、中期,它是向现代动物群过渡的动物群。这一发现和推论,在学术上的意义和价值,难道不重要吗?
李希国将采集到的化石标本做了分类,谨录之,以飨读者:
灵长目-人亚科-人属-现代人种-古人类化石
 -猿科-长臂猿
 -猴科-猕猴、藏酋猴

长鼻目-真象科-剑齿象属-东方剑齿象(灭绝种)

食肉目-猫科-剑齿虎、华南虎、云豹、金钱豹
-鼬科-猪獾
-熊科-柯氏熊
-浣熊科-大熊猫(小种)
-鬣狗科-鬣狗(灭绝种)

啮齿目-豪猪科-豪猪

-鼠科-社鼠
-竹鼠科-中国竹鼠
奇蹄目-貘科-华南巨貘灭绝种)、中国貘(灭绝种)
-犀科-中国犀牛(灭绝种)、双角犀牛(灭绝种)
-马科-三趾马(灭绝种) 
偶蹄目-猪科-大型猪、野猪、似小猪(灭绝种)
鹿科-鹿属-鹿类(单个牙齿化石36枚)-水鹿、麋子
牛亚科-杨氏水牛、褐牛(均为灭绝种)
山羊亚科-羚羊、巨羊山羊(未定种)
无脊椎动物-螺狮

其他化石-硅化木、假蛋化石(石核)、听骨化石、菊花石、印模化石、松枝石(婆婆石)、硫矿晶体标本(矿物标本)

在世界生物物种急速减少的今天,我们能从野猫洞发掘到的化石中,看到如此丰富的生物物种和如此完整的生态圈,除了饱眼福,难道不感到新奇而神秘,进而发出一连串的惊叹?

剑齿象动物化石(向毅提供)

川南史前文明,从这里找到了见证

科学王国的重大发现离不开科学的预见和大胆的推想。否则,那些远离我们的古生物和古人类,就会深藏在未知的永远里。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李希国在古生物王国面前,并非亦步亦趋,他有他的主见、先见与卓见。早在国家文物局尚未正式批准立项发掘野猫洞之前的1990年,他就以书面的形式,把他的考古发现和相关推断,向四川省文化局文物处作了汇报;1991年2月,他在古蔺县第四届政协第二次会议上作的《关于考古新发现》的发言,彼时彼地,就已对古蔺野猫洞存在远古人类问题,作了大胆、严谨而科学的推断:
“其一,古蔺地处低纬度和东部季风区,其气候具有夏季炎热,冬季温暖,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的特点,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宜人。在地质构造上,多石灰岩,且岩溶发育。在地理上,大山雄伟,巍峨壮观,气势磅礴,而野猫洞一带,群山起伏,水秀山清。这样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不仅是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生存繁衍的理想乐园,而且也应是远古人类劳动生活的绝佳环境。
“其二,根据野猫洞所处的位置、地势等环境条件:该洞穴海拔为820 米,位于一个孤立的小山脚下,洞内平坦干燥;洞外则是很平坦的开阔地,又有水源。(即使现在,每当炎炎夏日,那里也往往成为当地居民天然的避暑胜地——笔者)根据这些条件,该洞穴不仅是现代人游玩的理想之地,更是远古人类居住和活动的天然场所。
“其三,根据有关资料,凡是发现有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洞穴,一般都有远古人类的活动。因此,古蔺石屏野猫洞很有可能发现远古人类化石。”
稍后的事实证明,他的推断是有科学性和预见性的:重庆自然博物馆在该洞发掘出远古人类牙齿化石9枚,绳纹陶器碎片3件;李希国本人也相继发掘出远古人类牙齿化石2枚,远古人类文化遗物绳纹陶器碎片1件(稍后,他还在其他地方发现了石斧一件)。这里,我们不得不为李希国的真知灼见而叹服!
请再次留意这不可多得的再现:
灵长目-人亚科-人属-现代人种-远古人类

大熊猫牙齿化石(向毅提供)


再看看李希国对它们所作的静态描述:
远古人类牙齿化石 
化石标本:门齿2枚;臼齿2枚
古蔺野猫洞远古人类的门齿形状与现代人无多大差别,牙齿颜色稍发黄,重量较轻,石化程度不深,属于一种亚化石;但比一般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牙齿石化程度深。经用碳14测定,绝对年龄为13810±560年,即全新世早、中期。
如果细心的将“古蔺人”及其动物群同四川资阳人动物群、云南西畴人动物群、广西马坝人动物群相比较,则发现,那些动物群中只含有晚期智人的材料;而古蔺野猫洞动物群则含有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的材料。因此,古蔺野猫洞应该是我国最早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及其文化遗址之一。
远古人类文化遗物 
标本材料1:
夹砂绳纹陶器碎片4件(含重庆自然博物馆收藏的3件)。这些陶片,经有机碳14测定,绝对年龄距今13810年,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物。特征:①从饰纹上看,有绳纹,也有网纹。加工粗糙,不规则,有的似绳,有的似条,有的似网,且粗细不均匀。②从颜色上看,统称黑色,细致观察,有黑色,也有黑褐色,色泽深浅不一。可能由于火候烧制程度不同所致。③从质地上看,表面和底面比较细密,中间粗糙,夹有粗砂,具夹砂陶的特征。陶片硬度大,厚度6—6.27毫米。特点:古老性,如纹饰加工粗放,不规则等;又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如硬度大,火候高等。

绳纹陶器碎片(向毅提供)

标本材料2:
石斧1件。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物,距今7000年左右。特征:实物完好,通体磨光,属圆顶斧。斧体上窄下宽,两面微鼓,顶部较窄,近刃处最厚,断面近椭圆形。长10厘米,宽7厘米。
一个铁定的事实成就了古蔺人的骄傲和光荣:早在一万多年前,古蔺人,就已开始用火,能制陶,会磨制工具,并开始定居和早期农业——因为,制陶是远古人类在农业开始后为储粮和煮食而发明的——已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川南泸州的史前人类文明史上,树起了一座古老的里程碑。

李希国抚摸着这些远古人类的牙齿化石和祖先们留下的文化遗物,任凭野猫洞口的习习凉风轻拂过他那饱经风霜的脸庞。他的思绪,穿越在久远广袤的时空,驰骋在遥远的拓荒年代,徜徉在用长长的树枝搭起的原始部落间。他仿佛触摸到了一个优秀民族血液涌动的脉搏和绽放着灿烂光辉的图腾。他依稀看到,一个狩猎与农耕融合一体的伟大民族,顽强而执着的繁衍生息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渐渐地,矗立成一座越来越高大的丰碑。

2014年,李希国最后一次考古,桂花楼阁考察恐龙行迹(向毅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柳江人化石
从蓝田人到北京人
新一级馆巡礼 | 重庆自然博物馆
来宾红水河段市民捞奇石 不料捞出动物化石(图)
4万年前,江西曾是大熊猫故乡
剑齿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